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中的向日葵讀後感作文
2024-07-18 22:31:46 1
第一篇只有他的向日葵才敢如此熱烈
思緒突然被這首詩歌擊中。我潛意識中燦爛可愛的向日葵瞬間變成熱烈叛逆的勇士。
想起梵谷的那幅向日葵,濃烈的色彩,飽滿奔放的情緒,那定格在畫布上的向日葵猶如僵死的影像,卻只能在花盆裡,只能在畫裡,安靜地接受人們的目光。
而芒克的這首詩中的向日葵卻是鮮活熱烈的。你能從詩句中感受到一股充滿野性的呼喊:不要向著太陽,不要低下頭,一定要扯斷束縛,奔向真正的理想。但叛逆者同時也是需要付出重大代價的:
它腳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會攥出血來
這不是呆呆跟著太陽走的向日葵,不是依靠觀賞者活著的向日葵。這是真正的向日葵,是聽從自己渴望的向日葵。也只有充滿詩人氣息的芒克才能這樣率性地寫下關於它的讚歌。
那是深重難以回首的時代。無數的青年人將青春熱血奉獻給了無知的歲月。所有該有的思考都埋葬在日復一日的虛無中。像極了呆滯的向日葵,在一天天圍著太陽轉的歲月裡迷失了自我。只會抬頭,只會低頭。本該屬於向日葵的熱情幻化成為盲目服從。而芒克看到這樣的悲哀,他筆下的血是失去理想的向日葵的魂魄,他要將他們重新塑造成為充滿自我的夢想。
時間飛逝,但仍有那麼多向日葵在迷失。青年人失去了熱情與朝氣,在本該熱烈的年紀卻套上了成熟的面具。大家跟隨大流不敢落伍,沒有勇氣擺脫現實束縛。
也許只有這樣一首詩歌,才能體會到熱烈野性的呼喚,才能喚起心中的向日葵熱情。可是這樣的呼喊與熱情又能維持多久呢?
第二篇"你看到了嗎/你看到陽光中的向日葵了嗎/你看它,它沒有低下頭/而是把頭轉向身後/就好象是為了一口咬斷/那套在它脖子上的/那牽再太陽手中的繩索",這是詩的第一節,沒有美感的音節,但真誠樸實的述出了芒克對自己當時境況的叛逆意識和自主意識。"你看到陽光中的向日葵了嗎",這是芒克對自己的反思和追問。"向日葵"這三個文字符號所蘊含的不僅僅是一株植物,它早已在後印象派畫家梵谷的畫筆下類化成對生活熱烈渴望和頑強追求的抽象符號。芒克愛上了向日葵,可他卻只能愛恨交織的撫摩著陽光下的向日葵。簡言之,芒克對生活充滿了幻想,他頑強的存活並以之為生命應"為"的方向,可是外圍難以更換的環境一次次的壓抑著、打擊著他為之奮鬥的靶。兩種力量的芒克的身上抗衡著,難以抽離。向日葵在正常環境下是逐日存活的,在陽光的親潤下才能放射出飽滿熾熱的光亮,可芒克的向日葵卻把頭轉向了太陽的反方向,用背迎日,其中對太陽的不舍不忍和絕望這兩種對立的情感相互擊打,使"血"沁滿了向日葵耐以生存的"泥土".儘管前行艱難,但芒克一步步執著的走著,只因他"愛"."你看到它了嗎/你看到那顆昂著頭/怒視著太陽的向日葵了嗎/它的頭幾乎已把太陽遮住/他的頭即使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也依然閃耀著光芒",這是詩的第二節,是芒克自主意識表述後進一步的叛逆,情感傾向了"沒有太陽的向日葵",萬分決絕的將"向日葵"與"太陽"置於全然對立的位置。在我讀來,"向日葵"就是芒克的自喻,而"太陽"則是芒克文革時期的生存境況。"你看到那顆向日葵了嗎/你應該走近它/你走近它便會發現/它腳下的那片泥土/每抓出一把/就一定會攥出血來",這是詩的第三節,述出了芒克希望自己能有傾聽者,但願自己周圍存在能夠理解自己並與自己有著相同價值觀的人,也再一次的鄭重申明自己對信仰的忠誠,不惜"血"的代價。
詩的每一節都以"你看到…嗎"開頭,反覆強調"看"這一視覺動詞,使得讀者不斷的尋找作者要表述的想法,並留給讀者自己思考的時間。人總是要遇到然後才會意識到某種事物的存在,進而思考該事物存在的合理性然後預測其未來的運行軌跡。於是芒克須先讓讀者意識到他這種想法的存在,然後道出這種想法存在的緣由,進而表述自己的行為軌跡。芒克這一系列的努力,是為了尋求及培養一群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使其思想的存活更有依據。那麼芒克所表述的這種思想是什麼呢?在我認為,它就是"永遠向上".
在這個世上行走的人是艱難與幸福同時獲取的事物,我們因為活著艱難而倍感活著的快樂,兩種元素交和一體。但是我們不能因為活著艱難而放棄活著的樂趣,進而放棄自己的生命。我們需要樂觀積極的活著。在這個世上行走的人是擁有社會和個體雙重身份的事物,我們不能為了活著而活著。人云亦云的生存和行屍走肉有何異處?雖然我不主張人云亦云,但我亦不支持標新立異。沒有自主意識的人是難以感受到自得的樂趣,反潮流而活的人是難以幸福如意的,進而我主張帶著一個清醒的腦袋順水漂流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