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Hz成為標配!2014年處理器全面回顧
2025-05-01 16:30:27
泡泡網CPU頻道12月12日 2014年即將結束,儘管PC市場仍在逐年下滑,競爭不夠激烈,用戶關注度也不高,但是這一年當中仍出現了多款新品,其中不少產品的都可圈可點,不乏新意。臨近年終之際,也是時候對這一年的處理器進行一次總結了。2014年,Intel和AMD分別推出了?Core i7-5960X、Core i7-4790K、FX-9590、FX-8300、A10-7850K等重磅新品,在規格參數、技術特性等方面都有所突破,為我們帶來了更強大性能或更實惠價格的好產品。下邊我們就按照時間順序來進行回顧:
2014年1月份:AMD A10-7850K
一句話點評:GPU比Intel強,CPU NVIDIA沒有,讓500元以下顯卡欲哭無淚。
APU是AMD籌備多年,結合x86處理器和GPU圖形核心的融合處理器,讓主流平臺配置除了傳統的CPU+顯卡組合之外有了一種新選擇,如果說APU是一款革命性的產品,不得不承認的是,它首先革了自家低端CPU和顯卡的命,可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A10-7850K是AMD代號「Kaveri」的最新款APU,使用了28納米工藝製造,核心部分由「壓路機」(Steamroller)架構CPU+GCN架構GPU組成,為我們帶來的是3.7-4.0GHz頻率的四核心CPU+720MHz頻率的Radeon R7顯卡,這是有史以來規格最強的APU:首次達到4GHz的最高主頻、採用非常先進架構的Raeodn顯卡。除了規格參數上的突破之外,AMD還同時帶來了hUMA、MANTLE、TrueAudio等全新計算概念和特性應用。除了在遊戲中表現出色之外,在運算方面也有所突破,經過一年的時間,我們看到了更多融合計算應用、更多支持MANTLE API的遊戲,相信AMD和它的APU前途會更加光明。
首發測試:
2014年6月:Intel Core i7-4790K/i5-4690K
一句話點評:4GHz對我來說算個事嗎?想要就給你
2013年,Intel推出了代號Haswell的第四代酷睿,按理說2014年我們應該看到新工藝或新架構產品出現。但是眼看著14納米工藝進度緩慢,一年一更的Tick & Tock節奏將無法延續,Intel只好發布了兩款升級版產品來救場。它們就是代號為Haswell-Refresh的Core i7-4790K和i5-4690K,由前輩i7-4770K和i5-4670K提速而來。當然,它們的改變不僅僅是提速,還改進了散熱材質和電容布局。不過唯一改變不了的事實是:它們都不是全新的產品。或許是部分玩家之前心存幻想或是期待過高,4790K的超頻體質並沒有重大突破,在短暫的熱潮過去之後,它的影響力也就停留在夏天了。不過,4790K作為Intel旗下首款默認頻率突破4GHz的CPU,還是多少能夠引起人們的興奮和關注的,加量不加價的優良傳統也被保留下來,鑑於買新不買舊這一大部分情況下都應遵從的硬體產品購買定律,4790K一經推出之後取代4770K也是必然的事情了。
2014年7月:Intel Pentium G3258
一句話點評:Intel賣的是情懷,不過玩家買帳嗎?
今年是Intel奔騰處理器誕生的第20年,不過令人唏噓的是,當年高性能電腦CPU的代名詞早已淪為Intel不捨得丟棄的一個低端品牌型號。在它20周年紀念之際,還不忘被拿出來爆炒了一頓,賣點是「開放超頻」,沒錯,曾經以全民超頻為立足之本的奔騰,如今卻是只有一款產品能夠開放超頻。3.2GHz的默認頻率,2核心2線程,3MB緩存,這樣的規格配上72美金的售價,讓人能夠給出的評價也就是合理而已。至於超頻能力嘛,確實4.5GHz很輕鬆,4.7、4.8GHz也不算難,但是目前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不願意進行超頻了,老玩家的熱情也在不斷消磨。奔騰這個品牌要想重現往日輝煌,只靠G3258這樣的產品是無法實現的。不過想想也是,Intel正一門心思琢磨如何打開移動市場的局面,桌面端也就這樣了。
首發評測:
2014年8月:AMD FX-9590
一句話點評:我就問你5GHz你怕不怕?200W你怕不怕?
FX系列處理器是AMD的高性能臺式機處理器品牌系列,由於架構和工藝等原因,它的性能和功耗一直以來都不敵競爭對手Intel的Core i7系列,這一局面已經保持了很久。不甘始終處於落後地位的AMD這一招可謂孤注一擲、背水一戰,甚至讓人感覺有點是昏了頭,它把打樁機架構的FX拿出來,把頻率提升到了喪心病狂的5GHz,TDP也設定到了豪放的220W。終於,AMD如願的讓FX-9590的性能足以比肩i7。只不過,沒有水冷散熱器的用戶真不太敢用。220W的TDP堪比顯卡了。其實,這款產品在2013年就已經發表,只不過零售市場一直到2014年才開始發售。
相關測試:
2014年8月:AMD FX-8300
一句話點評:最實惠8核心處理器,業界良心。
FX-9590可謂是讓AMD把風頭也搶了、氣也出了,接下來就應該冷靜下來想想,什麼樣的產品能夠搶回市場。硬技術的差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變的,但是在產品設計層面上找對了出路,仍然能夠得到消費者的認可。FX-8300就是這樣一款CPU,它通過調整動態加速機制,有效降低了TDP的同時仍舊保證了高性能。並且隨著工藝的成熟、良率的提高,價格也特別親民,3.3-4.2GHz的八核處理器,95W的TDP,800元的價格,誰能夠找到拒絕的理由呢?
首發測試:
2014年8月:Intel Core i7-5960X
一句話點評:土豪快來,這就是為你準備的。
如果說2014年只有一款CPU產品讓人期待,那麼必須是Haswell-E。22納米製程終於為我們帶了第一款來桌面級八核心十六線程CPU,這款產品讓大家等待了足足三年,土豪們的鈔票早已即可難耐。Intel在推出了Haswell-E處理器的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X99主板和DDR4內存,新產品、新技術、新規格讓人感受到了新鮮和誠意,不過就實際性能來講,由於八核心帶來的巨大功耗和熱量,作為平衡,頻率被降低到了3.0-3.5GHz,這樣一來,在很多應用中,它的性能表現是不如四核八線程、但是擁有高頻率的Core i7-4790K的。這也給土豪們製造了一個難題:我到底是要最貴的還是要最好用的?我們相信仍然有人義無反顧的投入5960X的懷抱,只是這樣一顆7000元的CPU,能夠發揮出真正威力的機會到底有多少呢?
首發測試:
或許我們會覺得PC市場式微,用戶對性能的需求不高,CPU產品缺乏競爭,導致處理器市場表現平淡,缺乏刺激。或許是硬體性能過剩、行動裝置的興起導致人們對DIY硬體的關注逐漸降低,但是這一年中我們看到的新產品、新技術並不少,在規格上的提升和價格上的降低,甚至要比起過去更給力。同時,由於新一代遊戲主機的表現一般,PC遊戲大有復甦、反彈跡象,對於2015年的PC硬體市場,儘管仍不能太樂觀,但是還仍讓人感受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