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機櫃頂框及成型方法與流程
2024-04-14 03:37:05
1.本發明涉及鈑金加工領域,尤其是一種機櫃頂框及成型方法。
背景技術:
2.鈑金加工是機械生產中的一個重要步驟,是根據設計要求對金屬材料進行下料、衝裁加工、折彎、焊接等一系列處理的工藝措施。目前加工產品中有大量鈑金加工件,鈑金機櫃框架已形成批產多年,其中對於頂框結構件,其結構形式為框內框的結構形式,根據該結構形式的設計,目前一般是採用二合一合焊的方式進行的,即先將外框展開料採用鈑金折彎成一個框,又將內框展開料採用鈑金折彎成一個框,再將內框與外框合二為一拼接成為一個框,採用焊合的方式,得到頂框這種構件。採用內框、外框焊合的方法增加了焊縫焊接長度,在焊接時難以對齊內框、外框,開始焊接後無法對構件進行修正,增大了框架結構的變形量,且焊接後的部位難以處理,發生擠料情況影響工件質量。
3.如公開號為cn114248068a的專利申請文件公開了一種鈑金件的加工方法,通過落料處理和/或衝孔處理以獲得板件,然後對板件待焊接部位進行衝剪處理以獲得鈑金件,並且衝剪處理的衝裁方向與落料處理的衝裁方向和/或衝孔處理的衝裁方向為相反的,衝剪處理後鈑金件的待焊接部位的披鋒方向為由工件內部往其外部的方向,從而在完成鈑金件的成型處理後,過渡板內壁與側板內壁之間的待焊接部位形成塌角區,進而使過渡板與側板之間待焊接部位的披鋒方向朝向工件的外部,通過雷射焊接設備對工件的待焊接部位或者拼縫處進行焊接處理後,操作者即可輕易將此處焊印打磨處理掉,從而降低焊接後的打磨難度,進而確保零件焊接後無焊印,保證了工件外觀質量,但仍然存在焊接工件變形量的問題,工件成型的精度問題仍待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機櫃頂框及成型方法。
5.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
6.一種機櫃頂框成型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7.s101:通過雷射切割獲得鈑金件;
8.s102:去除毛刺,校平鈑金件;
9.s103:對鈑金件進行折彎處理獲得機櫃頂框;
10.s104:對機櫃頂框的接縫進行焊接處理;
11.s105:對機櫃頂框的接縫、沉孔、外觀進行修整、打磨、鈍化處理。
12.進一步,所述步驟s103對鈑金進行折彎處理獲得成型工件,包括如下步驟:
13.步驟1:在折彎線1處以135
°
、折彎線2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然後在折彎線1處以90
°
在b面完成彎折;在折彎線3處以135
°
、折彎線4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然後在折彎線3處以90
°
在b面完成彎折;
14.步驟2:在折彎線5處以135
°
在a面完成彎折,在折彎線6處以90
°
在b面完成彎折,然
後在折彎線5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
15.在折彎線7處以135
°
在a面完成彎折,在折彎線8處以90
°
在b面完成彎折,然後在折彎線7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
16.在折彎線9、折彎線10和折彎線11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
17.步驟3:在折彎線12、折彎線13處以135
°
在a面完成彎折;在折彎線14、15、16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在折彎線17處以90
°
在a面完成彎折。
18.進一步,所述折彎線位於鈑金a面,所述b面為鈑金a面的背面。
19.進一步,在鈑金折彎獲得成型工件後,焊合連接處的角縫。
20.進一步,在所述步驟1、步驟2和步驟3執行前選擇拼下刀口長度、最小下模開口寬度。
21.一種機櫃頂框,包括內框和外框,所述外框包括底板、支撐板和插板,所述內框下端與底板一端相連,支撐板下端和底板另一端相連,插板與支撐板上端相連。
22.所述內框、外框上均開有機構孔。
23.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櫃頂框及成型方法,首先根據產品結構確定鈑金件的形狀,將整板通過雷射切割獲得鈑金件,將頂框結構件集成到一塊展開料上,減少了因焊接時難以對齊結構件帶來的變形量,通過折彎成型的方式,解決了各結構件之間因焊接帶來的焊縫難以打磨處理的缺點,保證了構件成型質量。
附圖說明
24.圖1是本發明的鈑金加工流程示意圖;
25.圖2是本發明的鈑金件展開示意圖;
26.圖3是本發明的鈑金折彎成型示意圖;
27.圖4是本發明的鈑金折彎線示意圖;
