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拳論道32
2025-07-26 04:35:08
第二十章
唯之與阿,相去幾何?
美之與惡,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眾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臺。
我獨泊兮,其未兆,
沌沌兮,如嬰之未孩,
累累兮,若無所歸。
解釋:
畏懼與斥責,能相差多少呢?
善良與醜惡,又相差多少呢?
眾人所害怕的,個人也害怕。
這種盲從的現象自古以來就有,也不知道什麼時候它才會停止,還真沒個盡頭啊!
眾人都興高採烈,像是參加盛大的宴席,像是春天登高眺望美景。
惟獨我自己淡淡的無動於衷,好像還不會笑的嬰兒。
又像是疲倦的旅行者,漂泊不定,不知道自己的歸宿在何方。
道家思維:
道家認為世界上的尊與卑,美與醜,是與非其實沒多大的區別。在這個世界上有多少人打著正義的旗號去實施罪惡的行經,有多少人為了自己獲得利益而去違心的顛倒黑白。在老子看來,這種趨風隨俗的行為是社會的一大詬病,是缺乏獨立思考而造成的,這也是真正追求道的人所不齒的。真正追求道的人應該耐得住寂寞,要有慎獨精神。能夠在繁華中求樸實,喧鬧中求寧靜,不為富貴所動,不為名利所誘,無形無我,這樣才能保持精神的絕對獨立,以淡泊的心態去超越塵世的煩擾,去體會大道的存在。
道論國學:在少林寺裡許多禪師在作禪的時候都要,眼觀鼻,鼻觀口,口問心,安靜的在蒲團上打坐,其實這也就是在閉目養神,這樣會使心神定下來,從而不受外界的任何幹擾,無論外界再喧鬧,他們還是在那裡坐著,渾然不絕外界發生的任何事情。這也就是禪的魅力。坐禪也就是在定心養智。
啟示:現在許多學生只知道從書本中學知識,從老師那裡求知識,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很多學生一有不會做的難題,就去問老師,根本不去自己獨立思考,這樣即使當時會做那道題了,時間長了,自然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