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4-02-20 15:29:15 1

本發明涉及熔融鐵類合金的處理領域,具體為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術:
現代煉鋼廠在鋼水冶煉過程中廣泛運用二次精煉(又稱爐外精煉)工藝,形成了「轉爐/電爐-二次精煉-連鑄」的煉鋼生產模式。二次精煉作為完整、獨立的生產工序與煉鋼、連鑄合理密切配合,成為現代煉鋼廠煉鋼生產的關鍵環節。二次精煉工藝設備種類較多,通常配合轉爐煉鋼方式進行批量、高效生產的是rh、lf、cas等二次精煉工藝設備。
以rh精煉工藝設備為例,在「轉爐-rh精煉-連鑄」生產工藝流程中,理想狀態下,rh精煉工序的作業周期要小於轉爐作業周期,轉爐作業周期要小於連鑄澆鋼周期。rh精煉處理周期越短,越有利於煉鋼生產工藝流程的順行。縮短rh精煉處理周期,一方面要縮短rh的精煉處理作業時間,如提高真空抽氣速度、提高脫碳速度等,另一方面要縮短rh的輔助作業時間,如鋼包的進出及鋼包吊運的等待時間。
目前,國內一般鋼廠rh精煉設備都採用離線布置方式,rh精煉設備布置在精煉跨,轉爐出鋼後的鋼包臺車開出,用行車將鋼包吊運到rh鋼包臺車上,rh鋼包臺車開到rh處理位進行處理。鋼水進出從鋼水接受跨或精煉跨,轉爐出鋼到rh工位需要行車吊運一次。大多數煉鋼廠的rh精煉設備為單工位,經過rh處理後的一包鋼水由行車吊離rh鋼包臺車後,下一包鋼水才能吊入rh鋼包臺車,需要等待一定的時間,rh作業周期增長(鋼包進出吊運的時間,行車運行和等待時間、鋼包臺車走行時間)。
目前,二次精煉中廣泛使用的生產操作方式為:精煉處理線上設一臺鋼包臺車,二次精煉處理結束後,由行車將經過二次精煉處理後的鋼水包吊離鋼包臺車後,鋼包臺車車上有空位置,下一包鋼水才能吊入。當使用一臺行車吊運時,需等到吊運處理好的鋼包至連鑄機後,行車才有時間返回去吊運待處理鋼包,當待處理鋼包吊入鋼包臺車後,二次精煉鋼包臺車方可開向二次精煉處理工位。如果兩臺行車作業的話,分別吊運待處理鋼包和吊運處理好的行車的運行路線不能相互幹涉,有一定的限制條件。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縮短等待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便於操作的煉鋼工藝,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發明通過如下技術方案達到發明目的:
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包括第一基礎軌道和第二基礎軌道,第一基礎軌道和第二基礎軌道互相平行地設於地面,其特徵是:還包括交替平臺、交替驅動裝置、第一交替軌道、第二交替軌道、第一鋼包臺車和第二鋼包臺車,
第一基礎軌道和第二基礎軌道這兩者的中部斷開,交替平臺嵌在所述斷開處,第一交替軌道和第二交替軌道互相平行地設於交替平臺上,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分別和第一基礎軌道對齊,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分別和第二基礎軌道對齊,第一鋼包臺車和第二鋼包臺車分別可移動地設於第一基礎軌道上和第二基礎軌道上;
交替驅動裝置通過傳動裝置連接交替平臺驅動交替平臺帶動第一交替軌道、第二交替軌道相對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運動,使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其特徵是:交替平臺為圓形,第一交替軌道和第二交替軌道構成交替平臺的內接矩形,即第一交替軌道和第二交替軌道形成以交替平臺的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交替驅動裝置選用電動機,交替驅動裝置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連接交替平臺的圓心,交替驅動裝置驅動交替平臺繞交替平臺的圓心轉動。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其特徵是:交替平臺的兩條對邊互相平行,所述的互相平行的對邊嵌在第一基礎軌道和第二基礎軌道這兩者的中部斷開處;交替驅動裝置選用油缸,交替驅動裝置的驅動杆通過連接裝置連接交替平臺,交替驅動裝置驅動交替平臺沿垂直於第一基礎軌道的方向移動。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其特徵是:交替平臺上設有平臺定位裝置和臺車鎖緊裝置,所述的平臺定位裝置用於校準交替平臺和第一基礎軌道以及第二基礎軌道的相對位置,所述的臺車鎖緊裝置用於將第一鋼包臺車和第二鋼包臺車固定在第一交替軌道或第二交替軌道上。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是:按如下步驟依次實施:
a.設置:使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分別和第一基礎軌道對齊,使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分別和第二基礎軌道對齊;將第一鋼包臺車設於第一基礎軌道上,將第二鋼包臺車設於第二基礎軌道上;
b.行駛:使第一鋼包臺車沿第一基礎軌道駛入交替平臺並停止於第一交替軌道上;使第二鋼包臺車沿第二基礎軌道駛入交替平臺並停止於第二交替軌道上;
c.交替:交替驅動裝置驅動交替平臺,使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
