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密封性能的電池包的製作方法
2024-01-23 22:33:15 1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高密封性能的電池包。
背景技術: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減少城市內汽車尾氣的汙染排放量是重中之中。為了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各種新能源汽車投入到人們生活當中。電動汽車卻在停止時不消耗電量,其百裡耗電費用大約只是燃油大巴成本的1/3。因此,能源效率高、低碳環保、零排放的電動汽車成為了城市新能源汽車的主力軍。
電池包是電動汽車的動力來源,而電池包箱體的防水密封性直接影響到電動汽車的使用安全。由於電池包在使用過程中,會發散熱量,如果遇水,則會發生電池損壞或者發生爆炸等。現有的電池包裝箱體結構上密封性能較差,而且固定不牢固,容易因車體震動而損壞。因此,考慮到電池包在使用過程中的的安全性,有必要研究一款新型的電池包箱體的密封結構。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密封性能的電池包,具有自重輕、散熱性能優異、密封可靠的特點。
本發明解決上述問題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高密封性能的電池包,包括電池包殼體、以及設置於電池包殼體內的電池模組,電池包殼體包括底板、側板、頂板,電池模組為長方體結構,電池模組位於電池包殼體的中間位置,電池模組與電池包殼體之間設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一空腔、第三空腔對稱分布,第二空腔、第四空腔對稱分布,第一空腔內設有第一支撐板,第二空腔內設有第二支撐板,第三空腔內設有第三支撐板,第四空腔內設有第四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的數量均為2個,第二支撐板、第四支撐板的數量均為4個,相鄰第二支撐板等距排列,相鄰第四支撐板等距排列;
電池模組內設有若干電芯,電芯為圓柱形結構,若干電芯成矩形陣列分布,電芯的底部設有導線槽,導線槽的截面為長方形,導線槽與電芯之間通過第五空腔相連通,第五空腔的截面為長方形;
所述電池模組的下方設有導熱矽膠墊片、散熱鋁板,散熱鋁板位於導熱矽膠墊片的下方,散熱鋁板下方為底板,底板內設有第六空腔、若干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與散熱鋁板相垂直,第一通道的上端與散熱鋁板的下表面相接觸,第一通道的下端與第六空腔相連通,若干第一通道的長度自左往右依次均勻增加,第一通道為長方體結構,相鄰第一通道之間的距離相等,第六空腔傾斜設置,第六空腔與電池包下殼體垂直方向的夾角為a,80°<a<90°,第六空腔內設有冷卻板,冷卻板上設有進液口、出液口,進液口、出液口位於冷卻板的同一側,冷卻板內部設有若干冷卻管單元,冷卻管單元為正六角形結構,冷卻管單元為矩形陣列分布,相鄰冷卻管單元之間通過冷卻管相連通,進液口、出液口與冷卻管單元均通過冷卻管相連通;
所述電池模組上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為長方形,若干第一凹槽等距排列,頂板下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截面為長方形,若干第二凹槽等距排列,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開口相對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大小相同,頂板的上表面設有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一散熱區、第二散熱區、第三散熱區,第一散熱區、第二散熱區、第三散熱區位於第一擋板、第二擋板之間,第一散熱區、第三散熱區對稱設置,第一散熱區包括若干第一散熱板,若干第一散熱板等距排列,第一散熱板包括第一主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第一主板的截面為長方形,第一主板上設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為長方形,第一主板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截面均為l形結構,第三散熱區與第一散熱區結構相同,第二散熱區位於第一散熱區、第三散熱區之間,第二散熱區包括若干第二散熱板,若干第二散熱板等距排列,第二散熱板包括第二主板、第三連接板、第四連接板,第二主板的截面為長方形,第二主板上設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內設有第三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數量為3個,相鄰第三連接板的距離相等,第二主板的上表面設有2個第四連接板,2個第四連接板對稱設置,第四連接板的截面為u形結構。
所述側板包括上側板、下側板,上側板上設有上側板連接件,下側板上設有下側板連接件,上側板連接件的截面為l形,下側板連接件的截面為l形,上側板連接件與下側板連接件之間設有密封墊,上側板連接件與下側板連接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連接。
所述電池包殼體為碳纖增強複合材料。
所述冷卻管單元內設有冷卻液,冷卻液為礦物絕緣油。
所述第一主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頂板為一體設計。
所述第二主板、第三連接板、第四連接板、頂板為一體設計。
所述上側板與頂板為一體設計,下側板與底板為一體設計。
本發明具有有益效果:
(1)本發明下殼體冷卻管單元為若干正六角形組合而成,一方面能獲得較大的散熱表面積,另一方面具有較為均勻的散熱效果,第一通道的設置有利於增加散熱鋁板與冷卻板之間的熱傳遞效果,電池包殼體為碳纖增強複合材料,具有質量輕、強度大、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穩定性好等特點,採用礦物絕緣油作為冷卻液,發生礦物絕緣油洩漏的情況時,不會對電池包造成危害,冷卻板傾斜設置,利於冷卻液向遠離進液口的方向流動,冷卻液難以從進液口、出液口洩露;
(2)本發明頂板上表面設有第一散熱區、第二散熱區、第三散熱區,一方面減輕電池包上殼體的重量,另一方面增加散熱面積,獲得較好的散熱效果,同時可以加大電池包上殼體的強度,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的設置有利於熱量的傳輸。
(3)本發明側板分為上側板、下側板,上側板與頂板為一體設計,下側板與底板為一體設計,上側板與下側板通過側板連接件連接,上側板連接件與下側板連接件之間設有密封墊,有效防止雨、水滲漏進入電池包內部。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a剖面示意圖;
圖3為冷卻板示意圖;
圖4為第一散熱板示意圖;
圖5為第二散熱板示意圖;
圖中:1-電池包殼體,2-電池模組,3-第一空腔,4-第二空腔,5-第三空腔,6-第四空腔,7-第一支撐板,8-第二支撐板,9-第三支撐板,10-第四支撐板,11-電芯,12-導線槽,13-第五空腔,14-頂板,15-第一凹槽,16-第二凹槽,17-第一擋板,18-第二擋板,19-第一散熱板,20-第二散熱板,21-第三散熱板,22-第一主板,23-第一連接板,24-第二連接板,25-第三凹槽,26-第二主板,27-第三連接板,28-第四連接板,29-第四凹槽;30-底板,31-側板,32-導熱矽膠墊片,33-散熱鋁板,34-冷卻板,35-第一通道,36-進液口,37-出液口,38-冷卻管單元,39-冷卻管,40-上側板連接件,41-下側板連接件,42-密封墊,43-上側板,44-下側板。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
如圖所示,一種高密封性能的電池包,包括電池包殼體、以及設置於電池包殼體內的電池模組,電池包殼體包括底板、側板、頂板,電池模組為長方體結構,電池模組位於電池包殼體的中間位置,電池模組與電池包殼體之間設有第一空腔、第二空腔、第三空腔、第四空腔,第一空腔、第三空腔對稱分布,第二空腔、第四空腔對稱分布,第一空腔內設有第一支撐板,第二空腔內設有第二支撐板,第三空腔內設有第三支撐板,第四空腔內設有第四支撐板,第一支撐板、第三支撐板的數量均為2個,第二支撐板、第四支撐板的數量均為4個,相鄰第二支撐板等距排列,相鄰第四支撐板等距排列;
電池模組內設有若干電芯,電芯為圓柱形結構,若干電芯成矩形陣列分布,電芯的底部設有導線槽,導線槽的截面為長方形,導線槽與電芯之間通過第五空腔相連通,第五空腔的截面為長方形;
所述電池模組的下方設有導熱矽膠墊片、散熱鋁板,散熱鋁板位於導熱矽膠墊片的下方,散熱鋁板下方為底板,底板內設有第六空腔、若干第一通道,第一通道與散熱鋁板相垂直,第一通道的上端與散熱鋁板的下表面相接觸,第一通道的下端與第六空腔相連通,若干第一通道的長度自左往右依次均勻增加,第一通道為長方體結構,相鄰第一通道之間的距離相等,第六空腔傾斜設置,第六空腔與電池包下殼體垂直方向的夾角為a,80°<a<90°,第六空腔內設有冷卻板,冷卻板上設有進液口、出液口,進液口、出液口位於冷卻板的同一側,冷卻板內部設有若干冷卻管單元,冷卻管單元為正六角形結構,冷卻管單元為矩形陣列分布,相鄰冷卻管單元之間通過冷卻管相連通,進液口、出液口與冷卻管單元均通過冷卻管相連通;
所述電池模組上表面設有若干第一凹槽,第一凹槽的截面為長方形,若干第一凹槽等距排列,頂板下表面設有若干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截面為長方形,若干第二凹槽等距排列,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開口相對應,第一凹槽與第二凹槽的大小相同,頂板的上表面設有第一擋板、第二擋板、第一散熱區、第二散熱區、第三散熱區,第一散熱區、第二散熱區、第三散熱區位於第一擋板、第二擋板之間,第一散熱區、第三散熱區對稱設置,第一散熱區包括若干第一散熱板,若干第一散熱板等距排列,第一散熱板包括第一主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第一主板的截面為長方形,第一主板上設有第三凹槽,第三凹槽為長方形,第一主板的兩側對稱設置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的截面均為l形結構,第三散熱區與第一散熱區結構相同,第二散熱區位於第一散熱區、第三散熱區之間,第二散熱區包括若干第二散熱板,若干第二散熱板等距排列,第二散熱板包括第二主板、第三連接板、第四連接板,第二主板的截面為長方形,第二主板上設有第四凹槽,第四凹槽內設有第三連接板,第三連接板的數量為3個,相鄰第三連接板的距離相等,第二主板的上表面設有2個第四連接板,2個第四連接板對稱設置,第四連接板的截面為u形結構。
所述側板包括上側板、下側板,上側板上設有上側板連接件,下側板上設有下側板連接件,上側板連接件的截面為l形,下側板連接件的截面為l形,上側板連接件與下側板連接件之間設有密封墊,上側板連接件與下側板連接件通過螺栓、螺母固定連接。
所述電池包殼體為碳纖增強複合材料。
所述冷卻管單元內設有冷卻液,冷卻液為礦物絕緣油。
所述第一主板、第一連接板、第二連接板、頂板為一體設計。
所述第二主板、第三連接板、第四連接板、頂板為一體設計。
所述上側板與頂板為一體設計,下側板與底板為一體設計。
在本發明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發明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不脫離本發明的構思和範圍可以做出許多其他改變和改型。應當理解,本發明不限於特定的實施方式,本發明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