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為話題的遊記作文:快樂的北京故宮一日遊
2024-04-27 02:48:05
【篇一:北京故宮一日遊】
今天是星期五,爸爸媽媽帶我來到了北京故宮。啊,這裡的人可真多啊!
我首先看到了天安門城樓上偉大毛主席的畫像,真是雄偉壯觀啊!爸爸買完門票,我們隨著擁擠的人群緩緩進入。
聽著導遊的講解,我們從午門進入,故宮是明清兩代皇帝居住和辦公的地方,故宮的規模真是龐大,這裡的建築規模也非常宏偉有氣勢,我想古代人民也非常聰明,利用自己的智慧,建成了赫赫有名的紫禁城,名揚全世界。
我觀看了故宮的太和殿、養心殿、御花園等好多地方,故宮真是太大了,爸爸說一天也轉不完,最後我們從神武門出來。
我跟爸爸說,明年放假我還要來北京,我愛你北京!
【篇二:遊北京故宮】
2011年7月9日我們一家三口乘飛機從溫州到北京,到達北京國際機場時已經是晚上近12點,從機場到賓館就是7月10號的凌晨了,因此我們原本打算今天就在賓館裡好好休息一天,等養足精力了明天再去遊故宮。可是一大早就被賓館服務員給吵醒了。打開窗簾我們意外地發現外面是陰天,真是難得的好天氣,於是我們就馬上起床,決定今天去遊故宮。
到了天安門,我們用了近一個小時的時間瀏覽了天安門城樓後就馬上去遊故宮了。我們從午門入口,就中路遊區依次遊了金水橋、太和門、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門、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御花園、欽安殿等宮殿,最後從神武門出口。一進故宮我就發現這裡的建築都是用黃瓦紅牆組成的,非常雄偉壯觀。這麼多宮殿中讓我記憶最深的是太和殿。太和殿,就是民間所說的「金鑾殿」。它是故宮乃至全國內現存之最高、最尊貴的宮殿,也是現存的中國宮殿建築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太和殿是紫禁城的正殿,被視為皇權的象徵。整個大殿共用72根巨大的柱子支撐起沉重的屋頂,屋頂是採用古建築中最高等級的重簷廡殿頂。正中有6根兩人合抱、高近13米的蟠龍金柱,雄偉壯觀、華麗莊重。我們再往上看,發現天花正中是一個天圓地方中八角的建築形式,原來這個叫「藻井」,太和殿內的這個就是蟠龍金漆藻井——寶珠軒轅鏡。整個金鑾殿都顯示出了君臨天下的氣魄。我們發現城外還陳設著許多大缸,剛開始我覺得很奇怪,不知這麼多缸是幹什麼用的。後來聽爸爸說這些是銅缸和鐵缸,主要起到消防和裝飾的作用。我還認識了日晷、嘉量等陳設物。
今天遊故宮,不僅讓我很開心還增長了許多知識,真是充實的一天。
【篇三:遊北京故宮作文】
提起北京,大家都會想到故宮和長城。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紹我遊故宮的經過。
故宮,又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建築群,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它始建於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歷時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後在此登基。
今年五月,我們一下火車就來到了天安門,在天安門廣場瀏覽了一番,便開始瀏覽故宮。從天安門往裡,穿過一片青磚鋪地的廣場,便到達故宮的正門—午門。穿過午門,又是一個大廣場,廣場上有一金水橋。過橋經太和門便是雄偉的太和殿。雖說故宮共有宮殿9000多間,但最有名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是最富麗堂皇的建築,俗稱「金鑾殿」,是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舉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習禮儀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賜宴外藩王公的場所。除了這三大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等也很有名。從地圖上可以看到,整個北京城就是以故宮為中心,沿著一條中軸線排列,向兩旁展開,左右對稱。這條中軸線不僅貫穿在紫禁城內,而且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了整個城市,氣魄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從故宮北門—神武門,出來就到景山了。在李自成的起義軍攻入紫禁城後,明朝的崇禎帝就在景山的一棵槐樹上上吊自盡。登上景山的「萬春亭」,向南望,可以看到故宮的全景,向西望,可以看到北海公園那潔白如玉的白塔,這裡是欣賞北京風景的最佳地點。
故宮真不愧為我們祖國的寶貴財產!
