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的製作方法
2024-04-13 07:25:05 1
1.本發明涉及冷藏存放箱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
背景技術:
2.在血樣樣本取樣後,需要將樣本注射到試管內,而在裝有樣本的試管運輸或者存放時需要使用到冷藏存放箱。
3.就目前現有的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而言:在攜行時如蓋板的鎖扣損壞或者醫護人員忘記關閉鎖扣時容易導致蓋板開啟,此時容易導致灰塵細菌進入到存放箱內,進而對樣本造成損傷;目前冷藏存放箱內的製冷結構多為固定式結構,此時就影響冷卻的平衡性,簡單的說就是會導致試管的底部達到冷卻要求,但是試管的上方位置達不到冷卻要求,此時對試管內樣本的長期存放造成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4.有鑑於此,本發明提供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其具有攜帶部分,通過攜帶部分的設置,因左側一個連接塊和右側一個連接塊上滑動連接有背帶,背帶為閉合狀結構,當人員背負背帶時背帶的底端面與蓋板頂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防止蓋板開啟甚至掉落;還具有緩衝部分、放置部分、輔助部分和製冷部分,通過緩衝部分、放置部分、輔助部分和製冷部分的設置,能夠實現試管運輸時的緩衝,且能夠實現試管內樣本的製冷以及製冷效果提升。
5.本發明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的目的與功效,由以下具體技術手段所達成: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具體包括:存放箱、攜帶部分、緩衝部分、放置部分、輔助部分和製冷部分;所述存放箱為矩形箱狀結構,存放箱內壁左端面和內壁右端面均固定連接有一塊放置塊;所述存放箱頂端面扣接有一個蓋板,蓋板為階梯狀結構;蓋板下半部分的前端面、後端面、左端面以及右端面與存放箱的內壁前端面、內壁後端面、內壁左端面以及內壁右端面接觸,蓋板內部為空心結構;所述攜帶部分由連接塊和背帶組成,連接塊共設有兩個,兩個連接塊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存放箱的左端面和右端面;所述緩衝部分由滑動杆、滑動塊和彈性件組成,滑動杆共設有四根,左側兩根滑動杆對稱熔接在左側放置塊的頂端面,右側兩根滑動杆對稱熔接在右側放置塊頂端面;所述放置部分由放置板、支撐板和限位塊和固定塊組成;所述輔助部分由轉軸、葉輪、齒輪和齒排組成,轉軸轉動連接在存放箱上;所述製冷部分由安裝板、製冷管和製冷器組成,安裝板共設有兩塊,兩塊安裝板對稱熔接在存放箱底端面。
6.進一步的,左側一個所述連接塊和右側一個連接塊上滑動連接有背帶,背帶為閉合狀結構,當人員背負背帶時背帶的底端面與蓋板頂端面彈性接觸。
7.進一步的,所述存放箱底端面對稱黏附有兩個緩衝塊;蓋板頂端面對稱黏附有四個輔助塊,都當兩個存放箱堆疊放置時,左側兩個輔助
塊的左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左側緩衝塊的右端面彈性接觸;右側兩個輔助塊的右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左側緩衝塊的左端面彈性接觸。
8.進一步的,當所述輔助塊與上方一個存放箱的緩衝塊卡接後上方一個存放箱的底端面不與下方一個存放箱上的蓋板接觸。
9.進一步的,左側兩根所述滑動杆上滑動連接有滑動塊,右側兩根滑動杆上也滑動連接有滑動塊;四根滑動杆上均套接有一個用於滑動塊向上復位的彈性件。
10.進一步的,所述放置板上呈矩形陣列狀插接有試管,放置板頂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熔接有限位塊,線性陣列狀熔接的限位塊頂端面與試管的密封帽底端面接觸;放置板底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焊接有支撐板,放置時當支撐板底端面與工作檯、桌面等放置位置接觸時試管底端面與放置位置之間的距離為3cm。
11.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共設有十塊,其中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的右端面黏附有固定塊,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的左端面均黏附有固定塊,固定塊為彈性橡膠材質,當試管在放置板上插接完畢後試管與固定塊彈性接觸。
12.進一步的,所述支撐板底端面經過切割處理,經過切割處理後固定塊底端面為傾斜狀結構;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與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分別呈鏡像狀設置,第一塊支撐板的左端面與滑動塊右端面彈性接觸,第十塊支撐板的右端面與滑動塊的左端面彈性接觸。
