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聯通借力網際網路金融實現運營變革
2024-07-12 05:17:45 1
4月11日,廣西聯通在南寧舉行的第三屆沃聯盟春季交易會上,全國首次推出基於電信行業供應鏈的網際網路金融新模式-易購金融。
該模式以電信運營商對代理商經營行為大數據分析和未來收益預測為基礎,聯手上遊供應商和商業銀行為代理商提供信用資金,解決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鼓勵代理商擴大再生產,全流程通過廣西聯通B2B交易平臺沃易購實現,操作簡單方便,數據清晰透明,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解決了代理商資金緊缺與風險不可控的難題,將會極大促進電信行業的快速增長。易購金融以電信行業供應鏈為核心,憑藉自身對上下遊企業的深刻了解和有效掌控,由產業網際網路模式過渡到產業網際網路金融模式,首次實現電信運營商以產業資源帶動金融資本的跨界經營,是電信運營商涉足網際網路金融的破冰之旅,將對移動網際網路條件下成功實現模式轉型、建立新的增長模式具有影響深遠。
與OTT企業相比,電信運營商經營網際網路金融更具優勢
OTT企業開展網際網路金融,以網際網路應用為基礎,搜集企業經營信息,解決資金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的難題,降低交易成本,為資金快速流轉提供了有效的平臺。電信運營商處於通信產業鏈的核心位置,對上下遊企業的經營情況、未來的收益、資源流動具有深刻的理解和很強的控制力,一旦通過網際網路將產業鏈的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整合起來,與金融資本銜接開展網際網路金融經營,將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在對企業經營狀況的了解、產業鏈控制和收益預測方面的方面,是OTT企業所不具備的優勢。從本質上將,OTT企業解決了金融網際網路化的問題,而電信運營商處於產業鏈的核心,一旦與網際網路相結合開展金融業務,通過網際網路連接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可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網際網路金融」。
開展網際網路金融,是電信運營商模式轉型的重要途徑
移動網際網路爆發式增長對社會、經濟等各個方面都形成了強大衝擊,原有的經濟運營模式和生活方式正在被移動網際網路倡導的集中化、扁平化、透明化和端到端所顛覆,產業的競爭規則、市場結構、贏利模式等都在發生巨大變化,受到OTT企業的強大衝擊,為避免被管道化,開展經營模式轉型、尋找新的增長模式,是電信運營商當前面臨的最大課題。事實證明,產業運營規則和運營條件出現重大變化的時間點,在原有經營框架下的漸進式創新已經不能滿足轉型的需要,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思維框架,進行產業規則重塑,才有可能真正實現經營模式轉型。電信運營商開展網際網路金融具備先天優勢:一方面,代理商擴大再生產需要資金,而金融機構對中小企業貸款流程複雜、難度大;另一方面,電信運營商對上下遊企業的經營狀況具有很深的了解,對代理商未來的酬金收益可以精準預測和有效掌控,對產業鏈各環節運營具有很強的掌控力。電信運營商借力網際網路平臺,以供應鏈為基礎開展網際網路金融,具備了內外部條件,可以解決以上難題,實現經營模式的轉型。
廣西聯通藉助網際網路金融,率先實現運營模式變革
廣西聯通2013年8月18日在業內首次推出基於B2B的沃易購交易平臺,實現了產業價值鏈信息流、資金流和物流的三流統一。截至目前,累計終端訂貨量達到103.6萬臺,累計號卡銷售量達到89.6萬張,累計交易金額達到13.38億元,為超過15000家代理商、34個品牌終端供貨商提供服務,初步實現了以供應鏈為基礎的全渠道網際網路化。
基於對產業的深刻了解和掌控,以及沃易購網際網路運營平臺的實踐,廣西聯通創新思維,在業內創新易購金融新模式。易購金融分為兩種模式,模式一為帳期模式:所有通過資質評估的廣西聯通代理商,都可以獲得由廣西聯通聯合各大終端供應商提供的一定帳期的信用額度支持,所有操作全程通過沃易購平臺進行操作,簡單易行,清晰透明。對代理商來說,可以在沃易購平臺上先採購、後付錢,先賺錢、再支付,最長可以獲得15天的信用帳期。如果代理商在約定時間內,沒有及時歸還使用的資金,廣西聯通將一次性向終端供應商償付資金,然後逐月從代理商後續酬金中予以回收,從而保障了各方利益,有效規避了風險,利用金融槓桿為產業鏈各合作夥伴創造更多盈利空間。模式二為供應鏈金融模式:廣西聯通與各大商業銀行合作,建立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供應鏈金融模式,代理商採購,銀行發放信貸,供應商發貨後,銀行將款項支付給供應商,代理商在90天-180天的還款期限內隨借隨還,信用額度循環使用。如果出現違約情況,廣西聯通先行向銀行償還借款,然後逐月從代理商後續酬金中予以回收,同時將代理商違約信息傳遞至人民銀行徵信系統,最大程度降低違約風險。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下,廣西聯通將與各大金融機構共同分享貸款收益,不但解決了代理商貸款難、資金緊張的問題,而且創造了新的贏利模式,廣西聯通將進入傳統電信業務收益與網際網路金融收益雙輪驅動的增長階段。
顯然,通過移動網際網路思維開展經營模式變革,已經成為電信運營商模式轉型的重要驅動力,而以供應鏈為基礎的網際網路金融,則是重塑經營模式的重要手段。■
編者註: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本網站無關,本網站亦不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