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及製備方法
2024-02-27 09:10:15 2
專利名稱::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及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中藥組合物,尤其涉及一種應用於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的藥物。
背景技術:
:感冒是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其中70%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少部分由細菌感染所致。感冒危害著人類的健康,它可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引起其他疾病,如咽喉炎、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和肺炎,甚至膿胸、肝膿腫、心包炎和骨髓炎等。由於目前尚無確切的抗病原體藥物,所以西藥對感冒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防止繼發感染。臨床應用的抗感冒藥已有20餘種,它們對於感冒所引起的各種症狀具有緩解或消除作用,但最終還需靠人的自身免疫力治癒,且一般都有嗜唾、睏倦等副作用。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發的一種比普通感冒更為嚴重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特點為起病急、傳染性強、發病率高、病程長。目前防治流感的最有效手段是接種流感疫苗,但由於流感病毒變異性強,可使現有疫苗失效,從而加大了防治的難度。從中醫的角度講,感冒、流感是在機體內火伏裡的基礎上外感風寒引發的。中藥治療感冒既可清除內熱,又可疏散外表風寒之邪,表裡同治,並且中藥可以整體調節人體的免疫機能,達到扶正驅邪的目的,可以使感冒、流感得到徹底有效的治療。臨床上已有數十種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問世,如板藍根顆粒、抗病毒口服液、荊防敗毒散等,但由於它們的藥物組成較為單一,適應症比較局限,加上製劑工藝比較落後,起效較慢,臨床療效不太理想。因此,研究開發出療效顯著、毒副作用低的防治感冒、流感產品,具有重要的意義。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用於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藥物組合及製備方法。本發明採用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炎功效的莪朮油、廣藿香油及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作為主要成分,製成口服劑型。莪朮油是從姜科植物蓬莪朮、溫鬱金、廣西莪朮中提取的揮髮油,主要成分為半萜類,如莪朮醇、莪朮酮、莪朮雙酮等。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莪朮油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免疫調節、抗炎等作用,動物實驗證明莪朮油對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1型和A3型具有直接的抑制作用。現已製成莪朮油注射液和莪朮油葡萄糖注射液在臨床上用於治療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等病毒性感染疾病。但由於中藥注射劑化學成分複雜、製備工藝落後,莪朮油注射液的不良反應時有發生,甚至導致死亡,嚴重影響了莪朮油在臨床上的應用。廣藿香油作為廣藿香藥材的主要成分具有抑菌的功效,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等病原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文獻報導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具有抗菌、解熱、增強免疫等作用,現已有以其作為原料用於治療牙周病的牙膏。為達上述目的,本發明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採用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進一步地,本發明原料藥的重量配比優選為莪朮油2.7份、廣藿香油13.5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份;進一步地,所述藥物組合物以及提取物或精製物可以加入常規輔料或賦形劑,製成臨床可接受的劑型,為口服劑型;口服劑型選自於丸劑、片劑、膠囊劑、噴霧劑以及滴丸劑當中的一種;上述的藥物組合物在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應用,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本發明原料藥的來源為莪朮油為姜科植物蓬莪朮CurcumaphaeocaulisValeton、溫有卩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丄ing、廣西莪朮CurcumakwangsiensisS.G丄eeetC.F丄iang的乾燥根莖經水蒸汽蒸餾或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的脂溶性部分。廣藿香油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cablin(Blanco)Banth.的地上部分經水蒸汽蒸餾或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提取的脂溶性部分。野菊花為菊科植物野菊ChrysanthemumindicumL的乾燥頭狀花序。質量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一種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的製備方法,包括下述步驟①、首先製備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取野菊花原藥材,粉碎成粗粉,置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儀中萃取,萃取參數為萃取溫度45±3°C,萃取壓力20土10MPa,解析壓力為67MPa,解析溫度55±5°C,二氧化碳流量為25±3L/h,萃取時間為2i1h,所得萃取物置潔淨容器中,備用;②、再將上述製備的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按藥物組合的各成重量配比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以上材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後製得藥物組合。