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09:18:01 1
專利名稱: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醫火罐器械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臨床中醫拔罐技術中使用的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
背景技術:
拔罐療法(俗稱拔火罐)是中醫傳統診療技術之一,通常以罐為工具,利用燃燒等方法排除罐內空氣,造成負壓,使罐吸附於體表特定部位(患處或穴位),產生廣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現象,使體內的病理產物從皮膚毛孔中吸出體外,從而疏通經絡氣血,調整臟腑功能,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醫藥療火罐技術(簡稱藥罐技術)是一種將中藥與拔罐療法相結合的治療方法,結合了藥與罐的雙重功效,具有活血化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等作用。自古至今,藥罐技術通常是將竹罐或木罐放入配有特定中藥液的鍋等器具中煎煮後用於拔罐,我們臨床研究多年發現,此傳統藥罐技術存在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燙傷風險高、不安全、操作不規範、不衛生、不美觀、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以致臨床難以大範圍推廣,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之一關鍵在於用於煎煮藥罐的操作裝置的規範化。傳統藥罐技術存在的問題和缺點簡述如下:1.無規範標準的藥罐煎煮專業醫療設備,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由於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沒有用於中醫藥罐煎煮的專業醫療設備,臨床醫生只能隨意購置電飯煲、電磁鍋等生活器具煎煮藥罐,電飯煲等加熱器具型號混亂,功率及制熱時間不等,尤其是不能精確調控適宜於不同患者、不同病情、不同中藥煎煮或保溫的時間和溫度。作為一種臨床藥療火罐治療方法,需要規範標準的藥罐煎煮專業醫療設備,而傳統電飯煲等煮藥罐技術、操作都極不規範,致使藥罐的臨床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難以作為規範化的中醫臨床醫療設備和技術得到進一步推廣普及應用。2.燙傷風險高等不安全因素:因電飯煲等功率型號不規範,所煮藥罐時間和溫度不能精確調控,臨床經常出現藥罐要麼溫度過高容易燙傷患者,要麼放置涼後而大減療效。電飯煲、電磁鍋等是日常生活器具,臨床使用後出現內鍋腐蝕、漏水、短路等危險,不適宜於煎煮中藥藥罐,增加了醫療風險。3.不衛生、不美觀,影響環境,工作效率低:門診使用,蒸汽沸騰,藥液四濺,鍋內中藥藥袋若破後藥渣容易粘纏罐壁,治療室、治療床、醫護操作者、患者經常弄髒衣物,影響環境衛生和美觀,清洗也不方便,影響工作效率。目前國內外市場上還沒有用於中醫藥罐煎煮等操作的專業醫療設備。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以克服傳統中醫藥罐技術存在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燙傷風險高不安全、操作不規範、不衛生不美觀、工作效率低等問題。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 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該裝置包括一主體基座,在該主體基座上設有一個或多個內鍋及鍋蓋、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所述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位於主體基座的外部,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的內部;所述內鍋位於主體基座的中央,所述鍋蓋位於主體基座的頂部,所述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的底部,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發熱盤下方;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與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在該裝置內部連接,外部連接電源線和智能控制面板;所述內鍋的中央或臨內側壁部位設有煎藥區,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之外部分則為藥罐區,用於放置藥罐。 進一步地,所述主體基座外形為方形,材料選用不鏽鋼。進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位於主體基座的正側面;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位於主體基座正側面的內側部,即智能控制面板的背面;所述電源位於主體基座的後側面。進一步地,所述內鍋為圓形或方形,內鍋中央或臨內側壁部位設有圓形或方形煎藥區,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之外部分則為藥罐區,用於放置藥罐;所述煎藥區和藥罐區採用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為採用網孔狀或多孔狀的不鏽鋼或鋁合金隔板。進一步地,所述內鍋材料選自優質鋁合金或不鏽鋼,內鍋的內塗層選用鋅鎳防腐耐高溫塗層,內鍋的外塗層選用含銅超導熱塗層;所述內鍋底部為寬平底,以有利於增加內鍋底部受熱面積。進一步地,所述鍋蓋為方形或圓形,材料為不鏽鋼;所述鍋蓋與內鍋的形狀相契合,用於封蓋內鍋。