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正能量同情心的600字優秀作文
2024-02-08 15:59:15 1
引導詞:因為同情是感性的,所以因此產生的感情就像快餐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同情有時是一時的良心發現,也許是一時的衝動,也許是一種憐憫,也許是一種公德心,這都是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種情感的表達。關於同情的句子。例如,遇到同一類的情況下,你今天可能會表達出同情心,而明天你可能因為心情原因而熟視無睹。同情與愛情相比,同情的力量遜色些,持久性也差些。因為愛情可以使人發狂,而同情不會。因為同情是感性的,所以因此產生的感情就像快餐一樣,來的快去的也快。同情有時是一時的良心發現,也許是一時的衝動,也許是一種憐憫,也許是一種公德心,這都在特定情況下的一種情感的表達。關於同情的句子。例如,遇到同一類的情況下,你今天可能會表達出同情心,而明天你可能因為心情原因而熟視無睹。同情與愛情相比,同情的力量遜色些,持久性也差些。因為愛情可以使人發狂,而同情不會。下面由小編為大家帶來一些關於正能量同情的優秀作文。 篇一:同情並不是給予在生活中,當別人遇到困難時,固然需要幫助,但是,要切記,給予不是同情,不要將同情看做給予,也不要將給予當做同情。
——題記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道理。當你給予其它人幫助時,自己不僅會感到心情愉悅,被幫助的人也會感到欣慰。
同情和給予的區別,也僅僅在一念之差,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寒風凜冽。醫院門口排了長長的隊伍,一個頭髮花白的老人蹲在角落裡,凍得瑟瑟發抖,這時,旁邊走來一個年輕人,用手拍拍老人的肩膀說道:「老大爺,天這麼冷,進屋去等等吧!」那老人沒有說話,繼續呆在那裡。幾個小時過去了,那年輕人又過來了:「老大爺,趕緊進屋去吧!」老人依然不語。這是一個大漢氣勢洶洶的從醫院裡走了出來,手裡拿著棉被,護士拼命阻攔著,可還是無濟於事,年輕人見了,急忙攔住大漢,那大漢急了,抓住了年輕人多脖領道:「你眼睛是不是瞎了,他都已經凍了幾個小時了。」
讀到這裡,事情大概弄明白了,年輕人的做法不過是一種憐憫,同情,而大漢的做法,則是真正給予老人關愛。
當人們在幫助他人時,往往將同情當做是給予,但是換個方向想想,如果你是被幫助的人,別人同情你,你會接受嗎?當你面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篇二:同情在每個人的心裡都擁有一顆紅色的東西——心。心對人類有很大的影響,包括同情,也是它在主宰。
同情,在每一個人的心裡都存在;學會同情,會另自己的生活更美好。人本來就是善良的,當你看到你身邊的人因遇到挫折而傷心時,你會受影響,你會為他的不幸而感到悲哀,感到不愉快。在冥冥之中,都有許多這類事情,而體現出來的,正是人類所擁有的同情——從一件小事當中所體現出來的同情!
很多時候你在街上一定會看到「乞丐」,我會施捨一點。即使他們是騙人的,我也不願意去想像。因為我知道,世界上,騙人的很少,需要關心的很多,需要同情的更多。
無論是在世界上哪一個小角落的哪一個人,他都擁有同情。他的同情也許不是天生就有的,但我敢說,他的同情是受他身邊的人的影響。
同情說明了一個道理,不會同情,沒有同情心的人,一定不會有為他兩肋插刀的朋友。只有學會同情,才可以令自己的生命變得更加美好!