本發明是一種具有芳香化濁、發表解毒功效的藥物組合,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和調解免疫的作用。而且,該藥物組合抗病毒、抗炎及解熱作用均比單獨用莪朮油、廣藿香油或野菊花萃取物要強。可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的預防和治療。具體實施例方式為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特徵、技術手段以及所達到的具體目的、功能,下面將通過動物實驗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首先製備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取野菊花原藥材,粉碎成粗粉,置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儀中萃取,萃取參數為萃取溫度45±3°C,萃取壓力20土10MPa,解析壓力為67MPa,解析溫度55±5°C,二氧化碳流量為25±3L/h,萃取時間為2土1h,所得萃取物置潔淨容器中,備用;將製備好的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按藥物組合的各成重量配比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以上材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後製得藥物組合。例1(硬膠囊劑):取2.7g莪朮油、13.5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用240g倍他環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加澱粉至370g,混勻,製成顆粒,6(TC以下乾燥,過篩,裝入1號膠囊,製成硬膠囊1000粒(0.37g/粒)。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粒。例2(片劑)取2.7g莪朮油、13.5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用240g倍他環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加澱粉至250g,混勻,製成顆粒,60'C以下乾燥,壓製成1000片(0.25g/片),包薄膜衣,即得。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片。例3(軟膠囊劑)取2.7g莪朮油、13.5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加入花生油至250g,混勻,製成軟膠囊1000粒(0.25g/粒)。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粒。例4(滴丸劑)取170g聚乙二醇4000,7(TC水浴加熱使熔融,加入2.7g莪朮油、13.5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混勻,滴入冷卻的二甲矽油中,製成滴丸1000丸(0.21g/丸)。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丸。例5(顆粒劑)取2.7g莪朮油、13.5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用240g倍他環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加澱粉至250g,混勻,製成顆粒,6CTC以下乾燥,分裝成500袋(1g像)。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1袋。例6(軟膠囊劑)取20g莪朮油、50g廣藿香油、50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加入花生油至250g,混勻,製成軟膠囊1000粒(0.25g/粒)。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粒。例7(滴丸劑)取160g聚乙二醇4000,7CTC水浴加熱使熔融,加入0.5g莪朮油、5g廣藿香油、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混勻,滴入冷卻的二甲矽油中,製成滴丸1000丸(0.18g/丸)。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丸。例8(硬膠囊劑)取5g莪朮油、20g廣藿香油、20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用240g倍他環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加澱粉至370g,混勻,製成顆粒,6trc以下乾燥,過篩,裝入1號膠囊,製成硬膠囊1000粒(0.37g/粒)。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粒。例9(片劑)取10g莪朮油、8g廣藿香油、25g野菊花二氧化碳超臨界提取物,用240g倍他環糊精包合,得包合物,加澱粉至250g,混勻,製成顆粒,60'C以下乾燥,壓製成1000片(0.25g/片),包薄膜衣,即得。服用劑量為每天2次,每次2片。以下是動物實驗證明本發明具有的技術效果一、體內抗病毒試驗1、對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致死的保護作用1.1實驗材料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利巴韋林,由湖北醫藥工業研究所提供,批號080104。實驗動物NIH小鼠,單一性別,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SPF級別,體重1315g。小鼠伺料為富含多種成分的配方。飼養環境室溫23土2。C,相對溼度75±10%。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適應株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熱研所病毒室提供,給小鼠增強毒力後,於雞胚尿囊腔傳代2次。並測定其半數致死量LD50=5.52,放冰水中保存。1.2實驗方法把小鼠隨機分成陽性藥物組(利巴韋林)、病毒對照組(即模型組)、本發明組合物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每組15隻。各組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選用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適應株5個LD50病毒濃度,滴鼻感染小鼠,每隻4滴,約0.05ml。從感染前1d開始按0.16ml/10g的劑量灌胃給藥,每天1次,連續12d,病毒感染對照組以等體積蒸鎦水灌胃。逐日觀察動物發病症狀與死亡數,共觀察15d。