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及其製備方法
2024-02-26 01:07:15 1
專利名稱::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番茄栽培用營養基質配方及製備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種可以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及製備方法,屬於植物防病害領域。
背景技術:
:在番茄日光溫室和大棚生產中,連續栽種番茄三年以上的土壤由於番茄根系分泌物中一些有毒物質的積累,以及上茬栽種番茄,一些病菌也殘留在土壤中,均可導致番茄發生一些土傳病害,如根腐病、枯萎病等,病情嚴重時,可引起大面積的植株感病甚至枯死,嚴重影響番茄產量,而目前一些針對此類病害,進行土壤消毒的農藥防治效果不理想,而且造成土壤中大量農藥殘留,導致果實中農藥殘留嚴重超標,對綠色和無公害蔬菜生產極其不利。目前還沒有關於防止番茄土傳病害的基質的報導。
發明內容發明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和製備方法,其目的在於解決日光溫室或大棚番茄連作后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技術方案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其特徵在於該營養基質應用於抑制番茄土傳病,該基質接以下各組分的體積百分比混合後經發酵製備而成園田土30—35%;粉碎的玉米秸64—69%;膨化雞糞1一2%。一種製備上述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a、按上述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匕K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適宜溼度,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然後將混合物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一1.2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7米,寬2—3米即可,然後根據營養基質用量確定堆數;c、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10天-13天翻堆一次,堆內溫度應達到50—65度,以殺死園田土和玉米秸中的病菌,並儘快發酵,發酵35—40天,即可做為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b步驟中的梯形堆每0.5畝地可堆成2堆或3堆。粉碎的玉米秸長度為2—3釐米。優點及效果該發明為解決日光溫室或大棚多年連續栽種番茄導致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研製出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配方首次採用園田土與雞糞、玉米秸共同發酵的形式來製備基質;也就是說將植物賴以生存的土壤直接參與發酵,這樣對於防治土傳病具有更加直接的效果;應用該營養基質栽種番茄,不僅大大降低了土傳病害發病率,而且由於加入了玉米秸,使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鉀的含量增加,改善了土壤的營養結構,此外,還有疏鬆土壤,有利植株根系發育的作用。與不使用該營養基質的植株比較,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75%以上,並且提高產量15%以上。另外,本發明應用原料大大減少,在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減少了製備過程的煩瑣步驟。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本發明提供一種可以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及製備方法,應用於植物的抗病領域,其組分為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和膨化雞糞;田園土、又稱園土、菜園土,是普通的栽培土,因經過施肥耕作,團粒結構好。具體應用的實施例如下實施例l: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營養基質配方各組分及體積百分比為園田土35%、粉碎的玉米秸64%、膨化雞糞1%。配製方法按上述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宜,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米,寬2.2米即可,共堆成3堆,約40m、可供0.5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栽種番茄;堆成梯形堆可以更好的發酵,梯形堆相對於本發明的基質的特點來講也更加容易堆砌;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隔10天翻堆一次,15天後堆內溫度達到56°C,35天後用於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製備完成。5下面以每畝地3000株番茄秧苗為例,對使用本發明基質的番茄秧苗和在含有土傳病病菌的土壤中栽培的秧苗進行土傳病發病率及產量的對比,以實施例l為第一對比組,見下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根據上表可知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的土傳病減少了454株,約佔使用前患土傳病秧苗的75.2%;而產量提高了1522公斤,約佔使用之前的16.1%。由此可見,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在減少土傳病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量。實施例2: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營養基質配方各組分及體積百分比為園田土30%、粉碎的玉米秸69%、膨化雞糞1%配製方法按上述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宜,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2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米,寬2米即可,,共堆成3堆,近40m3。可供0.5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栽種番茄。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隔ll天翻堆一次,15天後堆內溫度達到6(TC,35天後用於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製備完成。下面以每畝地3000株番茄秧苗為例,對使用本發明基質的番茄秧苗和在含有土傳病病菌的土壤中栽培的秧苗進行土傳病發病率及產量的對比,以實施例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根據上表可知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的土傳病減少了454株,約佔使用前患土傳病秧苗的79.3%;而產量提高了1700公斤,約佔使用之前的18%。由此可見,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在減少土傳病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量。實施例3: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營養基質配方各組分及體積百分比為園田土33%、粉碎的玉米秸69%、膨化雞糞2%配製方法按上述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宜,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l.l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7米,寬3米即可,共堆成2堆。