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鄉明作文500字
2025-02-12 08:30:09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人生路上,無論你到達哪個驛站,故鄉都是你永不變的思念。小編收集了月是故鄉明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月是故鄉明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賞月、家人團圓,因為那天的月兒最明最圓。關於中秋的月亮還有許多美妙的傳說,帶著這些憧憬,我也開始賞月了。
今晚的夜,濃濃的,剛到七點,天空就鋪上了一塊烏黑的大布。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裡,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月是故鄉明,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仰望天空與玉兔對望,和嫦娥對話,向「神十」祝福,快哉樂哉哦!
月是故鄉明。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禁想起了在湖南讀大學的姐姐,更感動駐守邊疆的戰士在哨所站崗放哨,不能與家人團圓。
月是故鄉明。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是團圓節。晚上吃飯時,一盤盤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使人既飽眼福,又飽口福。晚上吃完飯後,我們一家人圍坐在桌子旁,有說有笑,到處洋溢者節日的氣氛。我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令我垂涎三尺的月餅,還有蘋果、石榴、香蕉等水果。望者那金燦燦、油酥酥的月餅,有綠茶的,有蓮蓉的,有豆沙的……我的口水都快流出來了。媽媽看著我那貪婪的目光,就先給我切了一小塊,我毫不客氣地吃了起來,「哇!又甜又香,真好吃!」
哦!月是故鄉明,美麗的月亮,我永遠愛你!是啊!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第二篇:月是故鄉明
到了更晚的時候,我走到坑邊,抬頭看到晴空一輪明月,清光四溢,與水裡的那個月亮相映成趣。我當時雖然還不懂什麼叫詩興,但也頗而樂之,心中油然有什麼東西在萌動。有時候在坑邊玩很久,才回家睡覺。在夢中見到兩個月亮疊在一起,清光更加晶瑩澄澈。第二天一早起來,到坑邊葦子叢裡去撿鴨子下的蛋,白白地一閃光,手伸向水中,一摸就是一個蛋。此時更是樂不可支了。
我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以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過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近十一年,重又回到北京,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在這期間,我曾到過世界上將近三十個國家,我看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1)的瑞士萊茫湖上,在平沙無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萬頃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過月亮,這些月亮應該說都是美妙絕倫的,我都異常喜歡。但是,看到它們,我立刻就想到我故鄉那葦坑上面和水中的那個小月亮。對比之下,無論如何我也感到,這些廣闊世界的大月亮,萬萬比不上我那心愛的小月亮。不管我離開我的故鄉多少萬裡,我的心立刻就飛來了。我的小月亮,我永遠忘不掉你!
我現在已經年近耄耋(2),住的朗潤園是燕園勝地。誇大一點說,此地有茂林修竹,綠水環流,還有幾座土山,點綴其間。風光無疑是絕妙的。前幾年,我從廬山休養回來,
一個同在廬山休養的老朋友來看我。他看到這樣的風光,慨然說:「你住在這樣的好地
方,還到廬山幹嘛呢!」可見朗潤園給人印象之深。此地既然有山,有水,有樹,有竹
第三篇:月是故鄉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此詩是詩人李白在思念家人時所寫的一首《靜夜思》。我的心情就如同此詩的詩意一樣,正在懷念著遠方的親人。
望著十五也遠遠的月亮就好似一個潔白帶著光的盤子一樣。我想起了遠方的親人,此時此刻他們是不是也在望著同一輪的月,想念著我們呢?
