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2024-02-05 18:13:15 2
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一種液壓控制閥,其中,中心旁通路徑不被阻斷,而是當同時操作迴轉和鬥杆時卸荷,以防止液壓泵中的壓力增加。所述液壓控制閥包括:液壓泵,其連接到發動機;迴轉滑閥,其設置在與液壓泵的排出路徑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的上遊,以在切換時控制迴轉馬達的操作和停止以及迴轉馬達的換向;鬥杆滑閥,其設置在旁通路徑的下遊,以在切換時控制鬥杆油缸的操作和停止以及鬥杆油缸的換向;以及中心旁通控制閥,其設置在鬥杆滑閥內,中心旁通控制閥被在執行同時操作迴轉和鬥杆的多項操作時增加的液壓泵的排出流動壓力切換,並在切換時將增加的迴轉側壓力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
【專利說明】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更具體地,本發明涉及一種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諸如鬥杆等工作裝置的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在中心旁通路徑無任何中斷的情況下,從高負載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從而防止液壓泵的壓力過度增加。
【背景技術】
[0002]通常,如圖1所示,根據現有技術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包括:
[0003]液壓泵1,液壓泵I連接到發動機(未示出);迴轉滑閥3,迴轉滑閥3安裝在與液壓泵I的排出流動路徑2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5的上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迴轉馬達(未示出)的起動、停止和換向;以及
[0004]鬥杆滑閥4,鬥杆滑閥4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5的下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鬥杆油缸(未示出)的起動、停止和換向。
[0005]排出流動路徑2由與其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5和與其分支連接的並聯迴路6組成。
[0006]未解釋的參考符號14表示分別安裝在油缸迴路12和13上的減壓閥。
[0007]迴轉滑閥3被供應給埠 all的先導信號壓力沿附圖上的左方向切換,以執行施工機械的迴轉操作。在此情況下,從液壓泵I排出的液壓流體在按順序經過安裝在迴轉滑閥3的入口迴路8上的止回閥7和已切換的迴轉滑閥3之後,經由迴路8供應到埠 AL1,以使迴轉馬達可被驅動以迴轉施工機械的上迴轉結構。
[0008]此時,因為從迴轉馬達返回的液壓流體供應到埠 BL1,所以它在經由迴路9流通過已切換的迴轉滑閥3之後,通過回流迴路10返回到液壓箱。
[0009]這樣,需要足夠的起動壓力來驅動作為慣性單元的液壓馬達。換句話說,在迴轉滑閥3的設計中,使將液壓泵I與迴轉馬達互相連接的迴路充分短,從而增加液壓泵I的壓力。
[0010]同時,在同時執行諸如具有相對低負載的鬥杆等工作裝置的操縱和迴轉操縱的情況下,從液壓泵I排出的所有液壓流體供應到具有相對低負載的鬥杆側,因此,液壓流體不供應到迴轉側。
[0011]因此,傳統的液壓控制閥是這樣一種液壓系統,其中,節流孔11安裝在將液壓流體供應到鬥杆側的並聯迴路6上,以使供應到鬥杆側的液壓流體的流量被限制,同時在整個液壓系統中優先執行迴轉操作,結果,由於中心旁通路徑5根據鬥杆滑閥4的切換而中斷,故液壓泵I的壓力增加,使液壓流體優先供應到迴轉馬達以符合起動壓力。
[0012]在鬥杆被單獨操縱的情況下,液壓流體經由並聯迴路6的節流孔11供應到鬥杆滑閥4,從而發生液壓泵I的壓力增加和能量損失。這樣,因為節流孔11被用來確保優先執行迴轉操作,所以液壓泵I的壓力增加導致能量損失。
[0013]如圖2的曲線圖所示,當鬥杆操作先導信號壓力供應到鬥杆滑閥4以使鬥杆滑閥4被切換時,液壓泵I側的壓力b以與鬥杆側的壓力c相似的方式形成。之後,當迴轉先導信號壓力d供應到迴轉滑閥3時,液壓泵I的壓力以一直增加到與迴轉側負載e相同的壓力(300Kgf/cm2)的方式形成。在此情況下,鬥杆側壓力c保持負載處於相對低的壓力(60-80Kgf/cm2)的範圍內。
[0014]因此,在迴轉操作期間,液壓泵I的壓力跟隨高迴轉壓力,而鬥杆操作側負載形成相對低的壓力。結果,在液壓泵I中發生壓力的過度損失,引起能量損失,導致燃油效率降低。
[0015]在負控制系統中,方向切換閥保持在中性位置,並且來自液壓泵的液壓流體卸荷到控制閥的中心旁通路徑,以使液壓泵的排出流量保持最小。另一方面,當至少一個控制閥被切換時,流通過中心旁通路徑的卸荷的液壓流體被中斷,並且液壓泵的壓力增加,同時液壓泵的排出流量增加。
[0016]在此情況下,因為在初始階段需要高驅動壓力來驅動或停止諸如迴轉馬達的慣性單元,所以發生減壓閥的壓力增加的情況。因此,因為迴轉側上的高負載壓力對控制閥系統有影響,所以在執行迴轉驅動或操縱與諸如鬥杆油缸等液壓致動器的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由於排出流量根據控制閥的操縱而增加,故壓力進一步增加。
