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描寫元旦的作文
2025-01-18 19:29:09
元旦這一天,人們要吃水餃,放鞭炮。晚上還要放煙花,點燈籠。小編收集了三年級描寫元旦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元旦
今天是元旦節我們早早的就起了床,坐在辦公室裡商量這一次的元旦去哪玩,經過了2個小時大家一致同意去永康玩。
我們上了車到了永康那景象讓我們大吃一驚不僅是人山人海而且到處都是打折活動。我們坐在車上圍繞這這個話題惹出了一個大笑話。我媽媽說:「現在元旦到處都是打折的,為什麼我們模具就不可以打折呢?我們可以做十套送一套,做1000元送100元啊。」這句話惹的我們哈哈大笑,笑的我肚子都疼了。我們到了華聯超市準備去買鞋子和衣服。到了2樓那鞋子的價格讓人大吃一驚啊!一雙就要五六0啊!可是我爸爸還是忍不住誘惑買了一雙。我叔叔看上了一雙鞋子一看價錢5百多啊。又嫌太貴了。於是我幫他們想了一個好辦法,這雙鞋子的活動是買一雙送一雙,於是我讓我哥哥和叔叔共同買一雙一人付一半的錢。我叔叔想都沒想就答應了。當時他肯定在想哈哈我又有一雙新鞋了!我們到了4樓我弟弟一看見有賣玩具的他飛快的跑了過去。我媽媽不給他買他就來著媽媽的衣服賴著不肯走啊!再不買的話他就躺在地上打滾,號啕大哭。我媽媽沒有辦法只好又給他買了一輛賽車。
要回家了我們各自去付了錢拿好自己的東西到樓下集合,那東西可真叫做多我們5個人都要拿不完,別人還以為我們是賣鞋子賣衣服的呢。隨後我們就回家了。
這個元旦真是滿載而歸啊!
第二篇:元旦
今年的元旦節就要到了,街上張燈結彩,到處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看著這熟悉的場面,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元旦節發生的一件趣事。
那天下午,我嚷嚷著想吃湯圓。奶奶在做湯圓時,拿出一枚銅錢神秘地說:「這枚銅錢代表著平安,誰吃到它,這一年都會很平安。」說完,奶奶把銅錢洗乾淨,熟練地包進了湯圓裡。湯圓捏好後就開始下鍋了,不一會兒,湯圓煮好了,「圓圓胖胖」的湯圓在鍋裡翻滾著,像在進行遊泳比賽。奶奶每碗舀了六個湯圓,象徵著「六六大順」。
我看著這一個個白滑軟糯的湯圓,「口水直流三千尺」,恨不得馬上把它們吃完。突然,我發現有個湯圓要比其它的大很多,心想:這裡面該不會有什麼「陰謀詭計」吧?還是交給母親大人來「處理」吧。於是,我偷偷地將湯圓「轉移」到了媽媽的碗裡。可沒想到,媽媽這段時間在「減肥」,她便又「轉移」到爸爸的碗裡。爸爸裝出一副「悲憤」的樣子說:「我是家裡的男子漢,不和你們這些小女子計較。你們不吃,我吃!」說完,爸爸硬著頭皮往下咽。正當爸爸吃到一半的時候,他突然停下來,奇怪地問:「我怎麼吃到一枚銅錢?這是誰放進去的?」「啊!那是平安銅錢!」我誇張地大叫起來。
隨後,我又「悲痛欲絕」地說:「那個湯圓本來是我的,卻讓你吃了,哎呀,我不幹!」爸爸卻風趣地說:「湯圓已被我吃到肚子裡了。你如果想要,就爬到我的肚子裡來拿吧!」爸爸滑稽的語言逗得全家人捧腹大笑,我的眼淚也笑出來了。
第三篇:元旦
元旦節,每年的第一天,也就是農曆正月初一。
在這一天,人們要吃水餃,放鞭炮。晚上還要放煙花,點燈籠。
元旦節來歷不一。在曆法上,人們習慣稱地球繞太陽轉1周為1年。但是由於地球繞太陽運轉沒有固定的起點和終點,所以一年的起點和終點都是人為規定的,這就造成了各種曆法的不一致。
相傳「元旦」一詞來自我國最早的皇帝之一——顓頊,他規定以農曆正月為「元」,初一為「旦」。
元旦的日期也不一。有的朝代對元旦的日期有所變更,但原則上還是以每年的第一天為元旦,如夏代以正月初一為元旦,但商代以12月初一為元旦,而周代又以11月初一為元旦,秦代以10月初一為元旦。直到西漢武帝時,大歷史學家司馬遷等人重新制定曆法,並規定每年正月初一為元旦,從此歷代不改。
當然,也有人說元旦是全世界人民傳統的新年。元旦,就是一年的頭一天。元旦是合成詞,拆開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一輪紅日從地面升起。
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後,決定採用國際通行的公曆,於是將農曆元旦改為「春節」,而把公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新中國成立之時,開始正式使用「公元紀年法」,把每年公曆的1月1日定為元旦。
現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把每年1月1日作為元旦,因為他們多採用了國際通行的公曆。但也有一些國家和民族由於本地的曆法傳統及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季節氣候的不同,因而他們的元旦日期也不一樣,這也使得這個世界多姿多彩,更顯民族的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