進一步地,所述發熱盤為圓形的高效厚膜條紋電熱盤,選用鋁合金、不鏽鋼或陶瓷材料。進一步地,所述 智能控制面板上設有:煎煮模式按鍵/旋鈕、保溫模式按鍵/旋鈕、溫度調控按鍵/旋鈕及溫度顯示屏、時間調控按鍵/旋鈕及時間顯示屏、分罐區選擇按鍵/旋鈕、報警閃爍燈、電源開關。進一步地,所述報警器為預防超溫、幹燒或漏水短路時自動保護並報警裝置。進一步地,所述裝置設有一個或多個內鍋,每個內鍋設有一個煎藥區和藥罐區,即該裝置隨臨床需要設置單個或多個藥罐區,各分罐區能獨立工作,分別精確調控藥罐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和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我們臨床研究多年發現,傳統中醫藥罐技術存在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燙傷風險高不安全、操作不規範、不衛生不美觀、工作效率低等問題,以致臨床難以大範圍推廣,解決此問題的方法之一關鍵在於用於煎煮藥罐的操作裝置的規範化,由於目前國內外市場上沒有用於中醫藥罐煎煮的專業醫療設備,本發明特研發的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具有以下技術特徵:1.此操作裝置的主控制器設計為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採用先進的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模塊電路板控制技術,外連智能控制面板,智能控制面板包含煎煮模式按鍵/旋鈕、保溫模式按鍵/旋鈕、溫度調節按鍵/旋鈕和定時按鍵/旋鈕及顯示屏、分罐區選擇按鍵/旋鈕等,能精確調控操作裝置的各項功能,如智能化精確調控藥罐煎煮的溫度和時間及藥罐保溫的溫度和時間,解決藥罐要麼溫度過高容易燙傷患者,要麼放置涼後而大減療效等問題,從而既能提高藥罐療效且療效穩定,又能防控燙傷等醫療風險。2.此操作裝置的內鍋各功能分區明確,中央或臨內側壁部設圓形或方形煎藥區,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之外部分則為放置藥罐區,使煎煮中藥區與藥罐區分隔開,分隔板為網孔狀或多孔狀不鏽鋼或鋁合金隔板,使得中藥區煎煮的中藥成分能流出到藥罐區,解決鍋內中藥藥袋若破後藥渣容易粘纏罐壁,影響操作和衛生的問題;內鍋材料可選優質鋁合金或不鏽鋼等,內塗層可選鋅鎳防腐耐高溫塗層,解決煎煮藥罐中藥藥液的化學腐蝕以提高內鍋耐用性,外塗層可選含銅超導熱塗層,受熱快且不耗電能,內鍋可以作為耗材更換。並設計預防超溫、幹燒或漏水短路時自動保護並報警裝置,進一步提高醫療設備的安全性。3.此操作裝置可隨臨床需要設置單個或多個煎煮藥罐區,各分罐區能獨立工作,可分別精確調控藥罐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從而做到個性化針對不同人體質、不同疾病、不同中醫證型而配煮不同中藥的藥罐,進一步提高藥罐的針對性療效。例如罐區I可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配獨活寄生湯煎煮藥罐,罐區2可為頸椎病患者配羌活勝溼湯煎煮藥罐,其它分罐區可分別針對性配藥,能獨立工作。分罐區可獨立調控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有利於臨床中穩定療效的同時又預防燙傷等醫療風險,如老年等皮膚退化或怕燙患者可設置罐區保溫溫度為40°C左右,皮膚情況較好或年輕患者可設置藥罐保溫溫度為50°C左右。4.以上綜合優勢,可以實現中醫藥罐技術操作規範、安全、環境衛生美觀、有利於提聞和穩定中醫藥te的療效,防控燙傷等醫療風險,有利於中醫藥te技術的規範化、標準化並臨床大範圍推廣,促進中醫藥器械的現代化發展。
圖1A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單罐區圓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1B是圖1A的A-A剖視圖;圖2A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單罐區方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B是圖2A的A-A剖視圖;圖3A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圓內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3B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圓內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A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內鍋的一種結構示意圖;圖4B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內鍋的另一種結構示意圖;圖5A是本發明實施例1的圓鍋蓋的結構示意圖;圖5B是本發明實施例2的方鍋蓋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智能控制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3雙罐區方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附圖標記說明:I是主體基座,2、2A、2B是內鍋,3是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4是溫度控制器,5是定時器,6是發熱盤,7是智能控制面板,8是電源,9是煎藥區,10是藥罐區,11是分隔板,12是電源開關,13是煎煮模式按鍵/旋鈕,14是保溫模式按鍵/旋鈕、15是溫度調控按鍵/旋鈕及溫度顯示屏、16是時間調控按鍵/旋鈕及時間顯示屏、17是分罐區選擇按鍵/旋鈕、18是報警閃爍燈、19A是圓形鍋蓋,19B是方形鍋蓋,20是報警器。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實施例1.
