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製作方法
2024-02-15 18:25:15 1

本發明屬於發動機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
背景技術:
汽油機小型強化通過減小汽油機排量或降低發動機轉速的方法,使汽油機運行於經濟性較高的工況並同時降低摩擦損失,實現汽油機油耗的降低。二衝程汽油機點火周期為四衝程汽油機的一半,具有扭矩輸出高、能量密度高、運行平穩等優點,是實現小型強化、提高汽油機效率的一種極具潛力的手段。
然而,傳統二衝程發動機受其結構和掃氣過程限制,若直接用於實現小型強化並不能帶來經濟性的改善。首先,傳統二衝程汽油機採用活塞運動控制氣口掃氣的換氣方式,固定的氣口開閉時刻導致在進氣壓力較高的條件下存在嚴重的進氣短路現象,即新鮮充量未能有效掃除整個燃燒室的廢氣而直接流出排氣口,進而導致在採用氣道預混均質混合氣時,油耗以及HC排放急劇增多。雖然可通過缸內直噴技術減少燃油的短路,但是進氣能量的損失仍舊亟待解決。其次,傳統二衝程汽油機的潤滑方式會導致HC排放的增加。此外,進排氣口的溫差還可導致活塞變形,不僅降低了發動機的耐久性,還進一步增加進入燃燒室的潤滑油量,加劇HC排放的惡化。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使二衝程的發動機運轉模式能切實應用於汽油機的小型強化,提出了頂置氣門二衝程汽油機的概念。這種汽油機基於傳統四衝程汽油機的結構,通過凸輪軸型線的改變實現二衝程運轉,結合較長的進、排氣門重疊期來控制掃氣過程,旨在通過不對稱的氣門相位改善進氣短路。與此同時,頂置氣門二衝程汽油機由於取消了掃氣口結構,還大大減少了活塞的受熱不均。此外,傳統四衝程汽油機的潤滑油供給方式也消除了潤滑油進入燃燒室的現象。
在頂置氣門結構結合缸內直噴的基礎之上,組織進氣逆滾流掃氣可進一步有效減少進氣短路。進氣逆滾流掃氣的主要思想是使新鮮空氣沿「進氣門下方-進氣門側缸壁-活塞-排氣側缸壁-排氣門」的掃氣路徑遍歷燃燒室空間,將廢氣推擠出排氣門。進氣逆滾流可通過物理遮擋進氣門上方進氣、使空氣儘量從進氣門下方的流通截面進入氣缸的方式實現,包括水平進氣道內設置遮擋、進氣門上方增加導氣屏、進氣門側缸頭增加豎直擋板、豎直進氣道配合燃燒室蓬頂階梯結構等方法。其中,豎直進氣道配合燃燒室棚頂臺階結構的方法,可在組織進氣逆滾流的同時減少進氣流動損失,並通過氣門定時和進氣壓力的控制靈活調節掃氣效率。
但是,頂置氣門二衝程直噴汽油機的實際應用仍然面臨缸內混合氣組織和燃燒穩定性控制等方面的技術問題。首先,大負荷條件下缸內氣體密度較高,且在大氣門重疊角的限制下噴油定時較晚,不利於燃油的霧化破碎、蒸發、擴散以及形成火焰傳播所必須的分層混合氣,尤其在採用豎直進氣道結合蓬頂階梯結構改善充氣和掃氣時,缸蓋內部結構為更先進的噴霧引導式直噴系統以及火花塞的布置提出了難題。同時,不管是中小負荷下採用高殘餘廢氣率還是大負荷下較強的缸內氣體流動,均不利於火焰傳播過程中早期初始火核的形成和發展,導致早期燃燒穩定性較低,著火和燃燒相位難控制。此外,大負荷工況下還存在爆震和壓力升高率較大的隱患,會導致發動機損傷。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在掃氣、混合氣分層和燃燒控制方面的難題,本發明提供一種燃燒室。該燃燒室基於採用豎直進氣道和蓬頂階梯結構的頂置氣門二衝程汽油機,配有噴霧引導型缸內直噴以及火花點火功能,在降低進氣短路、調控掃氣效率的同時,可在整個負荷範圍內靈活組織混合氣分層、維持穩定燃燒,並減少燃油撞壁現象。