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家規的徵文700字
2025-02-14 03:00:25
家訓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獨特景觀,是家風的涵養方法和重要體現。小編收集了家風家規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風家規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風如雨點,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潤下,才能健康成長。孩子只有在優良家風的薰陶下,才能出類拔萃。最近,隨著「家風」一詞火了起來,腦海中不禁湧現出爺爺奶奶教育我的一幅幅景象。
小時候,每次上學校之前,奶奶總愛叮囑我幾句:「孩子,到學校千萬別和同學磨牙(亳州俗語,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負你,就回來跟我說,我去找你們老師。」!奶奶生怕我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老是有事沒事給我上「政治課」,講一些經典的故事,教育我遇事要寬宏大量,在學校要和老師、同學和睦相處,不要動不動就和其他人發生衝突。在奶奶的諄諄教誨之下,我基本上沒有和老師、同學發生過矛盾。
爺爺愛給我講很多關於他當年服兵役的經歷,告誡我:「現在的年輕人沒有幾個能吃苦耐勞的。你要從小學會能吃苦,否則不能幹成什麼大事!」爺爺還教導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有經歷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環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後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類拔萃。也許這就是「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
現在,我已經步入初中,成為一名初中生,早已養成了樂於助人、艱苦樸素等好習慣。仔細想想,這些都和我們家的家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奶奶還是在每次去學校之前給我上「政治課」,爺爺還是時不時在飯前飯後給我聊聊關於勤儉節約、艱苦奮鬥等等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非常樂於聆聽他們的一言一語,因為那正是我們家的好家風。
我一直在想,樹立端正的家風,繼承優秀的家規和家訓,是值得弘揚的民族文化。如今社會一些不良習氣已逐漸退出人民的視線,「正能量」得以傳遞,如再加上優良家風以打造,那麼咱們社會的風氣將會更加純潔,人民的生活將會更加美好,國家的未來將會更加繁榮昌盛!
第二篇:家風家規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每個幸福的家庭裡肯定都有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家的家風和家規雖然很簡單普通,但是這其中會讓我受益匪淺。爸爸媽媽告訴我,從小就要做一個不能浪費的人;做人要善良、誠實;做事不能昧良心、傷天害理。
我很小的時候,媽媽就給我講,農民伯伯種糧食很辛苦,我們不能隨便浪費每一粒糧食。「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我一直都默默記在心裡,我要做一個不浪費糧食、不浪費物資、不浪費任何一個有用有價值的東西的人。
「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墨子說的這句名言,是媽媽告訴我的。雖然我小的時候不明白,但是當我慢慢長大後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做人要講誠信,有誠信即能交到朋友,朋友遍布天下,自己才能做事成功。一個人連誠信都不講,滿嘴是假話怎麼能不成任何事情讓人信任呢?
我現在是一個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了,已經懂得了很多道理,我也能辨別出很多事情的好壞和是非了。去年我在網上看到一條新聞是:在四川達州的一個生活區中一位老奶奶自己摔倒骨折,叫喊三個小學生幫助她,把她扶起來,她卻誣陷小學生,說是他們把她推倒的,讓學生的家長賠錢。學生的家長在得知真實情況後,知道了孩子是被冤枉的事實,他們選擇了報案,最後經過公安局的調查和判案後對敲詐的當事人進行了拘留和罰款。看完這則新聞後,我想起來我們家的家風:人不能做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如果一個社會到處都是昧良心傷天害理的事,那我們的國家就要滅亡了。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做無私奉獻、有愛心的好心人。只有這樣,我們的國家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美好更加強大。
我們的國家是由千千萬萬個幸福家庭組成的,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家中的家規家風來管理的。只有我們每個人認真遵守好自己的家風和家規我們的深灰才能更加穩定、和諧、繁榮、強大。
第三篇:家風家規
家風正,則後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家裡,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答應一個朋友要和他去廣場上做小提籃,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給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來,我趕緊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朋友萬一沒去呢?媽媽說;」萬一他去了,你沒去,他怎麼辦?那個朋友會認為你是不守信的孩子「。我去了,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來,但是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個守信的孩子。
小時候,媽媽就一直告訴我做人要:1、勤儉節約;2、小輩見到長輩要有禮貌問好;3、尊重他人,維護他人尊嚴;4、要有道德。這其中第一條曾給了我一個深刻教訓。又一次,媽媽洗衣服,洗了一遍又一遍。該做飯了,淘了米的水,洗菜水都倒了,就這一天我家浪費了許多水。結果第二天停水了。我們家才意識到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從這以後我家一直節約用水,不浪費一點一滴。
家風可以代表一個國家的風氣,國家就是人民的家,這家風就更為重要了。/他要靠人民地努力,遵紀守法,互幫互助,一個國家的繁榮富強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豐富,在我看來,更重要的是它的風氣,一個國家,一個朝代決定了它的哀與勝,只有社會風氣好的國家,才能國富民強,才真正算得上是一個強國。
爺爺告訴過我家最重要的家風是「孝」,孝敬父母,孝敬師長。爺爺告誡我:百善孝為先!家風是一條應該牢記的座右銘。有了它,我們才可以在社會上立足,才能讓自己走得更遠!我家又增加了一條家規。
我希望我家的家風、家訓能世世代代傳承下去。
第四篇:家風家規
家訓是中華文化史上的獨特景觀,是家風的涵養方法和重要體現。由中國地方志指導小組辦公室編纂、方志出版社出版發行的《中華家訓精編100則》一書,從古代名家到現當代革命家、仁人志士的家訓或者家訓性質的文獻中,精挑細選,篩選出100則經典家訓成書,這是弘揚優秀家風的一個「看得見」的行動,有利於我們從中汲取智慧,涵養家風,養護心靈。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是每個人的精神港灣。同時,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是最基本的社會組織。正是一個個家庭,組成了社會,凝聚為共同體。可以說,家風正則社風正,家風清則國風清。古人強調「家國一體」,中華文化崇尚「家國情懷」,亦緣於此。在經濟日益發達的今天,涵養良好家風、培育家庭美德,無論是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是對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而言,都具有重要意義。這就是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那些優秀的家訓、家範,是滋養今人和後代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我們涵養家風、建設家庭的一個重要路徑。從敬姜「匡子過失,教以法理」,到張英教育家人「讓他三尺又何妨」;從曾國藩告誡兄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到習仲勳以「雪中送炭惟吾願」示子女,無不表明,個人德性的生長有賴於家庭倫理的滋養。在這個意義上,因應時代需要,不斷發掘中華文化的寶貴財富,從中華家訓中吸吮智慧養分,我們不但會建設億萬溫馨的「小家」,更會讓社會這個「大家庭」更和諧、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