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的製作方法
2024-04-15 22:40:05 3
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爾夫球模擬訓練器具,具體是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
背景技術:
2.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專利授權公開號:cn212166457u,公開了一種高爾夫球練習棒,為同行業產品,但結構不同,原理也不同,是通過在棒體設置揮桿校正器,揮桿校正器包括上半部件61及下半部件62,上半部件61是固定於棒體中部,上半部件61與下半部件62通過磁吸連接,通過揮桿甩開下半部件62練習,揮桿甩開下半部件62後,要通過人工舉起倒立棒體,使下半部件62滑落與上半部件61複合,這樣才能進行下一次的揮桿練習校正,不能自動復位部件,揮桿校正器也不能整體滑動,體驗感不好。
技術實現要素:
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結構設置合理,模擬高爾夫球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下滑,揮桿停止後,通過彈性元件自動復位將模擬高爾夫球沿杆拉回在杆體上段,免撿球,免人工復位模擬高爾夫球位置,可連續揮桿打球的高爾夫揮桿練習棒。
4.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5.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包括把手柄、杆體,把手柄固定連接於杆體的頂部,杆體的底端設置有防脫結構,把手柄底段或杆體上段固定連接可伸縮的彈性元件,彈性元件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模擬高爾夫球,模擬高爾夫球上設置有杆穿接孔,杆體從杆穿接孔穿過,模擬高爾夫球僅能在把手柄與防脫結構之間的杆體上下滑動式運動;模擬高爾夫球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下滑,揮桿停止後,通過彈性元件自動復位沿杆拉回在杆體上段;常態下,模擬高爾夫球通過彈性元件自身收縮屬性吊接在杆體上段。
6.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有益效果是:本產品結構簡單、設計合理,易於生產裝配;模擬高爾夫球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通過彈性元件彈性拉緊沿杆體下滑,揮桿停止後,通過彈性元件自動復位屬性將模擬高爾夫球沿杆拉回在杆體上段,這樣,自動將模擬高爾夫球復位,免人工撿球,免人工復位模擬高爾夫球位置,可連續揮桿打球,讓練習者有更好的訓練體驗感,揮桿訓練次數的效率更高。
附圖說明
7.圖1、圖2為本實用新型產品的立體圖;
8.圖3、圖4為本實用新型產品模擬高爾夫球的拆分式立體圖;
9.圖5為本實用新型產品常態下,模擬高爾夫球吊接在杆體上段的示意圖;
10.圖6為本實用新型產品揮桿狀態下,模擬高爾夫球下滑在杆體中段的示意圖;
11.圖7為本實用新型產品揮桿狀態下,模擬高爾夫球下滑在杆體底段的示意圖;
12.圖8為本實用新型產品彈性元件的示意圖;
13.圖9為本實用新型產品模擬高爾夫球的俯視圖;
14.圖10為本實用新型產品模擬高爾夫球的仰視圖;
15.圖11為圖4的中部a處模擬高爾夫球段的放大圖。
16.把手柄1、穿杆盲孔11、杆體2、防脫結構3、彈性元件4、模擬高爾夫球5、杆穿接孔50、元件穿接孔51、元件卡槽52、長短調節件53、上半球體 501、下半球體502、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凹腔501a。
具體實施方式
17.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包括把手柄1、杆體2,把手柄1的表面可設置防滑結構,防滑結構例如:防滑紋理、防滑凸件、手握姿勢校正件等,把手柄1 固定連接於杆體2的頂部,杆體2的底端設置有防脫結構3,防脫結構3用於防止模擬高爾夫球5從杆體2的底端脫出,把手柄1底段或杆體2上段固定連接可伸縮的彈性元件4,彈性元件4一般常態下收縮後的長度在5釐米~20釐米、可彈性拉伸長度一般40釐米~1.5米,彈性元件4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模擬高爾夫球5,模擬高爾夫球5上設置有杆穿接孔50,杆體2從杆穿接孔50穿過,模擬高爾夫球5被套在杆體2上,模擬高爾夫球5僅能在把手柄1與防脫結構3之間的杆體2上下滑動式運動;在揮桿練習時,人的兩手握緊把手柄1,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2下滑,揮桿停止後,通過彈性元件4自動復位沿杆拉回在杆體2上段;常態下,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彈性元件4自身收縮屬性吊接在杆體2上段。
