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國恥,紀念南京大屠殺優秀作文
2024-07-15 12:55:48 1
篇一:勿忘國恥,紀念南京大屠殺
1937年的12月13日,日本侵略者攻佔南京市,對無辜居民和已放下武器的士兵進行了長達六星期的血腥大屠殺昔日繁華的六朝古都頓時變成了人間地獄。讓我們翻開歷史,定格在那不堪回首的那一頁吧!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國民黨政府首都——南京陷落。南京城空前的劫難降臨了。12月15日,日軍將2000多手無寸鐵的中國人押至漢中門外,把他們捆綁後用機槍射殺,再用木柴、汽油焚燒。當晚,又將1300人按每100人為一組射殺,並且在魚雷營屠殺9000餘人,後又在下關寶塔橋一帶屠殺了3萬多人。僅僅一天,日軍就殺害了四萬多人。12月16日,日軍在中山碼頭前屠殺了5000餘人,後將屍體推入江中。12月17日,日軍又將3000餘人押至煤炭港下遊江邊集體射殺,在放生寺、慈幼庵將避難的400多人集體槍殺。12月18日,日軍在下關草鞋峽集體屠殺57400人;在下關南通路北邊的麥地裡槍殺300餘人;在大方巷難民區槍殺4000餘人,單是投入江中的屍體就有3萬5千多具。12月20日,日軍在燕子磯江邊,集體屠殺5萬餘人,在魚雷營屠殺3萬餘人,在鳳臺鄉、花神廟屠殺7000餘人……這一連串血淋淋的數字是多麼的觸目驚心!
就連當時駐南京的法西斯德國代表在向其政府的報告中寫道:「他們(日軍)是獸類的集團,屠殺、劫掠、縱火……甚至以殺人競賽的方式對南京城血洗,他們是一架正在開動的獸性機器。」據戰後國際法庭認定,日軍侵入南京後,一個半月內,被集體屠殺的中國人達19萬以上,被零散屠殺的中國人超過15萬,總計30萬人以上。焚毀全城三分之一的街道和建築物,製造了震驚中外、慘絕人寰的世紀大慘案!然而,長期以來,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從未對他們的侵略行徑進行過認真的反思,肆意美化那場給全亞洲人民帶來災難的戰爭。近年來,由於經濟的衰退,日本一些不安分的右翼勢力甚至企盼「重顯戰前雄風」來擺脫經濟困境。日本文部省在審定中、小學歷史課本時,公然篡改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歷史,把當年日軍對南京人民的大屠殺說成是「由於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造成的。
事實上,松井石根在日軍進入南京前就命令其部隊「發揚日本武威,懾服中國。」妄圖以恐怖的手段,使中國民眾畏懼、屈服,以實現其滅亡中國的罪惡目的。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8年浴血奮戰,終於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開始審判包括松井石根在內的日本甲級戰犯28人。松井石根和谷壽夫先後被判處死刑,這是侵略者應得的下場,他們的罪行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日本文部省妄圖為這樣的大屠殺翻案,中國人民和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一定決不容許!
今天是南京大屠殺**周年祭日,南京的上空就要響起警世後人,勿忘國恥的警報聲。我們在這裡集會,重溫歷史,悼念遇難同胞,就是為了以史為鑑,永遠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就是為了揭露和批判日本一小撮右翼勢力否定侵略,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的圖謀。同學們,讓我們不忘國恥,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在愛國主義、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下,振奮民族精神,刻苦學習,為實現祖國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鬥!
篇二:勿忘國恥,紀念南京大屠殺
小橋邊的河流流過溝印,像百年老樹被劃破了皮,浸溼灰黑色的土壤,蓬鬆的頭髮在冷風中散發著時代的惡臭,鐵鏈碰撞發出沉悶的聲響在下陷的天際間被冷卻,遠處傳來的聲帶破裂的嚎叫聲激蕩著中國人的血液,侵略者將黑洞洞的槍口頂在中國的土地上,陽光刺傷了中國人民的眼睛。
人類越不過自家的門檻,他們相互用短劍直戳對方的心臟,跳動的心臟撥動著罪惡的劍尖,猙獰的面孔腐蝕著中國的容貌,中國人背負著「東亞病夫」的辱名,在列強腳下艱難的蠕動,挑戰著自己的身體,放棄了大腦和智慧,甚至親手為自己扒開了一尺葬身之地,為何不抬頭看看中國將奼紫嫣紅的曙光,一頭扎進土裡,被自己的土地扼殺呢?
南京大屠殺慘烈的哀嚎還在中國人耳際迴響,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殘忍的火光還在中國人眼球中回放,長劍將中國土地砍傷的痕跡還清晰可見,中國人卻自豪的捧起了維護世界和平,對外友好的徽章,國恥何時能消,疤痕何時能愈,昔日的恥辱能在中國人的腦海中抹煞,揮去歷史的陰霾,中國人要在世界上挺立,一手託起天,一腳頂住地的中國人,勿忘國恥!
時間不斷臨摹歷史,卻如臘塑一樣被炙熱的火焰毀滅,亦如璀璨的金剛石在陽光下揮發,浩瀚的長江大河曾融入多少歷史殘骸,回首,凝望,沉思,一切就猶如夢隨花落,逝去的慘澹,又無影無蹤,無心中,終有有心人,蝶吻過花瓣,帶走一絲芳香,鉤掛住魚嘴,留下一行鮮血,往事雖然流過,在某個不為人知的角落卻留下了永久的標記,一瞬卻如千年。
聆聽吧!歷史的回音,新時代的生命,踏進勿忘國恥的愛國航班!
篇三:勿忘國恥,紀念南京大屠殺
《南京!南京!》,讀這個片名,像是讀一份加急電報:捧著電報的雙手在不住顫抖,心跳激烈加速,濃濃的不詳兆預感在撞擊心鼓。當然,史實要這個譬喻殘忍無數倍、緊急無數倍、恐怖無數倍,絕望無數倍,傷心無數倍。那種兵臨城下的岌岌可危,那種家破人亡的深悲劇痛,那種辱妻殺子的莫大汙恥,那種朝不保夕的極度憂惴,那種茫無涯際的杳渺切盼……是今人盡最大所能仍無法完全感受的。今人能做的是,靜靜坐在影院裡重溫記憶,勞勞記住曾經的腥風血雨,時時鞭策己身以國難家仇……
果真,這是一部叫人倍感沉重的影片。黑白的膠片、劇烈抖動的鏡頭,增強了影片的真實感。你安靜地坐在放映室的角落裡,陰鬱的氛圍立刻席捲全身,將你拉回七十二年前那慘絕人寰的爭戰裡頭,然後你開始了觀影之旅,因為身臨其境的錯覺,你隨著片中的人物(中國百姓們)一起緊促呼吸、心驚膽戰、悲痛哀悽。日軍面對古城牆驚呼時,尚有一絲民族自豪感,但是眨眼間,隨著震天動地的炮響,美好的感覺飛灰湮滅,轉而為死亡逼近的驚恐不安佔據。這是影片帶給觀眾的,其實更是慘痛的歷史留下的不滅印記。所以,真正為《南京!南京》贏得驚人票房的,不是導演陸川,不是宏大的演員陣容,不是獨特的視角,也不是高水準的製作,而是南京大屠殺題材本身。架設在如此嚴肅、如此沉痛、如此宏大、如此刻骨銘心史的基礎上,影片想不成功都難,想不叫座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