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4-04-14 02:25:05
1.本發明涉及智能穿戴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
背景技術:
2.目前隨著耳機和智能手錶的普及,使得人們對穿戴設備的便攜性和使用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目前用戶在無需使用耳機時,大多需要放置在收納盒或收納袋中,給用戶造成了攜帶負擔,使用戶體驗不佳。
技術實現要素:
3.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實現了耳機和手錶的有效結合,便於攜帶和使用,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4.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包括:
5.手錶本體,所述手錶本體設置有第一表體、第二表體;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可拆合連接;所述第一表體、所述第二表體分別設置有第一出音孔、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表體、所述第二表體通過錶帶連接。
6.手錶狀態,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處於結合狀態,所述手錶本體通過所述錶帶可佩戴在手腕上。
7.耳機狀態,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分離,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可佩戴在耳朵上。
8.本發明實現了耳機和手錶的有效結合,實現了耳機在無需使用時,無需放置在收納盒或一直掛在脖子上或一直掛在耳朵上,減輕了用戶的攜帶負擔,便於用戶攜帶及使用,增強了用戶體驗。
9.本發明設計巧妙,有效避免了單獨攜帶耳機時,耳機容易丟失的情況。
10.本發明中耳機佩戴形式可做成耳掛式耳機、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耳塞式耳機,或者前述耳機形式的結合,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11.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手錶本體設置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所述第一表體,下部分為所述第二表體。
12.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體、所述第二表體朝向佩戴所述手錶本體時靠近手腕的一面分別設置有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
13.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體與所述錶帶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所述第一表體另一端的截面高度;所述第二表體與所述錶帶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所述第二表體另一端的截面高度。
14.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體設置有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二表體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磁吸件適配的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在所述第一磁吸件與所述第二磁吸件貼合後,進入手錶狀態。
15.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表體設置有凸出部,所述第二表體設置有與所述凸
出部適配的鎖扣部。所述第一表體和所述第二表體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鎖扣部扣合後,進入手錶狀態。
16.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錶帶包括第一錶帶、第二錶帶;所述第一錶帶連接所述第一表體,所述第二錶帶連接所述第二表體;所述第一錶帶和所述第二錶帶活動連接。
17.在一些實施方式中,還包括收縮扣,所述收縮扣中間設置有通孔;所述第一錶帶和所述第二錶帶穿過所述通孔後連接;所述第一錶帶和/或所述第二錶帶穿過所述通孔的長度可調節。
18.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錶帶設置有若干插孔,所述第二錶帶設置有與所述插孔對應的插頭;或所述第二錶帶設置有若干插孔,所述第一錶帶設置有與所述插孔對應的插頭;所述第一錶帶和所述第二表通過所述插頭、所述插孔連接。
19.在一些實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錶帶和所述第二錶帶對應設置有磁吸扣,所述第一錶帶和所述第二錶帶通過所述磁吸扣貼合在一起。
20.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1.1、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實現了耳機和手錶的有效結合,實現了耳機在無需使用時,無需放置在收納盒或一直掛在脖子上或一直掛在耳朵上,減輕了用戶的攜帶負擔,便於用戶攜帶及使用,增強了用戶體驗;
22.2、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設計巧妙,有效避免了單獨攜帶耳機時,耳機容易丟失的情況;
23.3、本發明提供的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耳機佩戴形式可做成耳掛式耳機、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耳塞式耳機,或者前述耳機形式的結合,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附圖說明