[0017]為此原因,使用比施工機械所需要的適當馬力高得多的馬力,導致燃油效率降低,從而導致能量的過度損失。同樣,在正控制系統中,因為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根據控制閥的操縱量而增加,所以液壓泵的壓力也過度增加,導致能量損失。
【發明內容】
[0018]摶術問是頁
[0019]因此,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出現的上述問題,並且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諸如鬥杆等工作裝置的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在鬥杆側上的中心旁通路徑無任何中斷的情況下,從高負載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卸荷,從而防止液壓泵的壓力過度增加,以減少能量損失,並因此提高燃油效率。
[0020]技術方案
[0021]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其包括:
[0022]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連接到發動機;
[0023]迴轉滑閥,所述迴轉滑閥安裝在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的上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迴轉馬達的起動、停止和換向;
[0024]鬥杆滑閥,所述鬥杆滑閥安裝在所述中心旁通路徑的下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鬥杆油缸的起動、停止和換向;以及
[0025]中心旁通控制閥,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安裝在所述鬥杆滑閥內,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配置為被從所述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的壓力切換,所述液壓流體的壓力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增加,並且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配置為在其切換期間將迴轉側上的增加的壓力卸荷到所述中心旁通路徑。
[0026]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中心旁通控制閥的設定壓力可由鬥杆負載壓力設定,並控制為在迴轉操作期間根據迴轉先導壓力通過迴轉側上的起動壓力線性地增加。
[0027]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包括:
[0028]套筒,所述套筒安裝在所述鬥杆滑閥內,並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流動路徑,以便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
[0029]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以可滑動方式安裝在所述套筒內,並配置為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所述迴轉操縱和所述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將所述液壓泵側上的排出液壓流體的一部分卸荷到所述中心旁通路徑,來保持鬥杆側的負載壓力;
[0030]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配置為與所述第一活塞的一個端部緊密接觸,並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所述迴轉操縱和所述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根據附加地施加到所述鬥杆側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而可變地增加的負載壓力施壓所述第一活塞;以及
[0031]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通過閥彈簧彈性地安裝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部上。
[0032]支撐所述第三活塞的閥彈簧的設定壓力被設定為在鬥杆操作期間大於液壓泵側上的負載壓力,並被設定為在迴轉操作期間小於液壓泵上的負載壓力。
[0033]一對中心旁通路徑以橋形形狀形成為在液壓控制閥中彼此流體連通,以使它們與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所述一對中心旁通路徑經由在鬥杆滑閥上形成的路徑和中心旁通控制閥與同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流體連通。
