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00字
2025-02-11 04:52:08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每年這個時候很高興,因為有美味的粽子吃!小編收集了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閱讀。
第一篇: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節,每年這個時候很高興,因為有美味的粽子吃!鹹肉的、蛋黃的、綠豆餡的······它的由來,到現在都沒有一個可靠的解釋!都不明白為什麼在這個時候吃粽子?有人說,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紀念屈原的,也稱為詩人節;也有人說,這個日子在古代,是一個消毒避疫的日子,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在端午節裡,還會賽龍舟哦,可真精彩啊。
端午節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到端午節我家總是很忙很忙!大人們很早就起來準備了,裹粽子、燒香拜神祭祖先等等,那時候家裡很多人,很熱鬧,我感覺到很溫馨的感覺!
我還記得,在我六歲的那年,在家鄉過的那一次端午節。
「孩子,端午節了!起床咯!去洗洗臉,就去拜拜祖先吧!」「哦」我應答了一聲。剛洗完臉,就來到廚房找吃的。可倒黴的是,一來到就給媽媽拉著幫忙裹粽子了!一開始我還不願意的,可是看著這些花花綠綠的材料,童心又起了!一會拿片裹粽子的竹葉,放點材料:一會拿著草繩綁呀綁,終於,在我的努力下,完成了我第一的條粽子,雖然樣貌難看了一點,可也是我親手做的。我拿著粽子跑去廚房,叫大人們幫我煮熟它,等熟了,就把它消滅了。
到了中午,就和幾個小夥伴去河邊看賽龍舟了。我拿著自己裹的粽子,一面吃一面走著去。哇,那龍舟一條比一條帥、威武。龍頭大大的,一雙銅鑼般的龍眼,很長很長的龍鬚,還有那龍身,夠長的了,起碼有幾米長;有的是黑紅黑紅的,有的是金色加紅色的,何等威武啊!等到何時,我也可以去賽龍舟呢?在我發呆的時候,一陣響聲,龍舟出發了,每條龍舟的龍頭那,坐著一個人,在打鼓激勵著選手們!
經過一番激烈的鬥爭,冠軍還有亞軍季軍都出現了,選手們的努力,在比賽時發揮的淋漓盡致,精彩極了。賽完了,我還跟小夥伴玩到傍晚才回家。
到了現在,我還回味著我親手裹的那粽子的味道,那賽龍舟之間的精彩。家鄉,很久沒回去了,我懷念家鄉過的端午節,自己裹的粽子,看過的龍舟。家鄉的端午節,雖然不像其他地方的習俗,也沒有很多的節目,可是,我對家鄉的端午節情有獨鍾,在我眼裡,家鄉那端午節,是永遠值得我懷念的思念的!
家鄉的端午節,我是不會忘記您的,我愛您!
第二篇:家鄉的端午節
「粽子香,香廚房。
艾草香,香滿堂。
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
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
這是奶奶在端午節時教我的歌謠。記得爸爸常跟我說起他童年的往事,在他的故事裡,端午節對他是一個充滿好奇而又充滿期待的節日:在初夏那個節日的晚上,剝開一個粽子,滿屋飄香,大家圍在一起,小孩纏著大人講那個熟悉但卻百聽不厭的故事:兩千多年以前,古老的中國戰火紛飛,在農曆五月初五的那一天,有一位憂國憂民的愛國詩人看到自己的國家面臨著亡國危運,而他心中的抱負卻無法實現,他悲痛欲絕懷抱著石頭投向波濤滾滾的汨羅江,他就是屈原;漁民划著船,四處尋找他們愛戴的屈原,他們為了讓水中的魚兒不吃掉屈原的身體,就把糯米裹在散發著清香的竹葉裡,投到了江裡……每當故事講到這時,大人們總會指著天空說:「你看,天空中那顆最明亮的星星,就是屈原化成的。」而小孩子們便會抬起頭遙望著那深邃的天空,尋找那顆最明亮的星星。
又到一年粽飄香,你是否對端午節有所期待呢?吃著粽子,是否能吃出粽子中的那段故事?遙望天空,隔著籠罩著的蒙蒙工業霧氣,是否還能望得見天上那顆閃耀的星星?
高樓大廈平地而起,大片的麥田消失了,在城市的邊緣,我們已經很難看見「出門一望麥兒黃」的景象了。是啊,時空的變換,端午節是否也在這鋼筋水泥的擠壓中越走越遠呢?喧鬧的城市,承載著人們太多的欲望,父輩們的歡樂,是否已淹沒在城市的閃爍的霓虹燈中了呢?