24.下面將以明確易懂的方式,結合附圖說明優選實施方式,對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的上述特性、技術特徵、優點及其實現方式予以進一步說明:
25.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手錶狀態示意圖;
26.圖2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半開合狀態示意圖;
27.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耳機狀態示意圖;
28.圖4是本發明實施例的收縮扣示意圖;
29.圖5是本發明實施例的耳機佩戴狀態示意圖;
30.圖6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充電連接點示意圖;
31.圖7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半開合狀態另一視角示意圖;
32.圖8是本發明實施例的另一手錶狀態示意圖。
33.附圖標號說明:
34.手錶本體1,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錶帶2,第一錶帶21,第二錶帶22,收縮扣23,通孔231,充電連接點3。
具體實施方式
35.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照附圖說明
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並獲得其他的實施方式。
36.為使圖面簡潔,各圖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與本發明相關的部分,它們並不代表其作為產品的實際結構。另外,以使圖面簡潔便於理解,在有些圖中具有相同結構或功能的部件,僅示意性地繪示了其中的一個,或僅標出了其中的一個。在本文中,「一個」不僅表示「僅此一個」,也可以表示「多於一個」的情形。
37.還應當進一步理解,在本技術說明書和所附權利要求書中使用的術語「和/或」是指相關聯列出的項中的一個或多個的任何組合以及所有可能組合,並且包括這些組合。
38.在本文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的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39.另外,在本技術的描述中,術語「第一」、「第二」等僅用於區分描述,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40.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1、圖3、圖5,本發明提供一種耳機手錶結合的可穿戴設備,包括:
41.手錶本體1,手錶本體1設置有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可拆合連接;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分別設置有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通過錶帶2連接。
42.手錶狀態,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處於結合狀態,手錶本體1通過錶帶2可佩戴在手腕上。
43.耳機狀態,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分離,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可佩戴在耳朵上。
44.本實施例中,如圖1所示,手錶本體1包括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結合時,進入手錶狀態,可佩戴在手腕上;如圖5所示,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分別設置出音孔,當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分離時,進入耳機狀態,可佩戴到頭上或耳朵上或塞入耳朵裡。
45.本實施例中,可通過電連接對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其中之一進行充電,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之間再通過有線方式進行充電,或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之間通過無線充電方式充電;也可以通過電連接分別對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進行充電。充電方式可以為有線充電,也可以為無線充電。
46.本實施例中,無線充電技術源於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可分為小功率無線充電和大功率無線充電兩種方式。小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電磁感應式,大功率無線充電常採用諧振式。由於充電器與用電裝置之間以磁場傳送能量,兩者之間不用電線連接,因此充電器及用電的裝置都可以做到無導電接點外露。在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方式中,初級線圈中通過一定頻率的交流電,通過電磁感應在次級線圈中產生一定的電流,從而將能量從傳輸端轉移到接收端。
47.本實施例中,有線充電方式的接口採用pogopin彈簧針組件,也可以採用彈片式連接器,也可以是其他接口連接器。
48.pogopin是一種應用於手錶、耳機、手機等電子產品中的精密連接器,廣泛應用於半導體設備中,起連接作用。pogopin是一種由針頭和針管以及彈簧三個基本部件通過精密儀器鉚壓之後形成的彈簧式探針,又稱作彈簧針、彈簧頂針、彈簧探針。彈簧針的針頭的底部通常是斜面結構,斜面結構的作用是確保彈簧針在工作時保持針頭與針管內壁接觸,讓電流主要通過鍍金的針頭和針管以確保彈簧針的穩定及低阻抗。pogopin彈簧針主要有smt式、dip式、插板式、貼片式幾種類型。