18.在揮桿練習時,人的兩手握緊把手柄1,先將杆體2倒立舉起,然後再朝下旋轉揮桿,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2下滑,揮桿旋轉用力越大,產生的甩力越大,模擬高爾夫球5沿杆下滑的距離越多,彈性元件4 被拉伸就越長,反彈收縮力越強,模擬高爾夫球5下滑最低點只能牴觸在防脫結構3上,揮桿停止後,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彈性元件4立即自動復位沿杆拉回在杆體2上段,復位後等待下一次的揮桿,循環上述動作進行揮桿練習。
19.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彈性元件4為橡膠條或矽膠條或橡皮筋,橡膠條或矽膠條或橡皮筋其彈性好、為長條產品,為優選具體產品方案;當然,所述彈性元件4為復位彈簧也是可以的。橡膠條或矽膠條可以是空心的,也可以是實心的。
20.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模擬高爾夫球5的側壁設置有元件穿接孔51,彈性元件4的底端插入元件穿接孔51與模擬高爾夫球5固定連接;為具體的連續結構。
21.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把手柄1設置有穿杆盲孔11,杆體2的頂部及彈性元件4的頂部共同插入在穿杆盲孔11並與把手柄1固定一體連接,固定方式可以是膠水、包紮、夾緊等。
22.當然,把手柄1為塑膠製造時,通過注塑包裹杆體2的頂部及彈性元件4 的頂部共同與把手柄1固定一體連接也是可以的。
23.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模擬高爾夫球5的中間軸向設置有杆穿接孔50,杆體2從模擬高爾夫球5的中間穿過,模擬高爾夫球5可以環周等徑設置,模擬高爾夫球5滑動居中,揮桿的甩力更加平衡,不偏心。
24.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彈性元件4與模擬高爾夫球5之間設置有調節彈性元件4鬆緊的鬆緊調節裝置。
25.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彈性元件4與模擬高爾夫球5之間設置有調節彈性元件4
長短的長短調節裝置,用於調節彈性元件4的鬆緊。
26.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模擬高爾夫球5包括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502,上半球體501與下半球體502之間通過螺紋擰緊連接,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502各自對應設置有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垂直對應組成杆穿接孔50;所述上半球體501內設置有凹腔501a;長短調節裝置包括上半球體的側壁設置的元件穿接孔51和設置在彈性元件底部的長短調節件53,彈性元件4的下段穿過元件穿接孔51伸入在上半球體501的凹腔501a內,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縮短或放長彈性元件4下段實現彈性元件的長短調節;長短調節件53為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的綁結或調節鎖扣;通過綁結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或通過調節鎖扣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
27.凹腔501a用於放置(容置)長短調節件53、彈性元件4提供空間,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502蓋後將長短調節件53、彈性元件4收藏在凹腔501a內,不影響打球又美觀;
28.所述長短調節件53為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的綁結或調節鎖扣,為方便快速調節、其結構簡單;所述凹腔內壁開設有元件卡槽52,長短調節件53嵌入在元件卡槽52內固定;元件卡槽52用於加強固定長短調節件53防脫,防止長短調節件53寬鬆。
29.當使用者需要調節模擬高爾夫球5的甩力緊一些時,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上一些,使彈性元件4縮短一些,然後卡接固定在元件卡槽52即可;當使用者需要調節模擬高爾夫球5的甩力松一些時,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下一些,使彈性元件4放長一些,然後卡接固定在元件卡槽52即可。
30.當彈性元件4使用時間長了之後,可以會影響復位能力,這時可以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彈性元件4長度來改變甩力度,以適合所需的人使用。
31.彈性元件4調節變短一些時,其揮桿需要更大力度才能使模擬高爾夫球5 下滑到底;彈性元件4調節變長一些時,其揮桿力度變小一些也能使模擬高爾夫球5下滑到底。
