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層大型超重設備吊運施工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4-02-13 19:43:1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超高層建築大型設備吊運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超高層大型超重設備吊運施工裝置。
背景技術:
近幾年,隨著城市建設的高速發展,超高層建築如雨後春筍般地不斷湧現。在綠色施工的大趨勢下,超高層等施工技術成為熱門話題。在超高層建築裝修階段,塔吊已經拆除,要想將重型變壓器、高低壓配電櫃等超過4噸重的大型機電設備運到100多米甚至更高的樓層,難度很大。由於大型汽車吊無法達到如此高度,而塔吊在裝修階段時早已經拆除,無法利用塔吊,且施工電梯載重最大只能達到 2 噸左右,外用升降機一般正常運轉,只能運輸1噸多重量,以上垂直運輸設備都不能滿足提升要求。此外,超高層外用升降機在運輸過程中,由於風荷載隨著樓層高度的增高,對施工電梯的影響作用也較為明顯,若提升如此重的設備,安全可靠度大為降低。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超高層大型超重設備吊運施工裝置,方便的將大型超重設備吊運至超高層建築上,解決了設備在吊運過程中因晃動而產生碰撞損壞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
一種超高層大型超重設備吊運施工裝置,它包設置在通風井道內並與第一層結構面齊平的首層吊裝平臺、設置在首層吊裝平臺正上方並位於第N層結構面上表面的承重梁以及設置在所述首層吊裝平臺與所述承重梁之間的牽引機構,所述第N層結構面設置有通孔,所述牽引機構穿過通孔連接在承重梁上,所述承重梁上連接有防轉導索,所述防轉導索穿過通孔連接在首層吊裝平臺上,所述吊裝設備通過連接環連接在防轉導索上,所述連接環套裝在防滑導索上並沿防轉導索上下滑動。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整個進行吊裝工作的裝置安裝在通風井道內,同時在首層鋪設吊裝平臺,可通過拖拽或推拉的方式將大型設備運送到首層吊裝平臺處,吊裝承重梁和平臺位於垂直方向上,方便牽引機構進行垂直吊運,將承重梁設置在通風井道上方的樓層上,可增加承重梁的承重能力,在樓板結構層上打孔,也可以減小施工過程中對樓板的損害,在承重梁上安裝防轉導索,防轉導索穿過通孔連接到首層吊裝平臺上,將吊裝設備通過連接環連接到防轉導索上,連接環能隨著設備在防轉導索上上下滑動,能避免設備在吊運過程中因為重力或風力等原因轉動或晃動,從而保護設備。
進一步說,所述首層吊裝平臺包括固定在承重牆上的支撐結構和平臺板,所述平臺板設置在支撐結構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吊裝設備的重量分擔到牆體上,減小給平臺帶來的壓力,同時安裝拆卸比較方便。
進一步說,所述通風井道內還設置有可移動吊裝平臺,所述可移動吊裝平臺連接設置在吊裝設備的下方。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能有效地解決設備吊運到高層或超高層時重新建造吊裝平臺的問題,只需將防滑導索鉤連到可移動吊裝平臺上,將大型設備放到平臺上,然後再根據施工需要將大型設備拖拽到相應的施工地點。
進一步說,所述牽引機構包括與承重梁連接的牽引鋼絲繩,所述牽引鋼絲繩依次穿過動滑輪、第一定滑輪、第二定滑輪連接到卷揚機上,所述動滑輪設置在吊裝設備的上方、所述第一定滑輪設置在第N層結構面的下表面,所述第二定滑輪設置在第N層結構面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設備掛在動滑輪的掛鈎上,牽引鋼絲繩通過動滑輪進行第一次變向返回到需要吊運的樓層稍高處,再經過第一定滑輪進行第二次變向,牽引鋼絲繩發揮到吊運層數的工作面並將吊運設備的重量進行減半,再經過第二定滑輪變向,使牽引鋼絲繩與卷揚機相連接,經過第三次變向,將吊運設備的重量進行分擔,減小了各結構承擔的壓力。
