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為啥不和宋江進京-泰國真的是李俊開創嗎?
2023-04-01 21:10:13 1
李俊為啥不和宋江進京-泰國真的是李俊開創嗎?
10個月前 (03-08)
李俊,名列《水滸傳》第26位,綽號混江龍,廬州人氏,原為揚子江護船公,兼賣私鹽。大聚義後,李俊出任梁山水軍總司令。李俊偽裝成風病,在平定方臘後,沒有隨宋江入京。他與在江南相遇的童威、孟桐、鮑飛一起航行,後來成為暹羅王,稱霸大海。
《水滸傳》中的人物[文]都知道,其結局瀰漫[章]著一種濃濃的悲劇氣[來]氛。不過,李俊的結[自]局卻是一片暗淡,十[歷]分鼓舞人心。晚明袁[史]無涯在《水滸傳》的[大]會評中稱讚說:「燕[全]青去得伶俐,李俊去[網]得隱秀,都是高人一[文]等。」陳忱更是把李[章]俊的事跡寫進《水滸[來]傳》,讓他延續梁山[自]好漢的精神,完成了[歷]梁山未完成的事業:[史]「梁山泊先起,王倫[大]也死;先起者強,晁[全]蓋、宋江也;後起者[網]王,李俊也。」
的確,在前幾次戰役[文]中,李俊率領的梁山[章]水軍可謂攻無不克:[來]三敗高俅,擒殺金陵[自]水軍主帥劉夢龍;徵[歷]田虎,獻水攻之計,[史]掘開智伯渠,灌太原[大]城;討王慶,以童威[全]童猛為漁夫,在清江[網]邊打伏兵,擒首王慶[文];徵方臘,便率水軍[章]首領,到清溪城下,[來]詐降敵營,放火燒營[自],大敗敵軍。
作為梁山上將僅存的碩果之一,李俊的後半生即使沒有高官厚祿,至少也是富貴榮華。那在平定方臘之後,他為什麼不隨宋江入京?
本來,李俊心裡很清楚,當時北宋朝廷奸佞弄權,一旦涉足官場,就等於自投蔡京、高俅的圈套,最後即使不被整死,也是不會好的。那也算得上李俊沒有進京的原因之一。
其實,李俊對宋江也早有不滿。李俊在梁山好漢榜上排名第二十六位,位於天罡星之列,算得上比較好,但還不足以讓他成為梁山的核心領袖人物,無法參與決定梁山命運的政策制定。
第一、地位低微。
在廬州揚子江中,李俊原是一位撐船公公,後來成了潯陽江一帶的鹽販頭目,販賣私鹽,在地方勢力不小,躋身揭陽三霸之列。
二是兩次救助宋江。首先是宋江在刺江州的路上,在揭陽屢次遇難,李俊也多次救人,不但讓他脫險,還收留了一幫誓死同心的兄弟。二是宋江在寫反詩後,被小人告發,李俊得知這一消息,再次逃之夭夭,並成功地救了宋江。
雖然李俊和宋江的關[歷]系不如李逵、戴宗等[史]人親密,但他畢竟是[大]宋江的嫡系。因此,[全]上梁山之後的李俊,[網]反超阮氏三雄,成為[文]梁山的一名水軍都督[章]。
可是,這「梁山水軍總管之位」,也畢竟只是一個屈居人下的普通頭領而已,怎能在沒有上梁山之前李俊是誰,在揭陽一帶做江湖老大的風光?因此,李俊產生了深深的失落感。再一次對宋江感到不滿。
第二、對朝廷的不滿
對於招安李俊是誰,李俊有所保留。徵遼後,雖在梁山立過大功,但不但未得封賞,而且還被禁,這讓李俊很是不爽。
因此,他與其他水軍[來]頭領以水軍的名義請[自]吳用商議,建議再一[歷]次反叛,重上梁山。[史]遺憾的是,宋江最後[大]卻以堅決反對而告終[全]。看得出,李俊心中[網]十分清楚:奸臣當朝[文],梁山中的兄弟遲早[章]會被消滅。
所以,當平定江南後[來],班師到蘇州的時候[自],李俊便詐得中風,[歷]留下心腹童威童猛,[史]讓宋江先行回朝,就[大]這樣和眾兄弟分道揚[全]鑣。
然而,李俊卻沒有再回到揭陽重操舊業——當一名船夫,他到榆柳莊去找結義等人,開始造船,從太倉港出發,最後成了暹羅國之主。
‹‹12›››顯示全文
鍵盤也能翻頁,試試「← →」鍵
本文導航
第1頁:
第2頁:李俊真的是暹羅國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