【篇四:北京故宮遊】
在北京市的那幾天,我們去了許多地方,其中有去莊嚴的天安門看升國旗,有去攀爬蜿蜒的萬裡長城,有去著名的清華大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北京故宮上午遊。
我一進入故宮後,就感覺的自己是一位小宮女似的,在裡面自由玩耍,打鬧,聽我們的黃主任說,這兒是以前皇上住的地方,閒人可是不能隨便進入的,現在我們能進進出出的可真是光榮呀!他還跟我們講,故宮呀,又名紫禁城呢!位於北京市中心,今天人們稱她為故宮呀!意為過去的皇宮。
我們走了一段路,看到許多的殿呀!宮什麼的!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這是三大殿。宮有乾清宮、坤寧宮等,這些宮殿都有他們獨特的用途。故宮還有一個御花園,原名是宮後苑,那兒左右的格局,可緊湊了找不出一條縫呢!真是古典富麗呀!
故宮裡到處瀰漫著古典的氣息,皇上的宮殿也很大,上面還有一個皇上和皇后還有一個奴才在那,雕的可逼真了,乍一看,還以為是真的呢!故宮的城牆上開有四門,南有午門,北有神武門,東有東華門,西有西華門。可好看了呢!
「哎!」這故宮可真大呀,怎麼走也走不完呀!也不知有多少個宮和殿呀!數也數不清。我們走了一個上午也就只走了這故宮的十分之一,走完得人真厲害呀!我們走了十分之一的故宮就得上大巴車回去了,真是有點捨不得故宮呀!雖然有點累,不過像劉老師說的「好東西要細細去品嘗,去體會」。
【篇五:北京一日遊】
幾年前,我們全家隨團去北京玩。這可是中國的首都呀!當時我都等不及了。
車要午夜才來,我們強忍著睡意,慢慢等。車終於來了,我們上了車,我馬上就睡著了,在夢中等待著這次奇妙的旅行。
當我睜開眼時,車外已經是北京了。我昏昏欲睡,還想休息,媽媽笑著說:「別睡了,到站了,該去看升國旗了。」我興奮起來,一點也不想睡了。
我們一同走到了北京的大街上,看到了好多高樓大廈,這柏油馬路真漂亮呀,路邊的植物真是翠色慾流!
我們來到了天安門廣場,哇!天安門廣場真大呀!這是我見過的最大的廣場了!可惜我不能去看故宮了。開始升旗了,解放軍叔叔走向旗杆,升起了國旗。我耳邊響起了最偉大的旋律——國歌。我輕輕地跟著唱起來,國歌代表新中國的誕生,代表全中國人民的勝利,代表56個民族的大團圓。我莊重地向它敬禮。
中午,我們來到了著名的香山。我們去時正好是秋天,所以滿山遍野的紅葉在秋風中微微顫抖,好像在向我們招手,歡迎我們的到來。我們一鼓作氣爬到了半山腰。我開始觀察起紅葉來,這些紅葉紅得像火一樣,真的就像幾把熊熊燃燒的烈火。多好看呀!我要撿幾片回去做書籤。我急不可耐,馬上「貪得無厭」地撿了起來。我們又爬上了山頂,可累壞了。這時,我興奮地看到,每一棵樹都在「燃燒」,整個香山一片「火海」。我們休息一會兒,下了山。
終於要去水族館了!這是我最喜歡的地方。我們進去之後,我驚喜地發現各種各樣的魚在透明的水族箱裡遊來遊去,它們快活地呼吸每一口空氣,吐出每一個氣泡,五彩繽紛的珊瑚叢是它們的家,水光瀲灩的水底是它們嬉戲的場所。這時,我幻想也像它們那樣,擁有五顏六色的皮膚,在水裡暢快淋漓地玩。我在水族館呆了好半天。
返回的時間到了,我多麼想再玩一遍啊!我戀戀不捨的踏上了回家的旅程。
【篇六:故宮一日遊】
今年暑假的一天,我和媽媽一起去了故宮。那裡真的的像書裡說的那樣即壯觀又熱鬧。
我們去了北京的故宮,故宮原名紫禁城,很久以前,它就在那裡了。
我們走進去了,先到了端門,然後是午門……
「哇!這裡真大啊!」我情不自禁的喊起來。」我們首先參觀了故宮的建築模型和它的建築構建。導遊說:「故宮佔地72萬多平方米,共有宮殿9999間半。宮殿為青白石底座,高大的屋脊,黃色的琉璃瓦,到處是龍的圖案,並飾以金壁輝煌的色彩。故宮它的氣勢宏偉,規劃嚴整,極為壯觀」。