計算死亡率、保護率、平均存活天數及生命延長率。死亡保護率=(病毒感染對照組死亡率—試驗組死亡率)/病毒感染對照組死亡率;生命延長率-(試驗組平均存活天數一病毒感染對照組平均存活天數/病毒感染對照組平均存活天數"100%。1.3實驗結果小鼠感染流感病毒後,大多發病在4d以後,小鼠出現鷙毛、活動減少、體重減輕、體溫下降等症狀,從第6日開始出現死亡。野菊花組,小鼠症狀嚴重,死亡率高達100%,至實驗第10天,小鼠全部死亡。其餘各組動物症狀減輕,少數症狀重,甚至死亡。結果見表1表1對流感病毒致小鼠死亡的保護作用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O.01;與利巴韋林比較#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0.01)1.4討論結果表明,該藥物組合對流感病毒致小鼠死亡的保護作用比相同濃度下單獨用莪朮油、廣藿香油或野菊花萃取物要強。2、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響2.1實驗材料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利巴韋林,由湖北醫藥工業研究所提供,批號080104。實驗動物NIH小鼠,單一性別,由廣東省醫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SPF級別,體重1315g。小鼠詞料為富含多種成分的配方。詞養環境室溫23土2。C,相對溼度75±10%。病毒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適應株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熱研所病毒室提供,給小鼠增強毒力後,於雞胚尿囊腔傳代2次。並測定其半數致死量LD50=5.52,放冰水中保存。2.2實驗方法將小鼠隨機分正常對照組、陽性藥物組(利巴韋林)、病毒對照組(即模型組)、本發明組合物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除正常對照組外,每組10隻。各組小鼠用乙醚輕度麻醉,選用甲1型流感病毒鼠肺適應株15個LD50病毒濃度,滴鼻感染小鼠,每隻4滴,約0.05ml。從感染前1d開始按0.16ml/10g的劑量灌胃給藥,每天1次,連續4d,病毒感染對照組以等體積蒸餾水灌胃。第6天稱取小鼠體重後解剖,肉眼觀察肺部病變,記錄肺部肝樣實變的程度,摘取全肺稱重,與體重計算肺指數值,並求出肺指數與抑制率。肺指數小鼠肺重(g)x100%/小鼠體重(g)肺指數抑制率-(對照組平均肺指數一實驗組平均肺指數)xioox/對照組平均肺指數2.3實驗結果小鼠感染流感病毒4d後被處死,解剖發現病毒對照組小鼠的肺部病變明顯,其肺指數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別(P<0.01),表明此模型成立。利巴韋林對於流感病毒所致小鼠肺炎病變均有明顯的抑制作用,與病毒對照組相比,肺指數有明顯好轉(P<0.01)。本發明組合物組與病毒對照相比,肺指數低於病毒對照組(P<0.05)。結果見表2。表2藥物對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響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9(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1;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1,*:PO.05;與利巴韋林比較屮P<0.05,屮屮<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0.01)2.4討論結果表明,該藥物組合對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的抑制作用比相同濃度下單獨用莪朮油、廣藿香油或野菊花萃取物要強。二、體外抗病毒試驗1、材料和方法1.1細胞傳代人宮頸癌細胞、狗腎細胞,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提供。1.2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3型;柯薩奇B3病毒,流感病毒亞甲型鼠肺適應株FM1由廣州中醫藥大學熱帶醫學研究所提供。1.3藥品和試劑本發明藥物組合、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提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利巴韋林注射液(由湖北醫藥工業研究所提供,批號080104),IMDM細胞培養液(G舊CO公司,美國),新生小牛血清(大連生化試劑廠),胰蛋白酶(SIGMA,美國),噻唑藍(MTT,SIGMA,美國)。2、實驗方法.2.1藥物毒性實驗將待測藥物分別用含有2FBS的IMDM稀釋,莪朮油稀釋10倍(27.31mg/ml)、100倍(2.73mg/m1)、200倍(1,36mg/m1)、400倍(0.68mg/m1)、600倍(0.46mg/m1)、800倍(0.34mg/m1)、I000倍(0.27mg/m1)、I200倍(O.23mg/m1)、I400倍(0.20mg/m1)。本發明藥物組合以莪朮油濃度為實驗濃度,其餘廣藿香油、野菊花提取物以及利巴韋林注射液配製均同上。將傳代人宮頸癌細胞按2x108/ml接種於96孔培養板(0.2ml/孔),待形成單層細胞後傾掉培養液,加入上述5種濃度藥物0.2ml,48h後觀察細胞病變,同時採用MTT法測定細胞存活量。並採用Reed—Muench法計算藥物的最大無毒濃度(TDO)和半數致死濃度(TD50)。2.2藥物抗病毒的體外實驗實驗分為正常細胞對照組;病毒對照組;本發明組合物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利巴韋林注射液組七組。按上述分組方法,接種於96孔培養板,正常對照組觀察細胞病變,待病毒對照組的細胞病變達++++時,用MTT法測定作OD值以確定細胞存活量,計算各藥物對細胞病變的平均抑制率(CPI)和最小抑制濃(MIC)。採用Reed—Muench法計算各組藥物抑制病毒致50%細胞病變的濃度(IC50)、90。/。有效濃度(IC90)和抗病毒的治療指數(TI)。Tl值是治療藥物療效的綜合判斷指標,值越大說明藥物的毒性越小,抑制病毒的有效濃度越低。3、結果3.1體外實驗的藥物無毒劑量結果本發明組合物及莪朮油TDO均為680Mg/ml,TD50為I360|jg/ml。實驗時每組分別取680|jg/ml、340|jg/ml、170|jg/ml三個濃度。廣藿香油TDO為I360|jg/ml,TD50為2730pg/ml。野菊花提取物TDO為2730|jg/ml,TD50為27.31mg/ml。對照藥利巴韋林注射液TDO為800|jg/ml,TD50為I500|jg/ml。3.2體外實驗藥物對細胞的病變抑制效果見表3表6。四組藥物中,本發明組合物組的CPI和Tl值在4種抗病毒實驗結果中均為最高,證明本發明組合物對4種病毒的抑制效果均優於單獨的莪朮油或廣藿香油。