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一種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是由缸蓋、進氣門和排氣門、活塞、氣缸套、以及噴油器和火花塞包圍形成的空腔,所述缸蓋位於氣缸套上方,缸蓋上設有兩個進氣門、兩個排氣門、噴油器和火花塞,所述活塞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在氣缸套內沿氣缸中心方向往復運動;所述缸蓋為蓬頂型,所述活塞為凹坑型活塞;所述噴油器為壓電晶體外開式噴油器。所述缸蓋的蓬頂包括位於進氣門側和排氣門側相對的兩側蓬頂面,進氣門側的蓬頂面由靠近氣缸中心的第一蓬頂斜面和靠近進氣側壁的第二蓬頂斜面構成,所述第一蓬頂斜面與所述第二蓬頂斜面相連,所述第一蓬頂斜面與所述活塞軸線的夾角小於所述第二蓬頂斜面與所述活塞軸線的夾角;排氣門座根部位於排氣門側蓬頂面上;進氣門座根部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蓬頂斜面平行,但在其垂直方向上比所述第二蓬頂斜面高,且進氣門座通過其下方與進氣門座同軸且直徑大於進氣門座的圓孔與燃燒室連通,該圓孔與所述的第一蓬頂斜面和第二蓬頂斜面分別相交,從而使所述第一蓬頂斜面與圓孔內表面相交後在進氣門上方靠近缸蓋中心的一側形成一階梯,所述階梯用於在進氣門升程較低時防止進氣門上方的新鮮空氣經由缸蓋頂部直接流入排氣門、減少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的進氣短路現象,同時使空氣經由進氣門下方進入燃燒室,並依次流經進氣側缸壁、活塞表面和排氣側缸壁,形成順時針方向的滾流運動,將殘餘廢氣推擠出排氣門,實現二衝程汽油機的掃氣;在第一蓬頂斜面和第二蓬頂斜面連接處,且位於兩個進氣門之間,設有球形避油坑,所述球形避油坑的中心位於所述噴油器的中心線上,以避免油束與第一蓬頂斜面相撞,減少燃油溼壁;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均安裝於所述缸蓋的中心部位,其中,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於垂直於燃燒室的縱剖面的方向,所述噴油器的噴孔和所述火花塞的電極位於氣缸中心線的兩側,所述噴油器和所述火花塞均指向氣缸中心線以及進氣門的方向,從而使噴油器噴射的油束前端到達火花塞電極的中心,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之間相對距離的設定要同時滿足布置冷卻水套的空間以及二者與水套之間缸蓋實體的強度要求,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的軸線方向的設定要同時滿足二者不與進氣道和排氣道發生幹涉以及二者與進氣門座和排氣門座之間缸蓋實體的強度要求;所述活塞的頂部由中央凸起以及位於其中的凹坑構成;中央凸起在凹坑存在的基礎上控制發動機的壓縮比;中央凸起的表面是在圓錐迴轉面上由三個相連的截切平面截切後所形成的表面,三個截切平面均垂直於燃燒室縱剖面,三個截切平面包括第一截切平面、第二截切平面和第三截切平面,其中,第一截切平面與排氣門座根部所在平面平行,第二截切平面與進氣門座根部所在平面平行,以避免活塞在位於上止點時與蓬頂的幹涉;第三截切平面位於第一截切平面和第二截切平面之間,所述第三截切平面與第一截切平面的相交線高於所述第三截切平面與第二截切平面的相交線,從而在燃油噴射方向上增大燃油與活塞之間的距離、減少燃油溼壁量;所述第一截切平面與圓錐迴轉面之間、所述第二截切平面與圓錐迴轉面之間均為圓滑過渡;所述凹坑的中心位於所述噴油器的中心線上,所述凹坑為開口式球形淺坑。
進一步講,本發明所述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其中,進氣門和排氣門頭部外徑相同,從而在保證充氣和掃氣效率的條件下,為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的布置預留更大空間。