[0034]所述液壓泵由正控制系統控制,所述正控制系統將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控制為與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中的液壓控制閥的切換量成比例。
[0035]所述液壓泵由負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負控制系統將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控制為與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成反比,所述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通過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下遊側上的壓力形成裝置形成。
[0036]有益.效果
[0037]如上配置的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具有以下優點。
[0038]中心旁通控制閥安裝在鬥杆側上的控制閥芯內,以便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諸如鬥杆等工作裝置的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從高負載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通過中心旁通控制閥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以減小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從而減小液壓泵產生的高負載壓力,因此減小能量損失,提高燃油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39]圖1是示出根據現有技術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迴路圖;
[0040]圖2的曲線圖示出根據現有技術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其內的壓力;
[0041]圖3是示出根據本發明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迴路圖;以及
[0042]圖4是示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截面圖。
[0043]圖中主要元件的參考符號說明
[0044]1:液壓泵
[0045]3:迴轉滑閥
[0046]5:中心旁通路徑
[0047]7:止回閥[0048]9:迴路
[0049]11:節流孔
[0050]13:油缸迴路
[0051]15:鬥杆滑閥
[0052]17:流動路徑
[0053]19:第一活塞
[0054]21:閥彈簧
[0055]23:液壓控制閥
[0056]25:中心旁通路徑
[0057]27:迴路
[0058]31:迴路
[0059]33:閥彈簧
[0060]35:並聯迴路
[0061]37:節流孔
[0062]39:滑閥缺口
[0063]41:流動路徑
[0064]43:滑閥缺口
[0065]45:凹部
【具體實施方式】
[0066]現在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在說明書中所限定的對象,例如詳細的結構和元件,僅僅是為幫助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全面理解本發明而提供的具體細節,而本發明並不限於下文中所公開的實施例。
[0067]如圖3和4所示,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包括:液壓泵1,液壓泵I連接到發動機(未示出);
[0068]迴轉滑閥3,迴轉滑閥3安裝在與液壓泵I的排出流動路徑2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5的上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迴轉馬達(未示出)的起動、停止和換向;
[0069]鬥杆滑閥15,鬥杆滑閥15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5的下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鬥杆油缸(未示出)的起動、停止和換向;以及
[0070]中心旁通控制閥16,中心旁通控制閥16安裝在鬥杆滑閥15內,中心旁通控制閥配置為被從液壓泵I排出的液壓流體的壓力切換,所述液壓流體的壓力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增加,並且中心旁通控制閥16配置為在其切換期間將迴轉側上的增加的壓力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5。
[0071]在此情況下,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設定壓力由鬥杆負載壓力設定,並被控制為在迴轉操作期間根據迴轉先導壓力通過迴轉側上的起動壓力線性地增加。
[0072]中心旁通控制閥16包括:
[0073]套筒18,套筒18安裝在鬥杆滑閥15內,並具有在套筒18中形成的流動路徑17,以便與液壓泵I的排出流動路徑2流體連通;
[0074]第一活塞19,第一活塞19以可滑動方式安裝在套筒18內,並配置為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將液壓泵I側的排出液壓流體的一部分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來保持鬥杆側的負載壓力;
[0075]第二活塞20,第二活塞20配置為與第一活塞19的一個端部緊密接觸,並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根據附加地施加到鬥杆側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而可變地增加的負載壓力,施壓第一活塞19 ;以及
[0076]第三活塞22,第三活塞22通過閥彈簧21彈性地安裝在第一活塞19的另一端部上。
[0077]支撐第三活塞22的閥彈簧21的設定壓力被設定為在鬥杆操作期間大於液壓泵I側上的負載壓力,並被設定為在迴轉操作期間小於液壓泵I側上的負載壓力。
[0078]一對中心旁通路徑24和25以橋形形狀形成為在液壓控制閥23中彼此流體連通,以使它們與液壓泵I的排出流動路徑2流體連通,所述一對中心旁通路徑24和25經由在鬥杆滑閥15上形成的路徑26和中心旁通控制閥16,與同液壓泵I的排出流動路徑2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5流體連通。
[0079]液壓泵I由正控制系統控制,所述正控制系統將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控制為與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5中的液壓控制閥23 (指MCV的滑閥)的切換量成比例。
[0080]液壓泵I由負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負控制系統將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控制為與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成反比,所述排出流體的壓力由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5下遊側上的壓力形成裝置形成。
[0081]在下文將結合附圖詳細描述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的使用示例。
[0082]如圖3所示,在實施同時執行鬥杆操縱和迴轉操縱的組合操作的情況下,鬥杆滑閥15響應於供應到埠 al2的鬥杆操作先導信號壓力而沿附圖上的左方向切換。因此,從液壓泵I排出的液壓流體在經由並聯迴路6的節流孔11和止回閥7流通過已切換的鬥杆滑閥15之後,沿油缸迴路12供應到埠 AL2,以使液壓流體供應到未示出的鬥杆油缸,以執行鬥杆操作。
[0083]同時,因為中心旁通路徑5根據鬥杆滑閥15的切換而處於被中斷的狀態,因此從液壓泵I供應到中心旁通路徑5的液壓流體僅供應到並聯迴路6。
[0084]此時,在鬥杆側上形成的負載壓力實際上轉移為液壓泵I的壓力,並且還在中心旁通路徑5上形成壓力。該壓力經由迴路27供應到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入口,並同時作用為通過迴路28沿附圖上的左方向切換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壓力。切換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壓力與閥彈簧21形成平衡。但是,閥彈簧21的設定壓力預先設定為,在鬥杆操作期間大於液壓泵I側上的負載壓力,並且在迴轉操作期間小於液壓泵I側上的負載壓力。
[0085]同時,當單獨執行鬥杆操作時,中心旁通控制閥16操作,但當同時執行鬥杆操作和迴轉操作時,迴轉滑閥3被供應到埠 all的先導信號壓力沿附圖上的左方向切換,以使從液壓泵I排出的液壓流體在按順序流經安裝在迴轉滑閥3的入口迴路上的止回閥7和已切換的迴轉滑閥3之後,經由迴路8供應到埠 AU。這驅動了迴轉馬達,以使施工機械的上迴轉結構迴轉。
[0086]在此情況下,因為返回到迴轉馬達的液壓流體供應到埠 BL1,所以它在經由迴路9流通過已切換的迴轉滑閥3之後,通過回流迴路10返回到液壓箱T,以使鬥杆操作和迴轉操作可同時執行。
[0087]同時,因為鬥杆滑閥15處於已完全切換的狀態,所以中心旁通路徑5也已被中斷。為此原因,由於液壓泵側的排出液壓流體根據操縱杆的操縱量而增加,故液壓泵I的壓力也逐漸增加。但是,當先導信號壓力供應到埠 all時,它經由梭閥30和先導迴路31傳遞到鄰近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第三活塞22。
[0088]這樣,當壓力傳遞到第三活塞22時,施加到埠 all的迴轉先導壓力相對於設定為比第三活塞22右側處的鬥杆側壓力大的閥彈簧21的彈力,可變地傳遞到第三活塞22的橫截面。負載壓力根據附加地施加到初始鬥杆側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可變地增加。
[0089]此時,施加到液壓泵I的迴轉側先導壓力在它足夠大時,沿附圖上的左方向切換中心旁通控制閥16。因此,已流通過迴轉滑閥3的中心旁通路徑5的液壓流體,在流通過已切換的中心旁通控制閥16之後,通過迴路32經由鬥杆滑閥15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5,由此返回到液壓箱T。
