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2024-01-22 10:06:15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尤其是用於預防與治療新患病症者早期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潰後亦難癒合,繼之隨後牙槽骨進程性腐壞之,損壞牙槽骨及面容,故名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
背景技術:
口腔科慢性邪毒侵髓型的早期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 腮腺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繼續發展,則患部皮膚紅熱腫脹,最後自潰;潰後膿液清稀,但腮頰內外硬腫仍然不退,瘡口不得收斂,潰後亦難癒合,繼之隨後牙槽骨進程性腐壞之,久之內有腐骨排出,患部牙齒俱落,損壞牙槽骨及面容。 故名骨槽風疾病。其發病機理,多為齲齒,牙瘡或風火邪毒侵襲而致,根據前人臨床經驗,早期治療宜祛風散火為宗旨。按祖國醫學理論辯症歸屬,腎主骨,以腎為本,腎陰即虧,腎精欠足,骨髓欠充盈,正邪相爭,正不勝邪,無敵邪客,邪客入侵,正氣相搏,發病緩慢,故初起不甚紅腫,但覺隱痛,繼而邪毒漸進,深入骨槽,直入牙槽骨髓,骨質堅硬,氣血不適肌肉之充盈,因而潰腐遲緩。此類病症,我國北方與西北方天寒地凍之區域患病者諸多,南方熱帶地區域患病者亦少之,目前西醫對此病治療欠佳,中醫診療醫治屬口腔科牙槽骨疑難病痛症態之列。當前,用於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還是一個市場空白。為了實現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二十一世紀「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的目標,特別是我國北方與西北方天寒地凍之區域患病者口腔科牙槽骨病型疑難病痛病變健康方面的預防保健和醫治。因此,尋求研製預防和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新產品、新方藥的診療方式,進入醫療醫藥市場,是傳承民族醫藥,順應引領創新民族醫療醫藥文化新藥創製科研課題的當務
ο本發明根據歷代傳統中醫口腔科牙槽骨病的醫藥診療保健,醫療民間的經驗配方,經反覆對方劑方藥篩選探討、進行臨床研究,進行方劑方藥技術創新,採用中藥或經中藥加工配製而成的一種用於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進行新產品研究開發新藥、方劑方藥試驗創製,臨床診療實屬首創。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尤其是用於預防與治療新患病症者早期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潰後亦難癒合,繼之隨後牙槽骨進程性腐壞之,損壞牙槽骨及面容,故名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它具有提氣升益,暢通表裡,疏散風邪,解毒散火,行氣散結,散瘀行血,疏散硬腫,通絡祛痛,益氣補虛,調和營衛,康復骨槽之功效而組成方劑方藥,用於治療新患病症者早期口腔科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臨床醫治具有獨特療效。本發明技術方案的配方配比組成是川芎80g、蔓京子100g、白芍120g、防風100g、 羌活100g、獨活100g、僵蟲100g、柴胡120g、葛根150g、升麻60g、香附100g、甘草80g、人參 50g、生薑30片、大棗60枚中藥材調配及包裝材料組成,經微火烘乾焙燥後(生薑除外), 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備用配料藥材製劑;或將取其每大或小包用煎藥陶器具加清水小包約400毫升或大包約800毫升涼冷浸泡片刻後,加生薑2 或3片煮煎熬30分鐘左右,去渣取得藥汁液小包約200毫升或大包約400毫升,即成中藥複方煎熬湯製劑,還需再二次重煎熬,小孩服用小包,大人服用大包,分頭次和二次當天煎熬取藥汁液後診療溫熱內服。或將取其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備用配料藥材加生薑30片, 用煎藥大陶器具加淨水適量煮煎熬,分頭煎、二煎、三煎後各取藥汁液共混合後濃縮成5000 毫升藥汁液,密封滅菌後分裝成10瓶,每瓶約500毫升密封的中藥複方口服液製劑,臨床診療溫熱內服備用。或將其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生薑在內)的備用配料藥材,取其10倍的配料藥材計大包100或小包200的備用配料藥料,不經煮煎熬,而經用超微粉碎機,粉碎成300-1000目的微細末,經用一步沸騰制粒機製成顆粒,再用顆粒包裝機加工分裝成15克 /小袋的中藥複方顆粒製劑,根據患者年齡大少或病情輕重之別,進行臨床診療備用。