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的製作方法
2023-12-04 15:15:5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直流充電樁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
背景技術:
直流充電樁是實現電動汽車快速充電的一種電氣集成設備,輸入為三相動力電,經電源模塊將交流轉換為直流後,再經直流器件為電動汽車進行充電。現行的內部電器件主要依據主電路連接關係進行布局,其中電源模塊通過鼠籠集成在充電樁上部,輸入部分交流器件和輸出部分直流器件按電路連接關係布置在電源模塊下部。這樣的安裝方式導致電源模塊下部通道因器件阻隔,整體通風效果不良,增加通風散熱設計和電氣防護設計難度。
同時,這樣的設置方式下,因各器件獨立拆卸,在安裝時,需要將獨立器件安裝到位後,再進行電氣連接,安裝過程繁複,對安裝人員技術素質要求較高,而且安裝時間較長;在檢修拆卸時,因各組件獨立安裝,需要逐一檢測確定損壞件,同時因可能存在的拆卸幹涉問題,拆卸時間可能較長,在特定情況下(如多器件損壞)需要回廠檢修,由此造成修理成本和停機成本大幅上升。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方便實用的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包括安裝主板,所述安裝主板一面為固定面,所述安裝主板另一面為器件安裝面,所述器件安裝面上設置有交流器件或直流器件模塊,還包括至少一個安裝副板,所述安裝副板垂直置於所述安裝主板的所述安裝面上,所述安裝副板兩面設置有所述交流器件或所述直流器件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上邊緣和/或下邊緣設置有Z型折彎結構,所述Z型折彎結構具有第一垂直面和第二垂直面,所述第一垂直面和所述第二垂直面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垂直面垂直與所述安裝副板。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的所述上邊緣和所述下邊緣均設置有所述Z型折彎結構,所述Z型折彎結構的所述第一垂直面上設有端子排。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上設置有所述交流器件,所述交流器件包括交流斷路器、交流接觸器、交流互感器、交流電錶和交流防雷保護器。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上還設置有插座。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的所述上邊緣或所述下邊緣設置有所述Z型折彎結構,所述Z型折彎結構的所述第一垂直面上設有端子排。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直流器件堆疊模塊上設置有所述直流器件,所述直流器件包括直流接觸器、直流分流器、電阻、熔斷器、絕緣檢測器、協議轉換器和直流開關電源。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上設有端子排。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和所述第二垂直面上均設有開口。
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上技術方案,至少具備以下有益效果:
相對於現有技術,充電樁內各器件在平面上安裝,本實用新型中安裝主板上垂直設置有安裝副板,將充電樁中的交流輸入器件和/或直流輸出器件安裝於安裝主板和安裝副板上,實現器件在空間上分布,這樣可以增大充電樁內部的散熱空間,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安裝主板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安裝副板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安裝副板示意圖。
圖中:1、安裝主板;2、安裝副板;3、Z型折彎結構;31、第一垂直面;32、第二垂直面;4、端子排;51、交流斷路器;52、交流接觸器;53、交流互感器;54、交流電錶;55、交流防雷保護器;56、插座;61、直流接觸器;62、直流分流器;63、電阻;64、熔斷器;65、絕緣檢測器;66、協議轉換器;67、直流開關電源。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至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流器件堆疊模塊,包括安裝主板1,所述安裝主板1一面為固定面,所述安裝主板1另一面為器件安裝面,所述器件安裝面上設置有交流器件模塊,還包括一個安裝副板2,所述安裝副板2垂直置於所述安裝主板1的安裝面的邊緣上,所述安裝副板2兩面設置有交流器件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2上邊緣和下邊緣均設置有Z型折彎結構3,所述Z型折彎結構具有第一垂直面31和第二垂直面32,所述第一垂直面31和所述第二垂直面3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垂直面32垂直與所述安裝副板2,所述Z型折彎結構的第一垂直面31上設有端子排4。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流器件堆疊模塊上設置有所述交流器件,所述交流器件包括交流斷路器51、交流接觸器52、交流互感器53、交流電錶54和交流防雷保護器55。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交流器件堆疊模塊上還設置有插座56。
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圖1至圖3的實施例一,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交流器件實現在空間上分布堆疊的方案,所述交流器件不限於本方案中列出的各種交流器件,根據實際的具體情況也可為其他交流器件;而且各交流器件設置的具體位置也可根據各交流器件的具體大小作優化排列設計,以實現最佳的散熱效果。
圖4和圖5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直流充電樁的直流器件堆疊模塊,包括安裝主板1,所述安裝主板1一面為固定面,所述安裝主板1另一面為器件安裝面,所述器件安裝面上設置有直流器件模塊,還包括一個安裝副板2,所述安裝副板2垂直置於所述安裝主板1的安裝面的邊緣上,所述安裝副板2兩面設置有直流器件模塊。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2上邊緣設置有Z型折彎結構3,所述Z型折彎結構具有第一垂直面31和第二垂直面32,所述第一垂直面31和所述第二垂直面32相互垂直,所述第二垂直面32垂直與所述安裝副板2,所述Z型折彎結構的第一垂直面31上設有端子排4。
進一步地,所述用於直流充電樁的直流器件堆疊模塊上設置有所述直流器件,所述直流器件包括直流接觸器61、直流分流器62、電阻63、熔斷器64、絕緣檢測器65、協議轉換器66和直流開關電源67。
進一步地,所述安裝副板上設有端子排4。
可以理解的是,通過圖4至圖5的實施例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直流器件實現在空間上分布堆疊的方案,所述直流器件不限於本方案中列出的各種直流器件,根據實際的具體情況也可為其他直流器件;而且各直流器件設置的具體位置也可根據各直流器件的具體大小作優化排列設計,以實現最佳的散熱效果。
綜合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相對於現有技術,充電樁內各器件在平面上安裝,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安裝主板1上垂直設置有所述安裝副板2,將充電樁中的交流輸入器件或直流輸出器件安裝於所述安裝主板1和所述安裝副板2上,實現器件在空間上分布,這樣可以增大充電樁內部的散熱空間,從而提高了散熱效率。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Z型折彎結構3位置不限於實施例一和實施例二中位置,可以設置在所述安裝副板2的上邊緣和/或下邊緣位置中的任一處;為了方便接線,可在所述安裝副板2和所述第二垂直面32上分別設有開口,這樣可方便所述安裝副板2兩面的器件之間的線路連接;本實用新型的安裝副板不限於實施例一和實例二中具體示例,可以為兩個以上,且位置也可根據實際情況作具體設置。
實施例一中單一設置交流器件,實施例二中單一設置直流器件,除此以外,還可以設計為:所述安裝主板1上設置交流器件,所述安裝副板2上設置直流器件;或者所述安裝主板1上設置直流器件,所述安裝副板2上設置交流器件。
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最佳實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實用新型的啟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種形式的產品,但不論在其形狀或結構上作任何變化,凡是具有與本申請相同或相近似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