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21 12:06:15 1

本發明涉及化工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一種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
背景技術:
化工工藝經常需要用到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現有的此類設備雖然種類繁多,但是使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未解決的問題,比如:一般攪拌裝置的高度是固定的,不能隨意調節,也就不能根據需要來調節濾餅的厚度;現有的攪拌螺帶截面一般是矩形,刮壁和擠壓物料的效果不理想;採用單中空螺帶存在傳熱面積不足的問題,採用雙中空螺帶又會出現錐底空間受限的問題;傳統的可拆式燒結網多採用耳板疊壓來密封,多層結構之間容易產生漏晶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有效改善雙螺帶錐底空間受限的問題,方便調節濾餅厚度的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包括密封連接的上罐體和下罐體;所述的上罐體頂部垂直安裝有攪拌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通過固定於上罐體頂部的驅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的上罐體外側壁設置有第一保溫系統,所述的上罐體環繞內側壁設置有第一過濾層結構,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上端與上罐體內側壁密封連接,下端通過支撐架連接,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與上罐體內側壁留有空間,所述的上罐體下部設置有第一濾液出口,所述的第一濾液出口與第一過濾層結構和上罐體內側壁之間的空間連通;所述的下罐體為倒錐形結構,所述的下罐體外側壁設置有第二保溫系統,所述的下罐體底部設置有出料口,所述的下罐體環繞內側壁設置有錐形的第二過濾層結構,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上端與下罐體內側壁密封連接,下端與出料口邊緣密封連接,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與下罐體內側壁留有空間,所述的下罐體下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所述的第二濾液出口與第二過濾層結構和下罐體內側壁之間的空間連通;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中空轉軸,所述的中空轉軸內設置有內管,所述的內管上下兩端外側壁與中空轉軸內側壁密封連接構成加熱介質流入通道,所述的內管上端與旋轉接頭連通,所述中空轉軸上端通過與旋轉接頭與第一加熱介質進口連接,所述內管上端通過旋轉接頭與第一加熱介質出口連接;所述中空轉軸上端通過法蘭與旋轉接頭密封連接;所述的中空轉軸下部橫向設置有若干支撐杆,所述的支撐杆端部分別固定有第一空心螺帶和第二空心螺帶,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和第二空心螺帶分別與第一過濾層結構和第二過濾層結構均保持適當的距離,最高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為中空結構並與加熱介質流入通道連通,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和第二空心螺帶頂端均與最高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連通;最低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為中空結構並於所述的內管下端連通,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的底端與最低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連通;所述第二空心螺帶下端向下延伸與連接管下端連通,所述的連接管上端與內管下端連通。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和第二空心螺帶沿垂直方向的橫截面均為楔形,所述楔形的上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頂部設置有機架,所述的機架內設置有與上罐體固定連接的機封,所述的中空轉軸通過機封密封;所述的機架上方固定有減速機,所述的減速機與驅動電機傳動連接;所述的減速機設置有用於傳動的中心套管,所述的中心套管套接於中空轉軸外側構成傳動連接,所述的中心套管上端抵接套設於中空轉軸軸頭的第一固定螺母,所述的中心套管下端抵接套設於中空轉軸軸頭的高度調節環,所述的高度調節環下端抵接於中空轉軸軸肩上,所述中空轉軸在位於高度調節環下方設置有第二固定螺母。