進一步說,所述承重梁包括固定在承重牆上的第一基座板和第一鋼梁,所述第一鋼梁一端連接在第一基座板的下部,第一鋼梁另一端與第N層結構面之間設置有墊塊。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將承重梁一端焊接在承重牆上的第一基座板上,另一端通過墊塊將壓力分擔到樓板上,可將吊運時的壓力由樓板和牆壁共同承擔,減小了破壞。
進一步說,所述支撐結構包括固定在承重牆上的第二基座板和固定在第二基座板上部的第二鋼梁,所述第二基座板的下部和第二鋼梁懸空的一端之間設置有用於支撐第二鋼梁的斜梁,所述第二基座板、第二鋼梁和斜梁呈三角形結構。
通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使用三角結構比較穩定的特點,將第二鋼梁承擔的重力通過第二基座板和斜梁分散到牆體上,而且此結構比較穩定牢固,能承擔更多的壓力。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克服了裝修階段在無塔吊的情況下,汽車吊、外用升降機、施工電梯都無法滿足將4噸多重的大型機電設備吊到100多米甚至更高的樓層,將提升裝置牽引力大大降低,使得大型機電設備被運到指定的樓層,節省了資金,經濟效益顯著。
2.通過在通風井道中吊運大型機電設備,避免了風荷載對提升裝置的影響,避免了大型機電設備由於晃動造成的碰撞損壞。
3.通過在通風井道內用鋼絲繩作為防轉導索,避免了設備上升時由於重力導致自由旋轉和前後左右晃動,從而防止大型機電設備被撞壞,此裝置吊裝安全可靠。此外,鋼絲繩又分別與手動葫蘆和電動葫蘆連接,用來作為可移動吊裝平臺的吊點,一舉兩得。
4,首層吊裝平臺處採用多個支撐結構支撐的方式,減小了對承重牆體造成的壓力,保護牆體。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支撐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承重梁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三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首層吊裝平臺;2、承重梁;3、牽引機構;4、通孔;5、可移動吊裝平臺;6、防轉導索;7、連接環;8、電動葫蘆;9、手動葫蘆;11、支撐結構;12、平臺板;21、第一基座板;22、第一鋼梁;23、墊塊;24、化學錨栓;31、牽引鋼絲繩;32、動滑輪;33、第一定滑輪;34、第二定滑輪;35、卷揚機;101、通風井道;102、第一層結構面;103、第N層結構面;104、吊裝設備;105、第N-1層結構面;106、承重牆;111、第二基座板;112、第二鋼梁;113、斜梁;114、膨脹螺栓。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一種超高層大型超重設備吊運施工設備,它設置在通風井道101內,包括首層吊裝平臺1、承重梁2以及設置在首層吊裝平臺1與承重梁2之間的牽引機構3,首層吊裝平臺1上表面與第一層結構面102齊平,承重梁2位於第N層結構面103上表面的,為了避免吊裝設備104在向上吊運使發生水平位移,承重梁2設置在首層吊裝平臺1的正上方,首層吊裝平臺1包括固定在承重牆上的支撐結構11—鋼牛腿和平臺板12兩部分,懸臂體系的掛梁與懸臂間必然出現擱置構造,通常就將懸臂端和掛梁端的局部構造稱為牛腿,牛腿的作用是銜接懸臂梁與掛梁,並傳遞來自掛梁的荷載,在這裡由於梁的相互搭接,鋼牛腿就是鋼做的牛腿,平臺板12放置在支撐結構11上,為保證提供足夠的支撐力,本實施例中使用六組支撐結構11,使承載力能滿足需求,第N層結構面103設置有中間一個、四面各一個至少五個通孔4,牽引鋼絲繩31穿過中間的通孔4連接在承重梁2上,同時承重梁2上連接有四根防轉導索6,防轉導索6穿過位於四周的通孔4通過卡扣或者掛鈎連接在首層吊裝平臺1上,首層吊裝平臺1上設置有掛環,吊裝設備104與防轉導索6之間通過連接環7連接,本實施例中連接環7採用的是金屬卡扣,因為連接環7套裝在防轉導索6上,使連接環7可沿防轉導索6上下滑動,使設備在吊運過程中因為受到牽引的原因不會自由轉動或左右晃動,保證了安全,本實施例中牽引機構3包括與承重梁2固定連接的牽引鋼絲繩31,牽引鋼絲繩31依次穿過動滑輪32、第一定滑輪33、第二定滑輪34進行三次變向,最後連接到卷揚機35上,卷揚機採用5噸以上的卷揚機,保證了能提夠足夠的牽引力,動滑輪32設置在吊裝設備104的上方並且鉤掛在吊裝設備上用於提升設備,第一定滑輪33設置在第N層結構面103的下表面用於分擔重力,第二定滑輪34設置在第N-1層結構面105上勇於改變牽引的方向。
