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感知自然需躬行為題的作文
2025-01-15 15:02:09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嚮往電視裡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滑鼠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後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螢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於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於雲捲雲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並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幹擾了正常的生態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麼,何不將「行萬裡路」當成我們的新準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以感知自然需躬行為題的作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