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起源於什麼朝代 "仲秋"祭月喝酒暢談
2025-07-05 23:38:10
中秋節在中國的傳統節日當中,一直以團圓備受人們的關注,關於中秋節的起源,相比大家了解的並不多。在古代就有中秋節的存在,具體是在什麼朝代才有的呢?只有深刻了解中秋節的來意,在我們過中秋的時才會更有味道,過好中秋。
中秋節的起源
中秋節是唐朝初年開始的。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根據中國的曆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的習俗有哪些
【吃月餅】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據現有記載,吃月餅最早源於唐代,到了宋代,月餅有金花、芙蓉等雅稱,製作也更加精緻。
【祭月】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賞月】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擺上吃食和酒,圍在一起賞月。
中秋節的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賞月每當到中秋節的時候,人們會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不僅僅只是一個節日習俗,更是人們託月追思的美好祝願。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至今,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