如圖1A、圖1B為單罐區圓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該操作裝置為方形,大小可設計為:長4(T60cm,寬4(T60cm,高3(T60cm ;此操作裝置含有主體基座1、內鍋
2、鍋蓋19A (見圖5A)、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3、發熱盤6、溫度控制器4、定時器5、報警器20、智能控制面板7、電源8等部分。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3位於主體基座I正側面的內側部,即智能控制面板7的背面,內鍋2位於主體基座I的中央,鍋蓋19A位於主體基座I的頂部,鍋蓋19A與內鍋2的形狀相契合,用於封蓋內鍋2 ;發熱盤6、溫度控制器4、定時器5、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I的底部,而溫度控制器4、定時器5、報警器20位於發熱盤6下方,智能控制面板7位於主體基座I的正側面,電源8位於主體基座I的後側面。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3與發熱盤6、溫度控制器4、定時器5、報警器20等在操作裝置內部連接,外部連接電源8和智能控制面 板7。主體基座I外形設計為方形,材料可選不鏽鋼。如圖3A和圖3B所示,內鍋2也稱分罐區,為圓形,大小可設計為:直徑36 56cm,深2(T50cm ;內鍋2中央(如圖3A)或臨內側壁部(如圖3B)設圓形或方形煎藥區9,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9之外部分則為放置藥罐區10,使煎藥區9與藥罐區10分隔開,分隔板11為網孔狀或多孔狀,採用不鏽鋼或鋁合金隔板,使得煎藥區9煎煮的中藥成分能流出到藥罐區10,解決鍋內中藥藥袋若破後藥渣容易粘纏罐壁,影響操作和衛生的問題;內鍋2的材料可選優質鋁合金或不鏽鋼等,質量輕而牢固,內塗層可選鋅鎳防腐耐高溫塗層,防止中藥藥液的化學腐蝕以提高內鍋耐用性,外塗層可選含銅超導熱塗層,受熱快且不耗電能,內鍋可以作為耗材更換。內鍋2底部為寬平底(見圖1B),以有利於增加內鍋底部受熱面積。鍋蓋19A設計為圓形,材料可選不鏽鋼。操作裝置的主控制器設計為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3,能精確調控操作裝置的各項功能如溫度及時間精確調控等,其採用先進的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模塊電路板控制技術。發熱盤6設計為圓形的高效厚膜條紋電熱盤,可選用鋁合金、不鏽鋼或陶瓷等材料,使發熱盤的傳熱更加快速、充分和均勻。如圖6所示,智能控制面板7可設計為包含煎煮模式按鍵/旋鈕13、保溫模式按鍵/旋鈕14、溫度調控按鍵/旋鈕及溫度顯示屏15、時間調控按鍵/旋鈕及時間顯示屏16、分罐區選擇按鍵/旋鈕17、報警閃爍燈18、電源開關12,可以選用輕觸式薄膜按鍵或旋鈕調控技術,從而實現智能化精確調控煎煮藥罐的溫度和煎煮時間,並能精確調控保溫溫度和時間,從而既能提高療效且療效穩定,又能防控燙傷等醫療風險。報警器20設計為預防超溫、幹燒或漏水短路時自動保護並報警裝置,進一步提高醫療設備的安全性。實施例2.
如圖2A和圖2B為單罐區方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與實施例1的不同在於使用方內鍋2 (見圖2)和方鍋蓋19B (見圖5B)。鍋蓋19B與內鍋2的形狀相契合,用於封蓋內鍋2。操作裝置大小可設計為:長4(T60cm,寬4(T60cm,高3(T60cm。分罐區方內鍋2大小可設計為:長36 56cm,寬36 56cm,高20 50cm。如圖4A和圖4B所示,內鍋2也稱分罐區,為方形,內鍋2中央(如圖4A)或臨內側壁部(如圖4B)設圓形或方形煎藥區9,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9之外部分則為放置藥罐區10,使煎藥區9與藥罐區10分隔開,分隔板11為網孔狀或多孔狀,採用不鏽鋼或鋁合金隔板,使得煎藥區9煎煮的中藥成分能流出到藥罐區10。內鍋2底部為寬平底(見圖2B),以有利於增加內鍋底部受熱面積。實施例3.