我們看到了很多大缸,很奇怪,想:要這大缸有什麼用呢?我們看了看介紹才知道:原來這些大缸是用來滅火的,在這些大缸裡面,裝的是水,留著滅火時用。這時,又一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又出現了:為什麼這裡沒有樹呢?原來,是因為中國傳統說土克木,而且有了樹木,犯人就容易逃跑了,所以沒有樹。
往前走是皇上、皇后住的地方,裡面就有很多樹了,那些樹都至少有三四百年了,死了的都有。我們進了某個宮殿,說:「好像這裡以前用的是金絲楠木,後來被別人搶了,用松木替代了。」
我們從御花園一直遊覽到太和殿,真是嘆為觀止呀!在故宮裡,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三大殿」了: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們都建在漢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臺基上,遠遠望去猶如神話中的瓊樓玉宇。我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擠進去,裡面有許多以前皇上用過的家具,!我奇怪地問:「媽媽,這些是什麼東西呀!亂七八糟的!」媽媽說:「其實以前這裡有很多珍寶,但蔣介石逃到臺灣時掠走了宮中的許多珍寶,還有一些流失在國外」。聽到這裡我有些惋惜,我為這些寶物的流失而感到難過。
故宮一遊使我流連忘返。故宮的建築實在是無以倫比的傑作,它真是一個奇蹟!我們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我們應該為古人建造這麼宏偉壯麗的宮殿感到驕傲和自豪。同時,我們也有責任保護這些文物古蹟不受到破壞,讓祖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萬古流傳。
【篇七:北京故宮一日遊】
北京,是一座美麗的城市,是一座擁有悠久歷史的城市,也是我一直嚮往的城市,現在,我終於來到了北京,並且開始了我第一天的旅程——北京故宮一日遊。
我們來到了故宮,我放眼望去,故宮的氣勢蓬勃,金碧輝煌,我恨不得馬上就飛進去。我們買好票,走進故宮內。
第一站——太和殿很快就到了,只聽那位導遊姐姐說:「太和殿是「東方三大殿」之一,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位於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建成後屢遭焚毀,多次重建,今殿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後的形制。」「那麼,太和殿是幹什麼的呢?」我問道「太和殿是用來舉行各種典禮的場所,明清兩朝24個皇帝都在太和殿舉行盛大典禮,如皇帝登極即位、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徵,此外每年萬壽節、元旦、冬至三大節,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員的朝賀,並向王公大臣賜宴。」哦——原來是舉行大典禮用的。
很快,我們就走到了中和殿,「中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之間。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的地方,並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的地方。凡遇皇帝親祭,如祭天壇、地壇,皇帝於前一日在中和殿閱視祝文,祭先農壇舉行親耕儀式前,還要在此查驗種子和農具。中和殿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明初稱「華蓋殿」,嘉靖時遭遇火災,重修後改稱「中極殿」,現天花內構件上仍遺留有明代「中極殿」墨跡。」