28.圖5是本發明的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29.圖6是本發明的另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0.圖7是本發明的再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1.圖8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2.圖9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3.圖10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4.圖11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5.圖12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6.圖13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線示意圖;
37.圖14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38.圖15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線示意圖;
39.圖16是本發明的又一鈑金折彎過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40.下面進一步描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但要求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所述。
41.如圖1所示,本發明提供一種機櫃頂框及成型方法,首先要根據產品結構確定鈑金
件的形狀,將整板通過雷射切割獲得鈑金件,將頂框結構件集成到一塊展開料上,包括鈑金的外形、缺口和孔;去除鈑金件的毛刺,校平鈑金件後,對鈑金件進行折彎處理獲得成型工件;然後對成型工件的接縫進行焊接處理,並對工件的接縫、沉孔、外觀進行修整、打磨、鈍化處理,要求處理過後的鈑金件看不見焊接痕跡。
42.對於需要組合焊接的鈑金內結構,焊接成型後的零件多是外觀件,比如鈑金機櫃框架中的頂框結構件,該類零件通過焊接成型後其周邊高度相對較高,難以對其焊接部位的焊縫進行打磨處理,同時焊縫焊接長度的增加,會導致零件的變形量變大。
43.實施例1。
44.如圖2所示,為本實施例的一個鈑金件展開示意圖,首先通過產品結構及要求設計生產資料,經過落料、衝孔、雷射切割處理獲得鈑金件,把內框10和外框20集成到一張鈑金件上,該鈑金件折彎處理的具體過程如下:
45.以下將折彎線所在面稱為a面,折彎線所在面的反面稱為b面。
46.s1:拼下刀口長度530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如圖4,在折彎線1處,在鈑金a面以尺寸179.3mm,折彎135
°
成型,得到如圖5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尺寸179.9mm,折彎內徑為4.8mm;將鈑金翻面,在折彎線2處以尺寸164.9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得到如圖6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尺寸166.7mm,折彎內徑為2mm;再次翻面,在折彎線1處折彎90
°
在a面成型,得到如圖7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6mm,內徑為2mm;
47.s2:在折彎線3處以尺寸179.3mm,折彎135
°
在a面成型,保證折彎後尺寸179.9mm,折彎內徑為4.8mm;將鈑金翻面,在折彎線4以尺寸164.9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保證折彎後尺寸166.7mm,折彎內徑為2mm;再次翻面,在a面以折彎線3折彎90
°
成型,如圖8側視圖,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分別為16mm、440.5mm,折彎內徑為2mm;
48.s3:拼下刀口長度450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在折彎線5處,在a面以尺寸191.2mm,折彎135
°
成型,如圖8俯視圖,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91.8mm,折彎內徑為4.8mm;在折彎線6處以176.8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得到如圖9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78.5mm,折彎內徑為2mm;然後在折彎線5處折彎90
°
在a面成型,得到如圖10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6mm,折彎內徑為2mm;
49.s4:在折彎線7處,以尺寸149.2mm,折彎135
°
在a面成型,得到如圖11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49.8mm,折彎內徑為4.8mm;在折彎線8處,以尺寸134.7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得到如圖12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36.5mm,折彎內徑為2mm;然後在折彎線7處,折彎135
