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500字【精選】
2024-07-14 09:52:45 1
積極保護抗戰文化,歷史告訴未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歡迎大家參考!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1】
習近平同志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1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壯闊進程中,形成了偉大的抗戰精神……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永遠是激勵中國人民克服一切艱難險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新的歷史條件下,加強偉大抗戰精神研究、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有利於激發人們的愛國熱情,有利于堅持中國道路、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偉大抗戰精神內涵豐富。抗戰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體現,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其內涵十分豐富,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愛國情懷是人們對自己祖國的一種深厚情感,是願意為祖國奮鬥獻身的價值取向。在民族生死存亡之際,中國人民的愛國情懷被充分激發出來,舉國上下用血肉築起一座抵禦侵略者的鋼鐵長城。二是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民族氣節。民族氣節是為了維護國家和民族尊嚴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質和高尚追求。抗戰時期,面對日寇的瘋狂侵略,無數中華兒女奮起抗爭、前赴後繼,表現出了視死如歸、寧死不屈的高尚氣節。三是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英雄氣概是為了祖國利益不惜流血犧牲的崇高精神。抗戰時期,中國軍民面對敵人的炮火勇往直前,面對死亡威脅義無反顧,表現出了中華兒女的英雄氣概。四是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必勝信念是最終戰勝日本侵略者的堅定信心和頑強信念。中國人民在持久抗戰中頑強抗擊敵人,最終打敗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離不開百折不撓、堅忍不拔的必勝信念。
偉大抗戰精神發揮了巨大精神動力作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所孕育的偉大抗戰精神,在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歷史進程中發揮了巨大精神動力作用。一是推動了中國人民迅猛覺醒。面對亡國滅種的危險,中國人民迅猛覺醒,愛國精神空前高漲,中華兒女的凝聚力戰鬥力空前提升。二是促進了中國人民空前團結。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中華民族空前團結,顯示出強大力量。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全國各族人民紛紛投入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三是強化了中國人民不屈意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一場以弱對強的戰爭。中國為什麼能夠取得勝利?除了客觀因素,最重要的是中華民族有著百折不撓、永不服輸的不屈意志。正因為有了不屈意志,面對強大敵人的進攻,中華兒女才能不畏強暴、奮起抗爭、眾志成城。四是堅定了中國人民必勝信念。當日本法西斯的鐵蹄踏進中國大地的時候,中華兒女沒有畏懼,更沒有退縮,而是抱著必勝信念,義無反顧地走上抗日救亡戰場。五是鑄造了中國人民的英雄氣概。面對野心勃勃、兇殘無比的侵略者,無論在敵後戰場還是在正面戰場,中華兒女奮起抗戰,表現出敢於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
偉大抗戰精神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偉大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集中體現,是中國抗日軍民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新的歷史條件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是有利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執政能力關係黨的生死存亡、關係事業的興衰成敗、關係民族的前途命運。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有助於領導幹部加強黨性修養,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於黨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有助於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增強黨拒腐防變能力。二是有利於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偉大抗戰精神體現了中華兒女的愛國情懷、堅定信念、不屈意志、高尚氣節、獻身品質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鮮活教材。三是有利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偉大抗戰精神雖然形成於革命戰爭年代,但具有超越時空的恆久價值,不僅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戰勝利的重要法寶,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新形勢下,我們要大力弘揚偉大抗戰精神,更加奮發有為地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早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2】
抗戰精神,可以歸納「八個字」:拼搏、奉獻、團結、自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不畏強暴的拼搏精神