然後我們又來到了保和殿,「保和殿是北京故宮外朝三大殿之一,位於中和殿後,建成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名謹身殿,嘉靖時遭火災,重修後改稱建極殿。清順治二年改為保和殿,其意為「志不外馳恬神守志」。」導遊姐姐停了停,說「保和殿於明清兩代用途不同,明代大典前皇帝常在此更衣,冊立皇后、太子時,皇帝在此殿受賀。清代每年除夕、正月十五,皇帝賜宴外藩、王公及一二品大臣,場面十分壯觀。」
……
現在,我們走到了珍妃井邊上,傳說1900年八國聯軍打入北京,西太后挾持也曾被單獨軟禁的光緒皇帝逃往西安,臨行前不忘對珍妃下毒手。她命二總管把珍妃從景祺閣後面的小院裡放出來,以「洋人入城,免受汙辱」為由,命令珍妃投井自盡。二總管外號「催命鬼」,他來到小院,向珍妃傳下了西太后的旨意。珍妃不服,吵到西太后那裡,大罵一通。西太后惱羞成怒,說:「趕緊給我推到井裡!」「催命鬼」把珍妃架到八寶琉璃井,珍妃死死抓住玉石欄杆,沒辦法,只好把她架到禿井邊,使足力氣,推了下去,然後又找了塊圓石壓在上面。辦完珍妃的事,西太后出了神武門,奔離西安。珍妃死後,屍體在井裡泡了一年多,直到第二年,辛丑迴鑾後,慈禧太后未免理虧,將珍妃死因歸結於崔玉貴逞能將珍妃推進井裡,自己只不過當時在氣頭上。並命人將珍妃屍體打撈上來,安厝於西郊田,後葬西陵之崇陵妃園。瑾妃在井北懷遠堂東間立牌以示哀悼。後稱此井曰珍妃井,沿稱至今。
這就是我第一天的北京旅行記。
【篇八:北京故宮一日遊】
故宮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故宮佔地72萬平方米,屋宇9999間半,建築面積15.5萬平方米為一長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風格綺麗的角樓,牆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環繞,形成一個森嚴壁壘的城堡。建築氣勢雄偉、豪華壯麗,是中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華。1988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紫禁城是嚴格按照儒家禮制思想設計的,建築上依照「皇權至上」的原則,保持了中心突出、嚴格對稱的格局。所以其主要建築物都分布於北京城的南北中軸線上或是有序地排在中軸線兩側。紫禁城的建造是不惜工本的。在皇帝的旨意下,能工巧匠雲集北京,用從全國各地徵集而來的上等建材,精雕細琢出了天下只此一家的紫禁城。所以僅是建築這一項,就值得細細賞看。此外,明、清兩代皇帝積聚的奇珍異寶,絕大多數也收藏於故宮博物院內,琳琅滿目的古珍寶,讓人嘆為觀止。來到故宮我特意租了解說器,方便了解紫禁城更多的歷史故事。每走到一處景點,解說器就自動感應,開始解說,當你走過的地方燈就會暗掉,這樣就不會走重複,還能做地圖用,很實用。
天安門是紫禁城的正門,兩側分別為太廟和社稷坊。在舉行盛大慶典的日子(如皇帝大婚),便會有一道昭書告示天下,詔書擺在「龍亭」——一頂特製的轎子中,從深宮一直抬到天安門前。禮部官員在高高的城樓上,向臣民宣告慶典消息。巍峨的午門高達80。42米。門樓高聳,左右分兩翼向前突出。兩翼之上,在轉角和頂端處共有四座方亭守望。每年十月,皇帝在午門頒發下一年的曆書。
午門門樓下有三個門,當中那個只供皇帝出入。不過也有例外,在皇帝成親之日,皇后可以由這個門進入紫禁城;而科舉考試的頭三元得主,即狀元、榜眼、探花,在考試結果宣布之後,也可經由中門走出皇城。
