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的處理方法
2023-12-01 03:09:46 1
專利名稱:種子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即使在保管及被覆種子時也用於預防黴的發生及腐爛的種子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花卉及蔬菜的植物種子在保管時等存在產生黴、或腐爛等的問題。為了解決這樣的問題,通過農藥取締法(非專利文獻1)等已知利用苯菌靈·秋蘭姆(ベノミル·チウラム)等種子消毒用的農藥。
然而,在使用這樣的農藥時,農藥本身有殘留性,在使用這樣的農藥進行消毒時,多會對該種子隨後的發芽及成長等帶來不良影響。
進而,由於擔心農藥對人體的影響,在進行農藥操作處理及實際的消毒作業中必需小心注意,而且,在使用後殘餘的農藥的處理方法上也容易產生問題。在此,由於農藥本身對環境有不良影響,因而要求中止其使用、或減少使用量等的對策。
農藥取締法(昭和23年7月1日法律第83號)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善上述以往存在的問題的,即不使用農藥、操作處理容易、不會殘留藥物製劑、對種子沒有不良影響、並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黴的發生及腐爛的種子的處理方法。
為解決上述課題,本發明第1項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使種子與調整到中性範圍的含有次氯酸鈉的水溶液接觸。
本發明第2項的種子的處理方法,是如第1項所述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所述中性範圍為pH5~7.5的範圍。
本發明第3項的種子的處理方法,是如第1或第2項所述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所述種子是凝膠被覆種子的加工用種子。
通過本發明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可以不使用苯菌靈·秋蘭姆等有機類農藥,操作處理及實施容易,不會殘留藥物製劑,對植物種子沒有不良影響,並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黴的發生及腐爛。
具體實施例方式
本發明的種子的處理方法用於植物種子,其後根據需要可以在乾燥、保管時使用,也可以用於在種子的周圍形成含有水性凝膠的被覆凝膠層的凝膠被覆種子技術中。在應用於凝膠被覆種子技術時,由於可以防止細菌及真菌類等被帶入被覆凝膠層的內部,因而不僅能夠防止種子本身的黴的產生及腐爛,還可以防止被覆凝膠層的腐爛及黴等損害的發生,所以除了可以防止被覆凝膠種子發生疾病,同時還可以解決因這些損害所致的被覆凝膠層的形狀不良而產生的不能機械播種等的問題。
在本發明中,必需使用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這樣,有效的氯對細菌及真菌高效且迅速。進而,由於次氯酸鈉自然分解,無長期殘留之擾,而且在與有機物接觸時可以作為容易分解的物質而被使用。
尤其是中性次氯酸鈣作為農業用材料·農業用水淨化劑被市售,該中性次氯酸鈣通過應用於種子的消毒而被使用。然而,在使用該中性次氯酸鈣時,其效果不充分,特別是在種子周圍配置有含有水性凝膠的被覆凝膠層的凝膠被覆種子時,黴的發生率高,但因容易獲得及操作處理(直徑為2mm左右的片劑)容易而被使用。
本發明中通過使用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不會對其後的種子成長帶來不良影響,並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得到好的處理效果。
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例如可以通過如下方法得到將市售的次氯酸鈉水溶液(通常有效氯濃度為5%)按照最終想要的有效氯濃度,以必要的倍率進行稀釋,然後添加酸等調整到中性範圍。此時,通常使用鹽酸等無機酸,也可以將乙酸及木醋酸等酸性液單獨使用或並用。
在此,特別優選中性範圍達到pH值為5~7.5的範圍。如果pH值高於7.5,就或者不能充分地提高有效氯濃度,或者會出現雖具有有效氯濃度、但在短時間的浸泡處理中不能得到充分的效果的情況。另一方面,如果pH值低於5,有效氯成分就會分解,變得不能使用。
由於如果有效氯成分如上述那樣放置就會分解,因而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特別是有效氯濃度低的情況下,通常在即要使用前製作。但是,在有效氯濃度調整到200ppm左右的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時,通常在3個月左右不會有大的濃度降低,可以進行保管。
