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魯迅作文1000字
2025-02-08 03:40:08
導語:目光犀利穿過黑暗,嘴角帶著浸潤著血跡的蔑視和嘲諷;你在彷徨,你在吶喊;小編分享懷念魯迅的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懷念魯迅
有的人,一生只選擇一種姿勢------跪著。
有的人,一生只保持一種姿勢------站立。他就是魯訊。『魯訊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這是毛澤東給他的評價。
那個年代的歷史是一部黑白電影,人們的思想在封建文化的暗室裡,囚禁了數千年.兒時的玩伴閏土的一聲分明的「老爺」。使他知道這世間又多了一堵厚厚的牆,他和閏土的牆。
是誰害死了祥林嫂,那時的人十分茫然,他們不是兇手,他們只是看客,就如同《藤野先生》中看槍斃犯人的看客一樣,他們不也都「酒醉似的喝彩」嗎?還有《藥》中的看客不也都「頸項伸得很長,仿佛許多鴨,被無形的手提住了的,向上提著」嗎?
這樣的看客多了,被看的人就越發顯得無足輕重了,唯一穿長衫而站著喝酒的孔乙己、反覆講述悲慘遭遇的祥林嫂,還有為理想,為革命而犧牲的劉和珍君.......
如今,魯迅筆下的阿q已經被戲劇家們變為了十足的小丑,但毒害人們的阿q精神卻隨著時間的步伐逐漸的蔓延,現實中的阿q正穿著名牌衣冠,梳著標緻的髮型,對著舞臺上的阿q露出輕蔑的笑。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也許時間從不曾用來塵封歷史,一個時代的結束,總會帶給人們一些苦痛,人們總該帶著這樣的教訓去面對現實的挑戰,就像在中外軍人面前請願,被子彈穿過了胸膛的劉和珍君,她永遠那樣的微笑著,她們是真的猛士,是敢於面對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作為那個時代最初醒來的人。
雪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魯迅先生可以不必再那樣聲嘶力竭的吶喊,那曾經永無止盡的彷徨也終於變得堅定,這位曾經在妙趣橫生的百草園在墨香橫溢的三味書屋中體驗所有富家子弟一樣無憂無慮的童年,他也想再對著夕陽中的朝花,沉浸於阿長媽《山海經》的情趣之中。有可以再續一段往昔與那些稱他為迅哥兒的玩伴們一起搖著船槳去聽戲的悠閒生活。可他終於成為了拎著生命在刀鋒上行走的人,一個在舊社會的血雨腥風中遊蕩的筆者。
用怎樣的關聯詞,才能將這兩段截然不同的人生系在一個人的命運之上。也許只有那些真正讀懂魯迅和他的文章的心才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先生是這樣說的,他也是這樣做的。他用他的筆----那鋒利的匕首狠狠地刺向敵人的胸膛。哪怕因此而被全世界反對,他也毫不畏懼。即使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依然是這樣的執著。他在遺囑中的那一句『讓他們怨恨去,我一個也不饒恕』是一首怎樣盪氣迴腸的壯歌。
魯迅,你不會離我們遠去。
第二篇:懷念魯迅
目光犀利穿過黑暗,嘴角帶著浸潤著血跡的蔑視和嘲諷;你在彷徨,你在吶喊;把筆桿,變成了鋒利無比的匕首,面對幾千年的王朝歷史;你用沉默中的爆發,驚醒沉睡中的魂魄。前方的路迷茫,我們需要光的引領——魯迅
你就是我的你吶喊:拯救國民在於拯救其靈魂。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經濟文化落後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國民的愚昧麻木。在那黑暗的時代,當整天說著「我先前比你們闊多了」的阿Q慘死刀下時;當愚昧無知的華老栓拿著蘸滿先烈鮮血的饅頭為兒子救命時;當「救救孩子」的呼喊從狂人口中發出時;當風雪中的祥林嫂倒在新年的一片祝福聲中時,我的靈魂顫抖了。
小學時,我認識了你。
在《故鄉》中我看到了你的身影,那對少年時代朋友閏土的憐愛之情,感受到了少年時你的純真和無奈,感受到了你一股從心中湧出的隱痛。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作品,又把我拉到了久遠的年代裡。我聽到了童年時你的歡笑,聽到了老師的諄諄教導,聽到了孩子們對戒尺的責備。