13.進一步的,兩塊所述安裝板之間安裝有製冷管,製冷管與製冷器相連接,製冷器固定連接在存放箱內壁底端面;製冷管為彎曲狀結構,製冷管位於試管下方20cm處。
14.進一步的,所述轉軸上呈線性陣列狀安裝有葉輪,轉軸上安裝有齒輪,葉輪位於製冷管下方2cm處;齒排固定連接在滑動塊底端面,齒排與齒輪嚙合。有益效果
15.通過攜帶部分的設置,可方便背負攜行,且在背負攜行過程中可降低蓋板開啟或者掉落的機率,具體如下:因左側一個連接塊和右側一個連接塊上滑動連接有背帶,背帶為閉合狀結構,當人員背負背帶時背帶的底端面與蓋板頂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防止蓋板開啟甚至掉落。
16.通過放置部分的設置,可實現試管的夾持,且在放置時可防止試管被磕碰,具體如下:首先,因放置板上呈矩形陣列狀插接有試管,放置板頂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熔接有限位塊,線性陣列狀熔接的限位塊頂端面與試管的密封帽底端面接觸,在放置試管的時候能夠通過限位塊進行限位;放置板底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焊接有支撐板,放置時當支撐板底端面與工作檯、桌面等放置位置接觸時試管底端面與放置位置之間的距離為3cm,此時可防止試管被磕碰。
17.其次,因支撐板共設有十塊,其中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的右端面黏附有固定塊,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的左端面均黏附
有固定塊,固定塊為彈性橡膠材質,當試管在放置板上插接完畢後試管與固定塊彈性接觸,此時可實現試管的輔助固定。
18.通過緩衝部分、放置部分、輔助部分和製冷部分的設置,能夠實現試管運輸時的緩衝,且能夠實現試管內樣本的製冷以及製冷效果提升,具體如下:首先,因支撐板底端面經過切割處理,經過切割處理後固定塊底端面為傾斜狀結構;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與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分別呈鏡像狀設置,第一塊支撐板的左端面與滑動塊右端面彈性接觸,第十塊支撐板的右端面與滑動塊的左端面彈性接觸,此時滑動塊可將支撐板夾緊,也就防止了在攜帶或者運輸的過程中放置板震動,進而導致影響試管內樣本的穩定;其次,因兩塊安裝板之間安裝有製冷管,製冷管與製冷器相連接,製冷器固定連接在存放箱內壁底端面;製冷管為彎曲狀結構,製冷管位於試管下方20cm處,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製冷管可實現試管的冷卻,且彎曲狀結構的製冷管可提高試管內樣本的製冷效果;最後,因轉軸上呈線性陣列狀安裝有葉輪,轉軸上安裝有齒輪,葉輪位於製冷管下方2cm處;齒排固定連接在滑動塊底端面,齒排與齒輪嚙合,在攜帶或者運輸的過程中當滑動塊上下往復運動時通過齒排可實現齒輪的往復驅動,此時可實現葉輪的往復驅動,當葉輪轉動時可快速將製冷管處的冷氣推送至試管位置,此時可提高試管內樣本的冷卻效果。
19.通過緩衝塊和輔助塊的設置,能夠實現存放箱的緩衝,且在堆疊運輸的過程中可方便碼垛,保證了運輸過程中的穩定性,具體如下:因存放箱底端面對稱黏附有兩個緩衝塊;蓋板頂端面對稱黏附有四個輔助塊,都當兩個存放箱堆疊放置時,左側兩個輔助塊的左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左側緩衝塊的右端面彈性接觸;右側兩個輔助塊的右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左側緩衝塊的左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保證存放箱在堆疊後的穩定性與整齊性。
20.通過放置和支撐板的設置,首先,放置板左端面和右端面分別不與存放箱內壁左端面以及右端面接觸,此時相比較放置板與存放箱內壁接觸來說,在將放置板放置在存放箱內的時候會更加方便,且因支撐板底端面呈傾斜狀結構,在那麼在支撐板與放置塊卡接的時候會更加便捷,最後,在放置時,支撐板還能夠發揮試管的支撐防護作用,且因支撐板經過切割處理,那麼即使是支撐板底部在放置時出現輕微磕碰也不影響與放置塊之間的卡接。
附圖說明
21.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實施例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
22.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涉及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而非對本發明的限制。