再進一步,本發明所述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其中,火花塞的外徑不大於10mm,為所述噴油器和火花塞的布置預留更大空間。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將本發明用於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時,可以與可變氣門定時機構、增壓系統配合使用,根據工況需求調整掃氣和充氣效率,尤其在大負荷工況下可降低由於進氣壓力較高、氣門重疊期較長所引起的進氣短路現象;實現噴霧引導式缸內直噴,燃油液滴尺寸小、易於霧化蒸發,噴油壓力高且可實現多次噴射,可通過噴油定時、噴射次數以及噴油持續期控制燃燒室空間內的混合氣分層,並實現穩定點火;通過高壓噴射燃油、活塞凹坑形狀與氣體流動的相互作用,增強燃燒室內氣體湍流運動,有利於加快火焰傳播、減少爆震傾向;增大了燃油與燃燒室壁面的距離,增強油氣混合過程並減少燃油撞壁,有助於降低排放。尤其在與豎直進氣道配合使用時,可防止中置噴油器和火花塞與氣道的幹涉,節省空間,因此更有利於發動機的小型化,從而提高發動機經濟性。
附圖說明
圖1(a)是本發明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縱向結構剖視圖;
圖1(b)是圖1(a)中A-A所示剖切位置的剖面圖;
圖2(a)是本發明中缸蓋內表面的俯視圖;
圖2(b)是圖2(a)所示缸蓋內表面的側視圖;
圖3(a)、圖3(b)和圖3(c)均為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中噴油器和火花塞基於燃燒室腔體的布置示意圖,其中:
圖3(a)是對應圖1(a)中所示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示意圖;
圖3(b)是對應圖1(b)中所示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示意圖;
圖3(c)是對應圖3(a)後視的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示意圖;
圖4(a)是本發明中活塞的俯視圖;
圖4(b)是圖4(a)所述活塞的側視圖;
圖5是本發明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氣門定時、噴油定時和點火定時示意圖;
圖6是本發明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在掃氣過程中,進氣門開啟時間過半後,在過進氣門中線的縱剖面上的氧氣濃度分布雲圖以及速度矢量分布圖;
圖7是本發明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在噴油過程中油束的形態。
圖中:1-缸蓋,2-進氣門,3-排氣門,4-活塞,5-氣缸套,6-噴油器,7-火花塞,8-第一蓬頂斜面,9-第二蓬頂斜面,10-排氣門座,11-進氣門座,12-圓孔,13-避油坑,14-活塞中央凸起,15-活塞凹坑,16-第一截切平面,17-第二截切平面,18-第三截切平面,19-直噴油束。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參照附圖和具體實例,按發動機單個循環內掃氣、混合氣組織和燃燒的工作順序,對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進行詳細說明。
