勤勞是一種美德麼?
2025-01-27 18:19:09
導語:也許這篇文章有點反雞湯。我們都會說勤勞是一種美德。但如果自願勤勞那是一種快樂;而如果是被迫勤勞,那就是一種痛苦了。
在我五六歲的時候,有一次去外婆家,見天亮以後外婆為我們煮飯,覺得很奇怪,就問道:你們怎麼在白天吃飯啊?外婆也覺得很奇怪,反問:你們吃飯不在白天,難道在黑夜啊?我說:我們一天兩頓都在黑夜。外婆一聽這話,就撲簌簌掉下淚來,哀嘆說:你看這世道!把娃娃都搞得分不清晨昏了。她說的「分不清晨昏」,指的是我們那時的生活狀態。父母天不亮就到生產隊的梯田或壩梁上挖土,一直要幹到半夜才能回來。我們這些孩子就只能跟著大人的作息,凌晨四五點吃一頓飯,半夜裡再吃一頓。時間長了就以為凡是飯都要在黑夜吃,白天吃反而很奇怪。
當然正如人們常說的,有付出就有回報。母親在這一年被評為勞動模範,隊長捧著獎狀來到我家,說了好多表揚的話,大意是說,你媽媽是全村最勤勞的婦女,你們長大了應該向她學習。但奇怪的是,母親一點兒也不高興,隊長一走,她就抱著我痛哭起來,哭完後說了一句:別聽他胡說!什麼勤勞!他怎麼不勤勞?
從此我就知道,這世上有兩種人:一種勤勞,一種不勤勞;而有的人的勤勞對自己毫無好處。成年後,我對一切叫人「吃苦耐勞」「忘我工作」的說教充滿警覺,正是得益於生活所賜。在我看來,一種勞動如果不能體現勞動者的價值和尊嚴,那麼它就只對領導者有意義。一個人在不傷害他人的前提下,願意犧牲自己的享樂,做一件在他看來十分必要、十分有價值的事業,與一個人在棍棒的驅趕下,完成一樁力所能及的工作以維持生命,是有本質區別的。
但好多人不懂,包括一些所謂的知識分子、文人墨客,一到鄉下,就盛讚起農民的「勤勞」來,寫文章更會上升到「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高度。我自己就聽說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夥詩人到陝北採風,看見一個婦女在地裡拔草,就派作協主席上前問候,以示「深入生活」。「老大娘,這麼大歲數了,還在勞動?你的勤勞值得我們學習啊!」大娘說:「學啥呀?沒事幹嘛!」可等這個主席一離開,大娘就在地上唾了一口,罵道:「呸!你才勤勞呢!你家祖宗八代都勤勞!」在她看來,勤勞是一種詛咒。她沒說出來的憤怒,我們或許可以這樣解讀:我也想像你們城裡人一樣,看看電影,逛逛公園,或者遛遛狗,聽聽音樂會,可能嗎?你們不管倒也罷了,吃飽了撐的跑到我們鄉下轉轉也罷了,但還想把老娘當猴耍,就太不要臉了!說明這世界人種五顏六色,族群豐富多樣,文明千姿百態,但人性只有一種,那就是求樂避苦,好生惡死。沒有一個民族熱愛吃苦甚於熱愛享樂,熱愛流汗甚於熱愛休閒。
勤勞都是被逼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