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浮樁複合地基的製作方法
2023-12-10 05:27:31 1
抗浮樁複合地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包括抗浮板及安裝在抗浮板上的多個抗浮樁,以及鋪設於抗浮板下表面上的墊層。在施工抗浮樁複合地基時,首先形成抗浮樁並預留一定長度的錨固段,然後鋪設墊層,最後澆築形成抗浮板,同時將抗浮樁預留的錨固段錨固於抗浮板中,實現抗浮樁與抗浮板的共同作用。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中,充分利用抗浮樁的豎向高強承載力,與樁間土共同形成複合地基,提高了天然地基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更有利於控制基礎的變形和沉降,本發明在解決抗浮樁抗浮問題的同時,提高了豎向承載力。
【專利說明】抗浮粧複合地基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建築施工【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
【背景技術】
[0002]抗浮樁大多為微型樁,其直徑範圍為150mm?300mm,微型樁具有一定的豎向抗壓承載力、減少沉降量、施工方便、適應性強等優點,而被廣泛應用於臨時支擋、邊坡加固等領域。
[0003]目前傳統的抗浮樁只用於承擔地下水產生的向上的浮力,不分擔上部結構傳遞下來的向下荷載,導致微型樁高強的承載力性能不能充分發揮,還需要通過其他方式來改進提聞地基的承載能力。
[0004]因此,如何在提高抗浮樁抗壓能力的同時承擔豎向向下載荷,是本領域技術人員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
【發明內容】
[0005]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該抗浮樁複合地基能夠在提高抗浮樁抗壓能力的同時承擔豎向向下載荷。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包括抗浮板、錨固於所述抗浮板上的多個抗浮樁及鋪設於所述抗浮板下表面上的墊層。
[0007]優選地,所述墊層與所述抗浮樁固定連接。
[0008]優選地,多個所述抗浮樁等間距錨固於所述抗浮板上。
[0009]優選地,所述抗浮樁包括注漿體、注漿管、多根縱筋及環繞於多根所述縱筋外側且與所述縱筋固定連接的箍筋,所述注漿管位於所述抗浮樁的中心位置,所述縱筋和所述箍筋均與所述注漿體膠結,多根所述縱筋以所述抗浮樁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分布。
[0010]優選地,多根所述縱筋以所述抗浮樁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均勻分布。
[0011]優選地,所述箍筋為多個,多個所述箍筋沿所述抗浮樁的軸線方向分布。
[0012]優選地,多個所述箍筋沿所述抗浮樁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
[0013]優選地,所述墊層的厚度範圍值為10cm-20cm。
[0014]在上述技術方案中,本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包括抗浮板、錨固於抗浮板上的多個抗浮樁及鋪設於抗浮板下表面上的墊層。抗浮樁複合地基施工時,首先施工抗浮樁並預留一定長度的縱筋錨固段,然後在樁頂鋪設墊層,最後澆築形成抗浮板,同時實現抗浮樁與抗浮板的錨固連接。
[0015]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中,充分利用抗浮樁的豎向高強承載力,與樁間土共同形成複合地基,提高了天然地基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利於控制基礎的變形和沉降,本發明在解決抗浮問題的同時,提高了抗浮樁豎向承載力,因此,本申請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能夠在提高抗浮樁抗壓能力的同時承擔豎向向下載荷。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6]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2為圖1所示抗浮樁複合地基沿A-A方向的俯視圖;
[0018]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所提供的抗浮樁的結構示意圖。
[0019]其中圖1?3中:1-抗浮樁、2-抗浮板、3-墊層、4-注漿體、5-注漿管、6-縱筋、7-箍筋。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本發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該抗浮樁複合地基能夠在提高抗浮樁抗壓能力的同時承擔豎向向下載荷。
[0021]為了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0022]請參考圖1至圖3,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包括樁間土層、抗浮板2、多個抗浮樁I及墊層3,多個抗浮樁I錨固於抗浮板2上,墊層3鋪設在抗浮板2下地基表面上。多本發明優選,墊層3的厚度範圍值為10cm-20cm。墊層3可以由碎石或者其他材料鋪設而成。抗浮樁I具體為鋼筋混凝土樁,具體可以包括注漿體4、注漿管5、多根縱筋6及環繞於多根縱筋6外側且與縱筋6固定連接的箍筋7,注漿管5位於抗浮樁I的中心位置,縱筋6和箍筋7均與注漿體4膠結,多根縱筋6以抗浮樁I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分布,抗浮樁I整體為圓柱形樁。