日軍當年在南京進行大屠殺的目的,就是要用「武力」迫使中國及中國人民「畏服」,放棄抵抗,屈膝投降。然而,血的事實卻教訓了中國人民,在法西斯的暴行面前,任何軟弱、求饒和引頸就戧都是無濟於事的,惟有奮起抗爭,才能保家衛國。他們從地上爬起來,擦乾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胞的屍體,又走上了保家衛國的戰場。
二、捨身救國的奉獻精神
在抗戰十四年中,湧現出許許多多中國軍民以身殉國的感人故事,從中折射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奉獻精神。例如,七七事變後,鑑於淞滬形勢日趨緊張,原國民陸軍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囑咐其妻兒回廣東原籍生活時說:「生為人就要報效國家,為社會做些事,謀些大眾的幸福,豈能被夫妻的朝朝暮暮所累!」,言詞間充滿著抗日救國的激情。淞滬抗戰爆發後,他率領四百餘官兵堅守四行倉庫,孤軍抗擊日軍四晝夜,愛國壯舉傳遍海內外。類似謝晉元那樣捨身抗日的愛國將士在抗戰時期還有許多,諸如左權、張治中等100多位將軍為國捐軀,狼牙山五壯士的英雄精神,更是激勵一代又一代人,就連當時與之戰鬥的日軍,也被他們的精神所折服,面對他們跳崖的方向敬禮。
三、統一抗戰的團結精神
近百年來中國為何飽受列強欺凌,喪權辱國,除了政治腐敗、經濟和軍事落後外,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軍閥割據、內部分裂,中國一盤散沙。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屠殺,以血的事實教育了人們,「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睡獅」終於覺醒了。拿破崙曾說過:「當中國甦醒時,世界將為之震動」。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中華民族實現最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海內外中華兒女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團結一致,共同抗戰,聚合了中國近代歷史進程中空前的團結精神,形成了真正戰勝日本侵略者的無堅不摧的力量源泉。
四、堅持到底的自強精神
中國人民的持久抗戰,採用運動戰、陣地戰、遊擊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等多種作戰方法,使數百萬日軍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粉碎了德、意、日組成的法西斯聯盟稱霸世界的夢想,無疑是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在抗戰的過程中,中國人民始終充滿著必勝的信心,不怕犧牲、不怕困難、不畏強敵,堅持進行艱苦卓絕的抗爭。特別是敵後根據地開展的大生產運動,「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正是這種偉大的自信和自強精神,使中華民族終于堅持到底,迎來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紀念抗戰勝利71周年徵文3】
71年前,當中華民族最終奪取抗日戰爭的完全勝利,血火淬鍊的抗戰精神,在歷史的星空定格成永恆。
71年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處於又一個關鍵時期。偉大的抗戰精神昭告我們:萬眾一心,艱苦奮鬥,百折不撓,敢於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華民族不僅能擊敗任何外來侵略,而且必將克服一切艱難險阻,實現民族的偉大復興。
愛國主義旗幟下的大團結、大聯合,既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首要前提,也是實現民族復興的重要保證
71年前的盛夏,全面抗戰的烈火點燃。民族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工農紅軍不計前嫌,進行改編,接受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指揮,迅速開赴抗日前線。
在中國共產黨的倡導下,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四萬萬同胞在愛國主義旗幟下團結起來,匯成浩浩蕩蕩的抗日洪流---
抗聯將士活躍在白山黑水,回民支隊讓日軍聞風喪膽;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等救亡組織紛紛成立,不同黨派、團體捐棄舊怨,共赴國難。臺港澳同胞捐款捐物,海外華僑認購國債、回國參戰……全民抗戰的大潮讓侵略者「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的妄言徹底破滅。
「民族大團結是抗戰精神的核心。」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戰爭研究》主編榮維木認為,這既是抗戰精神的重要內涵,也是抗日戰爭的重要經驗。「民族生存需要它,民族發展需要它,當前面臨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華民族,更加需要它!」
慷慨赴死、不怕犧牲、百折不撓、艱苦奮鬥,是抗戰將士留給後人最為珍貴的精神財富
國難當頭,英烈輩出。從楊靖宇、彭雪楓,到佟麟閣、張自忠……無論是共產黨員,還是國民黨中的愛國將領,每一個名字背後,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曲盪氣迴腸的愛國之歌。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爭:1937年,日本年產鋼580萬噸,飛機1580架、坦克330輛、大炮740門。而當時的中國,鋼的年產量只有4萬噸,軍事工業薄弱,只能生產一些輕武器……
這又是一場讓侵略者膽寒的戰爭:打完最後一顆子彈,狼牙山五壯士毅然砸槍跳崖;被敵圍困河邊,誓死不屈的8位女戰士挽臂沉江。中國以傷亡3500萬人的慘重代價,最終打垮了驕橫一世的日本法西斯……
艱苦的磨難,壓不垮中國人民;殘暴的敵人,只能激發起中華民族誓死抗爭的英雄氣概。
淞滬會戰、忻口太原之戰、南京保衛戰、臺兒莊和徐州會戰、保衛武漢……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在正面戰場奮起抵抗。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抗日武裝,讓侵略者陷入人民戰爭的海洋。8年抗戰,中國的敵後戰場和正面戰場共進行重大戰役200餘次,大小戰鬥近20萬次,殲滅日軍154萬餘人、偽軍118萬人。
