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天古人在日出前為孩子們系五彩絲是為什麼
2023-04-01 17:20:49 2
在我國的端午節,人們眾所周知的習俗有許多,其中包括賽龍舟、包粽子、插艾草等等。但是關於系五彩繩的傳統習俗卻鮮有人知。民間有許多的地區人們都認為在端午節這一天,要在日出前為孩子們系五彩繩,這究竟有何說法呢?
端午節系五彩絲
端午節這天古人在日出前為孩子們系五彩絲是為了去邪避瘟。兒童用五色絲系脖頸、纏手足腕,俗稱長命縷、續命縷、百歲索、健索。遼代北方民族婦女於端午日系五色絲於手臂上,俗稱合歡結,遼代婦女把五彩絲紮成人形簪在髮髻上,也叫長命縷。遼、金皇帝系五色絲,並遍賜群臣僚屬五色絲,又稱賜長壽縷。江南用紙帛折菱角方後再纏以五彩絲,於節日相互饋贈,婦女將這種叫做「襞方」的節日飾物綴在胸前,以示婦女在女性勞作方面的功績。
自古五彩繩的來歷
五彩繩,又稱五彩絲、五色絲等,是端午節吉祥物兼飾物,具有闢邪作用,兼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五彩繩源於我國古代的五行觀念,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由古代文身之俗演變而來。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闢陰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在諸多闢邪習俗當中,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五色絲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掛五彩繩的寓意
在端午節節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去邪。傳統之俗,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 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衝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