圖1(a)和圖1(b)分別展示了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縱向結構剖視圖和A-A剖面剖視圖,其中,剖面A-A為經過氣缸中心線且與圖1(a)中縱向剖面垂直的剖面。如圖1(a)和圖1(b)所示,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是缸蓋1、進氣門2和排氣門3、活塞4、氣缸套5、以及噴油器6和火花塞7包圍形成的空腔。其中,缸蓋1位於活塞的上方,缸蓋1上設有兩個進氣門2、兩個排氣門3、噴油器6和火花塞7;活塞4在發動機運行過程中在氣缸套5內沿氣缸中心方向往復運動;所述缸蓋1為蓬頂型,所述活塞4為凹坑型活塞;所述噴油器6為壓電晶體外開式噴油器。為了實現二衝程汽油機的逆滾流掃氣、減少進氣短路帶來的能量損失,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蓬頂具有階梯結構,該階梯的構成見圖2(a)和圖2(b)。其中,圖2(a)和圖2(b)分別展示了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中缸蓋的內表面的俯視圖和側視圖。
所述缸蓋1的蓬頂包括位於進氣門側和排氣門側相對的兩側蓬頂面,進氣門側的蓬頂面由靠近氣缸中心的第一蓬頂斜面8和靠近進氣側壁的第二蓬頂斜面9構成,所述第一蓬頂斜面8與所述第二蓬頂斜面9相連,所述第一蓬頂斜面8與所述活塞4軸線的夾角小於所述第二蓬頂斜面9與所述活塞4軸線的夾角;排氣門座10根部位於排氣門側的蓬頂面上;進氣門座11根部所在平面與所述第二蓬頂斜面9平行,但在其垂直方向上比所述第二蓬頂斜面9高,且進氣門座11通過其下方與進氣門座11同軸且直徑大於進氣門座11的圓孔12與燃燒室連通,該圓孔12與所述的第一蓬頂斜面8和第二蓬頂斜面9分別相交,從而使所述第一蓬頂斜面8與圓孔12內表面相交後在進氣門上方靠近缸蓋中心的一側形成一階梯,從而由靠近氣缸中心的第一蓬頂斜面8、靠近進氣側缸壁的第二蓬頂斜面9、以及進氣門座11在進氣門2上方共同構成了缸蓋的蓬頂階梯結構,該蓬頂階梯結構在進氣門2升程較小時可以防止進氣門2上方的新鮮空氣經由缸蓋頂部內表面直接流入排氣門3、減少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的進氣短路現象,同時使空氣經由進氣門2下方進入燃燒室,並依次流經進氣側缸壁、活塞表面和排氣側缸壁,形成順時針方向的逆滾流運動,將殘餘廢氣推擠出排氣門3,實現二衝程汽油機的掃氣。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具有蓬頂避油坑13結構。圖3(a)、圖3(b)和圖3(c)均為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中噴油器和火花塞基於燃燒室腔體的布置示意圖。圖3(a)為基於燃燒室縱向剖視圖的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圖3(b)為基於燃燒室A-A剖視圖的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其中A-A剖切位置如圖1(b)所示;圖3(c)為對應圖3(a)所示的後視圖的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方式。
如圖2(a)、圖2(b)和圖3(a)、圖3(b)和圖3(c)所示,蓬頂避油坑13為球形,位於第一蓬頂斜面8和第二蓬頂斜面9連接處,且在兩個進氣門2之間,其中心位於噴油器6的中心線上,該避油坑可避免直噴油束與第一蓬頂斜面8相撞,減少燃油溼壁,進而減少碳煙和未燃HC排放。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採用噴霧引導式缸內直噴,噴油器6和火花塞7均安裝與缸蓋1頭部中心部位,如圖3(a)、圖3(b)和圖3(c)所示。其中,所述噴油器6和火花塞7布置於垂直於燃燒室的縱剖面的方向,所述噴油器6的噴孔和所述火花塞7的電極位於氣缸中心線的兩側,所述噴油器6和所述火花塞7均指向氣缸中心線以及進氣門的方向,從而使噴油器6噴射的油束前端到達火花塞7電極的中心。這種布置方法,可在保證噴霧引導式缸內直噴所要求的油束與火花塞電極的相對位置基礎上,避免噴油器6和火花塞7與進、排氣道,進、排氣門和進、排氣門座之間的幹涉,尤其在進氣道為豎直型進氣道時效果更明顯。