篇三:美與同情有一個兒童,他走進我的房間裡,便給我整理東西。他看見我的掛表的面合復在桌子上,給我翻轉來。看見我的茶杯放在茶壺的環子後面,給我移到口子前面來。看見我床底下的鞋子一順一倒,給我掉轉來。看見我壁上的立幅的繩子拖出在前面,搬了凳子,給我藏到後面去。我謝他:「哥兒,你這樣勤勉地給我收拾!」他回答我說:「不是,因為我看了那種樣子,心情很不安適。」是的,他曾說:「掛表的面合復在桌子上,看它何等氣悶!」「茶杯躲在它母親的背後,教它怎樣吃奶奶?」「鞋子一順一倒,教它們怎樣談話?」「立幅的辮子拖在前面,象一個鴉片鬼。」我實在欽佩這哥兒的同情心的豐富。從此我也著實留意於東西的位置,體諒東西的安適了。它們的位置安適,我們看了心情也安適。於是我恍然悟到,這就是美的心境,就是文學的描寫中所常用的手法,就是繪畫的構圖上所經營的問題。這都是同情心的發展。普通人的同情只能及於同類的人,或至多及於動物;但藝術家的同情非常深廣,與天地造化之心同樣深廣,能普及於有情、非有情的一切物類。
我次日到高中藝術科上課,就對她們作這樣的一番講話:世間的物有各種方面,各人所見的方面不同。譬如一株樹,在博物家,在園丁,在木匠,在畫家,所見各人不同。博物家見其性狀,園丁見其生息,木匠見其材料,畫家見其姿態。
但畫家所見的,與前三者又根本不同。前三者都有目的,都想起樹的因果關係,畫家只是欣賞目前的樹的本身的姿態,而別無目的。所以畫家所見的方面,是形式的方面,不是實用的方面。換言之,是美的世界,不是真善的世界。美的世界中的價值標準,與真善的世界中全然不同,我們僅就事物的形狀、色彩、姿態而欣賞,更不顧問其實用方面的價值了。所以一枝枯木,一塊怪石,在實用上全無價值,而在中國畫家是很好的題材。無名的野花,在詩人的眼中異常美麗。故藝術家所見的世界,可說是一視同仁的世界,平等的世界。藝術家的心,對於世間一切事物都給以熱誠的同情。
故普通世間的價值與階級,入了畫中便全部撤銷了。畫家把自己的心移入於兒童的天真的姿態中而描寫兒童,又同樣地把自己的心移入於乞丐的病苦的表情中而描寫乞丐。畫家的心,必常與所描寫的對象相共鳴共感,共悲共喜,共泣共笑;倘不具備這種深廣的同情心,而徒事手指的刻劃,決不能成為真的畫家。即使他能描畫,所描的至多僅抵一幅照相。
畫家須有這種深廣的同情心,故同時又非有豐富而充實的精神力不可。倘其偉大不足與英雄相共鳴,便不能描寫英雄;倘其柔婉不足與少女相共鳴,便不能描寫少女。故大藝術家必是大人格者。
藝術家的同情心,不但及於同類的人物而已,又普遍地及於一切生物、無生物;犬馬花草,在美的世界中均是有靈魂而能泣能笑的活物了。詩人常常聽見子規的啼血,秋蟲的促織,看見桃花的笑東風,蝴蝶的送春歸;用實用的頭腦看來,這些都是詩人的瘋話。其實我們倘能身入美的世界中,而推廣其同情心,及於萬物,就能切實地感到這些情景了。畫家與詩人是同樣的,不過畫家注重其形式姿態的方面而已。沒有體得龍馬的活力,不能畫龍馬;沒有體得松柏的勁秀,不能畫松柏。中國古來的畫家都有這樣的明訓。西洋畫何獨不然?我們畫家描一個花瓶,必其心移入於花瓶中,自己化作花瓶,體得花瓶的力,方能表現花瓶的精神。我們的心要能與朝陽的光芒一同放射,方能描寫朝陽;能與海波的曲線一同跳舞,方能描寫海波。這正是「物我一體」的境涯,萬物皆備於藝術家的心中。
