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王出巡
2024-07-05 16:09:46 1
清溪鎮,是一千年古鎮,座落於浦東高橋鎮北約二公裡左右,當年隸屬於江蘇道臺松江府寶山縣,寶山縣城原在鎮東北三公裡處,後因大汛倒灌被淹入海中。明朝萬曆年間,經皇上御批,於鎮東北一公裡處重建寶山縣城。清溪鎮為寶山縣重鎮。在清溪鎮中,有一數百年古剎——金陵王廟,廟東,緊靠土地廟和清溪港,港上架設三跨並列三條巨石板的石橋一座,把清溪鎮西街東西連在了一起。此橋起名"金陵王橋"。
話說清溪鎮上有個潑皮黃三,此人二十有五,年紀輕輕,不思勞作,專營偷雞摸狗、敲詐勒索之事,見到美貌女子,一雙色眼更是賊溜溜地盯著,那目光仿佛恨不得要把美人生吞活咽似的。真可謂是人見人煩,人見人怕,見則紛紛遠避,誰也不想沾惹,鎮上男女老幼背後都稱之為黃潑皮。
黃潑皮有個生財之道,就是每到晚上,他便橫躺在金陵王橋上,不論誰過此橋,都必須留下三錢銀子的買橋錢,不付買橋錢,誰也別想過這窄長的金陵王橋,因為鎮上人誰都怕惹事上身,都忍氣吞聲,這就使得黃潑皮越發無賴,越發無恐。一日深夜,鎮上一外出教書的李陽欲過橋回家,因不願付這買橋錢,兩人發生爭吵,撕打起來,黃潑皮身強力壯,瘦小的書生李陽哪是他的對手,最後被黃潑皮推下橋去,掉入又寬又深的清溪港中活活淹死。人命關天,卻被黃潑皮一句"李陽酒後失足"搪塞過去,寶山縣衙欲予以追究,苦無謀財害命證據,只好作罷。黃潑皮因此依舊我行我素,日行潑皮無賴,夜宿金陵王橋。
李陽墜河死後,被黑白兩無常用鐵鏈拴著靈魂下到地獄,一路上李陽大呼冤枉。閻王爺得知,審案。翻閱閻羅生死薄,知李陽之陽壽已盡,不能還陽。但念其無辜,善念微生,便網開一面,讓李陽去清溪鎮金陵王帳下當個聽差,讓其仍然不離開生他養他的清溪古鎮。
金陵王每月十五、三十齣巡,主要巡視陰間邊界的秩序,有無偷渡邊境的小鬼,防止小鬼們到陽間作惡害人。但對於陽間的善惡好壞,王爺則無權過問,無能為力。這天正是月半金陵王出巡之日,王爺穿好官服,乘上六鬼抬的官轎,前頭兩鬼舉著"出巡""迴避"的牌子,後兩鬼敲著警鑼,一大隊小鬼舉棍扛槍,呼喊著"威武——"簇擁著王爺的大轎出得金陵王廟的山門,威風凜凜直奔金陵王橋而來。突然間,出巡隊伍在橋頭嘎然停下。
王爺撩開窗簾,問扶轎侍從李陽:"何故停轎?"
一探路小鬼來報:"稟王爺,橋上有人擋道。"
"毫光幾何?"www.guidaye.com
"三丈三尺。"
王爺沉思片刻,手一揮,說:"涉水過河,繞橋而行。"
於是,一大隊小鬼們簇擁著王爺,繞過金陵王橋,涉水過清溪港,向東一路巡視而去。
李陽知道橋上躺著擋道的就是那無賴潑皮黃三。可這權威一方的金陵王卻對黃三如此敬畏,還令一大隊人馬涉水過河繞道而行。看來這陰間也和陽間一樣,欺軟怕硬懼無賴呀。
這涉水過河繞橋而行一幕讓土地廟中供奉的土地公公看了個一清二楚。土地公公常食人間供奉,體釁人間民情,對黃三潑皮的胡作非為亦恨之入骨,苦於這類差事不屬土地公公的職責範圍。不過剛才聽得王爺說起毫光之事,土地公公似乎明白了,是啊,陰間鬼魂最怕的是陽間人的毫光。何不把黃三的毫光壓斂些,讓王爺來收拾這該死的黃三。於是,土地公公從供桌的供品上撕下一塊紅紙,趁著黃三熟睡之時,輕輕地把紅紙蓋在黃三的臉上。
凌晨,金陵王出巡迴府,一隊人馬在金陵王橋東頭停下。
"何故停轎?"
"稟王爺,橋上有人。"
"毫光多少?"
"三尺三寸。"
"橋上而過。"
王爺一聲令下,小鬼們吆喝著"威武——"敲響了警鑼,簇擁著王爺的大轎,過橋回府而去。
天亮了,清溪鎮的百姓發現黃三還躺在金陵王橋上,已經沒有任何氣息。近看,黃三身上布滿了貓狗一樣的爪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