所述噴油器6和火花塞7之間相對距離的設定要同時滿足布置冷卻水套的空間即為缸蓋內噴油器6與火花塞7之間的冷卻系統布置留有空間以及二者與冷卻水套之間缸蓋實體的強度要求,所述噴油器6和火花塞7的軸線方向的設定要同時滿足二者不與進氣道和排氣道發生幹涉以及二者與進氣門座8和排氣門座9之間缸蓋實體的強度要求。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所採用的凹坑型的活塞4結構的俯視圖和縱向側視圖如圖4(a)和圖4(b)所示。所述活塞4的頂部由中央凸起14以及位於其中的凹坑15構成。
中央凸起14在凹坑存在的基礎上控制發動機的壓縮比。中央凸起14的表面是在底面直徑小於氣缸直徑的圓錐迴轉面上,由三個相連的截切平面截切後所形成的表面。三個截切平面均垂直於燃燒室縱剖面,包括第一截切平面16、第二截切平面17和第三截切平面18,其中,第一截切平面16與排氣門座10根部所在平面平行,第二截切平面17與進氣門座11根部所在平面平行,以避免活塞4在位於上止點時與蓬頂的幹涉;第三截切平面18位於第一截切平面16和第二截切平面17之間,所述第三截切平面18與第一截切平面16的相交線高於所述第三截切平面18與第二截切平面17的相交線,從而在如圖3(a)、圖3(b)和圖3(c)所示的燃油噴射方向上增大燃油與活塞4之間的距離、減少燃油溼壁量;所述第一截切平面16與圓錐迴轉面之間、所述第二截切平面17與圓錐迴轉面之間均為圓滑過渡。
所述凹坑15的中心位於所述噴油器6的中心線上,所述凹坑為開口式球形淺坑,可增大來自噴油器6的燃油與活塞4之間的距離,並且可在燃油噴射較晚時,將燃油控制在凹坑範圍內。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進氣門2和排氣門3頭部外徑相同,可在保證充氣和掃氣效率的條件下,為噴油器6和火花塞7的布置預留更大空間。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火花塞7的外徑不大於10mm,為所述噴油器6和火花塞7的布置預留更大空間。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利用蓬頂階梯結構遮擋進氣門升程較小時欲流經進氣門上方的新鮮空氣,組織逆滾流掃氣;通過中置外開式噴油器迅速組織缸內混合氣分層,並直接在火花塞周圍形成較濃的混合氣區;利用蓬頂避油坑、帶有頂部傾斜截切平面的活塞凸起以及活塞凹坑增大燃油與壁面的距離,從而可以減少由於蓬頂階梯結構和中置噴油器引起的蓬頂上的燃油溼壁量以及活塞頭部的燃油溼壁量。
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通過將噴油器和火花塞布置於垂直於燃燒室的縱剖面的方向、採用相同的進、排氣門頭部外徑、採用螺紋部分外徑不大於10mm的火花塞,使燃燒室結構更加緊湊,有利於發動機的小型化,從而提升發動機的經濟性。
結合圖1-圖7,對本發明提供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工作原理描述如下,其中,圖5展示的是頂置氣門二衝程汽油機的一種氣門定時組合,以及噴油和點火定時。
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工作時,由於換氣時間短,且在大負荷工況下為避免爆震需要儘量減少缸內殘餘廢氣的量,因此需要採用較大的進、排氣門重疊期進行掃氣。在掃氣過程中,排氣門3首先打開,利用此時缸內壓力高於排氣道壓力的特點進行自由排氣。隨後,進氣門2打開,利用從進氣門2進入燃燒室的新鮮空氣的流動將上一個循環的燃燒產物由排氣門3推擠出燃燒室,進行強制排氣。強制排氣過程結束後,排氣門3先關閉,進氣門2後關閉,則這期間進行過後充氣。
