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4-02-22 11:07:15
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軌道平板車由平板、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組成,特徵在於:急停開關、電鎖開關和第二主接觸器相串聯後接於電源正和電源地之間,第一主接觸器與第二主接觸器相併聯;換向開關與第二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電鎖開關和電源地上,第一換向繼電器的線圈與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相併聯;調速電位器的兩端接於加速器信號高端和低端上,調速電位器的中間觸點與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的加速器信號輸入端均相連接。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由於採用兩個電機驅動,減小了平板車尺寸,增加了載重量。控制系統實現了軌道平板車的同步啟動、等速運行和同步制動。
【專利說明】 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更具體的說,尤其涉及一種減小了平板車尺寸並增大了載重量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
【背景技術】
[0002]軌道平板車作為一種運載貨物的工具,可將物品在不同的加工區域之間沿軌道進行運輸,具有工作穩定、效率高的優點,應用較為普及。但現有的平板軌道車均採用一個電機驅動,在某些特殊應用場合當電機驅動的輪懸空後則平板軌道車無法行進,如採用射線對大型工件進行探傷檢測的過程中,探傷房間內部的軌道與外部的軌道之間會存在軌道缺口(為了關閉探傷房間的防輻射門),現有的軌道平板車無論是採用前輪驅動還是後輪驅動,一旦驅動輪被懸空,則整個軌道平板車將會失去動力,無法運行。
[0003]再者,現有的軌道平板車在停止運行時會立即執行剎車動作,軌道平板車的速度會在較短的時間內變為零,加速度較大,會使平板車上放置的物品傾倒或跌落,不利於安全生產。對於探傷環境來說,是不利於人員靠近的,但現有的軌道平板車一般採用手動控制方式,不能進行遠距離遙控作業。
【發明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為了克服上述技術問題的缺點,提供了一種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
[0005]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軌道平板車由平板和設置於平板下方的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組成,前驅動輪與後驅動輪之間設置有多個被動輪;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分別通過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進行驅動;所述控制系統由蓄電池、第一斬波器、第二斬波器、第一換向繼電器、第二換向繼電器、第一主接觸器和第二主接觸器組成;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上均設置有電源輸入端B-和B+、電源輸出端A2和M-以及電鎖開關輸入端PU主接觸器電源輸入端P12、加速器信號高端P11、加速器信號低端P4和加速器信號輸入端P5 ;其特徵在於:蓄電池的正、負極接於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的電源輸入端B-、B+上,第一串勵電機與第一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第一斬波器的電源輸出端A2和M-上,第二串勵電機與第二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第二斬波器的電源輸出端A2和M-上;急停開關、電鎖開關和第二主接觸器相串聯後接於電源正和電源地之間,第一主接觸器與第二主接觸器相併聯;換向開關與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F和線圈R串聯後接於電鎖開關和電源地上,第一換向繼電器的線圈與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相併聯;調速電位器的兩端接於加速器信號高端Pll和加速器信號低端P4上,調速電位器的中間觸點與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的加速器信號輸入端均相連接。
[0006]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還包括延時剎車的延時制動電路,所示延時制動電路包括延時繼電器J1、輔助繼電器和報警燈;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上均設置有對其進行制動的電磁製動線圈,延時繼電器Jl與二極體串聯後的兩端接於換向開關和電源地上,輔助繼電器和報警燈與延時繼電器J1的不同常開點串聯後均接於蓄電池正負極上,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的電磁製動線圈與輔助繼電器的常開點串聯後接於電源的正負極上。
[0007]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還包括遙控器和接收器信號的遙控接收器,所述遙控接收器的輸出端與換向開關所在的迴路相串聯。
[0008]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所述蓄電池的正極經主保險絲1和第一主接觸器的常開觸點後接於第一斬波器的B+輸入端,蓄電池的正極經主保險絲2和第二主接觸器的常開觸點後接於第二斬波器的B+輸入端。
