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味道高三優秀作文
2025-02-12 06:33:09
家鄉,是一種情懷;家鄉的味道,值得一生細細品嘗。小編收集了家鄉的味道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味道
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山間生氣的那一縷縷炊煙的氣息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老屋裡沉澱的泥土香味便是;我不知道家鄉的味道是什麼,但知道竹筒裡不散的竹葉味便是。重慶很大,家鄉的味道,太多太多,可惟有平凡日子裡的點點滴滴,才能勾起我對家鄉的回憶。
家鄉的味道,是竹林裡淡淡的竹葉味兒。重慶多山,漫山遍野的竹林終年翠綠,那清涼的晚風拂過竹葉捎來的淡淡竹香,令人心情格外舒暢。不是江南那種秀氣的竹,不是,這裡山上的竹直入雲霄,總有一種健美的身姿;不是放在玻璃櫃裡精緻的竹雕,不是,這裡的竹只是用來做背簍的,總有一種樸實的氣息。還記得,奶奶一刀一刀為我削的竹筆筒,終年散發這難忘的竹香。
家鄉的味道,是每年清明時節冒出的柑子的清香。這時,我和表哥就會拿了竹竿來,比賽打柑子,常常為了消滅「戰利品」而撐得肚兒圓。
家鄉的味道,更是老屋裡沉澱的泥土氣息,炊煙裡飄來的飯香。推開吱呀作響的木門,笑著和每個人打招呼,饞嘴的看家狗「胖胖」搖著毛絨絨的尾巴跑過來,這就開飯了。奶奶端來熱氣騰騰的「湯圓」,安詳的笑容刻在布滿皺紋的臉上。桌子那邊,爸爸在大聲招呼著大家夾菜,爽朗的笑聲灑滿小屋。我和表哥無心吃飯,夾起一塊肉來逗「胖胖」。胖胖先是拼命搖著尾巴,等了好一會兒,終於不耐煩了,「汪」地一聲大叫,嚇得我和表哥手一松,肉掉在地上。我夾起一塊煎得金黃的不知名的糕點,差點把牙粘掉。爸爸哈哈大笑,幸福的味道正在陽光裡瀰漫,想起我的窘態,我也不禁笑了??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神秘的。家鄉的味道是菜畦間的「苦草」,總是有著類似艾葉的濃烈的藥草味兒。我認識它,葉子像寶塔一樣排列,爸爸告訴我,它是可以止鼻血的。我總想試一試。
家鄉的味道也是有些離奇的。家鄉的味道是奶奶夜色中背簍裡胖乎乎的大白薯。爸爸說,晚上山間是有一種叫做「魑魅」的怪物,瞪著綠瑩瑩的眼睛。我問晚上去背白薯的奶奶,它真的存在嗎?奶奶點了點頭,嘴角抿得很緊。從此,白薯在五歲的我眼中,變得很神秘。現在想來,這又何嘗不是爸爸和奶奶對我的一種呵護?背簍裡,愛的味道正在升起。
家鄉的味道,是「霧鎖山頭山鎖霧」的霧氣,是不見邊際的大山的神秘,是水潭邊橫行的大河蟹,是與表哥分享的一半兒柑子,是「水煮魚」,是辣豆花,是奶奶過年時親手寄來的幹辣椒和臘腸,是手捧竹筒時一幕又一幕的回憶??
家鄉的味道有很多種,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是卻很熟悉,作者從身邊的事物入手,充分闡釋了家鄉的味道,這樣的敘述方式親切自然不做作,讓我們也如身臨其境一般!
第二篇:家鄉的味道
家鄉,是一種情懷;家鄉的味道,值得一生細細品嘗。——題記
「開飯囉!」隨著媽媽一聲響亮的吆喝,我們立即圍坐在了餐桌旁。瞧著一桌熱氣騰騰、色香俱佳的菜餚,我饞得直流口水,可沒等我動筷,我親愛的老媽早就吃開了,還一個勁地誇著:「好吃,好吃,家鄉的味道……」
被媽媽一說,我才注意到,今天的一桌菜比較特別,毛筍燒肉、油燜筍、馬蘭頭、青菜、番茄炒蛋……很普通,但是卻不平常。原來,這些菜都是早上我們從山裡的外公家帶來的。鮮嫩的竹筍和毛筍是早上外公剛從山上挖來的,青菜和馬蘭頭摘來時還帶著早上的露珠碧綠碧綠,鴨蛋是外婆剛從鴨棚裡撿起的……怪不得媽媽吃得那麼迫不及待,原來這些菜裡真的有家鄉的味道!