23.在附圖中:圖1是本發明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的軸視結構示意圖。
24.圖2是本發明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存放箱堆疊後的軸視結構示意圖。
25.圖3是本發明圖2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26.圖4是本發明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的局部剖開後的軸視結構示意圖。
27.圖5是本發明圖4的主視結構示意圖。
28.圖6是本發明圖5的a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29.圖7是本發明圖5的軸視拆分結構示意圖。
30.圖8是本發明放置部分和輔助部分的軸視結構示意圖。
31.圖9是本發明圖8的軸視拆分結構示意圖。
32.圖10是本發明圖5的b處放大結構示意圖。
33.圖標記列表1、存放箱;101、蓋板;102、緩衝塊;103、輔助塊;104、放置塊;2、攜帶部分;201、連接塊;202、背帶;3、緩衝部分;301、滑動杆;302、滑動塊;303、彈性件;4、放置部分;401、放置板;402、支撐板;403、限位塊;404、固定塊;5、試管;6、輔助部分;601、轉軸;602、葉輪;603、齒輪;604、齒排;7、製冷部分;701、安裝板;702、製冷管;703、製冷器。
具體實施方式
34.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的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35.實施例:請參考圖1至圖10:本發明提出了一種血樣樣本冷藏存放箱,包括:存放箱1、攜帶部分2、緩衝部分3、放置部分4、輔助部分6和製冷部分7;存放箱1為矩形箱狀結構,存放箱1內壁左端面和內壁右端面均固定連接有一塊放置塊104;攜帶部分2由連接塊201和背帶202組成,連接塊201共設有兩個,兩個連接塊201分別通過螺栓固定在存放箱1的左端面和右端面;緩衝部分3由滑動杆301、滑動塊302和彈性件303組成,滑動杆301共設有四根,左側兩根滑動杆301對稱熔接在左側放置塊104的頂端面,右側兩根滑動杆301對稱熔接在右側放置塊104頂端面;放置部分4由放置板401、支撐板402和限位塊403和固定塊404組成;輔助部分6由轉軸601、葉輪602、齒輪603和齒排604組成,轉軸601轉動連接在存放箱1上;製冷部分7由安裝板701、製冷管702和製冷器703組成,安裝板701共設有兩塊,兩塊安裝板701對稱熔接在存放箱1底端面。
36.其中,存放箱1頂端面扣接有一個蓋板101,蓋板101為階梯狀結構;蓋板101下半部分的前端面、後端面、左端面以及右端面與存放箱1的內壁前端面、內壁後端面、內壁左端面以及內壁右端面接觸,蓋板101內部為空心結構,在使用過程中一方面,因蓋板101為階梯軸狀結構,此時可提高蓋板101與存放箱1之間的密封性能;另一方面,空心結構的蓋板101可提高蓋板101的隔熱效果。
37.其中,左側一個連接塊201和右側一個連接塊201上滑動連接有背帶202,背帶202為閉合狀結構,當人員背負背帶202時背帶202的底端面與蓋板101頂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防止蓋板101開啟甚至掉落。
38.其中,存放箱1底端面對稱黏附有兩個緩衝塊102;蓋板101頂端面對稱黏附有四個輔助塊103,都當兩個存放箱1堆疊放置時,左側兩個輔助塊103的左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左側緩衝塊102的右端面彈性接觸;右側兩個輔助塊103的右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左側緩衝塊102的左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保證存放
箱1在堆疊後的穩定性與整齊性。
39.其中,當輔助塊103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的緩衝塊102卡接後上方一個存放箱1的底端面不與下方一個存放箱1上的蓋板101接觸,此時可方便背帶202的收納。
40.其中,左側兩根滑動杆301上滑動連接有滑動塊302,右側兩根滑動杆301上也滑動連接有滑動塊302;四根滑動杆301上均套接有一個用於滑動塊302向上復位的彈性件303,在使用過程中,通過彈性件303可實現滑動塊302的彈性復位。
41.其中,放置板401上呈矩形陣列狀插接有試管5,放置板401頂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熔接有限位塊403,線性陣列狀熔接的限位塊403頂端面與試管5的密封帽底端面接觸,在放置試管5的時候能夠通過限位塊403進行限位;放置板401底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焊接有支撐板402,放置時當支撐板402底端面與工作檯、桌面等放置位置接觸時試管5底端面與放置位置之間的距離為3cm,此時可防止試管5被磕碰。