走過雄偉壯麗的午門,就進入了一個寬闊的矩形廣場。這是紫禁城內最大的廣場。它的正前方橫著一條河,河上有五座拱橋,北邊平臺上矗立著太和門——只有皇帝可以進出。太和門東邊是給武官用的昭德門,西邊則是給王公大臣用的貞度門。走過這些大門,眼前又出現一處巨大的廣場,足可容納兩萬人。這個廣場是供皇帝朝會大典時使用的。北邊,三層漢白玉欄杆環抱一個八米高的寬闊臺基,高臺上自南而北依次屹立著三座大殿。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便是太和殿。皇帝的登基大禮、大婚、元旦慶賀等大典,都在這裡舉行。
中和殿座落在太和殿後,是一個較小的方殿。皇帝去太和殿前,要先在這裡接受執事官員的朝拜。每年一開春,種子和農具便被送到殿裡,進行儀式性的檢審,以此祈望有個風調雨順的大豐年。保和殿是外朝三大殿的末殿。其結構設計與太和殿相似,只是規模較小、等級稍低,但它卻是個氣派頗大的待客殿堂,遇國者大典和新年佳節,皇帝會在這裡宴請外國使臣和少數民族首領。而科舉考試的最後一級——殿試,也在這裡舉行。
從保和殿出來後往北,可以看到一個東西橫長的廣場,東、西、北三面都有門。北面的就是乾清門,進得此門,即是內廷。內廷是皇帝、皇后以及嬪妃們的生活起居場所,外人不得擅入。
1912年中國結束帝制、實行共和後,內廷與外朝之間便以一堵牆分隔開來,外朝三大殿為新政府所佔據,內廷仍為遜帝溥儀所居,直至1924年他被趕出皇宮。內廷第一座宮殿就是乾清宮,在明朝和清初時,這裡是皇帝的寢宮。清晨五點,皇帝起身,用畢早膳,便到乾清宮處理國事。
中間那個不太大的宮殿是交泰殿,裡面珍藏著二十五顆寶璽。殿內掛有鐵牌,刻有「太監不得幹預政事」的皇帝御旨。宮中還有一座1798年製造的大型自鳴鐘和一個古時用以計時的銅製水漏壺。這三宮一組的建築的末座是坤寧宮,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清朝用作帝、後的結婚洞房。
依照傳統規矩,帝、後新婚,要在這個殿堂裡度過三天。坤寧宮後有坤寧門通御花園。這個花園建於明代永樂年間,是宮中三個花園中年代最久、規模最大的一個。與所有的園林一樣,御花園也想要在一個有限的空間內儘量重塑出多姿多彩的自然界。山水之間,無所不用其極。
御花園中央是欽安殿,是一個道教殿堂,也是紫禁城中保存得最好的明代建築。欽安殿西側是千秋亭,東側是萬春亭。後三宮的東西兩邊,有多組布局繁複的小建築,這就是紫禁城的東西十二宮。它們依舊沿襲了外朝建築的東西對稱布局,但卻是以傳統的四合院風格為主。每個院落各成一體,分別住著皇帝的眾多嬪妃。後三宮的西側為養心殿。清康熙帝駕崩後,繼位的雍正將寢宮從乾清宮移到養心殿。其後從乾隆至宣統幾個皇帝都在這裡居住和處理國家政務。這裡也是年輕的溥儀皇帝退位後選定的居所。
紫禁城的城牆每個角上都建有角樓。在這些角樓的設計中,數字九仍獨受青睞。每個角樓都是九梁十八柱,三重簷,七十二脊,屋頂正中都有鎏金尖頂。
神武門是紫禁城的北門。出了這道門就是景山(亦稱煤山)。這座人造山,是紫禁城的屏障。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就是在這裡走投無路,自殺身亡。聽說,從景山上能看到紫禁城的全景,可惜我只能下次再去瞧瞧了。
故宮其實是5點才結束參觀,但是從4點多開始,陸陸續續的就有地方開始關閉了。我只是粗略的瀏覽了一下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是我國最大的一座綜合性博物館,它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它所展示的明清宮廷歷史、宮殿建築以及大量的難得一見的古代藝術品收藏,都是世界上其他博物館所無法企及的。從神武門出來,感覺又回到了現代,望著夕陽下被護城河包圍著的紫禁城,覺得無比的感慨,想像著在裡面有多少勾心鬥角,多少的眼淚,多少不為人知的故事發生過,不過已成歷史了!而我這種粗枝大葉的介紹,恐怕也只能道出它的九牛一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