當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和第二基礎軌道對齊時,第一鋼包臺車駛入第二基礎軌道;當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和第一基礎軌道對齊時,第二鋼包臺車駛入第一基礎軌道。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是:步驟a時,使交替平臺設於精煉跨、接受跨和精煉跨與接受跨之間的任意一處。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是:步驟c時,交替驅動裝置驅動交替平臺繞交替平臺的圓心轉動,使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
所述的鋼包臺車交替裝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徵是:步驟c時,交替驅動裝置驅動交替平臺沿垂直於第一基礎軌道的方向移動,使第一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第二基礎軌道對齊。
本發明通過對交替平臺的交替對齊一條基礎軌道,使鋼包臺車分別駛入不同的基礎軌道,從而減少二次精煉作業時間,解決了經過二次精煉處理後的一包鋼水由行車吊離鋼包臺車後,需要等待較長時間後下一包鋼水才能吊入二次精煉鋼包臺車的問題,減少了二次精煉輔助作業時間(包括行車吊運鋼包、二次精煉鋼包臺車行走時間和等待時間),提高了二次精煉設備的作業效率。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縮短等待時間,提高生產效率,便於操作。
附圖說明
圖1是採用圓形交替平臺的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發明使用時的流程圖;
圖3是採用對邊平行的交替平臺的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
實施例1
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包括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交替平臺21、交替驅動裝置22、第一交替軌道31、第二交替軌道32、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如圖1所示,具體結構是:
第一基礎軌道11和第二基礎軌道12互相平行地設於地面;
第一基礎軌道11和第二基礎軌道12這兩者的中部斷開,交替平臺21嵌在所述斷開處,第一交替軌道31和第二交替軌道32互相平行地設於交替平臺21上,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分別和第一基礎軌道11對齊,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分別和第二基礎軌道21對齊,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分別可移動地設於第一基礎軌道11上和第二基礎軌道12上;
交替驅動裝置22通過傳動裝置連接交替平臺21驅動交替平臺21帶動第一交替軌道31、第二交替軌道32相對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運動,使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
本實施例中:交替平臺21為圓形,第一交替軌道41和第二交替軌道42構成交替平臺21的內接矩形,即第一交替軌道41和第二交替軌道42形成以交替平臺21的圓心為對稱中心的中心對稱圖形;交替驅動裝置22選用電動機,交替驅動裝置22的輸出軸通過傳動裝置連接交替平臺21的圓心,交替驅動裝置22驅動交替平臺21繞交替平臺21的圓心轉動。
本實施例中:交替平臺21上設有平臺定位裝置和臺車鎖緊裝置,所述的平臺定位裝置用於校準交替平臺21和第一基礎軌道11以及第二基礎軌道12的相對位置,所述的臺車鎖緊裝置用於將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固定在第一交替軌道31或第二交替軌道32上。
本實施例使用時,如圖2所示,按如下步驟依次實施:
a.設置:使交替平臺21設於精煉跨51;使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分別和第一基礎軌道11對齊,使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分別和第二基礎軌道21對齊;將第一鋼包臺車41設於第一基礎軌道11上,將第二鋼包臺車42設於第二基礎軌道12上;
b.行駛:使第一鋼包臺車41沿第一基礎軌道11駛入交替平臺21並停止於第一交替軌道31上;使第二鋼包臺車42沿第二基礎軌道12駛入交替平臺21並停止於第二交替軌道32上;
c.交替:交替驅動裝置21驅動交替平臺21繞交替平臺21的圓心轉動,即使交替平臺21按圖1中弧形雙向箭頭所示轉動,使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
當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和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時,第一鋼包臺車41駛入第二基礎軌道12;當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和第一基礎軌道11對齊時,第二鋼包臺車42駛入第一基礎軌道11。
