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孝愛的作文8篇
2024-11-08 22:12:10
導語:孝愛其實很簡單,為長輩做一件小事也算孝愛.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篇一:孝愛】
有人問我;孝愛是什麼?孝愛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我本來還不知道,但是經過那次事情後,我就會自豪地回答你:孝愛是你給予別人的愛,孝愛的感覺是甜滋滋的。
那是一個下午,我跑回家,放下書包,叫了幾聲:「媽媽,媽媽!」可是媽媽沒有回應我,我急忙奔向廚房,見媽媽不在燒飯,就跑到媽媽的房間,看見媽媽睡在床上,有氣無力的,我就問媽媽:「您怎麼了?」媽媽小聲地說:「今天,我下班回來,就覺得渾身無力,而且還頭暈。」我一摸媽媽的頭:「呀!好燙!」我趕緊跑到客廳去那溫度計給媽媽量,量出來是39度。我讓媽媽去醫院看一下,可是媽媽卻說:「我沒事兒,我吃了退燒藥就沒事了,你不要緊張啊。」我急忙跑到書房,從抽屜裡拿出退燒藥,又跑到廚房倒了一點水,給媽媽吃了以後,媽媽還說要去給我做飯,我說:「媽媽,今天我來做飯。」我想了想,還做我最拿手的菜——番茄炒蛋,我先從冰箱裡拿出一個雞蛋,又從袋子裡把番茄拿出來,清洗了一下,再切好,然後又打開煤氣灶,放上油,打上雞蛋,把雞蛋炒到八分熟,後放上切好的番茄,再炒一會兒,放上適當的鹽,味精,然後就可以出鍋了。炒完菜之後,我煮好粥,端到媽媽的房間裡。吃完晚飯,我收拾乾淨後去洗了個澡。然後睡在媽媽的身邊,我看著媽媽一點點入睡後,我才睡的。第二天,我早晨起來,摸了摸媽媽的頭,不燙了,我終於鬆了一口氣。
如果現在再有人問我孝愛的感覺是怎麼樣的,我會回答他,孝愛的感覺是甜滋滋的,我們不但要孝敬父母,而且要尊敬長輩,這就是孝愛。
【篇二:孝愛】
《三字經》有一句寫道:「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當時我還不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現在我終於知道了。
記得有一次星期天,媽媽正在打掃衛生,忽然坐在了沙發上。在旁邊看書的我趕忙走過去,著急的問道:「媽媽,你怎麼了?」「我沒事。」媽媽邊說邊撐著後腰站起來繼續打掃衛生,我見狀,想一定是媽媽整天打掃衛生,打掃的腰都痛了吧,我來幫媽媽打掃衛生吧!說幹就幹,我向媽媽請求幫她打掃衛生,媽媽欣然答應了,並仔細的指點我從哪掃起,應該怎麼掃……等我把所有的活都幹完了,我也感到很累。這次我終於體會了媽媽的辛苦,媽媽每天都要幹這些活,從來沒有向誰抱怨腰痛。我呢?只幫媽媽掃了一次地,洗了一次碗,就叫苦連天。
通過這次勞動,我終於知道了媽媽的辛苦,也深深體會了「孝於親,所當執」這句話的含義。從此,我經常幫媽媽打掃衛生,媽媽誇我長大了。
【篇三:孝愛】
「聽一聽二十四孝,問一問父母可好,五千年的大中華講的是孝道……「梅李是著名的孝愛之鄉,而我家鄉就在這。因為這裡的每一個人都有一顆孝愛之心,都懂得要尊敬自己長輩。
寒假裡的一天,我和爺爺約好第二天天一起去逛超市。第二天,天剛亮,我就早早的起了床。可等我吃好早飯平時早起的爺爺居然睡懶覺了,於是,我只好邊看電視,邊等著爺爺起床。但我看了好久好久的電視,爺爺還是沒有起床,他在幹什麼呀?是不是生病了呀?於是,我就急急忙忙地跑到爺爺的房間裡,果真如我所料,我摸摸爺爺的額頭,「呀!好熱呀!」爺爺有氣無力地問我:「孫女,你吃飯了嗎?」我聽了心裡真不是滋味,回答說:「吃了,我給你吃退燒藥吧!」爺爺點點頭。我拿著藥和開水給爺爺,爺爺吃了以後奇怪地說:「孫女,你有沒有拿錯藥呀?退燒藥不是這個味道的?」我笑咪咪地說:「沒錯,沒錯!我知道退燒藥很苦,所以我在開水裡放了一些蜂蜜這樣就不會苦了呀!難道不好吃嗎?要不要重新幫你倒杯開水啊?」爺爺親切地說:「孫女,不用了。你可真乖呀!都知道藥苦,要在開水裡頭放蜂蜜了呀!」
就因為這小小的一件事,爺爺時不時向人炫耀有個好孫女。
【篇四:孝愛】
小的時候,我認為長輩對我的愛是理所當然的,自己有時候也會任性對他們發脾氣,並不很孝順。後來上了小學,學校舉辦了孝愛文化活動,老師說我們梅李是孝愛之鄉,給我們講孝愛故事,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我明白了,「百善以孝為先」孝順父母,尊敬長輩,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此以後我努力做一個有孝心的孩子。