[0090]如圖4所示,當鬥杆操作先導信號壓力供應到埠 a時,傳遞到鬥杆滑閥15的先導信號壓力超過閥彈簧33的彈力,以使鬥杆滑閥15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因為從排出流動路徑2供應的液壓流體沿附圖上的向上方向施壓提升閥34,所以它供應到並聯迴路35。同時,供應到排出流動路徑2的液壓流體經由插塞36的節流孔37施壓提升閥38。為此原因,施壓提升閥38的液壓流體經由在提升閥38的可滑動外表面上形成的溝槽匯合在並聯迴路35中流動的液壓流體,然後經由在鬥杆滑閥15上形成的滑閥缺口 39供應到油缸迴路
12。因此,供應到油缸迴路12的液壓流體經由埠 AL2供應到未示出的鬥杆油缸,以執行鬥杆操作。從鬥杆油缸返回的液壓流體經由埠 BL2供應到油缸迴路13,從而經由在已切換的鬥杆滑閥15上形成的滑閥缺口 40通過油箱迴路50返回到液壓箱。
[0091]在下文將描述安裝在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的鬥杆滑閥15內的中心旁通控制閥16的操作。
[0092]排出流動路徑2的壓力經由在鬥杆滑閥15中形成的流動路徑41通過在套筒18中形成的路徑42供應到第一活塞19的溝槽19a。中心旁通路徑24和25以橋形形狀形成為在液壓控制閥23中彼此流體連通,以使從液壓泵I供應的壓力均勻地施加到中心旁通路徑24和25。當來自液壓泵I的壓力施加到中心旁通路徑24時,它供應到已切換的鬥杆滑閥15的滑閥缺口 43和迴路28,以使它施壓第二活塞20的左側,第二活塞20在套筒18內滑動的同時緊密接觸第一活塞19。
[0093]第二活塞20必須超過鄰近插塞44設置並被第三活塞22支撐的閥彈簧21的彈力,以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在此情況下,當閥彈簧21的初始控制壓力設定為大約是鬥杆的負載壓力(60-80Kgf/cm2)、然後超過設定壓力時,第二活塞20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此時,當第一活塞19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時,液壓泵的壓力施加到第一活塞19的溝槽19a,以使溝槽19a與套筒18的流動路徑17流體連通,然後經由鬥杆滑閥15的迴路26與中心旁通路徑25流體連通。然後,中心旁通路徑25與中心旁通路徑24在液壓控制閥23中以橋形形狀流體連通,以使液壓流體分流並返回到液壓箱。換句話說,液壓泵I側上的液壓流體的一部分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5,以便可恆定地保持鬥杆側負載壓力。
[0094]同時,在實施同時執行鬥杆操縱和迴轉操縱的組合操作的情況下,迴轉先導壓力在供應到迴轉埠 SW的同時,經由迴路31供應到凹部45,並經由已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的鬥杆滑閥15的迴路46施加到第三活塞22的右端部,以壓縮閥彈簧21。為此原因,負載壓力根據附加地施加到初始設定的鬥杆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可變地增加。
[0095]同時,類似於單獨的鬥杆操作,根據迴轉操作施加到液壓泵I的充分高的負載壓力施加到安裝在已切換的鬥杆滑閥15內的第二活塞20的左側。在此情況下,高負載壓力超過根據附加地施加到鬥杆側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而可變地增加的負載壓力。然後,當第二活塞20沿附圖上的右方向切換時,第一活塞19也切換到右方。類似地,來自液壓泵I的壓力施加到第一活塞19的溝槽19a,以使溝槽19a與套筒18的流動路徑17流體連通,然後經由鬥杆滑閥15的迴路26與中心旁通路徑25流體連通。然後,中心旁通路徑25與中心旁通路徑24在液壓控制閥23中以橋形形狀流體連通,以使液壓流體分流並返回到液壓箱。換句話說,液壓泵I側上的液壓流體的一部分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5,以便可防止根據迴轉操作的超負載,並且迴轉側負載壓力能可變地保持為與迴轉先導壓力成比例。
[0096]為此原因,可防止液壓泵側上的壓力過度增加,以減少馬力的過度消耗和能量損失,從而提高燃油效率。
[0097]因此,在負控制系統的情況下,由於負控制壓力根據中心旁通流量的增加而增加,故液壓泵的斜盤的旋轉角度減小,以使液壓泵的排出流量可降低,從而防止液壓泵的壓力過度增加。
[0098]另一方面,在正控制系統的情況下,根據操縱量的增加而增加的來自液壓泵的液壓流體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以便防止液壓泵的壓力過度增加。此外,當同時執行鬥杆操縱和迴轉操作時,可防止液壓泵的壓力因中心旁通路徑的中斷而過度增加。在此情況下,中心旁通控制閥安裝在鬥杆滑閥內,以便當同時執行鬥杆操縱和迴轉操縱時,在中心旁通路徑無任何中斷的情況下,從高負載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從而防止液壓泵的壓力過度增加,並因此減少能量損失。
[0099]工業應用件