本實施例將交替平臺21布置在鋼水的精煉跨51內,二次精煉的鋼包臺車可以從交替平臺21上駛向二次精煉處理位,處理結束後可以駛回交替平臺21上或通過交替平臺21行駛至基礎軌道。具體地說:
當第一鋼包臺車41正載著一包鋼水在處理時,由轉爐冶煉好的待處理鋼水包可以由行車吊運至第二鋼包臺車42上;二次精煉處理結束後,處理好的鋼水包通過第一鋼包臺車41載運至交替平臺21上,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行駛至鋼水接受跨52的第二基礎軌道12,行車吊運處理好的鋼水包上連鑄機,載運待處理鋼水包的第二鋼包臺車42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對準二次精煉處理位的第一基礎軌道11,駛向二次精煉處理工位進行處理。下一個處理周期重複以上操作。
待處理鋼水包和處理好的鋼水包在鋼水接受跨52吊運,如果精煉跨51行車具備吊運鋼包能力,空鋼包臺車也可以精煉跨51等待,待處理鋼水包可以通過精煉跨51行車吊運,提高行車吊運待處理鋼水包的操作靈活性。
實施例2
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包括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交替平臺21、交替驅動裝置22、第一交替軌道31、第二交替軌道32、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具體結構和實施例1同。
本實施例使用時,按a.設置、b.行駛和c.交替的步驟依次實施,其中:步驟a時,使交替平臺21設於接受跨52。其他使用方法都和實施例1同。
本實施例將交替平臺21布置在鋼水的接受跨52內,二次精煉的鋼包臺車可以從交替平臺21上駛向二次精煉處理位,處理結束後可以駛回交替平臺21上。
當第一鋼包臺車41正載著一包鋼水在處理時,由轉爐冶煉好的待處理鋼水包可以由行車吊運至第二鋼包臺車42上;二次精煉處理結束後,處理好的鋼水包通過第一鋼包臺車41載運至交替平臺21上,行車吊運處理好的鋼水包上連鑄機,載運待處理鋼水包的第二鋼包臺車42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對準二次精煉處理位的第一基礎軌道11,駛向二次精煉處理工位進行處理。下一個處理周期重複以上操作。
待處理鋼水包和處理好的鋼水包在鋼水的接受跨52吊運。本實施例縮短了二次精煉鋼包的等待時間,可以實現處理完的鋼水包與待處理鋼水包的快速吊運交換。減少了二次精煉的輔助作業時間;減少了吊運鋼包行車作業的限制條件。在需要減少作業周期的單工位二次精煉設備都可以應用。
實施例3
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包括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交替平臺21、交替驅動裝置22、第一交替軌道31、第二交替軌道32、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具體結構和實施例1同。
本實施例使用時,按a.設置、b.行駛和c.交替的步驟依次實施,其中:步驟a時,使交替平臺21設於精煉跨51與接受跨52之間。其他使用方法都和實施例1同。
本實施例將交替平臺21布置在鋼水的接受跨52和精煉跨51之間,鋼水的接受跨52設有兩條用於鋼包臺車運行的軌道分別為第一基礎軌道11和第二基礎軌道12,每條基礎軌道上各設置一臺鋼包臺車,交替平臺21可使第一交替軌道31上的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交替軌道32上的第二鋼包臺車42交替與二次精煉處理位的第一基礎軌道11和第二基礎軌道12對準,二次精煉的鋼包臺車可以從交替平臺21上駛向二次精煉處理位,處理結束後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行駛至鋼水的接受跨52。
當第一鋼包臺車41正載著一包鋼水在處理時,由轉爐冶煉好的待處理鋼水包可以由行車吊運至第二鋼包臺車42上;二次精煉處理結束後,處理好的鋼水包通過第一鋼包臺車41載運至交替平臺21上,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行駛至鋼水的接受跨52的第二基礎軌道12,行車吊運處理好的鋼水包上連鑄機,載運待處理鋼水包的第二鋼包臺車42通過交替平臺21的交替對準二次精煉處理位的第一基礎軌道11,駛向二次精煉處理工位進行處理。下一個處理周期重複以上操作。
實施例4
一種鋼包臺車交替裝置,包括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交替平臺21、交替驅動裝置22、第一交替軌道31、第二交替軌道32、第一鋼包臺車41和第二鋼包臺車42,如圖3所示,具體結構是:交替平臺21的兩條對邊互相平行,所述的互相平行的對邊嵌在第一基礎軌道11和第二基礎軌道12這兩者的中部斷開處;交替驅動裝置22選用油缸,交替驅動裝置22的驅動杆通過連接裝置連接交替平臺,交替驅動裝置22驅動交替平臺21沿垂直於第一基礎軌道11的方向移動。其他結構都和實施例1同。
本實施例使用時,按a.設置、b.行駛和c.交替的步驟依次實施,其中,步驟c時,交替驅動裝置22驅動交替平臺21沿垂直於第一基礎軌道11的方向移動,即使交替平臺21按圖3中雙向箭頭所示平動,使第一交替軌道31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或使第二交替軌道32的兩端依次和第一基礎軌道11、第二基礎軌道12對齊。其他使用方法都和實施例1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