本發明的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是根據傳統民間口腔科中醫專家的臨床經驗方藥,結合現代中醫五官科學、中醫內科學、中醫藥學、中藥炮炙學、中醫經絡學為基礎理論依據,進行臨床研究,進行對嘗試方劑方藥臨床技術創新,理論藥理設計以提氣升益,暢通表裡,疏散風邪,解毒散火,行氣散結,散瘀行血,疏散硬腫,通絡祛痛,益氣補虛, 調和營衛,康復骨槽之功效而組成配方。方中以蔓京子、防風、羌活、獨活、僵蟲、柴胡、葛根、 升麻提氣升益,疏散風邪,解毒散火,疏散硬腫,通絡祛痛;川芎、白芍散瘀行血,調和營衛, 通絡祛痛;香附行氣散結;人參益氣補虛;甘草解毒和中;人參、川芎、白芍、甘草、生薑、大棗共奏暢通表裡,調和營衛。全方藥效正徹病機,臨床應用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之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療效穩定可靠。採用本發明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預防和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之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具有藥材資源豐富,藥物配製加工容易,服用方便,導向力強、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臨床應用總有效率治癒率高等優點和效果,為探討和研製口腔科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的有效新方劑、新方藥提供了可靠的臨床診療經驗與科學依據。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具體詳述實施例
方法一、煎熬湯製劑,取川芎80g、蔓京子100g、白芍120g、防風100g、羌活100g、 獨活100g、僵蟲100g、柴胡120g、葛根150g、升麻60g、香附100g、甘草80g、人參50g、生
姜30片、大棗60枚中藥材調配及包裝材料組成,經微火烘乾焙燥後(生薑除外),分裝成 10-20大或小包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備用配料藥材製劑,或取其1包煎熬時另加(小孩小包2片,大人大包3片)生薑,每包用煎藥陶器具加清水小包約400毫升或大包約800毫升涼冷浸泡片刻後,小火煮煎開後,中火煮煎熬30分鐘左右,去渣取得藥汁液小包約200毫升或大包約400毫升,即成中藥複方煎熬湯製劑,還需再二次重煎熬,根據患者年齡大少,取小包或大包,小孩服用小包,大人服用大包,每天1或2劑,患病輕症者用1劑,重症者用2劑,每劑煎煮二次,每天根據病情輕或重溫熱內服2-4次進行臨床診療,溫熱內服常規三至五天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二療程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可好轉或臨床治癒。方法二、口服液製劑,取川芎80g、蔓京子100g、白芍120g、防風100g、羌活100g、 獨活100g、僵蟲100g、柴胡120g、葛根150g、升麻60g、香附100g、甘草80g、人參50g、生薑30 片、大棗60枚中藥材調配及包裝材料組成,經微火烘乾焙燥後(生薑除外),分裝成10-20 大或小包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備用配料藥材製劑,取其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備用藥材進行煎熬,煎熬時另加生薑30片,分頭煎用煎藥大陶器具加清水約8000毫升涼冷浸泡1小時後,中火煮煎開後再用小火煮煎熬1小時左右,去渣取藥汁約4000毫升;二次用煎藥大陶器具加清水約6000毫升涼冷浸泡1小時後,中火煮煎開後再用小火煮煎熬1小時左右,去渣取藥汁約3000毫升;三次用煎藥大陶器具加清水5000毫升涼冷浸泡1小時後, 中火煮煎開後再用小火煮煎熬1小時左右,去渣取藥汁約2500毫升;將前三次煎熬去渣後取得的藥汁共混合後取得藥汁液共約9500毫升,將其用小火緩慢濃縮成5000毫升藥汁液後,密封滅菌分裝成10瓶,每瓶約500毫升密封的中藥複方口服液製劑,臨床診療備用,每天共溫熱內服約500毫升,分上午、下午二次溫熱內服用,常規三至五天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二療程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可好轉或臨床治癒。