[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分別通過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驅使運動,有效地減小了單個電機的功率,也有效縮小了電機和減速器的尺寸,易於加工出尺寸較小的軌道平板車,以滿足特殊場合的應用。由於軌道平板車的前後兩端分別設置有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中間設置由多組被動輪,在前輪或後輪懸空的情況下仍舊可在軌道上運行,易於在設置有缺口的軌道上運行。由於軌道平板車採用前後驅動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整個軌道平板車的載重量。
[0010]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一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第一斬波器的輸出端,第二串勵電機和第二換向器串聯後接於第二斬波器的輸出端,且第一換向繼電器和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並聯後再與換向開關串聯,保證了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的同時換向,保證了整個軌道平板車的正常前進和後退。由於調速電位器的兩端與加速器信號高端和低端相連接,調速電位器的中間觸點與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上的加速器信號輸入端均相連接,實現了兩電機的同步變速和運行速度的一致性,保證了整個軌道平板車的正常運行。
[0011]通過設置於換向開關相串聯的延時繼電器J1、與延時繼電器J1的常開點串聯的輔助繼電器J2,且兩串勵電機的電磁製動線圈與輔助繼電器J2的常開點相串聯,使得軌道平板車由運動變為靜止狀態的過程中,需經過延時繼電器J1所設定的時間段進行充分減速後,才進行制動,避免了以往由於制動過早易造成物品傾斜和跌落現象的發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的結構原理圖;
[0013]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的電路原理圖。
[0014]圖中:1平板,2前驅動輪,3後驅動輪,4軌道,5軌道缺口,6探傷房間,7防輻射門,8工件,9蓄電池,10第一斬波器,11第一串勵電機,12第一換向繼電器,13調速電位器,14第一主接觸器,15第二斬波器,16第二串勵電機,17第二換向繼電器,18第二主接觸器,19延時繼電器J1,20急停開關,21電鎖開關,22換向開關,23輔助繼電器,24報警燈,25電磁製動線圈,26主保險絲1,27主接觸器常開觸點,28控制電路保險絲,29總成接插件k,30電壓指示,31主保險絲2,32控制電路保險絲,33主接觸器常開觸點,34總成接插件k,35電量表,36 MMT型控制器典型接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5]下面結合附圖與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16]如圖1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的結構原理圖,所示的軌道平板車由平板I和設置於平板I上的前驅動輪2和後驅動輪3組成,前驅動輪2與後驅動輪3之間為兩組被動輪,工件8放置於平板I上。探傷房間6用於實現工件8的探傷作業,由於探傷房間6採用放射光線對工件8進行照射,為了避免對探傷房間6外部的輻射,設置有防輻射門7。軌道4從外部一致延伸至探傷房間6的內部,但是為了配合防輻射門7的開閉,軌道4在入口處出現了軌道缺口 5。由於現有的平板運輸車一般採用一個驅動輪,當驅動輪落入到軌道缺口 5中時,整個軌道平板車會失去動力。但是,由於本實用新型的軌道平板車設置有前驅動輪2和後驅動輪3,當前驅動輪2落入軌道缺口 5中時,依靠後面被動輪和後驅動輪3的支撐作用,後驅動輪3的驅動作用,可使前驅動輪2越過軌道缺口 5進入到探傷房間6內的軌道上;同樣地,後驅動輪3也可越過軌道缺口 5。
[0017]如圖2所示,給出了本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的電路原理圖,其包括蓄電池9、第一斬波器10、第一串勵電機11、第一換向繼電器12、調速電位器13、第一主接觸器14、第二斬波器15、第二串勵電機16、第二換向繼電器17、第二主接觸器18 ;蓄電池9用於給整個軌道平板車的運行提供電能。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分別驅使前驅動輪2和後驅動輪3運動。所示的第一斬波器10和第二斬波器15上設置有電源輸入端B-和B+、電源輸出端A2和M-以及電鎖開關輸入端P1、主接觸器電源輸入端P12、加速器信號高端P11、加速器信號低端P4和加速器信號輸入端P5。第一斬波器10和第二斬波器15的電源輸入端B-和B+分別與蓄電池的正負極相連接。第一斬波器10的B+與蓄電池9正極之間的迴路上串聯有第一主接觸器14的常開點和主保險絲1,第二斬波器15的B+與蓄電池9正極之間的迴路上串聯有第二主接觸器18的常開點和主保險絲2。
[0018]所不的第一串勵電機11與第一換向繼電器12串聯後接於第一斬波器10的輸出端,第二串勵電機16與第二換向繼電器17串聯後接於第二斬波器15的輸出端。急停開關20、電鎖開關21和第二主接觸器18串聯後的兩端分別接於蓄電池正極和電源地上,電源地與蓄電池9的電源負等電位,第一主接觸器14與第二主接觸器18相併聯,這樣,在電鎖開關21閉合後,第一主接觸器14和第二主接觸器18均得電,其常開點由斷開狀態變為閉合狀態,第一斬波器10和第二斬波器15的輸入端才可接入電源。換向開關22與第二換向繼電器17的線圈F和線圈R串聯後接於電鎖開關21和電源地上,第一換向繼電器12與第二換向繼電器17相併聯,當換向開關22的觸頭撥到相應的觸點上,會同時使第一換向繼電器12和第二換向繼電器17的線圈R或線圈F得電,以控制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同時正轉或反轉,實現了兩電機的同步控制。
