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九一八事變演講稿: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2023-12-10 18:37:07 5
【篇一】親愛的老師、同學們,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秋風送爽,天高雲淡,在美麗的校園我們剛剛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儀式。望著高高飄揚的五星紅旗,我們既看到了一個騰飛的民族,也不會忘記這個民族曾經屈辱的歷史。明天,9月18日,是一個令中華兒女痛徹心扉的日子。76年前,日本關東軍炮轟東北軍駐地瀋陽北大營,發動了對我國東北的大規模武裝進攻,策劃並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一夜間,東北三省大好河山風雲失色,淪於敵手。從此,3000萬東北同胞再次區的14年中過著飽受凌辱的亡國奴生活。然而,對一個民族最嚴重的摧殘不是摧殘她的肉體,而是摧殘她的尊嚴,他的文化,摧殘它的根與魂。
國恥象大山一樣壓在中華民族的頭上,壓的十幾億人民透不過起來,也在我們這些少年的心靈灌注了鉛一樣沉重的憂愁和哀傷。有人會說,它已經過去,就讓它過去好了,為神馬還要「勿忘」呢?這是因為,忘記「恥辱」雖然可以減少哀傷,但是記住「恥辱」就是記住祖國的歷史創傷,能激起更強烈的民族精神,讓我們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作為新時代的中學生,我們在和平的環境裡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我們擁有美麗的青春。在每一個季節都充滿幻想,渴望自由,然而,我們同時也肩負著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要看一個國家的明天如何,最該刊的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可謂「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人生的花季是生命的春天,它美麗,卻短暫。因此,我們必須要珍惜這大好時光,努力學習,奮發向上。要振興中華,首先要有遠大的志向,為自己插上理想的翅膀。有的同學學習不肯吃苦,甚至有人沉迷於網路遊戲,如此下去將來怎能擔當起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重任呢?聰明的頭腦、豐富的知識儲備、健康的體魄和赤誠的愛國之心3,這些條件都具備了才能使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歷史摧我們奮進,將來更不容我們懈怠!
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感動,總有一種精神摧我們前行……最後,讓我們高呼:勿忘國恥,愛我中華!
【篇二】尊敬的各位評委、同志們:
你們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歷史,不容忘卻》。
六十年,風雨煙雲路;六十年,崢嶸歲月愁。六十年,對於一個人可以是漫長的一生,但是對於浩瀚的歷史長河卻是彈指一瞬間。我們不會忘記1945年的8月15日,就是在這一天,曾經驕橫不可一世的128萬侵華日軍在中國抗戰軍民面前最終低下了罪惡的頭顱。至此,一場席捲全球的反人類、反社會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於以追求和平、維護正義的人民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歷史總是匆匆而過,歲月留下了難以抹滅的記憶。從1840年至1945年這這近百年裡,中華民族經歷了浴火重生的洗禮,踏上了偉大復興的漫漫徵程。從1895年的《馬關條約》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從1937年的盧溝橋事變、南京大屠殺,直到1945年的抗戰勝利。日軍的鐵蹄踏碎了中國人民的和平生活,戰爭的車輪碾碎了華夏文明的錦秀河山。黑夜沉沉盼天亮,災難重重喚救星!面對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東北人民站出來了,華北人民站出來了,海外僑胞伸出手來了,全世界的中國人都以英勇、無畏、奉獻、犧牲的精神投入到反抗侵略、爭取民族解放的浪潮中,以巨大的民族犧牲,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偉大勝利,洗雪了中華民族近百年的歷史恥辱。今天,我們聚集在這裡一起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周年,緬懷先輩的豐功偉績,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目的就在於不再使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不再讓我們的人民經受戰亂。
歷史總是讓人沉重,英雄總是讓人感動。全面了解歷史,讓那些為民族抗爭的英雄,以鮮活的形象走上民族的聖壇,以高尚的英勇銘刻在人民心中。「我們不怕死亡,我們怕被遺忘」。當我們今天在此紀念這來之不易的勝利,紀念在戰爭中死去的人民和陣亡的將士時,我們不但要記住楊靖宇、趙一曼、周保中等共產黨員抗日英雄,還要記住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戰鬥在抗戰一線的國民黨將領,他們同樣也應該贏得我們的敬仰。
60年前綻放的勝利之花,是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的鮮血和不屈不撓的精神澆灌出來的。那段歷史對於七、八十年代的人來說,似乎有些遙遠。追述歷史、了解歷史真相對於這代年青人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如今,日本右翼勢力一再顛倒黑白,變本加厲地美化戰爭,否定侵略罪行,這已激起了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亞州人民的強烈憤慨。一個連過去都不敢承認的民族,難道不值得我們去警惕嗎?參拜靖國神社的一幕幕醜劇不斷上演,美化戰爭、否定侵略的歷史教科書一次次被批准投入使用,讓我們更加清楚地看清了日本右翼勢力的醜惡嘴臉!罪惡的靈魂搬到所謂的神社就能被洗刷為高潔的聖徒嗎?血寫的歷史事實被刻意地掩蓋就能從人們的心中抹掉嗎?不!永遠不會!歷史會有驚人的相似,但歷史決不會重演!
不久前,狼牙山五壯士中最後一位倖存者葛振林去世了。他既是一位抗戰英雄,也是一位歷史的見證人。他的離去不能不使我們產生一種歷史的緊迫感。隨著時間的推移,能夠真正了解那段歷史的見證人越來越少,一些歷史的遺蹟也正在消失,一些第一手的歷史資料更是很難找到。我們應該本著對歷史負責,對後代負責的精神,與時間賽跑,以紀念抗戰60周年為契機,開展一場大規模的全民「挖掘」歷史,「搶救」歷史的活動,把這段歷史更為詳盡地寫進中小學、大學的教材中,成為我們整個民族的集體記憶。日本不是有人要求中國改善歷史教育嗎?那就讓我們給他們一個響亮的回答吧:我們的確要改善歷史教育,但是這種改善不是淡忘或忘卻,而是要更加牢記這段歷史;在重溫抗日英雄們的豐功偉績的同時,記住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這就是我們對抗日戰爭的最好紀念。
江澤民同志指出:中日關係應該「以史為鑑,面向未來」。記住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就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兩國人民締結的友誼和共同追求的和平。60年過去了,我們不再需要仇恨,但是對歷史,我們需要記憶,對我們的英雄不能忘記!
下面請允許我以著名詩人雷抒雁的詩來結束今天的演講:
「房子倒塌了,可以重蓋;一代人犧牲了,另一代人會站起來。可是,這種被歷史翻印出的精神屈辱,卻是永遠無法癒合的,那是一種帶著傷痕的種子生長出的樹。今日的中國早已不是任人宰割與踐踏的中國了。可是,重溫這個殘酷,讓我們的子孫後代那單純和脆弱的心靈,多一份堅強,多一份凝重,如同鐵的刀片上,多一層鋼,未來,不管歷史還會不會重演,希望他們都能有一種心理準備。這樣,面對突然到來的戰爭殘酷,也許那屈辱才不會重複!」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