方法三、顆粒製劑,取川芎80g、蔓京子100g、白芍120g、防風100g、羌活100g、獨活100g、僵蟲100g、柴胡120g、葛根150g、升麻60g、香附100g、甘草80g、人參50g、生薑30 片、大棗60枚中藥材配料及包裝材料組成,經微火烘乾焙燥後(生薑在內),分裝成10-20 大或小包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備用配料藥材製劑,取其10倍的配料藥材計大包100或小包200的備用配料藥料,不經煮煎熬,而經用超微粉碎機,粉碎成300-1000目的微細末,經用一步沸騰制粒機一步沸騰制粒製成顆粒,再用顆粒包袋機經加工分裝成15克 /小袋包裝的中藥複方顆粒製劑,每次衝服小孩1-2小袋包裝,大人2-3小袋包裝,每天衝服3-4次進行臨床診療。常規三至五天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二療程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腺之間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可好轉或臨床治癒。臨床應用本發明一種用於預防和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之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患者13例,其中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4例,最少年齡5歲,最大年齡59歲,服藥時間最短3天,最長時間15天,治療有效率之高達百分之百,治癒率之高達百分之百。這是對當今國際醫學難題新患病症者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傳承民間醫學技術的進行設定組方研究與劑型創新,為探討研製治療上述疾病的有效創新方劑、方藥提供了可靠的臨床診療經驗與科學依據。為預防醫治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新方劑、新方藥、新產品的研究開發試製,走向國內國際市場,進行產品研製,促成商品產業化設定了可操作性的即定方案。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其技術方案的配方配比組成是川芎80g、蔓京子100g、白芍120g、防風100g、羌活100g、獨活100g、僵蟲100g、柴胡 120g、葛根150g、升麻60g、香附100g、甘草80g、人參50g、生薑30片、大棗60枚中藥材調配及包裝材料組成,經微火烘乾焙燥後(生薑除外),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備用配料藥材製劑;其特徵是取其每包用煎藥陶器具加清水小包約400毫升或大包約800毫升涼冷浸泡片刻後,加生薑2-3片煮煎熬30分鐘左右,去渣取得藥汁液小包約200毫升或大包約400毫升,即成中藥複方煎熬湯製劑,還需再二次重煎熬,小孩服用小包,大人服用大包,分頭次和二次當天煎熬取藥汁液後診療溫熱內服。
2.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其特徵是取上述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備用配料藥材加生薑30片,用煎藥大陶器具加淨水適量煮煎熬,分頭煎、二煎、三煎後各取藥汁液共混合後濃縮成5000毫升藥汁液,密封滅菌後分裝成 10瓶,每瓶約500毫升密封的中藥複方口服液製劑,臨床診療溫熱內服備用。
3.權力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其特徵是取上述分裝成10-20大或小包(生薑在內)的備用配料藥材,取其10倍的配料藥材計大包 100或小包200的備用配料藥料,不經煮煎熬,而經用超微粉碎機,粉碎成300-1000目的微細末,經用一步沸騰制粒機製成顆粒,再用顆粒包裝機加工分裝成15克/小袋的中藥複方顆粒製劑,根據患者年齡大少或病情輕重之別,進行臨床診療備用。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口腔科早期牙槽骨骨槽風疾病的中藥製劑,其組成配方由川芎、蔓京子、白芍、防風、羌活、獨活、僵蟲、柴胡、葛根、升麻、香附、甘草、人參、生薑、大棗共15味藥材調配及包裝材料組成,本發明中藥複方煎熬湯和口服液或顆粒製劑,主要用於預防和治療新患病症者口腔科位於耳前腮頰之間,發病過程緩慢,初起硬腫難消,腮頰隱隱作痛,繼而逐漸漫腫堅硬,皮色不變,經久不消,身發微熱之早期牙槽骨骨槽風及其引起的腫硬疼痛等疾病,具有藥材資源豐富,藥物配製加工容易,服用方便,導向力強、見效快,療效好,無毒副作用,臨床應用總有效率高等優點和效果。
文檔編號A61P1/02GK102552846SQ20121001105
公開日2012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日
發明者李運乃 申請人:李運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