[0019]所示的調速電位器13的兩端分別接於第一斬波器10上的加速器信號高端Pll和加速器信號低端P4上,調速電位器13上的中間觸點與第一斬波器10和第二斬波器15上的加速器信號輸入端P5均相連接,以便控制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以相同的速度運動。調速電位器13帶1k電位器,安裝在上蓋,1k電位器固定在箱體內。
[0020]如圖中所示,由延時繼電器19、輔助繼電器23和報警燈24構成了延時制動電路,以實現軌道平板車由運動狀態變為靜止狀態時的延時制動。延時繼電器Jl與兩個二極體串聯後的一端與換向開關22相連接,另一端與電源地相連接,延時繼電器Jl為斷電延時繼電器。輔助繼電器J2和報警燈24與延時繼電器Jl的不同常開點串聯後接於蓄電池9的兩端,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的電磁製動線圈與輔助繼電器23的常開點串聯後接於蓄電池9的兩端。
[0021]這樣,當換向開關22由前進或後退位置切換至空擋位置時,加壓延時繼電器J1兩端的電壓變為零,延時繼電器J1開始延時,在延時的過程中,軌道平板車的速度會逐漸降低;當延時時間到時,延時繼電器J1的常開點閉合,報警燈24點亮、輔助繼電器23的線圈得電,輔助繼電器23的常開點閉合,使電磁製動線圈得電,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同時進行制動。由於在制動前進行了充分的延時,有效避免了軌道平板車上的物品發生傾倒或跌落。
[0022]所示的MMT型控制器典型接線圖36,KY110630-017-T帶遙控接收器,控制器總成接插件Κ。控制總成接插件出線定義:Κ1 (綠色)電鎖開關輸入、Κ2 (黃色)主接觸器電源輸入、Κ3 (紅色)加速器信號高端、Κ4 (黑色)加速器信號低端、Κ5 (綠色)加速器信號輸入、Κ7 (灰色)前進接觸器電源輸入、Κ1 (白色)後退接觸器電源輸入。
[0023]為了實現對軌道平板車的運行進行遠距離操控,還設置有遙控器和接收其指令信號的遙控接收器,所示的遙控接收器的輸出控制信號與換向開關22所在的迴路串聯在一起,可實控制軌道平板車的前進、後退運行狀態。
[0024]實用新型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由於軌道平板車的前後兩端分別設置有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中間設置由多組被動輪,在前輪或後輪懸空的情況下仍舊可在軌道上運行,易於在設置有缺口的軌道上運行。由於軌道平板車採用前後驅動的形式,有效地提高了整個軌道平板車的載重量。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軌道平板車由平板(I)和設置於平板下方的前驅動輪(2)和後驅動輪(3)組成,前驅動輪與後驅動輪之間設置有多個被動輪;前驅動輪和後驅動輪分別通過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進行驅動;所述控制系統由蓄電池(9)、第一斬波器(10)、第二斬波器(15)、第一換向繼電器(12)、第二換向繼電器(17)、第一主接觸器(14)和第二主接觸器(18)組成;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上均設置有電源輸入端B-和B+、電源輸出端A2和M-以及電鎖開關輸入端P1、主接觸器電源輸入端P12、加速器信號高端Pl1、加速器信號低端P4和加速器信號輸入端P5 ;其特徵在於:蓄電池的正、負極接於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的電源輸入端B-、B+上,第一串勵電機與第一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第一斬波器的電源輸出端A2和M-上,第二串勵電機與第二換向繼電器串聯後接於第二斬波器的電源輸出端A2和M-上;急停開關(20)、電鎖開關(21)和第二主接觸器相串聯後接於電源正和電源地之間,第一主接觸器與第二主接觸器相併聯;換向開關(22)與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F和線圈R串聯後接於電鎖開關和電源地上,第一換向繼電器的線圈與第二換向繼電器的線圈相併聯;調速電位器(13)的兩端接於加速器信號高端Pll和加速器信號低端P4上,調速電位器的中間觸點與第一斬波器和第二斬波器的加速器信號輸入端均相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延時剎車的延時制動電路,所示延時制動電路包括延時繼電器J1、輔助繼電器(23)和報警燈(24);第一串勵電機(11)和第二串勵電機(16)上均設置有對其進行制動的電磁製動線圈(25),延時繼電器Jl與二極體串聯後的兩端接於換向開關和電源地上,輔助繼電器和報警燈與延時繼電器Jl的不同常開點串聯後均接於蓄電池正負極上,第一串勵電機和第二串勵電機的電磁製動線圈與輔助繼電器的常開點串聯後接於電源的正負極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遙控器和接收器信號的遙控接收器,所述遙控接收器的輸出端與換向開關(22)所在的迴路相串聯。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雙電機軌道平板車控制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蓄電池(9)的正極經主保險絲I和第一主接觸器的常開觸點後接於第一斬波器的B+輸入端,蓄電池的正極經主保險絲2和第二主接觸器的常開觸點後接於第二斬波器的B+輸入端。
【文檔編號】B65G35/00GK204136986SQ201420295817
【公開日】2015年2月4日 申請日期:2014年9月5日 優先權日:2014年9月5日
【發明者】霍俊嶺, 潘孝威, 王其輝 申請人:濟南科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