32.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防脫結構3為防脫膠頭,杆體2的底端插入在防脫膠頭內固定連接;所述防脫膠頭為橡膠或矽膠製造,其表面設置有防滑紋理。
33.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所述杆體2為韌性材料製造,不易受小幅度彎曲、彎折的影響;韌性材料為塑膠或玻璃纖維,為優選產品;所述模擬高爾夫球5為塑料製造,容易生產、安裝;所述高爾夫揮桿練習棒的長度在70釐米~1.5米,根據實際選擇幾種長度生產,以適合不同身高、肥瘦的人使用。
34.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的名稱也可以稱之為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杆或一種自動復位高爾夫球揮桿練習棒等。
35.實施例1:
36.一種高爾夫揮桿練習棒,包括把手柄1、杆體2,把手柄1的表面可設置防滑結構,把手柄1固定連接於杆體2的頂部,杆體2的底端設置有防脫結構3,防脫結構3為防脫膠頭,防脫結構3用於防止模擬高爾夫球5從杆體2的底端脫出,把手柄1底段或杆體2上段固定連接可伸縮的彈性元件4,彈性元件 4為矽膠條,彈性元件4的底端固定連接有模擬高爾夫球5,模擬高爾夫球5上中間軸向設置有杆穿接孔50,杆體2從杆穿接孔50穿過,模擬高爾夫球5被套在杆體2上,模擬高爾夫球5僅能在把手柄1與防脫結構3之間的杆體2上下滑動式運動;在揮桿練習時,人的兩手握緊把手柄1,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2下滑,揮桿停止後,通過彈性元件4自動復位沿杆拉回在杆體2上段;常態下,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
彈性元件4自身收縮屬性吊接在杆體2上段。
37.在揮桿練習時,人的兩手握緊把手柄1,先將杆體2倒立舉起,然後再朝下旋轉揮桿,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人的揮桿甩力使它沿杆體2下滑,揮桿旋轉用力越大,產生的甩力越大,模擬高爾夫球5沿杆下滑的距離越多,彈性元件4 被拉伸就越長,反彈收縮力越強,模擬高爾夫球5下滑最低點只能牴觸在防脫結構3上,揮桿停止後,模擬高爾夫球5通過彈性元件4立即自動復位沿杆拉回在杆體2上段,復位後等待下一次的揮桿,循環上述動作進行揮桿練習。
38.實施例2:
39.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彈性元件4為橡膠條,為彈性元件4的具體產品材料不同,其工作過程、工作原理與實施例1的一樣。
40.實施例3:
41.與實施例1不同的是:所述模擬高爾夫球5包括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 502,上半球體501與下半球體502之間通過螺紋擰緊連接,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502各自對應設置有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垂直對應組成杆穿接孔50,杆體2是從上半穿接孔5a、下半穿接孔5b穿過的;所述上半球體501內設置有凹腔501a;長短調節裝置包括上半球體的側壁設置的元件穿接孔51和設置在彈性元件底部的長短調節件53,長短調節件53布置在凹腔501a內,長短調節件53大於元件穿接孔51,所以彈性元件 4不會脫出;彈性元件4的下段穿過元件穿接孔51伸入在上半球體501的凹腔 501a內,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縮短或放長彈性元件4下段實現彈性元件的長短調節;長短調節件53為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的綁結或調節鎖扣;通過綁結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或通過調節鎖扣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
42.凹腔501a用於放置(容置)長短調節件53、彈性元件4提供空間,上半球體501和下半球體502蓋後將長短調節件53、彈性元件4收藏在凹腔501a內,不影響打球又美觀;
43.所述長短調節件53為調節彈性元件4變長變短的綁結或調節鎖扣,為方便快速調節、其結構簡單;所述凹腔內壁開設有元件卡槽52,長短調節件53嵌入在元件卡槽52內固定;元件卡槽52用於加強固定長短調節件53防脫,防止長短調節件53寬鬆。
44.當使用者需要調節模擬高爾夫球5的甩力緊一些時,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上一些,使彈性元件4縮短一些,然後卡接固定在元件卡槽52即可;當使用者需要調節模擬高爾夫球5的甩力松一些時,通過長短調節件53調節下一些,使彈性元件4放長一些,然後卡接固定在元件卡槽52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