說起這些家鄉菜,最先想起的是外公家門前的小菜園,不管什麼時候去,那裡總是一片生機勃勃,青菜、捲心菜、黃瓜、玉米、辣椒等,時令蔬菜應有盡有。對我來說,這片菜園還是我的樂園,每次去,我和弟弟總喜歡拿個小鋤頭,挖挖這裡,撬撬那邊,澆水、搗泥漿……玩得盡興,玩得不知疲倦。我還在這片菜園鬧出很多笑話呢?每次回家,阿姨總喜歡圍著菜園子出些問題考考我和住在城裡的弟弟,「這是什麼菜?」順著阿姨手指的方向,我仔細地分辨著這一叢既像菜又像草的植物,琢磨了好半天才說:「這不就是青菜嘛!和別的青菜有區別嗎?」「怎麼沒區別?」阿姨說,「你再仔細看看它的葉子?」我蹲下身子一比較,確實有不同,我只得瞎猜:「菠菜!」哈哈,阿姨笑開了。「不是菠菜,是莧菜。」「那是什麼?」阿姨又問開了。「嗯,辣椒!」我回答道。「小笨蛋,辣椒分明長在枝上,怎麼會爬在地上……」幾個回合,對於沒有生活經驗的我完全戰敗,反而逗得外公、外婆、爸爸媽媽全家捂著肚子笑個不停,也就是在這一次次笑聲中我慢慢認識了菜園子的各種蔬菜,也更加喜歡這個菜園子裡的味道。
媽媽和我從小生長在那裡,特別地喜歡家鄉的菜。只要是家裡帶來的菜,一向愛挑食的媽媽和我飯都會多吃一碗,我們也特別喜歡那一方水土給予我們的饋贈:一盆子筍裡有我童年在竹林間的嬉戲的身影;青菜和馬蘭頭上有我仔細觀察停留在上面的眼神……
那裡是我的家鄉,有我的思念,還有那濃的化不開的家鄉的味道!
第三篇:家鄉的味道
我的家鄉射陽是個魚米之鄉,有著她自己獨特的味道。
家鄉的味道,是早春麥薺菜的味道。冰雪還沒有完全消融,麥苗還沒有返青,心急的麥薺菜便頂起枯葉窺伺這個世界,不幾天,就將自己漂亮的綠衣衫抖了出來,飽受冬天煎熬的人們欣喜若狂,哪會不接受大自然的恩賜,老人小孩捉鏟提籃,奔向麥田。與其說是採麥薺菜,不如是放飛心情。麥薺菜那甜絲絲的鮮嫩滋味,沁脾入肺。在這春寒料峭的早春,帶給人們的是春意、是喜氣、是溫情、是生機、更是希望。
故鄉的味道,是暮春梨花桃花的味道。三、四月的鄉村,遠遠望去,被一抹或白或紅的雲霧繚繞著,近前始知,那是家家戶戶房前屋後的梨花桃花正逢花事,風過村莊,落英繽紛,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梨花桃花的香氣,漫步樹間,愜意無比,吸一口清爽新鮮的空氣,所有的不快和疲勞頓時消失得無影無蹤。
故鄉的味道,是初夏洋槐花的味道。當桃花殘紅退盡,布穀聲裡,村莊的溝溝坎坎,院落路邊,洋槐花獨領風騷。那一嘟嚕一嘟嚕的如雪的花絮,忙壞了蜜蜂,醉了鄉親。槐花糕是地地道道的家鄉菜,甜甜的、麻麻的、爽爽的清香可口,回味綿長。
家鄉的味道,是盛夏裡嫩玉米棒子的味道。秋天的鄉村,被綠色包圍著。綠油油的玉米,鬱鬱蔥蔥,微風吹過,似萬頃碧濤湧動。走在鄉間的小路上,好使舟行波濤蕩漾的海面上。藍天、白雲、麗日、綠色,你會深深地被這一派田園風光陶醉。最誘人的,是那或燒或蒸或煮熟的嫩玉米,那嫩嫩的、甜甜的、油油的味道,透骨爽心,餘味無窮。