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下端邊緣設置有上法蘭,所述的上法蘭下方設置有上法蘭貼面,所述的下罐體上端邊緣設置有下法蘭,所述的下法蘭上方設置有下法蘭貼面,所述的上法蘭和下法蘭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上法蘭貼面和下法蘭貼面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的上法蘭貼面通過螺栓與支撐架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架截面為Z形,所述的支撐架底部與上法蘭貼面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墊,所述的支撐架上端通過螺栓與第一過濾層結構下端連接,所述的支撐架上端和第一過濾層結構下端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的下罐體內側壁上部設置有環狀凸緣,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多孔壓板、燒結網、多孔支撐板,所述的多孔壓板和燒結網通過螺栓固定於環狀凸緣的上方,所述的燒結網與環狀凸緣之間設置有第四密封墊。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保溫系統包括螺旋環繞在上罐體外壁的第一管道,所述的第一管道下端設置有第二加熱介質進口,所述的第一管道上端設置有第二加熱介質出口。
優選的,所述的第二保溫系統包括螺旋環繞在下罐體外壁的第二管道,所述的第二管道下端設置有第三加熱介質進口,所述的第二管道上端設置有第三加熱介質出口。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上端位置低於第一管道上端的位置,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和第二空心螺帶上端的位置低於第一過濾層結構上端位置。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頂部設置有若干進料口。
本發明的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設計合理,可以有效改善雙螺帶錐底空間受限的問題,方便調節攪拌裝置的定位高度進而方便調節濾餅的厚度,上罐體和下罐體的密封結構可防止漏晶現象現象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攪拌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空心螺帶剖面圖;
圖4為本發明驅動裝置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上罐體與下罐體密封結構示意圖。
圖中,1、上罐體,101、上法蘭,102、上法蘭貼面,2、下罐體,201、下法蘭,202、下法蘭貼面,203、環狀凸緣,3、驅動電機,4、減速機,5、中空轉軸,6、機架,7、機封,8、第一加熱介質進口,9、旋轉接頭,10、內管,11、連接管,12、支撐杆、13、第一空心螺帶,14、第二空心螺帶,15、第一加熱介質出口,16、第一濾液出口,17、第二濾液出口,18、第一過濾層結構,19、第二過濾層結構,1901、多孔壓板,1902、燒結網,1903、多孔支撐板,20、第一管道,21、第二加熱介質進口,22、第二加熱介質出口,23、第二管道,24、第三加熱介質進口,25、第三加熱介質出口,26、第一固定螺母,27、中心套管,28、高度調節環,29、第二固定螺母,30、第一密封墊,31、第三密封墊,32、支撐架,33、第二密封墊,34、第四密封墊,35、進料口。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在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使用了某些詞彙來指稱特定組件。本領域技術人員應可理解,硬體製造商可能會用不同名詞來稱呼同一個組件。本說明書及權利要求並不以名稱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組件的方式,而是以組件在功能上的差異來作為區分的準則。如在通篇說明書及權利要求當中所提及的「包括」為一開放式用語,故應解釋成「包括但不限定於」。說明書後續描述為實施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然所述描述乃以說明本發明的一般原則為目的,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的範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當視所附權利要求所界定者為準。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但不作為對本發明的限定。
一種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包括密封連接的上罐體1和下罐體2;所述的上罐體1頂部垂直安裝有攪拌裝置,所述的攪拌裝置通過固定於上罐體1頂部的驅動裝置驅動轉動,所述的上罐體1外側壁設置有第一保溫系統,所述的上罐體1環繞內側壁設置有第一過濾層結構18,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18上端與上罐體1內側壁密封連接,下端通過支撐架32連接,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18與上罐體1內側壁留有空間,所述的上罐體1下部設置有第一濾液出口16,所述的第一濾液出口16與第一過濾層結構18和上罐體1內側壁之間的空間連通;所述的下罐體2為倒錐形結構,通過調整錐度來達到設備直徑不變的情況下,調整設備過濾面積、傳熱面積等,傳統平板式三合一裝置底部受壓需在背面做支撐機構,而錐形三合一裝置的錐形罐體就起到支撐作用,所述的下罐體2外側壁設置有第二保溫系統,所述的下罐體2底部設置有出料口,所述的下罐體2環繞內側壁設置有錐形的第二過濾層結構19,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19上端與下罐體2內側壁密封連接,下端與出料口邊緣密封連接,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