49.彈片式連接器也屬於連接器的一種,彈片式連接器應用於智能設備電力接觸裝置中,應用較多的是直懸臂式片彈簧,彈片式連接器具有導電特性,具有彈性並有避震壓制的功能,同時也具有焊錫性,可焊接於pcb主板上,彈片式連接器一般採用高鈹銅材製作,具有導電性佳、高抗張彈性、防腐蝕性佳、使用壽命長、安裝容易等優點。
50.本實施例中,如圖6所示,充電連接點3可設置在第二表體12上,通過充電連接點3對第二表體12充電。優選地,充電連接點3為pogopin彈簧針,pogopin彈簧針的體積比較小,可以更好的節約空間,而且觸點也比較精準穩定,使用壽命比較長,外觀比較時尚大氣,而且質感厚實較適合用於高端的電子產品。
51.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中均含有完整的耳機結構,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分別對應屬於所述耳機結構的組成部分。所述耳機結構與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可通過有線通信,也可以通過無線通信;所述手錶本體1和所述耳機結構均可與其他電子設備進行無線通信,所述手錶本體1和所述耳機結構均含有無線通信模塊。優選地,所述手錶本體1和所述耳機結構均可與其他電子設備進行藍牙通信,所述手錶本體1和所述耳機結構均含有藍牙通信模塊。
52.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可以包括具備計算機能力的設備,例如,智慧型手機、車載設備、可穿戴設備、智能手錶、智能眼鏡、無線耳機(如藍牙耳機)、耳機盒、計算設備或連接到無線數據機的其他處理設備,以及各種形式的用戶設備(userequipment,ue),移動臺(mobilestation,ms),虛擬實境/增強現實設備,終端設備(terminaldevice)等等,電子設備還可以為基站或者伺服器。
53.本實施例中,電子設備還可以包括智能家居設備,智能家居設備可以為以下至少一種:智能音箱、智能攝像頭、智能電飯煲、智能輪椅、智能按摩椅、智能家具、智能洗碗機、智能電視機、智能冰箱、智能電風扇、智能取暖器、智能晾衣架、智能燈、智能路由器、智能交換機、智能開關面板、智能加溼器、智能空調、智能門、智能窗、智能灶臺、智能消毒櫃、智能馬桶、掃地機器人等等,在此不做限定。
54.本實施例中,無線通信模塊可以提供應用在電子設備上的包括無線區域網(wirelesslocalareanetworks,wlan)(如無線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網絡)、藍牙(bluetooth,bt)、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system,gnss)、調頻(frequencymodulation,fm)、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nearfieldcommunication,nfc)、紅外技術(infrared,ir)等無線通信的解決方案。無線通信模塊可以是集成至少一個通信處理模塊的一個或多個器件。無線通信模塊經由天線接收電磁波,將電磁波信號調頻以及濾波處理,將處理後的信號發送到處理器。無線通信模塊還可以從處理器接收待發送的信號,對
其進行調頻,放大,經天線轉為電磁波輻射出去。
55.本實施例中,藍牙技術是一種無線數據和語音通信開放的全球規範,它是基於低成本的近距離無線連接,為固定和行動裝置建立通信環境的一種特殊的近距離無線技術連接,作為一種小範圍無線連接技術,能在設備間實現方便快捷、靈活安全、低成本、低功耗的數據通信和語音通信。藍牙技術的適用設備多,無需電纜,工作頻段全球通用,適用於全球範圍內用戶無界限的使用,解決了蜂窩式行動電話的國界障礙。藍牙技術產品使用方便,利用藍牙設備可以搜索到另外一個藍牙技術產品,迅速建立起兩個設備之間的聯繫,在控制軟體的作用下,可以自動傳輸數據,安全性和抗幹擾能力強,由於藍牙技術具有跳頻的功能,有效避免了ism頻帶遇到幹擾源。藍牙技術的兼容性較好,藍牙技術已經能夠發展成為獨立於作業系統的一項技術,實現了各種作業系統中良好的兼容性能。
56.本實施例中,所述耳機結構與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可分別設置電源模板。所述耳機結構與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可分別設置電源控制模板。
57.本實施例實現了耳機和手錶的有效結合,實現了耳機在無需使用時,無需放置在收納盒或一直掛在脖子上或一直掛在耳朵上,減輕了用戶的攜帶負擔,便於用戶攜帶及使用,增強了用戶體驗。
58.本實施例設計巧妙,有效避免了單獨攜帶耳機時,耳機容易丟失的情況。
59.本實施例中耳機佩戴形式可做成耳掛式耳機、入耳式耳機、頭戴式耳機、耳塞式耳機,或者前述耳機形式的結合,滿足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
60.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1、圖2,手錶本體1設置為上下兩部分,上部分為第一表體11,下部分為第二表體12。
61.本實施例中,手錶本體1設置為上下兩部分,靠近手腕的一側為下部分,設置為第二表體12,遠離手腕的一側為上部分,設置為第一表體11。在一些實施例中,手錶本體1還可以將顯示屏分為左右兩部分,左右兩部分顯示屏均對應設置為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分別設置一個耳機。在一些實施例中,手錶本體1還可以將顯示屏分為上下兩部分,上下兩部分顯示屏均對應設置為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分別設置一個耳機。
62.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3,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朝向佩戴所述手錶本體1時靠近手腕的一面分別設置有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
