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遊魯迅的故裡
2025-02-06 21:20:09
導語:紀念館的建築與河水縱橫交錯,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聖、充滿靈氣又獨具紹興水鄉風情的現代展館。小編整理遊魯迅故鄉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遊魯迅的故裡
到了到了!魯迅故裡到了!洋溢著濃鬱水鄉風情的大幅浮雕上,「魯迅故裡」四個大字蒼勁有力。那氣宇軒昂的一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的形象,在我眼前漸漸清晰起來……
迎著人流,我們步入了魯迅紀念館。紀念館的建築與河水縱橫交錯,內外空間相互滲透,是一座古樸而神聖、充滿靈氣又獨具紹興水鄉風情的現代展館。而館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尊大型青銅坐像。坐在鮮花叢中的魯迅表情自然,儀態從容,嚴肅又不乏親切,眉宇間似藏著無限的深思。陳列廳內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坎坷人生:由一個封建士大夫大家庭的長房長孫,變成了一個破落戶子弟;深受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浪潮的影響,積極投身於反清革命的洪流之中;與李大釗、陳獨秀等當時許多先進知識分子一起寫文章,辦雜誌,揭開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序幕;1918年,發表了我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看著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事,我的心中又不禁捲起一陣陣波浪,為魯迅的一生感慨,更為他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節所感動……
走出紀念館,不覺已是春雨綿綿。雨很小,很細,小得幾乎聽不到「沙沙」的聲音,細得像蠶吐出來的絲。漫步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欣賞著這細雨中朦朧的白牆灰瓦、古老又修葺一新的竹絲臺門,聆聽著那一串串韻味十足的紹興方言——「賣臭豆腐了!賣臭豆腐了……」「烏氈帽,烏氈帽……」各路遊人禁不住駐足停留,來兩串臭豆腐,戴一頂烏氈帽,用心體會著這濃鬱的水鄉風情。魯迅當年會不會也常吃這種臭豆腐呢?……
接著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跨過高高的門檻,從側門進去,穿過年代已久的長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俗稱「天井」,這裡原種著兩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閉上眼睛,小時候的魯迅赫然就在眼前。夏夜,他躺在桂樹下的小板桌上乘涼,我的耳邊似乎還有他的繼祖母蔣氏讓他猜謎、給他講故事的聲音……魯迅的臥室、廚房、百草園……都一一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每到一個地方,都感到離這位一代宗師又近了一步……
我最想去的地方還是三味書屋,於是又迫不及待地循著魯迅的描述去感受他當年讀書時的氛圍。「出門向東,不上半裡,走過一道石橋,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從一扇黑油的竹門進去,第三間是書房。中間掛著一塊匾道:三味書屋。」「三味書屋」是清朝著名書法家梁同書所題。「三味」就是讀經味如稻粱,讀史味如餚饌,讀諸子百家味如醯醢。匾額下掛著一幅栩栩如生的《松鹿圖》,兩邊的柱子上還有一副對聯———「至樂無聲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詩書」,大約是在揭示讀書的真諦吧。走進去,我們看見了一張陳舊的兩屜硬木書桌。書桌極其普通,但卻受到了特別的待遇,因為這就是魯迅因故遲到,在受到塾師的嚴厲批評後,刻下「早」字,用以自勉的書桌。我認真地觀察著,腦子裡不由得浮現出小時候的魯迅一筆一畫刻字的模樣與勤勉學習的樣子……我深深地呼吸著這裡的空氣,貪婪地搜索著魯迅的聲息,這裡是魯迅成長的搖籃啊。
再次走在這窄窄的青石板路上,雨還沒有停,一樣的小,一樣的細,為這一趟魯迅故裡之遊染上了一種別樣的情緒。一條清澈的小河,從故居門前潺潺流過,雨絲輕輕地落在水面上,平靜的河面頓時裂開了好多條「縫」,一圈兒一圈兒地蕩漾開來……
我掏出一把茴香豆,坐上了晃晃悠悠的烏篷船。在頭戴烏氈帽,手持青篙的船家帶領下,揮手道別了這座偉大的歷史豐碑,而那一圈兒一圈兒的魯迅情卻久久地在我心中蕩漾……(指導教師姚玉芳)
第二篇:遊魯迅的故裡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妹妹興高採烈地跟爸爸媽媽去紹興魯迅故裡玩.