在家裡,我盡最大的努力幫爸爸、媽媽幹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有好吃的,我會像孔融一樣先讓奶奶吃;在學校見到老師我都會主動向他們問好;在共交車上主動給老爺爺、老奶奶讓座。
去年在新家搞衛生的時候,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我連忙扶她起來,關心的問奶奶:「摔疼了嗎?」奶奶試著走了幾步,但疼的很厲害,我安慰著讓奶奶座下,急忙打電話給爸爸。爸爸帶奶奶去醫院做了x光檢查,結果是奶奶的腳被摔的骨裂了,因此奶奶只能臥床休息。此後,照顧奶奶成了我學習以外的主要任務,每天我都會陪奶奶說一會兒話解解悶,因為奶奶行動不便,很是無聊。有一個星期天,爸爸、媽媽恰好都有事不在家,我主動要求給奶奶準備午飯,到了中午,我先把媽媽準備的菜用微波爐熱了一下,學著媽媽的樣子,盛好飯給奶奶端去,雖然有些手忙腳亂,不小心還把菜汁灑在地上,但是奶奶吃的很高興還誇獎了我,我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在我和爸爸、媽媽的悉心照料下,1個多月後,奶奶就康復了。
媽媽時常對我說,孝老愛親是溫情、是動力、更是一種美德,是一座人與人之間架起的愛心橋梁。我一直牢牢地記在心裡。
【篇五:孝愛】
有這樣一個學生,在她生日前一天,她爸爸說要給她買一個蛋糕慶祝。但後來,爸爸因為工作繁忙,一時忘了買,那個女生就絕食一天表示反對。她爸爸沒辦法,開車又到鎮裡,買了一個蛋糕給女兒。
由此,我覺得這個女生實在是太不孝順了,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她養大,而到頭來,卻因為沒買蛋糕這麼點小事而進行絕食反抗。她爸爸應該對她進行教育,不應該一味地順從她。這樣只會讓她更加囂張,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變差。還會形成唯我獨尊、任性自私、驕橫無禮、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質。長大後工作怕苦怕累,不去鑽研;勞動時拈輕怕重,偷工減料。總之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試想,這些養尊處優的孩子長大後能建設祖國服務社會嗎?他們能養活自己算不錯了。
現在的我們,大多是獨生子女,在家都是養尊處優,是家裡的小公主、小皇帝。祖輩們大有「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犧牲精神。事事包辦、時時呵護,使「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日益穩固。祖輩對孫兒施愛有加,往往心太軟,導致教育孩子方面寬而不足,嚴而有餘,甚至當父子之間有衝突時,往往不自覺地、不分原則地偏袒孫輩。
這個「孝」字是會意字,是一個「老」跟一個「子」,合在一起就成了一個孝字。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融成一體叫做「孝」,所以上一代跟下一代密不可分。我們看這個字就好象一個兒子背著一個老子,所以上一代念念想著如何栽培好下一代,才能對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有所交代,甚至於是對社會教出一個好孩子,也是對社會有所交代。而孩子念念背著父母,也就是說念念把奉養父母的責任扛在肩上,時時想著父母,如何讓父母更快樂,生活更圓滿。所以古代的孝子確確實實都能夠時時刻刻念著父母。
我們安吉孝豐,相傳歷代多孝子,故得「孝豐」之名。二十四孝中的「郭巨埋兒天賜金」、「孟宗哭竹冬出筍」等膾炙人口的故事均出於此。安吉還有座孝子橋。此外,孝豐鎮中心小學年年都會評孝子,可見學校等教育部門對孝的重視。全國在2004年還舉辦了「孝親敬老之星」評選活動。由此可見孝的重要性。
科學發展和社會和諧是十x大最強音,社會科技在不斷發展,和諧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去構建。為了推進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國家頒布了《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將孝敬父母和尊敬長輩作為家庭美德建設的最主要內容,今年初,中宣部、教育部又印發《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實施綱要》要求中小學生積極開展「以中華傳統美德和革命傳統為重點」的宣傳教育活動。
古人得出結論:「百善孝為先」。那麼,今天你「孝」了嗎?