表3不同藥物對呼吸道合胞病毒引起細胞病變的抑制效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1表4不同藥物對腺病毒Ad3型引起細胞病變的抑制效果分組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表5不同藥物對柯薩奇B3型病毒引起細胞病變的抑制效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表6不同藥物對流感病毒亞甲型鼠肺適應株FM1引起細胞病變的抑制效果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2三、抗炎試驗(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1、實驗材料1.1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醋酸潑尼松,5mg/片,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0301。1.2實驗動物NIH小鼠,SPF級,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取NIH小鼠,體重1822g,80隻,雌雄各半,隨機分成六組,空白對照組、醋酸潑尼松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野菊花提取物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各組按表7劑量分別灌胃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蒸餾水,每天給藥1次,連續4天。末次給藥0.5h後,將二甲苯100iJl滴於小鼠右耳兩面,左耳不塗作為對照,致炎0.5h後處死動物,沿耳廓基線剪下兩耳,用直徑9mm打下雙耳同一部位圓片,電子分析天平,精密稱重,以左、右耳片重量之差作為腫脹度,比較各組間差異。3、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結果見表7表7各組藥物對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腫脹的影響(;±s,n=10)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O.01;與醋酸潑尼松#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0.01)表7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醋酸潑尼松組、本發明組合物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均能顯著抑制二甲苯致炎小鼠的耳腫脹度(P值均0.05,提示本發明藥物組合抗炎作用強度與醋酸潑尼松相當,且其抗炎作用比單獨使用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提取物強。四、解熱試驗1、實驗材料1.1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消炎痛片(噴哚美辛腸溶片),5mg/片,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1001。1.2實驗動物SD大鼠,SPF級,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取大鼠若干只,體重(200士20)g,選取體溫在36.6。O38.3。C內的大鼠50隻,雌雄各半,隨機分為5組,每組10隻,灌胃給藥,給藥體積20ml/kg,連續給藥3,於實驗前禁食12,自由飲水,實驗當日測體溫2次,隔2h1次,選擇溫差不超過0.3'C的合格大鼠80隻,給藥後立刻於大鼠背部皮下注射乾酵母(15)混懸液10ml/kg,然後於2、4、6、10h測定肛溫值,進行組間比較。3、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結果見表8表8各組藥物對鮮酵母致大鼠發熱的影響^is,n-10)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4(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O,01;與消炎痛比較#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0.01)表8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消炎痛在給藥24h後對鮮酵母致大鼠的發熱具有解熱作用,本發明藥物組合在給藥後3、4h具有解熱作用,野菊花提取物組在給藥後4h時具有解熱作用,其餘各組均無解熱作用。五、對免疫功能的影響1、實驗材料1.1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醋酸潑尼松,5mg/片,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0301。1.2實驗動物NIH小鼠,SPF級,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取NIH小鼠60隻,雌雄各半,體重為1822g,隨機分成六組,空白對照組、醋酸潑尼松(免疫抑制劑)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各組按表9劑量分別灌胃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蒸餾水,每天1次,連續7d。末次給藥後0.5小時,於尾靜脈注入稀釋中華墨汁(用1%明膠液稀釋4倍)0.1mL/10g,於注入墨汁後2min及12min,用特製吸管從小鼠眼眶後靜脈叢取血10mL,立刻吹入0.1%Na2C03溶液10mL中,用吸管從該液中吸入吹出數次,充分洗出吸管壁附著之血液,以0.025mL正常小鼠血溶於10mL0.1XNa2CO3溶液校零,於576nm處測定吸收度(A)值,計算吞噬指數K,實驗數據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間差異。K=(logOD1logOD2)/(t1t2)3、實驗結果與討論表9各組藥物對小鼠網狀內皮系統吞噬功能的影響pi^,n=10)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5(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醋酸潑尼松比較#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O.01)表9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本發明藥物組合、莪朮油、廣藿香油,均能顯著提高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P<0.01),醋酸潑尼松組能顯著降低小鼠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P<0.01),提示本發明藥物組合有明顯的提高免疫功能的作用。六、鎮痛實驗(對小鼠熱板痛閾的影響)1、實驗材料1.1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消炎痛片(吲哚美辛腸溶片),5mg/片,廣東華南藥業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1001。