[0100]如上所述,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在迴轉滑閥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的上遊、鬥杆滑閥安裝在中心旁通路徑的下遊、並且排出流量被正控制系統控制的液壓控制閥中,中心旁通控制閥安裝在鬥杆滑閥內,以便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諸如鬥杆等工作裝置的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從高負載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通過中心旁通控制閥卸荷到中心旁通路徑,由此減小液壓泵產生的高負載壓力,從而減小能量損失。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包括: 液壓泵,所述液壓泵連接到發動機; 迴轉滑閥,所述迴轉滑閥安裝在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的上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迴轉馬達的起動、停止和換向; 鬥杆滑閥,所述鬥杆滑閥安裝在所述中心旁通路徑的下遊側,並配置為被切換,以控制鬥杆油缸的起動、停止和換向;以及 中心旁通控制閥,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安裝在所述鬥杆滑閥內,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配置為被從所述液壓泵排出的液壓流體的壓力切換,所述液壓流體的壓力在同時執行迴轉操縱和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增加,並且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配置為在其切換期間將迴轉側上的增加的壓力卸荷到所述中心旁通路徑。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的設定壓力由鬥杆負載壓力設定,並控制為在所述迴轉操作期間根據迴轉先導壓力通過所述迴轉側上的起動壓力線性地增加。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施工機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安裝在所述鬥杆滑閥內,並具有在其中形成的流動路徑,以便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 第一活塞,所述第一活塞以可滑動方式安裝在所述套筒內,並配置為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所述迴轉操縱和所述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將所述液壓泵側的排出液壓流體的一部分卸荷到所述中心旁通路徑,來保持所述鬥杆側的負載壓力; 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配置為與所述第一活塞的一個端部緊密接觸,並被切換,以在同時執行所述迴轉操縱和所述鬥杆操縱的組合操作期間,通過根據附加地施加到所述鬥杆側負載壓力的迴轉側先導壓力而可變地增加的負載壓力施壓所述第一活塞;以及第三活塞,所述第三活塞通過閥彈簧彈性地安裝在所述第一活塞的另一端部上。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支撐所述第三活塞的所述閥彈簧的設定壓力被設定為在所述鬥杆操作期間大於所述液壓泵側上的負載壓力,並被設定為在所述迴轉操作期間小於所述液壓泵側上的負載壓力。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一對中心旁通路徑以橋形形狀形成為在所述液壓控制閥中彼此流體連通,以使它們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所述一對中心旁通路徑經由在所述鬥杆滑閥上形成的路徑和所述中心旁通控制閥與同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動路徑流體連通的中心旁通路徑流體連通。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所述液壓泵由正控制系統控制,所述正控制系統將所述液壓泵的排出流量控制為與安裝在所述中心旁通路徑中的液壓控制閥的切換量成比例。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液壓控制閥,其中,所述液壓泵由負控制系統控制,所述負控制系統將所述排出流量控制為與所述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成反比,所述排出液壓流體的壓力通過安裝在所述中心旁通路徑下遊側上的壓力形成裝置形成。
【文檔編號】F15B13/043GK103620233SQ201180071883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1年6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6月27日
【發明者】金鎮昱 申請人:沃爾沃建造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