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幣的發明者是誰
2023-04-02 01:27:41 1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人們大多是使用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來支付。越來越少的人使用紙幣了。但是紙幣在人們的生活中還是很重要0的。那麼是誰發明的紙幣呢?
紙幣的發明
最初製造貨幣的材料在製造地是與貨幣的價值相等的。一個金「幾尼」(英國舊金幣—譯註)是用一定數量的黃金做的,它與實際的貨幣金額等值。有時,這些材料使用起來相當不方便。例如,沉重的石子、貝殼以及最常用的金屬,在世界不同的地區都用來做過貨幣。
公元10世紀,中國政府發行了重金屬硬幣供國人使用。這樣,有些人便開始把硬幣存放在商人那兒,商人則開給他們收據。接著這類收據便在貨物或服務的交易中流通起來。換句話說,收據被當作貨幣投入使用。
中國政府很快便看到了這種流通體系的優點。在11世紀初葉,他們印刷了一些政府的收據,並且給予它們同等的價值,以便這種體系操作起來更為容易。這些收條便成了第一批鈔票。
印製貨幣在1661年傳到了歐洲。當時由於缺乏銀子,瑞典銀行家便著手生產票據。在美國,紙幣出現在要早一引起。殖民地居民在1776年脫離英國之前,就製造出第一批紙幣美元。紙幣成了美國獨立的一個強有力的象徵。
左圖:德國物價於20世紀20年代幅度上漲,德國貨幣—馬幣成了不值錢的東西。銀行發行了面值達幾百萬馬克的鈔票,圖為一張1923年發行的500萬馬克的鈔票。
曾採用的最大鈔票是中國的鈔票,它的尺寸是22.8釐米*33釐米。當時與它等值的中國硬幣的重量達3.5千克左右。
拓展
紙幣誕生於中國,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中的造紙術和印刷術兩項發明密切相關。造紙術在中國西漢時已興起,到東漢時蔡倫又有所發展,到唐代已能製造以木本植物韌皮為原料的皮紙。楮皮紙的製造技術是從四川地區發展起來的,經五代到北宋,為四川地區產生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奠定了物質基礎。印刷術一般認為起源於唐代錢是誰造的,北宋時的四川成都是印刷術繁榮的城市,則又為交子的產生創造了技術條件。交子於北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到至道二年(996)之間在成都誕生,後在仁宗天聖元年(1023)改由益州交子務發行。中國使用紙幣,比西方國家要早六七百年。
中國紙幣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品類繁多。有研究者將中國紙幣分為20大類:古代紙幣、清代紙幣、辛亥革命紙幣、外商銀行紙幣、中外合辦銀行紙幣、華僑銀行紙幣、民國時期國家銀行紙幣、各省地方銀行紙幣、民國時期商業銀行紙幣、軍用票、抗日戰爭時期日偽紙幣、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人民貨幣、代用券、西北銀行紙幣、財政部平市官錢局紙幣、市縣銀行紙幣、錢莊票、市票、商會票、庫券。每一大類中又包括不少小類。比起硬幣,紙幣面幅較大,文字和圖案的信息含量也較大,重要人物、名勝古蹟、自然風光、銀行建築等紛紛躍然紙上,真實地反映出當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文化、藝術面貌。
紙幣的金額有貫、串、吊、兩、元、角、分、枚、仙、毫、釐等。面值最大的有六十億元,最小的只有半分。有人統計,中國歷史紙幣有近萬種之多,僅民國時期官方發行的紙幣就有三千多種,真是林林總總,花花綠綠,豐富多彩錢是誰造的,洋洋大觀。
大明通行寶鈔,是近些年經常出現在拍賣會和媒體上的古代著名紙幣。它始行於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據《明史·食貨志》載:「以桑穰為料,其制方,高一尺,廣六寸,質青色。外為龍紋花欄。橫題其額曰『大明通行寶鈔』。其內上兩旁,復為篆文八字,曰『大明寶鈔,天下通行』。中圖錢貫,十串為一貫。其下雲『中書省奏準印造,大明寶鈔與銅錢通行使用,偽造者斬,告捕者賞銀二百五十兩,仍給犯人財產』……其等凡六,曰一貫,曰五百文、四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後來又加發小鈔,分十文、二十文、三十文、四十文、五十文五種。其中票幅最大的一貫鈔,面積為338×220毫米,它是迄今世界上票幅最大的紙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