路上,雖然有個大火球一直跟著我們,可我們一點也不感到熱.妹妹眉飛色舞地唱起了歌,雖然五音不全,但歌聲中跳躍著快樂的音符.我被她感染了,也跟著唱起了歌,打起了拍子.車子歡快地飛馳在彎彎曲曲的公路上.路兩旁一排排高大的「士兵」來不及跟我們打招呼,就擦肩而過了.遠遠望去,重重疊疊的大山連綿起伏.山頂上一朵朵潔白的雲,像小兔、像毛毛蟲……
不知不覺,我們已來到了魯迅故裡.
聽爸爸說,魯迅故裡是魯迅先生青少年時期生活過的故土,是紹興市區保存最完好、最具文化內涵和水城經典風貌的歷史街區,已成為一條獨具江南風情、古城文化的歷史街區,成為了紹興的「鎮城之寶」。
我們來到了魯迅爺爺小時候讀書的地方——三味書屋。三味書屋從前是一個私塾,魯迅爺爺小時候就一直在那裡讀書。在魯迅的那張舊書桌上,刻著一個「早」字。說起這個「早」字,還有一段來歷呢!聽導遊阿姨說,那年,魯迅的父親害了病,魯迅一邊上學,一邊幫著料理家務,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有一天早晨,魯迅上學遲到了,老師壽鏡吾先生嚴厲地對他說:「以後要早到!」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就在那張書桌上刻了一個小小的「早」字。魯迅也總把這個「早」字深深地刻在心裡。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就再也沒有遲到過。由此可見,魯迅爺爺小時侯是多麼的熱愛學習呀,我們一定要學習他的這種好品質!
我們又去了魯迅爺爺的故居和百草園,百草園是魯迅先生小時候最喜歡玩的地方.當我們剛踏進百草園,一股野草、泥土的清香就撲鼻而來,空氣中瀰漫著一種清新、樸實的韻味。我們看到了魯迅先生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所說的:碧綠的菜畦、高大的肥莢樹、光滑的石井欄、紫紅的桑樹,長著何首烏的泥牆……一切都沒變化.我們坐在石凳上,認真地聽講解員阿姨講魯迅小時候的故事.我們一個個都聽得入了迷.
接著,我們又參觀了魯迅紀念館。一進正門,就可以看見一座高大的青銅魯迅坐像,壁上還刻著魯迅爺爺的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伏首甘為孺子牛」。紀念館陳列著許多魯迅爺爺生前的作品:《阿Q正傳》、《祝福》、《藥》、……魯迅爺爺的作品充實了世界文學的寶庫,他可真是我國的一代文豪啊!
今天我不但領略了江南水鄉獨特的美,而且更加了解了魯迅先生,真是有意義的一天!
第三篇:遊魯迅的故裡
魯迅是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文學家、革命家,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這次我們要去遊玩的地方就是魯迅的故裡——紹興。紹興最著名的景點有「魯迅故居」,「百草園」,「三味書屋」等,下面就請同學們和我一起去參觀這些著名的景點吧。
首先我們來到了魯迅故居,房子比較古老,也很多。房子與房子之間由大大小小的走廊連通,我們走在裡面就像走迷宮。據說魯迅的父親曾當過清朝的官,家中比較富裕,所以又這麼大的房子。這是魯迅家的「會客廳」
這是景點裡賣紀念品的地方
然後我們來到了「百草園」。「百草園」其實就是魯迅家屋後的菜園子,小時候的魯迅經常和小夥伴們來這裡捉蟋蟀、摘果子、聽蟬鳴、挖何首烏根,是魯迅小時候最愛玩的地方。
這裡是魯迅家的明堂,俗稱天井。由於這裡原本種著兩株茂盛的桂花,故得名「桂花明堂」。魯迅小時候經常在桂花樹下乘涼,聽祖母給他講故事,猜謎語。照片裡的塑像就是上面所說的場景。出了「百草園」,我們來到了「紹興魯迅紀念館」。這裡詳細地介紹了魯迅的學習、生活經歷,展示著有關魯迅的各種資料,能讓人們完整的了解魯迅先生偉大的一生。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三味書屋」。這兒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據說小魯迅用過的課桌上還刻了一個「早」字,為的是提醒自己上學不要遲到。
除此之外,我們還參觀了「沈園」,「鹹亨酒店」等,還在古玩城裡看到了一張五百萬的錢,只不過那是以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