一片葉子從遠方突然飄來,它不停地奔跑,為了趕回家園,為了在中秋節時趕回來,希望能與飄落了的家人團聚。突然,一陣秋風吹起,又把它吹向遠方,但是它依然頑固地站起來,執著著一定要趕回家園。走到半路,它被一塊石頭擋去了去路,它竭盡全力地向前衝,最後,憑藉著它自己的努力衝過了石頭。一路來難關重重,它似乎感到自己有些疲憊,但是它依然想回家之路奔去。
堅毅的它終於看到了自己思念已久的家,它興奮不已地衝進家門,就在這時,它突然緩慢了腳步,只見秋風再起,兇惡地在驅趕著它的家人,它第一個衝過去,抵抗了兇惡的秋風,終於與家人團聚了。望著月亮,它微笑著,心想:月還是故鄉的圓啊!與家人團聚還真是不容易。
耀眼的月光穿梭過茂盛的森林,照亮一家人團聚的歡樂。我感覺,月還是家鄉的比較明亮!
第四篇:月是故鄉明
上一個世紀90年代初,這個農村依然貧窮。道路坑坑窪窪,下了雨更是泥濘不堪,一不小心摔個跤,站起來和非洲土著沒什麼兩樣,有一輛象樣點的摩託,就是富翁了。
走在街上,房屋大多數是磚瓦平房,外表髒兮兮的,裡面一張桌子、一個柜子、兩片用雜草鋪的席,連廁所也沒有。只能到一條村一個的公廁去解決,公廁的屎尿還有人去偷來做肥料。唉!窮呀!有一次,我小姨和太奶奶在家,小姨在搖籃撒了尿,直接流進了太奶奶褲管裡,太奶奶又急急忙忙跑去拿盆子接來做肥料,晚上又興高採烈告訴外公。家家燒乾枯了的稻草做飯。收稻時期,每家稻草都得歸公,有時「貪汙」了半擔子,就罰三擔子。有的實在沒稻草了,甚至會跑到「稻草收集點」去偷,偷了罰,常常有人「要稻沒稻,要命一條。」不但如此,燒稻做飯,天空常常烏煙瘴氣。
十年過去了,家鄉放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昔日的泥水路變成了柏油馬路。家家都用天然氣,天空明淨了許多,屋子大都變成了兩房一廳或三房一廳,在高級的就像我家是五層別墅,大型立體彩電、冰箱、DVD、沙發、席夢思、檀香木家具已經走入平常百姓家。
「假如我是一隻鳥,我也要用嘶啞的喉嚨歌唱這片被暴風雨打擊的土地。」這是艾青先生的一句話,你的家鄉,你就有著責任、義務去建設好。
天黑了,掛在天際的新月是那樣亮,那樣明,老家的月亮,一定也是這樣的吧!
第五篇:月是故鄉明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人生路上,無論你到達哪個驛站,故鄉都是你永不變的思念。一個人漂泊在外,最終該回到的是你的故鄉,那裡有你的生命之樹,你的一切都在那裡深深地扎了根,亙古不變。
讀了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我對故鄉的情感更加強烈了,季羨林只在故鄉呆了六年,之後就離鄉背井漂泊天涯。在濟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過了四年,又回到濟南呆了一年,然後在歐洲住了十一年,最後回到了北京,身在祖國,心中也許會有所慰籍,畢竟離開了小家還有大家在身邊,可是當我們真正離開了「家」,踏上異國他鄉時,我們感到的只是孤獨無助。
也許外面的世界的確多彩,令人嚮往,但是有家才會有一切,季羨林在歐洲的這段日子裡,去過了世界將近三十多個國家,見到過許許多多的月亮,在風光旖旎的瑞士茉芒湖,在平沙無垠的大沙漠,在浩瀚無比的大海中,在巍峨的高山上……這些月亮的確是詩情畫意的,美妙絕倫的。但他懷念的卻是那故鄉葦坑上面和水中的小月亮。
對於他來說,他的根駐紮在故鄉,他的心永屬於故鄉。的確,家的魅力非常之大。無論你到達世界的哪一個角落,給你勇氣的,給你力量的,給你信心的,永遠索引著你的還是你的祖國,你的家鄉。
也許我們還不能體會那種思鄉之情,因為我們並沒有真正到一個遙遠的地方,並未曾有過那份惆悵、惋惜。
月是故鄉明,人是故鄉親。只需銘記,無論身處何方,不要忘記生你養你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