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首場總統記者會(拜登任內首次外訪)
2023-07-04 12:49:50 2
距離宣誓就職美國總統已經過去了3個多月的時間,拜登終於要開啟他的首次外訪之旅。
由於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拜登的首次外訪時間一再拖延。當地時間4月23日,美國白宮發布聲明稱,拜登將於6月進行首次外訪,先後前往英國和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七國集團(G7)峰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峰會。
美國白宮關於拜登外訪的聲明。/美國白宮網站截圖
拜登首次外訪的目的很明確,一如他在外交政策演講中多次強調的那樣,希望能「恢復盟友關係」,消除川普政府曾給盟友關係帶來的消極影響。白宮聲明中指出,美國將和盟友以及多邊夥伴密切合作,應對全球挑戰並更好地保障美國利益。
首次外訪輾轉多個峰會
6月的拜登有點忙。
根據白宮給出的外訪時間表,當地時間6月11日至13日,拜登將出席在英國南部康沃爾郡舉辦的G7峰會。
G7峰會是由美國、德國、英國、法國、義大利、加拿大和日本七個主要國家,就共同關心的重大問題舉行的年度首腦會晤機制。據BBC報導,在此次峰會中,除上述7個國家外,澳大利亞、印度、韓國以及歐盟的領導人也將作為「客人」出席峰會。
在任期之初,拜登曾參加過一次G7「虛擬峰會」。在上次峰會上,拜登就表達了希望重振G7峰會重要性的願望。
根據白宮聲明,預計拜登將在此次峰會上努力推進美國在公共衛生、經濟復甦和氣候變化方面的關鍵政策重點,並展示國家間共同的價值理念。
拜登計劃首次外訪前往英國和比利時。/CNN報導截圖
G7峰會期間,拜登還將單獨約見七國集團領導人開展雙邊對話。白宮方面表示,關於拜登的首訪行程還有「潛在的其他內容」會在稍後公開。英國《衛報》報導稱,拜登或有與英國女王的會晤計劃。
G7峰會結束後,當地時間6月14日,拜登將「馬不停蹄」地前往比利時布魯塞爾參加北約峰會,還將出席美國-歐盟峰會。
美國白宮新聞秘書珍·普薩基表示,拜登將重申美國對北約、跨大西洋安全以及集體防禦的承諾。北約領導人將討論如何引導北約應對未來的威脅並確保有效分擔責任。
另外,拜登與俄羅斯總統普京的會談日程也在商定之中。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本周,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還與俄羅斯官員討論了會談事宜。不過,目前會談的日期、地點和議程等細節尚未確定。
修復「盟友關係」恐怕不易
「任何一位總統的首次海外行程都將受到密切關注,因為其象徵著本屆政府外交政策中的優先事項。」CNN撰文指出。而拜登的外訪計劃表明,經歷了川普領導的「動蕩」4年後,(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已經成為他在外交方面的首要議程。
在川普任期內,盟友關係有時會變得很不穩定。例如,川普第一次在北約總部亮相時,他在拍照環節把黑山總理推到一邊,不經意間展示了他對盟友的敵意。
在川普出席的峰會上,「不歡而散」恐怕是使用最多的形容詞。
2018年6月的G7峰會上,七國各有盤算,川普提前離席,宣布不承認最終的聯合公報。2019年的G7峰會更是44年來首次沒有發表聯合公告。2019年北約峰會期間,因不滿其他北約國家拒絕增加防務費用投入的要求,川普又提前離會。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曾發出過北約正面臨「腦死亡」的感嘆。
當地時間2018年6月9日,加拿大魁北克,G7峰會第二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時任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等多國領導人同川普談話。/IC Photo
CNN認為,在以往峰會期間,川普一直是「具有破壞性」的存在,他總是在氣候變化、全球貿易等議題上討價還價。在總統任期結束時,川普還質疑這些峰會存在的意義,認為參加峰會是在「浪費時間」。
如今「擺脫」了川普,外界普遍認為,主張「修復盟友關係」的拜登出席峰會或將帶來更為「輕鬆」的氛圍。
不過,氣氛輕鬆仍難掩分歧存在。《衛報》指出,由於英國首相詹森與川普關係密切,拜登政府及其外交政策團隊一直對詹森持懷疑態度。
拜登政府認為,英國「脫歐」破壞了西方國家之間的凝聚力。如果北愛爾蘭地區繼續發生暴力事件,拜登政府或將要求詹森為「脫歐」造成的損害負責。另外,拜登政府對於英國削減海外援助的決定也持模糊態度。《衛報》稱,美國或將對其施壓,要求詹森在6月前重新考慮這一決定。
防務開支分擔更是繞不開的爭議點,這也是川普總是在北約峰會上與其他國家不歡而散的根源。據《紐約時報》報導,由於不滿防務費用開支,川普曾在私下多次提及想要帶領美國退出北約。
雖然拜登可能會採取更加溫和的手段,但要求北約成員國增加防務開支的目標並沒有改變。據《華爾街日報》報導,一名北約歐洲高級外交官表示,在分擔負擔的問題上,美國和過去一樣強硬。
預計在防務開支分擔上,美國與其他北約國家仍有一場爭論。如何修復美國與北約國家之間的信任更是一大難題。一名歐洲高級外交官說,「在經歷了4年的精神創傷後,人們依舊非常焦慮。」
美國總統的首次外訪如何選擇?
美國新任總統上臺後,首次外訪的國家總是備受關注。據CNN報導,幾十年來,新上任的美國總統首次出訪加拿大或墨西哥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羅斯福、艾森豪、甘迺迪、裡根、老布希和柯林頓等美國前總統都在執政後首先訪問加拿大。2001年,時任美國總統小布希將首次外訪地選為墨西哥。
加拿大曾是許多美國總統的外訪第一站。/CBS報導截圖
2009年,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上任之初最先訪問了加拿大,隨後才前往英國參加G20峰會,並在法國斯特拉斯堡參加了北約峰會。在歐巴馬贏得連任後,他的首次出訪地選擇了東南亞三國,泰國、緬甸和柬埔寨。分析稱,歐巴馬此舉是為加強其「重返亞太」戰略,有意加強同東協國家的關係。隨後,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歐巴馬選擇了以色列作為首次外訪地。
美國前總統川普上任後,他的外訪第一站選擇了沙烏地阿拉伯,隨後前往以色列、巴勒斯坦、梵蒂岡、義大利並出席北約峰會和G7峰會。川普由此成為首個將沙特作為首訪國家的美國總統。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首訪選擇中東也暗示了川普政府會在中東地區議題上表現更為積極。
新京報記者 欒若曦
編輯 應悅 校對 吳興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