°
在a面成型,得到如圖13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6mm,折彎內徑為2mm;
50.s5:如圖13,在折彎線9處,以尺寸31.2mm,折彎90
°
在a面成形,如圖14,保證折彎後左視圖上尺寸分別為33mm、137.2mm,折彎內徑為2mm;
51.s6:在折彎線10處,以尺寸31.2mm,折彎90
°
在a面成型,如圖14,保證折彎後左視圖下尺寸分別為33mm、137.2mm,折彎內徑為2;
52.s7:在折彎線11處,在a面以尺寸13.2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4,保證折彎後俯視圖左側尺寸分別為15mm、167.1mm,折彎內徑為2;
53.s8:拼下刀口長度510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在折彎線12處,在a面以尺寸27.2mm,折彎135
°
成型;在折彎線13,在a面以尺寸15.1mm,折彎135
°
成型,如圖14所示;
54.s9:如圖15,在折彎線14、15、16處,在a面以尺寸60.7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6所示;
55.s10:在折彎線17處,在a面以尺寸90.2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6所示。
56.如圖3所示,鈑金件折彎成框內框的結構成型件,包括內框10和外框20,外框20包括底板21、支撐板22和插板23,所述內框10下端與底板21一端相連,支撐板22下端和底板21另一端相連,插板23與支撐板22上端相連;其中內框10、外框20上均開有機構孔,便於與其他構件之間進行安裝及進行加工操作。
57.實施例2。
58.可以根據所需產品的不同設計對應的鈑金展開件,本實施例僅以此鈑金結構進行描述,類似的結構,根據實際情況均可以採用本發明的方法進行實現。
59.例如內框大小尺寸變為200mm*200mm時,折彎過程如下:
60.s1:拼下刀口長度196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在折彎線1處,在鈑金a面以尺寸179.3mm,折彎135
°
成型,得到如圖5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尺寸179.9mm,折彎內徑為4.8mm;將鈑金翻面,在折彎線2處以尺寸164.9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再次翻面,在折彎線1處折彎90
°
在a面成型,得到如圖7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6mm,內徑為2mm;
61.s2:在折彎線3處以尺寸179.3mm,折彎135
°
在a面成型,保證折彎後尺寸179.9mm,折彎內徑為4.8mm;將鈑金翻面,在折彎線4以尺寸164.9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保證折彎後尺寸166.7mm,折彎內徑為2mm;再次翻面,在a面以折彎線3折彎90
°
成型;
62.s3:拼下刀口長度206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在折彎線5處,在a面以尺寸191.2mm,折彎135
°
成型;在折彎線6處以176.8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得到如圖9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78.5mm,折彎內徑為2mm;然後在折彎線5處折彎90
°
在a面成型;
63.s4:在折彎線7處,以尺寸149.2mm,折彎135
°
在a面成型;在折彎線8處,以尺寸134.7mm,折彎90
°
在b面成型,得到如圖12所示工件,保證折彎後圖示尺寸為136.5mm,折彎內徑為2mm;然後在折彎線7處,折彎135
°
在a面成型;
64.s5:如圖13,在折彎線9處,以尺寸31.2mm,折彎90
°
在a面成形,如圖14,保證折彎後左視圖上尺寸分別為33mm、137.2mm,折彎內徑為2mm;
65.s6:在折彎線10處,以尺寸31.2mm,折彎90
°
在a面成型,如圖14,保證折彎後左視圖下尺寸分別為33mm、137.2mm,折彎內徑為2;
66.s7:在折彎線11處,在a面以尺寸13.2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4,保證折彎後俯視圖左側尺寸分別為15mm、167.1mm,折彎內徑為2;
67.s8:拼下刀口長度266mm,最小下模開口寬度10mm;在折彎線12處,在a面以尺寸27.2mm,折彎135
°
成型;在折彎線13,在a面以尺寸15.1mm,折彎135
°
成型,如圖14所示;
68.s9:如圖15,在折彎線14、15、16處,在a面以尺寸60.7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6所示;
69.s10:在折彎線17處,在a面以尺寸90.2mm,折彎90
°
成型,如圖16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