爆炸英雄李勇、女戰鬥英雄呂俊傑、神槍手李殿水……60多年前出版的《晉察冀畫報》,記錄了一個個平凡而又偉大的人物。「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華民族不怕犧牲、英雄頑強的民族精神。正是這種精神,確保了全民族的獨立和解放。」軍事經濟學院政治教研室教授王松說。
抗戰的歷史證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萬眾一心,奮勇前進,就能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取得新的勝利
抗日戰爭究竟將如何發展?中國能不能取得全面勝利?---危亡關頭,對民族前途、命運的沉重思考,灼痛中國人的心。關鍵時刻,毛澤東集中全黨智慧寫就的《論持久戰》等重要著作,系統闡述了全面全民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撥開人們思想認識上的重重迷霧。
國難當頭,方見中流砥柱。8年抗戰,中國共產黨堅持抗戰的立場始終如一;全面抗戰,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中國共產黨的正確主張,貫穿風雲變幻的抗戰歷史。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首先提出武裝抗日的愛國主義主張;1933年1月,毛澤東、朱德向國民黨軍隊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建議;發表《八一宣言》,召開瓦窯堡會議,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盧溝橋事變第二天即通電全國,號召「團結起來,築起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在陝北洛川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通過《抗日救國十大綱領》……「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和核心作用,是抗戰勝利的根本因素。」長期研究抗戰史的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嶽思平說。
衝破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勝利完成萬裡長徵的4萬名紅軍戰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1萬名走出深山的遊擊隊員組成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無數支抗日武裝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深入敵後,遊擊作戰……到1941年,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所抗擊的日軍,佔侵華日軍總數的75%,同時還抗擊著幾乎全部的偽軍。
勝利的旌旗,浸透烈士的鮮血。8年抗戰,敵後抗日武裝傷亡60餘萬人。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犧牲時,年僅37歲;東北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後,日軍發現他的胃裡儘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一粒糧食……
歷史無言,精神不朽。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偉大的抗戰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元素和更為豐富的內涵。這是一面旗幟,迎風招展,獵獵飄揚。這是永遠的精神財富,是我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民族復興的強大精神動力。
60年前,1945年8月15日,一個令中國人民歡欣鼓舞、倍感自豪的日子:日本無條件投降。
經過中華兒女的英勇鬥爭,無數人的流血犧牲,我們終於贏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
這是近代100多年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敵侵略取得的第一完全勝利,是中華民族從衰敗走向振興的偉大轉折。
在這場與日本侵略者展開的拼死搏鬥中,中國人民表現出巨大的民族覺醒,戰前的民族團結,萬眾一心,前僕後繼,徹底打敗了侵略者。
歷史充分說明,中國人民之所以創造了弱國戰強國的偉大勝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國軍民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正義,可歌可泣的戰鬥事跡,是他們推動了偉大的抗日戰爭;是他們浴血奮戰於抗戰的最前線,是他們……沒有他們,就沒有新中國!
中國軍民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偉大貢獻。
太行山上,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指反法西斯,壯烈犧牲;狼牙山頂,五壯士捨身跳崖;晉察冀邊區,雨來智取鬼子……
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時期,那些悲壯義舉,鐵骨忠魂,歷史和人民不會忘記。在我們中華歷史上曾蒙受巨大的恥辱,給予人民沉重的災難,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民英勇抗爭,不怕犧牲,前赴後繼。多少人為了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而拋頭顱,灑熱血!大家撫摸一下胸前的紅領巾,抬頭望望血紅的國旗,那井岡山上染紅的杜鵑,長徵路上烈火燒紅的天空;我們的毛澤東主席、劉少奇同志當年南徵北戰、重振中華的往事;紅軍時期寧死不屈的各位烈士,指揮戰爭不怕犧牲的楊成武,抗日戰爭時期那些堅信著「頭可斷,血可流,陣地不能丟」的英雄烈士們……就是他們,用革命先驅用鮮血、用生命給所有的人換來了今天美好的生活!我們應該珍惜這美好的日子,立志勤奮學習,為建設綠色家園做好準備吧!
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少民族英雄壯烈犧牲,雖然他們已經死了,但他們那英勇頑強,不怕犧牲的精神將會成為永久的豐碑,永垂不朽!
通過重溫那一段悲壯、激越的民族記憶,使我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少人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從此,我要勤奮學習,快樂生活,全面發展,為建設泰安:「藍天、碧水、青山」綠色家園做好全面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