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大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海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3-04-01 15:57:59 3
1、滬劇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滬劇,起源於浦江兩岸的田頭山歌和民間俚曲,在流傳中受到彈詞及其他民間說唱的影響,演變成說唱形式的灘簧,是上海市地方傳統戲劇。滬劇是以表演現代生活為主的戲曲,其音樂委婉柔和,曲調優美動聽,易於塑造現代的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具有濃鬱時代氣息和真情實感的藝術美。2006年,滬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
2、鑼鼓書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鑼鼓書舊稱「太保書」,是在上海地區流傳民間曲藝之一,具有濃厚的鄉土風味與地方特點。鑼鼓書以說唱形式表現,有道白、吟唱、獨唱、對唱等。據小編了解,其內容為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與宗教儀式無關,僅用以樂神娛民,代表劇目有《網船過渡》、《九更天》、《高橋八美圖》、《雙珠球》等。2006年5月20日,上海市南匯區申報的「鑼鼓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
3、上海絨繡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絨繡又叫「絨線繡」或「毛絨繡花」,是上海市浦東新區民間傳統美術。絨繡起源於西歐,19世紀末傳入中國,20世紀初傳入上海,是用彩色羊毛絨線在特製網眼麻布上進行刺繡的一種手工技藝,有著工藝精細、針法多變、厚實縝密、層次清晰、色彩豐富、形象逼真的特點。2011年5月23日,上海絨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8年5月15日,上海絨繡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地址:上海市
4、顧繡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顧繡是上海市民間傳統美術,源於明嘉靖年間,露香園主顧名世之妾繆氏擅繡人物、佛像,又有顧媳韓氏仿宋元畫入繡,劈絲精細,繡品氣韻生動,於是名噪一時。顧繡繡品多為家庭女紅,世稱「韓媛繡」,基本用於家藏或饋贈。2006年5月20日,顧繡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
5、越劇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廣的地方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越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劇種之大成。2006年5月20日,越劇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浙江省
6、浦東說書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浦東說書,又稱鈸子書、滬書、農民書等,發源於上海浦東,流布於上海市郊全境及浙江省平湖市等地。浦東說書說唱並重,注重情節,節奏較快,具代表性的傳統曲目有《施公案》、《包公》等。2008年6月14日,上海市浦東新區申報的「浦東說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
7、毛筆製作技藝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毛筆製作技藝是在中國有著悠久歷史的一項傳統手工制筆技藝,是用獸毛紮成筆頭,再黏結在管狀的筆桿上而製成。周虎臣毛筆製作技藝集湖筆、水筆、書畫筆三大制筆技藝之大成,融會中國南方制筆技藝,創導了海派毛筆,使海派毛筆與海派書畫相伴而生。2009年,毛筆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江蘇省
8、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式服裝(龍鳳旗袍)製作技藝的歷史可追溯到清乾隆末年,是一種以手工製作中式傳統服裝的獨特技藝。該項技藝吸收和傳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服飾文化精髓,形成了「大襟、立領(又稱中國領)、一字扣、鑲、嵌、滾、宕、盤、釘、勾、繡」等具有鮮明中華民族服飾風格的獨特技藝,是中國服飾文化的代表,在海峽兩岸及東南亞地區都有著深遠的影響。2011年5月23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浙江省
9、滑稽戲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滑稽戲是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戰爭中期時,由上海的曲藝「獨角戲」接受了中外喜劇、鬧劇和江南各地方戲曲的影響而逐步形成的新興戲曲劇種,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的許多地區。它的傳統劇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裡洋場」特有的世俗,它的創作方法又極具海派特徵。2011年5月23日,滑稽戲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江蘇省
10、上海龍華廟會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海龍華廟會是華東地區的廟會之一,其產生時間可以追溯到唐代,是上海市徐匯區地方傳統民俗。龍華廟會一般在清明前後舉行,是商品集市、民間信仰和民間娛樂三者相結合的綜合性廟會,它不僅對上海地區,而且對長三角地區曾經發生過深遠的影響。2008年,上海龍華廟會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地址:上海市,北京市,山東省,山西省,廣東省,浙江省,湖北省,湖南省,陝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