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作文:科技改變生活
2025-02-16 21:45:25
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小編收集了科技改變生活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科技改變生活
從小我就有一個好習慣,每當做完老師和父母布置的作業,就會跑到書房,坐在椅子上津津有味地看著《十萬個為什麼》,這一看就是幾個小時,每一個科學道理都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中。在飯桌上,我也會把自己所看到的新知識統統講給爸爸媽媽聽,這樣不僅懂得了許多知識,而且還增強了表達能力。
我還有個特點——愛問為什麼。「為什麼天是藍的呢?」「為什麼海水是鹹的呢?」「為什麼恐龍會滅絕呢?」……爸爸也搞不懂我的小腦袋裡為什麼裝了這麼多「為什麼」,這些小問號太多了,有些問題當老師的爸爸都難住了,這時我就會在書中尋找答案,找不到還要到大型書店去找,總之非要找到不可。
小時候我的夢想是做一名科學家,想要給大家發明一些生活中沒有,但對人類生活有幫助的東西。可是光說、光夢想,不去努力地做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就去參加許許多多的科技活動,增強我對科技知識的了解。要知道一位成功的科學家是從小發明開始的,不是生下來就是科學家的,一定要實際操作和大膽想像還要堅持、努力地做才行。而且做科技活動的同時也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努力,學會了不懂的問題問老師、問大人。
對於科技,我們一點也不陌生,因為我們每天都生活在科技的懷抱中,我們每天都在享受著科技帶給我們的方便與快捷。也許你還沒有發現,也許你會發出疑問:「科技?科技在哪裡?」你看,科技就在你身邊:電視、電腦、手機、mp3、火箭、衛星、宇宙飛船……好多好多,說幾天幾夜都說不完。總之生活離不開科技,科技在為生活服務。點點滴滴,時時事事,科技無處不在。
當年瓦特發明蒸汽機的時候,曾經轟動全世界,今天我們坐在高高的輕軌上和高速的地鐵上,一點也不感到奇怪;一個蘋果從樹上落到牛頓頭上的時候,聰明的牛頓發現了地球的引力,又根據地球引力的定律發明了許多東西。從發現到發明,科學家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啊!
科技正在飛速發展,生活在努力改變。科技在改變生活,我們生活在日新月異的科技發展中,我們應該驕傲,我們應該自豪!
科學是創新的一把鑰匙,要合理掌握才能打開創新之這道門。
人類都期待著又一項科技發明的誕生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第二篇:科技改變生活
同學們,當我們坐在電視機前收看豐富多彩的節目時我們手按滑鼠在計算機的世界裡暢遊時;當我們在春光明媚的季節裡津津有味地吃著西瓜時……我們可曾想過:是什麼給我們的生活帶來那麼多的變化?是科學!是科學技術的巨大力量,改變了我們身邊的一切,改變了整個世界!
隨著科技的進步,世界的面貌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呢?
奶奶說:人的壽命變長了!在科學不發達的時代,飢餓和疾病一直是威脅著人類生存的大敵,無數的人被疾病和飢餓無情地奪去寶貴的生命。我國在新中國建立以前,人口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怪不得姐奶奶以前老念叨著「人生七十古來稀」唉聲嘆氣。而現在,奶奶有什麼頭疼腦熱的,到醫院買些藥打幾針就好啦。所以,奶奶整天樂呵呵地自誇身體好,還說什麼「人活百歲不稀奇」呢!
爸爸說:我們的勞動變輕鬆了!再也不用像爺爺那時候一樣臉朝黃土背朝天,靠艱苦的體力勞動,靠捉摸不定的老天爺吃飯了。在採用高新技術的農業園區裡,耕地、播種、收割等程序都可以用計算機來管理,用農業機械來完成。它使人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了出來。
媽媽說:我們的生活變好了!以前,人們總要為溫飽問題發愁。科技的發展,讓我們裝滿了米袋子,盛滿了菜藍子,不但吃得飽,而且吃得好,吃得更豐富了。去年,我家還蓋起了兩間四層高的樓房。我也有了自己的小天地,爸爸還在我的房間裡安裝了空調器,冬暖夏涼,我可以安安靜靜、舒舒服服地在裡面寫作業看故事書啦。
要我說呢,我覺得科學技術的進步,把世界變小了!每年春節,隔壁的張大爺都要通過越洋電話,和遠在臺灣的弟弟通話祝賀,相隔萬裡的親人如在耳邊。想唐僧到印度取經,一路上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歷盡艱辛,整整走了好幾年才到達目的地。現在,快速安全的汽車、輪船、飛機等交通工具把我們的足印在了地球上幾乎所有的地方。這個「五一」節,我們一家還去了一趟首都北京呢!