如附圖3所示,支撐結構11固定在承重牆106上,支撐結構11包括第二基座板111和通過焊接的方式垂直固定在第二基座板111上的第二鋼梁112,本實施例中採用6根M16的膨脹螺栓114將鋼板製成的第二基座板111固定在承重牆106上,6根膨脹螺栓114分兩列設置,每列3根,第二鋼梁112採用20號的工字鋼,第二基座板111下部和第二鋼梁112懸空端之間設置有用於支撐第二鋼梁112的斜梁113,斜梁113採用100x100x5mm以上尺寸的角鋼,第二基座板111、第二鋼梁112和斜梁113呈三角形結構,不但結構牢固,還能提高支撐結構11的承重能力。
在附圖4中,承重梁2包括第一基座板21和第一鋼梁22,第一基座板21通過至少八根M16的化學錨栓24錨固在承重牆106上,第一鋼梁22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垂直連接在第一基座板21上,第一鋼梁22另一端與第N層結構面103之間設置有墊塊23,將承重梁2承擔的重力分擔到牆壁和樓面,增加了承重梁2的承重能力。
實施例二
參見附圖2,當吊裝設備104吊運至第N-1層結構面105上方時,將防轉導索6與首層吊裝平臺1脫鉤分離,回收防轉導索6至第N-1層結構面105處,在遠離第N-1層結構面105一端的兩根防轉導索6上連接電動葫蘆8,在靠近第N-1層結構面105一端的兩根防轉導索6上連接手動葫蘆9,將電動葫蘆和手動葫蘆分別連接在可移動吊裝平臺5的四個掛環上。
實施例三
如附圖5所示,通過調節電動葫蘆8和手動葫蘆9,使可移動吊裝平臺5與第N-1層結構面105齊平,然後將吊裝設備104放置到可移動吊裝平臺5上,然後將卷揚機35連接到吊裝設備104上,啟動卷揚機35,將吊裝設備104運送到所需的工作地點。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步驟如下:
A.在通風井道內設置與第一層樓面齊平的首層吊裝平臺,將吊裝設備平移至首層吊裝平臺;
B.第N層樓面上設置承重鋼梁,在第N層結構面打孔並樓板孔內穿過牽引導索和防轉導索,在第N層結構面下方設置有第一定滑輪,在第N-1層結構面上設置有第二定滑輪,在吊裝設備上方設置有動滑輪,將牽引鋼絲繩分別穿過動滑輪、第一定滑輪和第二定滑輪並與設置在第N-1層結構面上的卷揚機連接;
C.將吊裝設備懸掛在動滑輪上,吊裝設備與防轉導索相連接,啟動卷揚機,將吊裝設備吊運到第N-1層結構面上方;
D. 吊裝設備與防轉導索分離,在遠離樓面的防轉導索處連接電動葫蘆,在靠近樓面的防轉導索處連接手動葫蘆,通過調節手動葫蘆將可移動吊裝平臺一端調至與第N-1層結構面等高,再控制電動葫蘆將可移動吊裝平臺另一端調節至與第N-1層結構面齊平,操作人員啟動卷揚機運轉,使牽引鋼絲繩下降將吊裝設備從第N-1層結構面上方高度處平穩地落到可移動吊裝平臺上,人工將大型機電設備水平方向拖拽到相應樓層相應房間,完成吊裝的工作過程。
吊裝過程在通風井道中完成,避免了風荷載對提升裝置的影響,避免了大型機電設備由於晃動造成的損壞。在通風井道內用鋼絲繩作為防轉導索,避免了設備上升時自由旋轉和前後左右晃動,從而防止大型機電設備被撞壞,吊裝安全可靠。
本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解釋,其並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閱讀完本說明書後可以根據需要對本實施例做出沒有創造性貢獻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實用新型的權利要求範圍內都受到專利法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