[0023]抗浮樁複合地基施工時,首先施工出抗浮樁1,具體的操作為:按設計要求成孔並清孔;在樁孔下放由縱筋6、箍筋7以及注漿管5構成的鋼筋骨架,然後通過注漿管5灌注水泥漿,形成注漿體4,待一次注漿完成間隔幾分鐘時間後,可以進行二次注漿,以提高抗浮樁I的成樁質量,並增強其與抗浮樁I周土的粘結力,最終形成抗浮樁I。為了使抗浮樁I與抗浮板2錨固連接,需在抗浮樁I頂端預留一定長度的縱筋作為錨固段。抗浮樁I施工完成後,在樁頂鋪設墊層3,最後在墊層3上澆注形成抗浮板2,與錨固於其上的抗浮樁1、樁間土以及墊層3共同形成抗浮樁複合地基。
[0024]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中,通過上述描述可知,在本發明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中,充分利用抗浮樁I的豎向高強承載力,與樁間土共同形成複合地基,提高了天然地基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更有利於控制基礎的變形和沉降,本發明在解決抗浮問題的同時,提高了抗浮樁豎向承載力,因此,本申請提供的抗浮樁複合地基能夠在提高抗浮樁抗壓能力的同時承擔豎向向下載荷。
[0025]為了進一步提高抗浮樁複合地基的承載力和抗變形能力,墊層3與抗浮樁I固定連接。具體的,抗浮樁I的注漿體4和墊層3可以同時加工,使得抗浮板2和抗浮樁I為一體式結構,當然,抗浮樁I和墊層3也可以通過鉚接及其它方式固定連接。
[0026]如圖2所示,為了使抗浮樁複合地基整體受力較為均勻,本發明優選多個抗浮樁I等間距錨固於抗浮板2上,當然,每根抗浮樁I的長度可以相等,也可以根據實際抗浮力要求通過計算進行樁間距和樁長的調整,在此不做具體限定。
[0027]進一步,為使抗浮樁I各側受力均勻,多根縱筋6以抗浮樁I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均勻分布。
[0028]進一步,箍筋7為多個,多個箍筋7沿抗浮樁I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起到固定縱筋6,提高樁體抗剪能力的作用。
[0029]優選的,多個箍筋7沿抗浮樁I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由於多個箍筋7沿抗浮樁I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進一步避免了縱筋6在使用過程中變形的情況,更進一步延長了抗浮樁I的使用壽命。
[0030]本說明書中各個實施例採用遞進的方式描述,每個實施例重點說明的都是與其他實施例的不同之處,各個實施例之間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參見即可。
[0031]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技術人員能夠實現或使用本發明。對這些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或範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因此,本發明將不會被限制於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新穎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包括抗浮板(2)、錨固於所述抗浮板(2)上的多個抗浮樁(I)及鋪設於所述抗浮板(2)下表面上的墊層(3)。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所述墊層(3)與所述抗浮樁(I)固定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抗浮樁(I)等間距錨固於所述抗浮板(2)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所述抗浮樁(I)包括注漿體(4)、注漿管(5)、多根縱筋(6)及環繞於多根所述縱筋(6)外側且與所述縱筋¢)固定連接的箍筋(7),所述注漿管(5)位於所述抗浮樁(I)的中心位置,所述縱筋(6)和所述箍筋(7)均與所述注漿體(4)膠結,多根所述縱筋(6)以所述抗浮樁(I)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分布。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多根所述縱筋(6)以所述抗浮樁(I)的中心為中心周向均勻分布。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所述箍筋(7)為多個,多個所述箍筋(7)沿所述抗浮樁(I)的軸線方向分布。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箍筋(7)沿所述抗浮樁(I)的軸線方向均勻分布。
8.根據權利要求1?7中任一項所述的抗浮樁複合地基,其特徵在於,所述墊層(3)的厚度範圍值為1cm?20cm。
【文檔編號】E02D31/12GK104153402SQ201410416296
【公開日】2014年11月19日 申請日期:2014年8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8月22日
【發明者】李可一, 賈鵬, 陳展, 羅宏川, 陳飛, 付彬楨, 康景文 申請人:中國建筑西南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