在世界的東方,我們的先人發明了火藥、指南針、印刷術、造紙術,創造了自己輝煌的歷史。我們幸運地生長在一個嶄新的時代,科學的花朵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鮮豔奪目,科學的道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寬廣。同學們,讓我們從小就培養起愛科學、學科學的好習慣,樹立科學精神,勇攀科學高峰,去創造美麗的家園。
第三篇:科技改變生活
「媽,你們小時候有電視嗎?」晚飯後,我對媽媽發起了提問。「我們小時候哪來的電視啊?」接話的卻是爸爸,「我們小時候全村也就只有一臺電視,每天晚上大家就自己搬椅子去看,黑白的,還只有一個頻道,經常信號不好,連圖像都不清楚,我們照樣『聽』得津津有味,那像你們現在這麼幸福,都42寸的大電視還嫌小!」爸爸的一席話,讓我陷入了沉思:是什麼,讓農村在短短三十年中的變化如此之大?
這個問題令人困惑。爸爸出生在70年代,正是處於生活物質極其匱乏的時代。是什麼促使我們的生活水平高速變化呢?直到我讀了《輝煌六十年》這本書才明白。
1977年,鄧小平爺爺提出了「從科學和教育著手」的國家戰略方針。從那時起,成千上萬的科研人員、高精技術工人和人民教師開始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到科研教育第一線中,讓新中國科技迅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飛速提高。
看到這,我不禁想起了我的老家——盛富,一個曾經貧窮的小山村。記得我小的時候,通往老家的山路儘是土路,一下雨便變得泥濘不堪,難以通行;僅有的幾臺電視都是黑白的,頻道少,而且還經常出現雪花;在山區冬冷夏熱,夏天不但沒有空調,有的連風扇都沒有,熱得令人難以忍受,蚊子又乘機出來搗亂,一直是我既愛又恨的地方。
不知不覺的,我慢慢長大了。每一次回到老家時,都感覺有了新的變化。昔日泥濘荒山,今日茶樹滿山;昔日制茶農活靠手幹,今日鐵皮機器轉的歡。看,那一袋袋制好的茶葉,宣告著人工制茶的傳統做法一去不復返;看,那茶葉車間中的恆溫空調,仿佛在用那強勁的風兒告訴大家那「靠天吃飯」的時代已經結束;看,昔日的黑白電視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指哪播哪」的衛星電視和「連接網絡」的數位電視,其中衛星電視可以接收來自於大洋彼岸的美國電視頻道,而數位電視則徹底實現了「想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的「高難度動作」……
誰也沒想到,科技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曾經貧窮的小山村發生了如此巨變。再過幾十年,當我們年華老去時,我們的生活又會發生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啊!我們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一定會更加幸福美好,我們的祖國一定會更加繁榮昌盛!
第四篇:科技改變生活
十七世紀英國哲學家培根說:「知識就是辦量」。一語道破了知識的價值所在,的確,在人類歷史發展的長河中,知識的洪流中川流不息,始終是推動歷史向前的動力。而在當今這個信息、知識爆炸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更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侵襲著這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由於工業經濟發展到機械工業經濟,每一個稱呼的改變都透露出知識的力量,知識不僅能夠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更能改變人的一生。
華人首富,香港經濟超人李嘉誠,他的人生經歷,就是知識不斷提升改變的過程,在其人生創業的初期,曾做過推銷員,茶樓夥計,但既使是這樣的人生環境下,他也沒有忘記學習,尤其是沒有放棄對英語的學習,他時刻準備著為將來人生的轉變創造條件奠定了基礎,可是由於條件的限制,他不可能擁有很好的學習條件,買不起英語教材,為此,他便結合自已的生活實際為學習創造條件。他當時做藥材推銷,在每一種藥品的介紹說明中都有中英文兩種文字,他便利用這種天然的中英文兩種文字,他便利用這種天然的中英文對照優勢,狠狠地吸取知識。上帝在關門的時候,他一定在另一個地方為您打開了一扇窗。李嘉城的付出終於得到了回報,由於他這種具有戰略眼光的知識儲備為他將來在和外商的激烈竟爭中,始終沒有敗下陳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最終在香港及世界商業界中佔據了一席這地。
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封建士子對科舉考試的又一認識和期待,儘管透露出了自我安慰以求平靜的情緒,但也抓住了根本,在封建君主制盛行的年代裡,窮書生能夠改變自已人生的途徑也只有這一條路,那就是一舉登科,爾後光宗耀祖,實現人生的抱負,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才有了「範進中舉」這一悲喜人生鬧劇。
試想如果沒有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思想,中國就不能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如果沒有馬列主義在中國的現代化仍是步履維艱,中國近代的落後是科技落後的結果,建國後一系列經濟落後更是經濟知識的愚昧。
在全球知識化的今天,我們終於明白了知識就是力量,知識推動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而人生改變的機遇是留給那些隨時準備著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