42.其中,支撐板402共設有十塊,其中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402的右端面黏附有固定塊404,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402的左端面均黏附有固定塊404,固定塊404為彈性橡膠材質,當試管5在放置板401上插接完畢後試管5與固定塊404彈性接觸,此時可實現試管5的輔助固定。
43.其中,支撐板402底端面經過切割處理,經過切割處理後固定塊404底端面為傾斜狀結構;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塊支撐板402與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402分別呈鏡像狀設置,第一塊支撐板402的左端面與滑動塊302右端面彈性接觸,第十塊支撐板402的右端面與滑動塊302的左端面彈性接觸,此時滑動塊302可將支撐板402夾緊,也就防止了在攜帶或者運輸的過程中放置板401震動,進而導致影響試管5內樣本的穩定。
44.其中,兩塊安裝板701之間安裝有製冷管702,製冷管702與製冷器703相連接,製冷器703固定連接在存放箱1內壁底端面;製冷管702為彎曲狀結構,製冷管702位於試管5下方20cm處,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製冷管702可實現試管5的冷卻,且彎曲狀結構的製冷管702可提高試管5內樣本的製冷效果。
45.其中,轉軸601上呈線性陣列狀安裝有葉輪602,轉軸601上安裝有齒輪603,葉輪602位於製冷管702下方2cm處;齒排604固定連接在滑動塊302底端面,齒排604與齒輪603嚙合,在攜帶或者運輸的過程中當滑動塊302上下往復運動時通過齒排604可實現齒輪603的往復驅動,此時可實現葉輪602的往復驅動,當葉輪602轉動時可快速將製冷管702處的冷氣推送至試管5位置,此時可提高試管5內樣本的冷卻效果。
46.本實施例的具體使用方式與作用:使用時,首先,開啟蓋板101,而後將試管5插接在放置板401上,此時,因放置板401頂端面呈線性陣列狀熔接有限位塊403,線性陣列狀熔接的限位塊403頂端面與試管5的密封帽底端面接觸,在放置試管5的時候能夠通過限位塊403進行限位;與此同時,因支撐板402共設有十塊,其中第一塊、第三塊、第五塊、第七塊和第九
塊支撐板402的右端面黏附有固定塊404,第二塊、第四塊、第六塊、第八塊和第十塊支撐板402的左端面均黏附有固定塊404,固定塊404為彈性橡膠材質,當試管5在放置板401上插接完畢後試管5與固定塊404彈性接觸,此時可實現試管5的輔助固定;攜帶時,首先,將蓋板101扣接在存放箱1上,此時通過背帶202進行攜行,此時因左側一個連接塊201和右側一個連接塊201上滑動連接有背帶202,背帶202為閉合狀結構,當人員背負背帶202時背帶202的底端面與蓋板101頂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防止蓋板101開啟甚至掉落;在堆疊運輸時,可通過緩衝塊102與輔助塊103卡接,此時,因存放箱1底端面對稱黏附有兩個緩衝塊102;蓋板101頂端面對稱黏附有四個輔助塊103,都當兩個存放箱1堆疊放置時,左側兩個輔助塊103的左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左側緩衝塊102的右端面彈性接觸;右側兩個輔助塊103的右端面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左側緩衝塊102的左端面彈性接觸,此時可保證存放箱1在堆疊後的穩定性與整齊性;在使用過程中,因兩塊安裝板701之間安裝有製冷管702,製冷管702與製冷器703相連接,製冷器703固定連接在存放箱1內壁底端面;製冷管702為彎曲狀結構,製冷管702位於試管5下方20cm處,在使用過程中通過製冷管702可實現試管5的冷卻,且彎曲狀結構的製冷管702可提高試管5內樣本的製冷效果;因當輔助塊103與上方一個存放箱1的緩衝塊102卡接後上方一個存放箱1的底端面不與下方一個存放箱1上的蓋板101接觸,此時可方便背帶202的收納;在運輸過程中,通過車輛的顛簸放置板401會進行上下移動,此時因轉軸601上呈線性陣列狀安裝有葉輪602,轉軸601上安裝有齒輪603,葉輪602位於製冷管702下方2cm處;齒排604固定連接在滑動塊302底端面,齒排604與齒輪603嚙合,在攜帶或者運輸的過程中當滑動塊302上下往復運動時通過齒排604可實現齒輪603的往復驅動,此時可實現葉輪602的往復驅動,當葉輪602轉動時可快速將製冷管702處的冷氣推送至試管5位置,此時可提高試管5內樣本的冷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