在掃氣過程中,由靠近氣缸中心的進氣側的第一蓬頂斜面8、靠近進氣側缸壁的進氣側的第二蓬頂斜面9、進氣門座11以及將進氣門座11與燃燒室連通的圓孔12在進氣門2上方所共同構成的蓬頂階梯結構,在進氣門升程較小時時可以遮擋進氣門2上方的氣體流動,並使新鮮空氣主要經由進氣門下方進入燃燒室並形成逆滾流掃氣,因此在降低進氣短路的同時保證了二衝程汽油機的充氣效率。圖6是本發明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在掃氣過程中,進氣門開啟時間過半後,在過進氣門3中線的縱剖面上的氧氣濃度分布雲圖以及速度矢量分布圖,其中,燃燒室呈透視狀;在所述過進氣門3中線的縱剖面上,以氧氣的濃度代表缸內新鮮空氣的分布,顏色越淺的地方氧氣濃度越高,最高可達0.233,即與空氣中的氧濃度相同,顏色越深的地方氧氣濃度越低,最低可達0,即沒有氧氣存在;在所述過進氣門3中線的縱剖面上,以箭頭標識在該剖面上的氣體的流動方向。如圖6所示,在所選時刻,新鮮空氣主要沿預定的進氣門下方-進氣門側缸壁-活塞-排氣門側缸壁呈逆滾流運動,僅有少量空氣從進氣門上方經缸蓋頭部直接流入排氣道。
為了完全消除燃油的短路,進、排氣門完全關閉後才開始噴油。在指定的噴油時刻,發動機電控單元將發出噴油信號,此時噴油器6將一定量的燃油噴入燃燒室內。噴油器6為壓電晶體外開式噴油器,其所噴射的油束外形呈傘形薄膜狀。噴油器6具有噴油壓力高且所噴射的燃油液滴初始尺寸小的優點,有利於燃油的迅速破碎和蒸發;此外噴油器6可快速靈活控制噴油次數和持續期,根據燃油分層需求可在噴油區間內實現單次或多次噴油。
由於構成蓬頂階梯的靠近氣缸中心的進氣側的第一蓬頂斜面8與活塞軸線夾角較小,且噴霧引導型缸內直噴採用噴油器中置的布置方法,導致直噴燃油從噴油器6噴孔射出後直接打在第一蓬頂斜面8上,燃油溼壁嚴重且不利於燃油霧化。因此在第一蓬頂斜面8和第二蓬頂斜面9的連接處沿噴油器6中心線方向凹陷有避油坑13,完全避免燃油在噴射路徑上與第一蓬頂斜面8碰撞,使燃油在燃燒室內與更多空氣接觸。圖7所示為燃燒室內噴油過程中燃油運動軌跡,其中,燃燒室呈灰色透視狀,燃燒室範圍內由密集黑色點所構成的傘形為外開式噴油器噴射出的油束。由圖可見,由於所述避油坑13的存在,直噴油束19沒有與第一蓬頂斜面8相撞而改變運動方向,所述避油坑13具有減少燃油撞壁的功能。
活塞4的中央凸起14帶有向進氣門2一側傾斜的第三截切平面18,且中央凸起14上凹陷有球形活塞凹坑15,可以增大燃油在噴射方向上的自由運動距離,增加燃油與空氣接觸的機會,有利於燃油的蒸發以及燃油撞壁現象的減少。
火花塞7跳火點燃火花塞電極附近的混合氣並促使火焰傳播的產生。受工況的影響,火花塞7的點火時刻在點火區間內變化,其中,當負荷較大時需要使用較晚的點火時刻以減少爆震。火花塞7與噴油器6的安裝位置保證油束前端可到達火花塞7電極的中心,確保電極附近混合氣濃度及分層符合火焰產生和傳播的要求。
燃料燃燒,並推動活塞4下行並對外輸出轉矩,隨後排氣門3和進氣門2相繼打開開始新的工作循環。
本發明所描述的頂置氣門二衝程缸內直噴汽油機燃燒室的主要優點是:可以改善二衝程汽油機掃氣過程中的進氣短路並降低進氣損失,組織燃油分層並維持穩定燃燒,減少燃油與壁面的接觸並降低排放。此外,所述燃燒室結構緊湊,有利於發動機小型化以及經濟性的提高。
儘管上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行了描述,但是本發明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上述的具體實施方式僅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發明的啟示下,在不脫離本發明宗旨的情況下,還可以做出很多變形,這些均屬於本發明的保護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