【篇六:孝愛】
小時侯,「百善以孝為先」這句話常常迴繞在我的耳邊,無論是大人還是長輩談起這句話,總會有深奧的見解把我折騰地一頭霧水;長大點了,傾聽著媽媽講古代孝子的故事,看著媽媽飽經風霜卻又帶著燦爛笑容的臉,一個念頭在我腦海裡油然而生:長大後一定也要孝順爸爸媽媽,做個孝子。
記得有一個寒冬的早晨,天氣很涼,霧像個小霸王,霸佔了天,霸佔了地,他把整個世界變得白茫茫一片。早晨我起床,便聽到很有節奏的「唰唰」聲:「唰唰唰,唰唰唰……」我心想:是誰起的這麼早,在洗衣服?於是,我飛奔下樓,想看個究竟。剛一下樓,我就看到了一個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背影——媽媽,想著看著,不禁覺得眼前一片模糊,我的淚在眼眶裡直打轉。再走近點看,媽媽的手心起了老繭,手背凍得通紅,頭上也長起了一絲銀髮。頓時,我的心好像被一根細小的針扎了一下,這根針穿過我的外表,刺痛我的靈魂。我不由自主地走上前:「媽媽,我長大了,這些事我也能幹,您去休息吧,我來洗!」起初媽媽還不同意,在我的再三請求下,媽媽終於答應了。
我坐在小板凳上,學著媽媽的樣子,安排好步驟:先把洗衣粉倒一點在衣服上搓,洗乾淨後用清水過乾淨,再絞乾,最後就可以晾了。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洗衣粉輕輕一倒,我便拿起衣服搓了起來。我先洗衣領,衣領最髒,我雙手拿著衣服握拳,有洗衣粉的地方雙手靠攏,搓啊搓,我突然發現自己的雙手已經凍得沒知覺,由紅變紫了。媽媽看見了,連忙走過來心疼地說:「寶貝,冷嗎?」忽然,一陣風吹來,我多謝這一陣風吹乾了我的淚,沒讓媽媽看見我在哭。我強忍著讓自己笑:「不冷,真的一點都不冷!」我繼續洗著衣服,儘管我的手凍得通紅,可是我願意。終於洗好了,我把衣服晾好,朝媽媽笑了笑,媽媽也欣慰地笑了。
孝順,可以是有好東西與長輩一起分享,也可以是幫長輩做一件事情。生活中有長輩對子女的愛,更應該有子女對長輩的孝,哪怕是一句暖心的話語。
【篇七:孝愛】
孝愛其實很簡單,為長輩做一件小事也算孝愛,我就為我的奶奶做過一件小事——洗腳。
奶奶住在老家浙江杭州,我和父母卻住在江蘇,來來去去少說也要四、五個小時。我們也很少回家,今年我們準備到老家過年。到家後,奶奶高興極了,連忙把我帶到樓上去。我發現奶奶走路有些不穩當,一拐一拐的,很多人老了以後都會這樣,我可是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老人家腿不太好了,又這麼孤獨,只有過節我們才偶爾會回去。
剛入夜,我怎麼也睡不著,只好起來看會兒電視,我在不經意間調到了一個養生節目,聽他們說洗腳時按摩腳底,可以加速血液的流動,減輕疼痛。我忽然想起奶奶走路時的樣子,她那樣肯定不舒服,她應該還沒洗腳,我去幫奶奶洗吧,還可以給她按摩腳。
想到這裡,我悄悄地走下樓。奶奶把水倒好了,腳也放進了水裡。看到這裡,我邊跑邊叫:「奶奶,我幫你洗。」我一下子跑到奶奶跟前,「好,好,好,小孫女幫我洗。」奶奶高興地咧開了嘴。我給奶奶按摩著,她腳上那又厚又黃又硬的老繭向我投降,慢慢被我揉軟,奶奶臉上洋溢出了幸福的笑容。我幫奶奶擦乾腳並把她扶上了樓。
孝愛就那麼簡單。
【篇八:孝愛在心】
老師們,同學們,大家好!我是六(7)班的劉予希,今天我在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愛在心」。
《新三字經》裡有一句:能溫席,小黃香,愛父母,意深長。其中提到的小黃香九歲時便懂得孝敬父親。每當夏天炎熱時,他就把父親睡的枕席扇涼,趕走蚊子,放好帳子,讓父親能睡得舒服:在寒冷的冬天,床蓆冰冷如鐵,他就先睡在父親的床蓆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再請父親睡到溫暖的床上。
你們看啊!雖然小黃香只有9歲,但他卻有著一顆懂得孝敬父母的心。在我們身邊,擁有孝愛之心的人無處不在,我的父母也是如此。每年爺爺奶奶過生日時,爸爸媽媽總會為他們精心準備一份禮物,做一頓可口的飯菜。我知道這不僅僅是一頓慶賀生日的飯菜,更是代表了爸爸媽媽對爺爺奶奶的孝敬與愛戴。這份孝愛之心尤如一泓清泉悄悄地流入了我的心田。對於孝愛,我想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體會。它不光是用言語來表達,更多的是一種行動。其實「孝」並不是說一定要掙大錢給父母花,而是要讓他們能體會到自己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並沒有讓他們失望。記住父母生日、陪他們聊聊天,幫著做些家務,以自己優異的成績回報父母,這些不都是作為普通人的我們可以用來孝敬父母的方式嗎?「百善孝為先」,我相信擁有一顆孝愛之心的人,一定也會成為一個懂得大愛的人。
同學們,今天是重陽節,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讓我們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表達對他們祝福,以小黃香作為學習的榜樣,隨時隨地把孝愛銘記在心。同時把這種美好的精神品質感染給更多的人,讓整個社會都充滿「孝愛之心」。
我的話講完了,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