有效氯濃度可以用DPD法(二乙基對苯二胺法)、鄰甲苯胺法(該方法對人體·環境存在問題,一般不使用)、電流法或吸收光度法等一般的方法進行測定,若要簡便,也可以使用市售的測定試劑盒來測定。
作為本發明中使用的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中的有效氯濃度,優選7ppm~14000ppm。如果小於7ppm,則有時會不能獲得處理的效果;如果大於14000ppm,則有可能對處理後的種子發芽率及成長帶來影響。作為進一步優選的範圍是100ppm~3000ppm。
這樣,使種子與適宜濃度的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接觸。此時,使其浸泡於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中,因確切得到本發明的效果而優選,但對種子也可以採用噴霧該水溶液等其他方法。
浸泡時間通常為10秒~30分鐘。即使時間過長也不見得會提高效果,而且,還可能對處理後的種子發芽率及成長帶來影響。此外,處理通常在室溫(15~30℃)下進行。
對於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的種子的處理量,只要是全部種子在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中能夠均勻接觸的範圍,就沒有特別的限制。另外,處理時由於該水溶液中的有效氯濃度急劇降低,因而使用後的水溶液的排水處理極為容易,或者可以適當地稀釋,或者可以通過混合於含有COD成分的排水等的處理等而實現完全無害化,或者由於即使是原來的狀態也無害而事實上不需要排水處理。
用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處理後的種子,根據需要使其乾燥。可以風乾,還可以在適於種子的溫度下進行加熱乾燥,或者可以採用熱風乾燥等方法。
這樣,進行了處理的種子也可以原樣播種,或在適宜的條件下保存,或加工成丸衣種子(pellet seed)或凝膠被覆種子後進行播種,或可以在冷藏等適宜的條件下保存後進行播種。
在此,對凝膠被覆種子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凝膠被覆種子具有如下特徵在含有比種子大的水性凝膠的被覆凝膠層內封入1粒或多粒種子,因此可以進行精密的機械播種,且具有可以確切地使其發芽、生長的優點。
作為形成這樣的凝膠被覆種子的被覆凝膠層的水性凝膠,可以舉出通過選自藻朊酸鈉、茱萸烷膠、蒼耳烷膠、刺槐豆膠、羧甲基纖維素、果膠、明膠、角叉菜膠、聚丙烯酸鈉、及瓊脂等天然·合成凝膠形成性高分子中的至少1種和水所形成的物質。其中,為了凝膠化有必需並存金屬離子,適當添加供給這些金屬離子的鹽、鹼等。作為第三種成分,還可以適當追加各種防腐劑、肥料成分、成長促進劑等。
凝膠被覆層例如可以這樣製作在細管前端形成含有水性凝膠形成性高分子的水溶液的液滴,用細管把進行了上述處理的1粒或多粒種子添加到該液滴中,然後將其滴落到含有具有使該液滴凝固的作用的金屬離子的溶液(凝固液)中。此時,根據需要,可以在液滴內封入空氣、氧等氣體。
作為這樣的與金屬離子一起形成水性凝膠的水溶液,可以舉出藻朊酸鈉、聚丙烯酸鈉等水溶液。另外,作為使它們硬化成水性凝膠的金屬離子可以使用鈣、鋇等2價金屬及鋁,為了防止它們對植物體的不良影響,通常作為氯化物水溶液使用。
另外,作為水性凝膠形成性水溶液可以使用羧甲基纖維素水溶液,作為凝固液可以使用硫酸鉀鋁(鉀明礬)水溶液。
在此,水性凝膠被囊的水分率優選達到90%或更多。如果水分率不足90%,則凝膠被囊變硬,會防礙植物的突出(芽及根突出到凝膠被膜的外面)。
在這樣的凝膠被覆種子中,由於水分在種子的周圍,因而在該種子通常不發芽或難以發芽的溫度及光等環境條件下進行保存。但是,即使發芽後,直到根和芽從被覆凝膠層中長出來(突出)為止,也不會對內容的種子植物帶來不良影響,而可以進行保存。
實施例以下對本發明的種子的處理方法的實施例進行說明。作為種子,使用飛燕草(有2種,分別稱作「飛燕草1」和「飛燕草2」)、土耳其桔梗、新鐵炮百合的種子,把1級試劑的5%次氯酸鈉溶液稀釋至最終有效氯濃度成為規定的濃度,使用以稀鹽酸把pH調整到7±0.3範圍的作為中性範圍的具有有效氯的水溶液(有效氯濃度是用DPD法測定的值。另外,對於不能測定的高濃度範圍,用蒸餾水稀釋到可以測定的範圍內來進行測定,並由測定值和稀釋倍率換算成有效氯濃度。下同)。
本發明所述的處理對裸種子的研究
將如表1所示的種子浸泡於如上述製成的有效氯為200ppm的次氯酸鈉水溶液(室溫)中5分鐘(以下簡稱為「A200處理」)。
然後,將各種子暫時進行通風乾燥後,在敷有溼濾紙的直徑為12cm的培養皿上把每20粒分別隔有間隔地放置,將合計每100粒在適於發芽的條件(溫度、光)下放置到發芽數不增加為止。(實施例1)。
為了比較,與上述相同,但不是浸泡在次氯酸鈉水溶液,而是對在製成Chemichlon G(使日本曹達社制的中性次氯酸鈣(有效氯為70%)溶解並調整到200倍(重量比)的水溶液(有效氯濃度為3000ppm(實測值),pH值為10.8))的溶液中浸泡了10分鐘的種子(比較例1簡稱為「G處理」)、以及不進行浸泡處理和乾燥處理即浸泡處理前的種子(比較例2簡稱為「無處理」),用與上述相同的方法使其發芽。