63.本實施例中,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分別設置在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在手錶狀態時靠近手腕的一面,也可以將第二出音孔121設置在第二表體12在手錶狀態時遠離手腕的一面,換句話說,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相鄰設置。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還可以分別設置在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的其他位置。
64.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3、圖7,第一表體11與錶帶2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第一表體11另一端的截面高度;第二表體12與錶帶2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第二表體12另一端的截面高度。
65.本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與錶帶2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第一表體11另一端的截面高度,為錶帶2的安裝提供了較大的安裝面,方便錶帶2安裝於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與錶帶2連接的一端的截面高度大於第二表體12另一端的截面高度,為錶帶2的安裝提供了較大的安裝面,方便錶帶2安裝於第二表體12。
66.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設置有第一磁吸件,第二表體12設置有與所述第一磁吸件適配的第二磁吸件。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在所述第一磁吸件與所述第二磁吸件貼合後,進入手錶狀態。
67.本實施例中,第一磁吸件和第二磁吸件被優選為是磁性薄片,所述磁性薄片分別設置在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結合面上的對應位置,所述第一磁吸件遠離第一表體11的一側的磁性與所述第二磁吸件遠離第二表體12的一側的磁性相反。磁性薄片厚度小,對手錶本體1尺寸的控制起到有益作用。優選地,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結合面上對應設置凹槽,所述凹槽用於安裝對應的所述第一磁吸件和所述第二磁吸件。
68.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設置有凸出部,第二表體12設置有與所述凸出部適配的鎖扣部。第一表體11和第二表體12在所述凸出部和所述鎖扣部扣合後,進入手錶狀態。
69.本實施例中,所述凸出部設置在第一表體11上,所述鎖扣部設置在第二表體12;同樣也可以將所述凸出部設置在第二表體12,所述鎖扣部設置在第一表體11上。
70.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1、圖3、圖8,錶帶2包括第一錶帶21、第二錶帶22;第一錶帶21連接第一表體11,第二錶帶22連接第二表體12;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活動連接。
71.本實施例中,第一錶帶21、第二錶帶22均為可變形材料製成,如鋁、銅、軟鐵、形狀記憶合金、軟膠等,第一錶帶21、第二錶帶22折彎成適合手腕的形狀後,可以作為手錶佩戴在手腕上;第一錶帶21、第二錶帶22折彎成適合佩戴在頭部的形狀後,可以作為耳機佩戴在頭上。
72.錶帶2也可是一個整體,優選地,錶帶2具有伸縮功能。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上均設置掛耳構件,使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均可掛在耳朵上;在一些實施例中,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上的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均可設置成塞耳式,通過將第一出音孔111、第二出音孔121塞入耳朵,以使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固定在耳朵上。本技術不對第一表體11、第二表體12佩戴在頭上或耳朵上的方式進行限制。
73.在一個實施例中,參考圖3、圖4,還包括收縮扣23,收縮扣23中間設置有通孔231;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穿過所述通孔231後連接;第一錶帶21和/或第二錶帶22穿過所述通孔231的長度可調節。
74.本實施例中,通過調節第一錶帶21或第二錶帶22穿過所述通孔231的長度,以便作為手錶佩戴時,適應用戶手腕尺寸,作為耳機佩戴時,適應頭部尺寸。
75.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錶帶21設置有若干插孔,第二錶帶22設置有與所述插孔對應的插頭;或第二錶帶22設置有若干插孔,第一錶帶21設置有與所述插孔對應的插頭;第一錶帶21和第二表22通過所述插頭、所述插孔連接。
76.在一個實施例中,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對應設置有磁吸扣,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通過所述磁吸扣貼合在一起。
77.本實施例中,通過所述磁吸扣連接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方便第一錶帶21和第二錶帶22的連接和分離。
78.應當說明的是,上述實施例均可根據需要自由組合。以上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