為了要有這點深廣的同情心,故中國畫家作畫時先要焚香默坐,涵養精神,然後和墨伸紙,從事表現。其實西洋畫家也需要這種修養,不過不曾明言這種形式而已。不但如此,普通的人,對於事物的形色姿態,多少必有一點共鳴共感的天性。房屋的布置裝飾,器具的形狀色彩,所以要求其美觀者,就是為了要適應天性的緣故。眼前所見的都是美的形色,我們的心就與之共感而覺得快適;反之,眼前所見的都是醜惡的形色,我們的心也就與之共感而覺得不快。不過共感的程度有深淺高下不同而已。對於形色的世界全無共感的人,世間恐怕沒有;有之,必是天資極陋的人,或理智的奴隸,那些真是所謂「無情」的人了。
在這裡我們不得不讚美兒童了。因為兒童大都是最富於同情的。且其同情不但及於人類,又自然地及於貓犬、花草、鳥蝶、魚蟲、玩具等一切事物,他們認真地對貓犬說話,認真地和花接吻,認真地和人像(doll)玩耍,其心比藝術家的心真切而自然得多!他們往往能注意大人們所不能注意的事,發現大人們所不能發見的點。所以兒童的本質是藝術的。換言之,即人類本來是藝術的,本來是富於同情的。只因長大起來受了世智的壓迫,把這點心靈阻礙或銷磨了。惟有聰明的人,能不屈不撓,外部即使飽受壓迫,而內部仍舊保藏著這點可貴的心。這種人就是藝術家。
西洋藝術論者論藝術的心理,有「感情移入」之說。所謂感情移入,就是說我們對於美的自然或藝術品,能把自己的感情移入於其中,沒入於其中,與之共鳴共感,這時候就經驗到美的滋味。我們又可知這種自我沒入的行為,在兒童的生活中為最多。他們往往把興趣深深地沒入在遊戲中,而忘卻自身的饑寒與疲勞。《聖經》中說:「你們不象小孩子,便不得進入天國。」小孩子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我們的黃金時代雖然已經過去,但我們可以因了藝術的修養而重新面見這幸福、仁愛而和平的世界。
篇四:不要同情自己我有一位朋友,因為幼年時患了一場大病,命雖保住了,但下肢卻癱瘓了。他的父親是郵局幹部,在他中學畢業後設法在郵局給他安排了一份可以坐著不動的工作,工資及各種福利待遇都與常人無別。在這個崗位上,他幹了三年。按說,一個重殘的人,能有一份這樣安穩有保障的工作,應該是可以十分滿足了。他的許多身體健康的同學,都還在為謀一份職業而四處奔波求人呢。但他卻辭職了,因為他在人們的眼光中,不但看到了同情,更看到了憐憫還有不屑。他的自尊心在這種目光中一次次被刺傷,所以縱是父親的耳光和母親的哭求都沒能阻止他。
辭職後他先是開了一間小書店,但不到半年便因城市改造房屋拆遷而不得不關門。之後,他又與人合辦了一家小印刷廠,也僅僅維持了一年多,便因合伙人背信棄義而倒閉。兩次經商,都沒成功,而且還債臺高築,這時他的父母和朋友們又來勸他,說你一個殘疾人,就別胡折騰了,多少好手好腳的人還碰得頭破血流呢,何況你!父親並且勸他趁自己還在領導崗位上,讓他還是老老實實回郵局上班算了。但他沒有回頭,而是又選擇了開飯店。這次他吸取前兩次的教訓,一年下來,小飯店竟贏利兩萬多元,於是他又開了兩家連鎖店。10年之後,他的連鎖飯店不但在他居住的城市生根開花,而且還不斷在周邊的大小城市一間間開張。他自然也就成了事業成功的老闆,且娶了漂亮能幹的姑娘。當有人問他成功的經驗時,他說了很多,但他說最重要的,就是千萬不要同情自己。別人同情你不要緊,若自己同情自己,就會成為懦夫,失去奮鬥的動力,成功也就決不可能。
在現實生活中,不單是身有殘疾和病患的人,就是健康的人,在遭遇挫折和失敗的打擊時,也會生出悲觀失望、自憐自卑的心情來。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人往往不是寄希望於他人的援手,就是一蹶不振,失去重新嘗試的勇氣。不同情你自己,對自己進行鞭策和批判,反省和檢討失敗的原因,才會走出懦弱心理的陷阱。
事業的成功,往往取決於能否戰勝自己的軟弱,不給自己倒在地上爬行的理由!