如圖7為雙罐區方內鍋型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該操作裝置大小可設計為:長8(Tl20cm,寬4(T60cm,高3(T60cm。分罐區方內鍋大小可設計為:長36 56cm,寬36 56cm,高2(T50cm。兩分罐區(即內鍋2A和內鍋2B,見圖7)能獨立工作,可分別精確調控藥罐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從而做到個性化針對不同人體質、不同疾病、不同中醫證型而配煮不同中藥的藥罐,進一步提高藥罐的針對性療效。例如罐區I (即內鍋2A)可為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配獨活寄生湯煎煮藥罐,罐區2 (即內鍋2B)可為頸椎病患者配羌活勝溼湯煎煮藥罐,其它分罐區可分別針對性配藥,能獨立工作。分罐區可獨立調控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有利於臨床中穩定療效的同時又預防燙傷等醫療風險,如老年等皮膚退化或怕燙患者可設置罐區保溫溫度為40°C左右,皮膚情況較好或年輕患者可設置藥罐保溫溫度為50°C左右。實施例4.
可隨臨床需要設置為各種多罐區型,如三罐區型、四罐區型等等(圖略)。各分罐區能獨立工作,可分別精確 調控藥罐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從而做到個性化針對不同人體質、不同疾病、不同中醫證型而配煮不同中藥的藥罐,進一步提高藥罐的針對性療效。
權利要求
1.一種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一主體基座,在該主體基座上設有一個或多個內鍋及鍋蓋、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所述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位於主體基座的外部,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的內部;所述內鍋位於主體基座的中央,所述鍋蓋位於主體基座的頂部,所述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的底部,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發熱盤下方;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與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在該裝置內部連接,外部連接電源線和智能控制面板;所述內鍋上設有煎藥區,煎藥區之外部分則為藥罐區。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體基座外形為方形,材料選用不鏽鋼。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位於主體基座的正側面;所述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位於主體基座正側面的內側部,即智能控制面板的背面;所述電源位於主體基座的後側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鍋為圓形或方形,內鍋中央或臨內側壁部位設有圓形或方形煎藥區,用於放置中藥;煎藥區之外部分則為藥罐區,用於放置藥罐;所述煎藥區和藥罐區採用分隔板分隔,所述分隔板為採用網孔狀或多孔狀的不鏽鋼或鋁合金隔板。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內鍋材料選自優質鋁合金或不鏽鋼,內鍋的內塗層選用鋅鎳防腐耐高溫塗層,內鍋的外塗層選用含銅超導熱塗層;所述內鍋底部為寬平底。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鍋蓋為方形或圓形,材料為不鏽鋼;所述鍋蓋與內鍋的形狀相契合,用於封蓋內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發熱盤為圓形的高效厚膜條紋電熱盤,選用鋁合金、不鏽鋼或陶瓷材料。
8.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智能控制面板上設有:煎煮模式按鍵/旋鈕、保溫模式按鍵/旋鈕、溫度調控按鍵/旋鈕及溫度顯示屏、時間調控按鍵/旋鈕及時間顯示屏、分罐區選擇按鍵/旋鈕、報警閃爍燈、電源開關。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報警器為預防超溫、幹燒或漏水短路時自動保護並報警裝置。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裝置設有一個或多個內鍋,每個內鍋設有一個煎藥區和藥罐區,即該裝置隨臨床需要設置單個或多個藥罐區,各分罐區能獨立工作,分別精確調控藥罐煎煮或保溫的溫度和時間。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中醫藥療火罐智能操作裝置,在主體基座上設有一個或多個內鍋及鍋蓋、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智能控制面板和電源位於主體基座外部;內鍋位於主體基座中央,鍋蓋位於主體基座頂部,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主體基座底部,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位於發熱盤下方;微電腦晶片單片機控制器與發熱盤、溫度控制器、定時器、報警器在該裝置內部連接,外部連接電源線和智能控制面板;內鍋上設有煎藥區,煎藥區之外部分為藥罐區。本發明克服了傳統中醫藥罐技術存在療效欠佳尤其是不穩定、燙傷風險高不安全、操作不規範、不衛生不美觀、工作效率低等問題。
文檔編號A61M1/00GK103110987SQ20131002750
公開日2013年5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4日
發明者黃奏琴, 王偉明, 宋燕文, 楊臻 申請人:上海市浦東新區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