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陽生春又來什麼意思 冬至陰陽二氣自然轉化
2025-07-05 08:46:19
一年四季的更替會有不同的景象,其中在冬至也有「陽生春又來」的說法。其主要展現了在冬至時節的氣候特點以及自然界當中的變化,在每年的冬至都會有許多的過節習俗與傳統吃法,中國各地也都十分重視這個傳統節日。
冬至陽生春又來
天時人事,每天變化得很快,轉眼又到冬至了,過了冬至白日漸長,天氣日漸回暖,春天即將回來了。冬至一到,陽氣初動,春天也就快來了。這首詩句出自杜甫的《小至》,描寫的就是冬至的景象。
《小至》---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琯動浮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衝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的「一陽生」
冬至,每年公曆12月21-23日左右,太陽運行至黃經270°即為冬至節氣。冬至又名『一陽生』,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數九、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其實在很早之前就有這個節氣的存在了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中國就有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所以在24個節氣當中,冬至是最早被制定出來的一個節氣。
關於冬至的相關介紹
冬至過節開始於漢代,盛於唐宋,相傳到現在,《清嘉錄》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說,這表明古人對冬至這一天是十分重視的,人們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人類的福氣。在冬至節氣晝夜白短的更替主要為白天的時間越來越短,而晚上的時間越來越長,這也就意味著,晝短夜長,今天的氣候特徵也就會慢慢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