可供0.5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栽種番茄。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隔ll天翻堆一次,15天後堆內溫度達到50。C,38天後用於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製備完成。下面以每畝地3000株番茄秧苗為例,對使用本發明基質的番茄秧苗和在含有土傳病病菌的土壤中栽培的秧苗進行土傳病發病率及產量的對比,以實施例3為第三對比組,見下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根據上表可知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的土傳病減少了319株,約佔使用前患土傳病秧苗的80%;而產量提高了1655公斤,約佔使用之前的17.2%。由由此可見,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在減少土傳病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量。實施例4: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營養基質配方各組分及體積百分比為園田土30%、粉碎的玉米秸68.5%、膨化雞糞1.5%配製方法按上述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宜,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米,寬3米即可,共堆成3堆。可供0.5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栽種番茄。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隔13天翻堆一次,15天後堆內溫度達到55'C,40天後用於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製備完成。下面以每畝地3000株番茄秧苗為例,對使用本發明基質的番茄秧苗和在含有土傳病病菌的土壤中栽培的秧苗進行土傳病發病率及產量的對比,以實施例4為第四對比組,見下表患土傳病植株(株)產量(Kg)沒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6709420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14711000根據上表可知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的土傳病減少了523株,約佔使用前患土傳病秧苗的78.1%;而產量提高了1580公斤,約佔使用之前的16.8%。由此可見,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在減少土傳病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量。實施例5: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該營養基質配方各組分及體積百分比為-園田土35%、粉碎的玉米秸64%、膨化雞糞1%;配製方法按上述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宜,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米,寬3米即可,共堆成3堆。可供0.5畝日光溫室或大棚栽種番茄。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隔13天翻堆一次,15天後堆內溫度達到65。C,36天後用於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審u備完成。9下面以每畝地3000株番茄秧苗為例,對使用本發明基質的番燕秧苗和在含有土傳病病菌的土壤中栽培的秧苗進行土傳病發病率及產量的對比,以實施例5為第五對比組,見下表患土傳病植株(株)產量(Kg)沒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7308920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14610800根據上表可知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的土傳病減少了523株,約佔使用前患土傳病秧苗的80%;而產量提高了1880公斤,約佔使用之前的21.1%。由此可見,使用本發明的基質的番茄秧苗,在減少土傳病上具有明顯的效果,同時也提高了產量。以上製備過程中玉米秸長度為2—3釐米。通過兩年的實施,根據以上各個實施例及對比組可以看出,應用該營養基質配方栽種番茄,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75%以上,番茄產量提高15%以上,平均畝產11000公斤,經濟效益十分可觀。該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解決了日光溫室或大棚多年連續栽種番茄導致土傳病害嚴重的問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試驗,研製出的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並提高產量的營養基質配方,應用該營養基質栽種番茄,不僅大大降低了土傳病害發病率,而且由於並且是在園田土的基礎上加入了玉米秸,使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鉀的含量增加,改善了土壤的營養結構,此外,還有疏鬆土壤,有利植株根系發育的作用。與不使用該營養基質比較,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75%以上,並且提高產量15%以上。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其特徵在於該營養基質應用於抑制番茄土傳病,該基質按以下各組分的體積百分比混合後經發酵製備而成園田土30—35%;粉碎的玉米秸64—69%;膨化雞糞1—2%。2、一種製備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a、按權利要求l的比例分別量取園田土、粉碎的玉米秸、膨化雞糞;b、將粉碎的玉米秸用適量水淋溼,以手緊握玉米秸無水滴從指縫流出為適宜溼度,再與園田土和膨化雞糞充分混勻,然後將混合物在溫室或大棚內堆成梯形堆,梯形堆的高為1一1.2米,以梯形堆的腰線中點連線進行測量,使連線後所形成的矩形滿足長為6—7米,寬2—3米即可,然後根據營養基質用量確定堆數;c、用塑料布將營養基質堆蓋嚴,以保持溫度和溼度,.促進發酵,以後每10天-13天翻堆一次,堆內溫度應達到50—65度,以殺死園田土和玉米秸中的病菌,並儘快發酵,發酵35—40天,即可做為栽種番茄的營養基質。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b步驟中的梯形堆每0.5畝地可堆成2堆或3堆。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粉碎的玉米秸長度為2—3釐米。全文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的營養基質,其特徵在於該營養基質應用於抑制番茄土傳病,該基質按以下各組分的體積百分比製備而成園田土30-35%;粉碎的玉米秸64-69%;膨化雞糞1-2%;應用該營養基質栽種番茄,不僅大大降低了土傳病害發病率,而且由於加入了玉米秸,使土壤中有機質和氮、磷、鉀的含量增加,改善了土壤的營養結構,此外,還有疏鬆土壤,有利植株根系發育的作用。與不使用該營養基質的植株比較,可降低番茄土傳病害發病率75%以上,並且提高產量15%以上。文檔編號C05F17/00GK101503325SQ200910010769公開日2009年8月12日申請日期2009年3月20日優先權日2009年3月20日發明者何莉莉,餘朝閣,孫周平,李天來,泳郭,暉須,健馬,齊明芳,齊紅巖申請人:瀋陽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