篇五:我不同情某些乞丐「乞丐」,一提到這個詞語,你的心裡一定起了一陣憐憫之心,可我卻不這麼認為。我認為有些乞丐的心中「處著一個惡魔」,他們往往是一些年輕力壯的青年、中年人,還有乞討時可憐巴巴,乞討後搖神一變的騙子。
之前我看到乞丐都會情不自禁地給他們兩三元,一個電視節目更讓我覺得乞丐很可憐了;現在我只有特別相信一個乞丐才給他幾毛錢。是什麼使我產生了這麼大的轉變呢?是一片小學生的作文。
一次逛街時,作者和姐姐看見了一個乞丐,作者想給他幾元錢,姐姐卻說:「看看再說。」等人群散了後,「乞丐」左顧右盼,接著,他走進一家豪華酒店。我讀到這兒,想:難道他要到酒店乞討嗎?不,結果出乎意料。
從酒店出來後,「乞丐」跟脫胎換骨了一般:他穿著金燦燦的衣服,滿面春風、珠光寶氣,從「無底深淵」跳到了「人間天堂」。我驚詫極了。
讀完後,我覺得煞是奇怪:難道同情乞丐是錯的嗎?「乞丐」明明富裕,為啥要低下身份當個微不足道的人呢?看來,乞丐可以同情,但不要過分地給予他們,不然的話,人們就會把乞討作為賺錢的好辦法了。
篇六:同情心
以前,每當我在街上遇到那些行乞的老人時,我會不由的產生一種同情心,看著他們窮困潦倒的模樣和那破爛不堪的衣服,我都會拿出我的零花錢給他們,希望能給他們帶去一點幫助。尤其是見到那些和我年齡差不多的小孩子時,我會豪不猶豫的給他一點援助。可那一次,那一幕,讓我振憾的同時也深深地感到心痛,因為我發現了我的同情心與施捨,競這些被騙了……
那次爸爸開車帶我去吃飯,當車剛停下時,一位衣著破舊的中年婦女迎面走到我所坐的車窗前,用一雙渾濁而渴求的眼睛望著我皺著眉頭說:「小姑娘,行行好吧!我沒有了回家的錢了,孩子也病了」。我望著她那乾枯的雙手裡少的可憐的一兩張一角兩角的零錢。我感動了立即往回袋裡找錢,可不巧今天沒帶錢。那婦女仍站在車窗外,注視著我用乞求的口氣說:「小姑娘給點吧我已整天都沒吃飯了」。說著又用手揉揉眼睛,像是哭了。她的話很讓我同情,在這種同情的驅使下我又努力地搜搜口袋,還是沒有。我向她擺了手,示意我沒有零錢,那婦女見我沒有反應,轉到車後去了,這時又走上來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髒兮兮的小手,瘦瘦的身體,很讓人可憐,伸出一隻手,小聲地說:「大姐姐,救救我吧!」好像很膽怯還不時地往一邊看。今天真是做不了好事了,就在我側目的那一瞬間,我發現了剛才的那位婦女正在用手勢比劃著,讓小男孩伸出雙手,嘴裡還小聲地說「叫姐姐叫姐姐」,小男孩聽從那婦女的指揮,伸出了雙手。不停地喊著「姐姐,姐姐」這時,我又聽見那婦女說:「今天要是要不到錢,不允你吃飯」。天呀!竟有這樣要錢的人,我也無能為力幫那個小男孩,隨著爸爸下了車。就在回頭看時,我更吃驚地發現,那婦女正在指點小男孩的頭,小男孩低頭不敢說話,可能那位婦女正在吵小男孩笨。
這時,我感覺到渾身很冷,原來他們的可憐相是裝出來的。怎麼有這樣的人,幸虧我沒有給他們錢。後來我聽爸爸說:有些人就是靠這種方式掙錢的。真不可思議,那我以前給那些人的施捨,都被騙去了我的同情竟成了一場騙局,連貧困也有假的,我真誠地希望生活中能多點真誠,讓關愛的心構起的長城不再受到威脅,只要我們一起努力,所有困難與貧困都可以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