故鄉的味道,是深秋菊花的味道。中秋過後,一行行一排排一片片待採的黃花,如將出閣的黃花閨女,是家鄉一道亮麗的風景。清晨,提筐挽籃,摘一籃菊花,打落的是露珠,灑溼的是心情。一朵朵一包包菊花,將家鄉的愛和溫暖帶向山南海北,翻山越嶺,趟河過江,把友情傳遞,把鄉情相系。
咀嚼故鄉,那清幽幽的水,喝一口滋肝潤肺,心靈也為之洗滌;那泥泥的黃土,是淨土,聞一聞開竅通絡,靈魂也隨之有了皈依;那濃濃的鄉音,是天籟,無論遊子身在天涯海角,都會魂歸故裡。
日暮黃昏,戶戶屋外青煙嫋嫋,愛意綿綿。村莊便瀰漫在淡淡的芬芳中。那是家鄉溫馨的味道。嗅著她,就已經走在回家的路上。
第四篇:家鄉的味道
在一次晚飯的桌上,出現了一道不常見的菜:酒醃小河蟹。這道菜是爸爸的最愛,同時也讓我回想起了小時候的故鄉生活。
我的故鄉是安徽,那裡有著大山大水,空氣特別新鮮,到處遍布著樹林、小溪。
小時候在家鄉最令我興奮的莫過於和小夥伴去小溪中抓小河蟹了。大家三五結伴來到小溪邊,正直盛夏,大家都脫了鞋,站到沒過一半小腿的小溪裡。水不涼,也不猛,溫和地衝擊著皮膚。
大中午的,烈日當頭,小河蟹也都躲在石縫中,偶爾有一兩隻悄悄地出來找些吃的。我和小夥伴逆流而上,往高處邊走邊找。一旦誰發現了小河蟹,大家就會一擁而上團團圍住,然後派一個人去抓。
記得當時有個叫靈靈的男孩子,對這兒的小溪特別熟,每次都是他帶頭領著我們走,也總是他找到那些躲在陰暗角落、石頭縫裡的小河蟹。
大家邊走邊找,我也彎下腰很仔細地搜尋,像個急著立軍功的士兵。可我越急,蟹就越跟我作對,把自己隱藏得嚴嚴實實。但靈靈的眼睛就像是能看穿石頭似的,不一會兒就能找到一個。對付那些躲在角落裡的小河蟹,大家就蹲下來,七手八腳的把手伸進石縫裡摸索或者乾脆用手掏。有的時候當小河蟹快要鑽進洞裡看不見時,我們就會故意去惹惱它,讓它夾住手,再忍著疼痛把手抽出來,這樣就把小河蟹帶出來了,每次這麼做的時候都有種當了英雄的感覺。
抓了十幾二十隻,我們就要回到家中享受勝利的果實啦!小孩子不能拿酒,我們就把小河蟹燒湯喝。那時候與也沒怎麼好好跟大人學過做菜,就馬馬虎虎按印象中的放水,再弄些鹽和調料……
正式開做了,大家都各自分配好了崗位:燒水的燒水,洗蟹的洗蟹……而我一般都負責切些花椒啊,蔬菜什麼的。別小看這活,可也是需要很大的技術的:切多厚、切多少,切均勻,都是有講究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大家就把蟹放到湯裡煮,再加些調料,一會兒功夫蟹就熟了。大家迫不及待地把蟹撈上來,再倒些湯,沾些醋,那味道,肯定是你從未體驗過的。河蟹小小的,兩三下便能吃掉一個,蟹肉也很嫩,仿佛還帶著些清香,讓人慾罷不能。
這就是我的家鄉,散發著淳樸、清新的氣息,這就是我度過快樂童年的地方。家鄉的味道讓我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久久不能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