大一點,我又進入了你的另一個空間,看到了你曾和我們一樣從童年走過。
《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在封建宗法思想殘酷的統治和壓迫下悲慘的命運,震撼了我的心靈。
你到日本留學,從學醫治病到棄醫從文治國,無不充分顯示了你對民族、對祖國的憂患意識。在腥風血雨的年代,《且介亭》中你正以筆作投槍匕首,為民眾而《吶喊》。
你的剛強勇毅令我折服。
十三歲那年,由於家庭變故,家道衰落,你過早地體驗到了人生的艱難和世情的冷暖。但並沒有因此而消沉,而是勇於挑起生活的重擔,到當鋪變賣東西,買藥,照顧家人。在磨練中變得更加堅強,後來,你到各地的學習,都印證了苦難是生活最好的老師。
你的求知慾很強。
沒有因為家庭的變故,家道的衰敗而影響學習。強烈的求知慾使你進了當時被中國人所辱罵的「洋學堂」,還努力考取了公費留學的資格,因此,數年後,有萬千個學生也在孜孜不倦的學習著。
你熱愛祖國。
你在日本留學時,解剖成績的60分受到日本人的懷疑,你深感作為一個弱國子民的悲哀;又一次,你看到幻燈片中一個中國人被日本軍隊捉住殺頭引得一群中國人在旁邊看熱鬧的片段,精神很受打擊,認識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體上的虛弱更可怕。
你面對形形色色的敵人,看得最清,恨的最深,鬥爭得最堅決。
生鐵雖然硬但脆,鋼卻既硬又有韌性,因此,鋼製的器物遠比鐵製的優越。做人也需要有點兒韌性,既不一味低頭,又不魯莽從事。我們中國,正是有魯迅這樣的人,才逐漸強大。
第三篇:懷念魯迅
當我讀完《朝花夕拾》後,我心裡有溫暖,有感動,也有憤怒。我真是從心底佩服魯迅這位大作家。
魯迅是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1898年到南京求學,1902年留學日本學醫,後痛感於醫治麻木的國民精神更重於醫治肉體病痛,便改行提倡文藝運動。《狂人日記》、《孔乙己》、《藥》、《阿q正傳》等這些大名鼎鼎的小說都是出自於他之手。魯迅先生是中國文化革命的偉人,他倡導新文化運動,使中國文學重見光明。
《朝花夕拾》記錄了魯迅童年的生活和青年時求學的歷程,抒發了對往日親友和市長的懷念之情。正可謂偏偏經典。
我最喜歡的一篇是《阿長與》,尤其對裡面的長媽媽印象深刻。她是一位善良、樸實而又迷信、嘮叨、「滿肚子是麻煩的禮節」的勞動婦女。她在除夕夜教少年魯迅如何吃福橘,如何講「吉利」話和元旦清晨等待魯迅「恭喜」,讓人不禁對這位農村婦女產生了愛意,她對幸福的渴望、對祝福的期待,很讓人感動。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受封建禮教的舊社會婦女,所有也有一些迷信的地方。
在《朝花夕拾》中,我看到了舊社會的可惡的封建禮教、對兒童天性的壓迫,同時,我也看到了對祖國的愛和人性的光輝。
魯迅先生沒有生活在新中國,但是他卻是最剛強的戰士。毛澤東說得好:「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我們現在吃好穿好,更重要的是,有數不清的優秀文化作品去讀,這和新文化運動不無關係。
魯迅是一個偉大的愛國作家,他也是一個有道德的人。他願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情願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活著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人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是他一生的寫照。他還是一個抓緊時間的人,他說:「我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多麼樸實卻又多麼深刻的話啊!
我們青少年應該像魯迅先生一樣,愛祖國,奉獻自己,珍惜時間。想想我自己,平時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什麼事都靠爸媽,一有點挫折就是連聲抱怨,甚至發脾氣。哎,真實差得太遠了!
懷念魯迅先生,遙望舊社會的水深水熱,我們能學到很多。再看看今天強盛的祖國,就更要感謝先輩們的巨大貢獻了。我們願意踏著魯迅先生的路,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