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二的傳說故事 民間烤火節避瘟驅邪
2025-07-27 18:06:10
我國是個文化博大精深的國家,自古以來在民間流傳了許多傳統的特色風俗,每一個風俗的存在都有相應的由來與傳說故事。去掌握相關的傳說故事風俗活動也能夠讓我們在春節到來時,更好地了解一個活動,更好地走進生活。
大年十二的傳說故事
正月十二有老鼠娶親的傳說。據說,正月十二是老鼠娶媳婦的日子,也叫老鼠節,古時民間就為了預防「鼠丁興旺」,創出了不少講究。捏老鼠嘴餃子過年期間照例要經常吃餃子,這一天的餃子要捏成老鼠模樣,有嘴、有耳朵、有尾巴,還用綠豆當作眼睛。然後蒸熟了吃,表示把家裡的鼠患消除掉。
正月十二是「點丁」日
在客家民俗中,元宵節要結燈掛彩喜慶團圓,而在正月十二,各村就要召集能工巧匠搭棚點燈了。由於客家話中,燈與丁同音,所以正月十二又是「點丁」日。點丁的習俗除了恭喜祝賀的寓意之外,還表示本宗族對新出生男丁的認同。凡是男丁都要被點一次丁,可以在出生當年點丁,也可以大幾歲才點丁。按照習俗,醒獅來祝賀,主人家會燃放兩條鞭炮迎接,並拿出喜糖、柑橘和利是答謝醒獅隊。
年十二的活動
大年十二民間有烤火節,烤柏火寓意為「敗禍」,可以避瘟去邪,人們將不用的舊家什,統統燒掉,用燒後剩餘的柏枝雕成「柏鎖」,繫上繩子,掛在嬰兒脖子上,以求長命百歲。在石家莊南部一些地區,至今還保留著正月十二烤柏火的風俗習慣。黃昏時分,人們在自家門前,點燃柏枝,煙霧中瀰漫著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圍坐火邊,謂曰:烤柏火、烤老鼠火、烤百齡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