19與下罐體2內側壁留有空間,所述的下罐體2下部設置有第二濾液出口17,所述的第二濾液出口17與第二過濾層結構19和下罐體2內側壁之間的空間連通;所述的攪拌裝置包括中空轉軸5,所述的中空轉軸5內設置有內管10,所述的內管10上下兩端外側壁與中空轉軸5內側壁密封連接構成加熱介質流入通道,所述的內管10上端與旋轉接頭9連通,所述中空轉軸5上端通過旋轉接頭9與第一加熱介質進口15連接,所述內管10上端通過旋轉接頭9與第一加熱介質出口8連接;所述中空轉軸5上端通過法蘭與旋轉接頭9密封連接;所述的中空轉軸5下部橫向設置有若干支撐杆12,所述的支撐杆12端部分別固定有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分別與第一過濾層結構18和第二過濾層結構19均保持適當的距離,最高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12為中空結構並與加熱介質流入通道連通,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頂端均與最高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12連通;最低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12為中空結構並於所述的內管10下端連通,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13的底端與最低位置的所述的支撐杆12連通;所述第二空心螺帶14下端向下延伸與連接管11下端連通,所述的連接管11上端與內管10下端連通,所述的第二空心螺帶14下端低於第一空心螺帶13下端且位於出料口附近,底部為單中空螺帶,上部為雙中空螺帶結構,完美的解決了傳統單中空螺帶傳熱面積不足、雙中空螺帶錐底空間受限的問題。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沿垂直方向的橫截面均為楔形,所述楔形的上表面與水平面的夾角為5°。傳統的空心螺帶截面是矩形結構,而楔形空心螺帶攪拌在工作過程中能起到很好的刮壁與擠壓物料的作用、空心螺帶內部流通加熱介質,實現攪拌整體加熱物料進行乾燥,攪拌正反轉實現過濾和出料。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1頂部設置有機架6,所述的機架6內設置有與上罐體1固定連接的機封7,所述的中空轉軸5通過機封7密封;所述的機架6上方固定有減速機4,所述的減速機4與驅動電機3傳動連接;所述的減速機4設置有用於傳動的中心套管27,所述的中心套管27套接於中空轉軸5外側構成傳動連接,所述的中心套管27上端抵接套設於中空轉軸5軸頭的第一固定螺母26,所述的中心套管27下端抵接套設於中空轉軸5軸頭的高度調節環28,所述的高度調節環28下端抵接於中空轉軸5軸肩上,所述中空轉軸5在位於高度調節環28下方設置有第二固定螺母29,在拆裝中空轉軸5時,第二固定螺母29外圈掛在機架6的端板上,防止中空轉軸5瞬間掉落,砸壞設備。中空轉軸5高度通過高度調節環28定位,通過第一固定螺母26和高度調節環28來將中空轉軸5軸頭固定在減速機4的中心套管27上,此時可以通過調整高度調節環28的高度來實現中空轉軸5的定位高度,以此來達到調整整個攪拌裝置在設備中的定位高度的目的,來控制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與下罐體2錐壁的間隙,進而實現調整濾餅厚度的目的。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1下端邊緣設置有上法蘭101,所述的上法蘭101下方設置有上法蘭貼面102,所述的下罐體2上端邊緣設置有下法蘭201,所述的下法蘭201上方設置有下法蘭貼面202,所述的上法蘭101和下法蘭201通過螺栓固定,所述的上法蘭貼面102和下法蘭貼面202之間設置有第一密封墊30。
優選的,所述的上法蘭貼面102通過螺栓與支撐架32底部固定連接,所述的支撐架32截面為Z形,所述的支撐架32底部與上法蘭貼面102之間設置有第二密封墊33,所述的支撐架32上端通過螺栓與第一過濾層結構18下端連接,所述的支撐架32上端和第一過濾層結構18下端之間設置有第三密封墊31。
優選的,所述的下罐體2內側壁上部設置有環狀凸緣203,所述的第二過濾層結構19包括從上至下依次設置的多孔壓板1901、燒結網1902、多孔支撐板1903,所述的多孔壓板1901和燒結網1902通過螺栓固定於環狀凸緣203的上方,所述的燒結網1902與環狀凸緣203之間設置有第四密封墊34。傳統的可拆式密封結構都是採用將燒結網用耳板疊壓來密封,多層結構之間容易產生漏晶現象,本發明的的可拆式燒結網採用內固定密封,外部通過法蘭與密封墊密封,減少多層結構間密封點的同時,進行更有效的密封,防止漏晶現象。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保溫系統包括螺旋環繞在上罐體1外壁的第一管道20,所述的第一管道20下端設置有第二加熱介質進口21,所述的第一管道20上端設置有第二加熱介質出口22。
優選的,所述的第二保溫系統包括螺旋環繞在下罐體2外壁的第二管道23,所述的第二管道23下端設置有第三加熱介質進口24,所述的第二管道23上端設置有第三加熱介質出口25。
優選的,所述的第一過濾層結構18上端位置低於第一管道20上端的位置,所述的第一空心螺帶13和第二空心螺帶14上端的位置低於第一過濾層結構18上端位置。
優選的,所述的上罐體1頂部設置有若干進料口35。
本發明的過濾、洗滌、乾燥三合一裝置設計合理,可以有效改善雙螺帶錐底空間受限的問題,方便調節攪拌裝置的定位高度進而方便調節濾餅的厚度,上罐體和下罐體的密封結構可防止漏晶現象現象發生。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若干優選實施例,但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