1.2實驗動物NIH小鼠,雄性,SPF級,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調節恆溫裝置使水溫控制在(55土0.5)'C,熱板預熱30min。測小鼠正常痛閾值取1822g雌性小鼠數隻,每次一隻放在熱板上,記錄其開始舔後足所需時間(秒)為此鼠的正常痛閾值(小於5秒或大於30秒或中跳躍者不用)。將合格小鼠隨機分為6組,測量其痛閾值為其給藥前痛閾值。分為空白對照組、消炎痛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各組按表10劑量分別灌胃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蒸餾水,每天給藥1次,連續4d。末次給藥60min後,分別測量小鼠痛閾值。若60秒無反應,其痛閾值按60秒計算。實驗數據採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比較各組間差異。3、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結果見表10表10各組藥物對小鼠熱板法痛閾值的影響P±\n=10)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7(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消炎痛比較#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O.01)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消炎痛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均能抑制熱板所致小鼠的疼痛,提示上述各實驗組均有較好的鎮痛作用。與消炎痛組比較,本發明藥物組合組無差異,提示本發明藥物組合的鎮痛作用強度相當於消炎痛。七、鎮靜試驗(對小鼠自主活動次數的影響試驗)1、實驗材料1.1受試藥物本發明藥物組合(含莪朮油2.7g、廣藿香油13.5g、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g)、莪朮油、廣藿香油、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由廣州中醫藥大學新藥開發研究中心提供;陽性對照藥阿司匹林片,20mg/片,廣州白雲山光華製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070201。1.2實驗動物NIH小鼠,雌雄各半,SPF級,由廣州中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2、實驗方法取NIH小鼠50隻,雌雄各半,體重18~22,隨機分為六組,每組10隻,即為空白對照組、阿司匹林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野菊花提取物組。除空白對照組外,各組按表11劑量分別灌胃給藥,空白對照組給予等容積蒸熘水,每天給藥1次,連續4d。末次給藥1h、2h後,將小鼠置小鼠自主活動記錄儀中,使其適應3min後,記錄5min內活動次數,採用重複測量的方差分析進行組間比較。3、實驗結果與討論實驗結果見表11表11各組藥物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5,11=10)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8(與病毒對照組比較*P<0,05,**:P<0.01;與阿司匹林比較#P<0.05,##<0.01;與本發明藥物組合比較&<0.05,&&:PO.01)結果表明,與空白對照組比較,阿司匹林組、本發明藥物組合組、莪朮油組、廣藿香油組,均能顯著減少小鼠5min內的自主活動次數(P值均0.01),提示上述各實驗組均有較好的鎮靜作用。權利要求1、一種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其特徵在於各成分重量配比優選為莪朮油2.7份、廣藿香油13.5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13.5份。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藥物組合物在呼吸系統疾病方面的應用,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的預防和治療。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該藥物組合物以及提取物或精製物可以加入常規輔料或賦形劑,製成臨床可接受的劑型,為口服劑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其特徵在於所述口服劑型選自於丸劑、片劑、膠囊劑、噴霧劑以及滴丸劑當中的一種。6、一種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述步驟①、首先製備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取野菊花原藥材,粉碎成粗粉,置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儀中萃取,萃取參數為萃取溫度45±3°C,萃取壓力20士10MPa,解析壓力為67MPa,解析溫度55士5。C,二氧化碳流量為25土3L/h,萃取時間為2土1h,所得萃取物置潔淨容器中,備用;②、再將上述製備的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按藥物組合的各成重量配比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以上材料混合攪拌均勻,然後製得藥物組合。全文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用於防治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疾病的藥物組合及製備方法。本發明的防治感冒的藥物組合,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藥組成莪朮油0.5~20份、廣藿香油5~50份、野菊花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物5~50份。本發明是一種具有芳香化濁、發表解毒功效的藥物組合,藥理研究表明其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熱和調節免疫的作用,可用於感冒、流行性感冒及其他病毒性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文檔編號A61P31/16GK101361941SQ20081019889公開日2009年2月11日申請日期2008年9月28日優先權日2008年9月28日發明者張奉學,蘇子仁,賴小平申請人:東莞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藥數理工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