然後,研究黴發生率及發芽率。在此,黴發生率是在發芽率不增加的時刻用目測觀察在種子及其周圍的濾紙上是否有絲狀菌產生並計數,將其判定為「黴發生率」。發芽率是正常地發芽的種子的百分率。對於種子而言,生出黴的種子不發芽,或常發生不能正常發芽等的損害。其結果示於表1中。
表1
本發明所述的處理對凝膠被覆種子的研究
與上述相同,使用進行了A200處理或G處理的2種飛燕草種子、土耳其桔梗種子及新鐵炮百合以及無處理的種子,製成凝膠被覆種子(分別為實施例1、比較例3及比較例4)。
利用玻璃管的管部分別將1粒種子導入到在玻璃管下端形成的1.5重量%藻朊酸鈉水溶液的液滴內,然後將該液滴滴落到10重量%的氯化鈣水溶液中,形成在水性凝膠被囊內封入有上述種子的凝膠被覆種子。此時凝膠被囊的大小的直徑為5mm,被覆凝膠層的水分率為98.5重量%。
然後,將各凝膠被覆種子每20粒分別隔開間隔地置於直徑為12cm的培養皿上,將合計每100粒在適於各自的種子發芽的條件(溫度、光)下放置到發芽率不增加為止,研究此時的黴發生率及發芽率。結果示於表2中。
表2
由表2可知,對於裸種子而言,在進行了本發明所述的A200處理的凝膠被覆種子中,得到了好的防黴效果,發芽率也高。而且判定了A200處理的效果比在更高有效氯濃度條件下的用Chemichlon G的G處理還高。另外,對於凝膠被覆種子而言,作為黴產生的地方,多在凝膠被覆層和種子表面之間,其次是凝膠層的表面,不管怎樣,如果黴的繁殖不斷進行,被覆凝膠層的形狀就不能保持,為凝膠被覆種子特徵之一的機械播種就變得困難。
本發明所述的處理有效氯濃度的影響
在調製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時,改變次氯酸鈉的添加量,使用有效氯濃度為7~140000ppm的9種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與上述A200處理相同,對土耳其桔梗種子進行與上述相同的處理,與實施例1相同地研究了它們(裸種子)的發芽率及黴發生率。另外,對於用7~3500ppm範圍的處理液處理了的種子,製作與上述實施例2相同的凝膠被覆種子,還研究了它們的發芽率及黴發生率。其結果示於表3中。
表3
由表3可知,在使用處理液的有效氯濃度為7ppm~140000ppm的範圍內事實上未見發芽率降低,而且判定在該範圍內黴發生率(即使與表2的用G處理的3%相比)可以抑制到極低。
本發明所述的處理pH的影響
作為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使用pH調至5、有效氯濃度為200ppm的水溶液,與實施例1相同地對種子研究了發芽率、黴發生率,這些值與實施例1的情況同一水平,認為無有效差。
與用以往農藥的消毒的比較
使用在蔬菜及花卉的種子消毒中一般使用的有機類農藥即市售的苯菌靈·秋蘭姆(北興化學工業社制),對報春花種子分別進行將種子浸泡於用水稀釋的20倍稀釋液中的B20處理、浸泡於用水稀釋的200倍稀釋液中的B200處理、浸泡於用水稀釋的1000倍稀釋液中的B1000處理、上述使用的通過Chemichlon G的G處理、本發明所述的A200處理、及浸泡於不含有藥物製劑的水中的空白處理。與上述相同地評價隨後的發芽率及黴發生率。其結果示於表4中。
表4
由表4可判定與本發明所述的A200處理相比,B20處理完全不發芽,B200處理不僅發芽率低而且黴發生率高,B1000處理髮芽率雖不那麼低,但黴發生率非常高。如果綜合判斷這些結果及G處理、空白處理,則可以理解為本發明所述的A200處理是發芽率高、且黴發生率低的極為優異的處理方法。
工業上利用的可能性通過本發明的種子的處理方法,由於不使用農藥、操作處理容易、不會殘留藥物製劑、對種子沒有不良影響、並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黴的發生及腐爛,因而可以優選作為種子播種前的處理方法使用。
權利要求
1.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使種子與調整到中性範圍的次氯酸鈉水溶液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所述中性範圍為pH5~7.5的範圍。
3.如權利要求1或權利要求2所述的種子的處理方法,其特徵為,所述種子是凝膠被覆種子的加工用種子。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種子的處理方法,該方法不使用農藥,操作處理容易,不會殘留藥物製劑,對種子沒有不良影響,並且可以有效地防止黴的發生及腐爛。該方法使種子與調整到中性範圍的含有次氯酸鈉的水溶液接觸。
文檔編號A01C1/00GK1836478SQ20061006553
公開日2006年9月27日 申請日期2006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05年3月25日
發明者西條大紀 申請人:農業技術矢崎株式會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