我們已經不能理解父輩們少時的期待了,只要我想,隨時都可以吃到各式各樣的粽子,而粽子的味道似乎也越來也乏味,而我們感興趣的是笑容可掬的麥當勞叔叔,那慈眉善目的肯德雞爺爺;我們也對那古老的故事也缺乏興趣了,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網上看米老鼠和唐老鴨!對奶奶教我的歌謠,我也覺得有些老土,只要我想,我隨時可以在我的MP3播放器中錄製各類搖滾歌曲!
然而,我們沒有感到缺少了一些什麼嗎?我們似乎缺少了一些快樂,缺少了一些嚮往,缺少了一些責任。在喧鬧中,我們正在迷失方向!
第三篇:家鄉的端午節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劃著小船去把竹筒裡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著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我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說: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裡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分別洗一洗,準備工作就做好了。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她就開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著放,一片反著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裡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個棗,最後把葉子用線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她包得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裡蒸四十分鐘,再放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說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秘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過端午節除了要吃粽子,當然也少不了賽龍舟喲!
我最喜歡看得就是賽龍舟的情形,幾十個水手都手拿著槳,用盡全身的用手奮力地劃著,擂鼓的水手勢氣高昂,用力地敲著有規律的鼓點兒。「加油,加油!」,場邊的拉拉隊激情洋溢,發出雷鳴般地加油聲、吶喊聲、助威聲,使水手們不得不更加使勁划船。整個賽龍舟的場面多麼壯觀、激烈,可以說是獨一無二,是端午節傳統的象徵。吃粽子、賽龍舟,這兩樣傳統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第四篇:家鄉的端午節
今天是端午節,在媽媽的催促聲中起了床。媽媽端上了一盤茶葉蛋作早餐。「為什麼呀!」我問道,「今天早上怎麼改吃雞蛋了?」媽媽笑著說:「端午節吃雞蛋可以祝福你逢兇化吉、平安無事啊!」「是嘛!」我趕緊拿起一個雞蛋剝起來。「我小時候外婆還把雞蛋染成紅色,用自己變得網兜裝著,掛在我的胸口呢!」媽媽邊說邊回憶著。
在去外婆家的路上,我看見處處洋溢著端午節的氣氛。超市貼出了一張張關於端午節促銷活動的大海報。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樓梯,看到外婆家大門上懸掛著幾簇綠色的植物。只見這些植物有著細細的莖杆,葉子長長的。「這是什麼呀?」我問來開門的外婆。「這是艾葉和菖蒲。」外婆回答。「為什麼要把它放在門口呢?」「這樣可以防止蚊蟲進到家裡,還可以避邪呢!」
一走進房間,廚房裡飄出的粽香令人饞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練的包著粽子,我也想來一試。便開始對外婆說:「讓我包一個粽子吧!」外婆擺擺手不肯,我又說:「我要試試看嘛!」這時外公發話了:「要包可以,不過先得告訴我們,為什麼端午節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懷!我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這是為了紀念戰國末期的大詩人屈原。他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終不捨棄祖國,於五月五日,抱石跳進汨羅江自殺。屈原死後,百姓們哀痛異常,都到汨羅江邊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發展成划龍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外婆說:「夠了夠了,過來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葉捲成圓錐狀;把卷好的粽葉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的糯米倒入粽葉卷中,舀一小匙拌好的肉餡放在米上,再蓋上一層米;將葉尾蓋下來,葉尾捏籠,將多餘葉尾上卷,接著用葉絲系牢。最後,剪掉多餘葉尾。啊!我終於包出了一隻粽子,雖然沒有外婆的那樣好看,可我還是覺得很好。
這個端午節過得真高興!我既學會了包粽子,又嘗到了美味,更關鍵的是,小小的粽子讓我感覺到了祖國博大、深遠的歷史文化和民族傳統,我更為自己的祖國感到驕傲和自豪!
第五篇: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鬱,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為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裡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粽子和甜粽子兩種口味.甜粽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粽子放在一個鍋裡煮,等粽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粽子葉,甜粽子裡藏著紅紅的粽肉,鹹粽子裡白白的粽肉都升騰著蒸汽,散發著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粽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著撩人撲鼻的濃鬱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粽子.端午時節,家裡包了一大把粽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粽子作為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粽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裡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著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但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裡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裡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所以,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因為,我是女孩子。
村裡的「扒龍船」太小兒科啦!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過癮。要看還是電視直播的,地地道道的龍舟賽。浩大的江面,二十多條「傳統龍」參加角逐。長長的龍船上坐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中間是鼓手,前頭的人吶喊助威,聲勢震天,霸氣。威風,震撼.......細雨霏霏,江水湧湧。在此,男兒盡顯勇敢,堅強本色,了不得!在北方,「扒龍船」的風俗是不常見的,因為北方的河流不如南方多,所以北方的端午節只吃粽子,不如南方的轟轟烈烈,激情熱鬧。這就是我家故鄉端午節的獨特之處所在。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著正宗的家鄉粽子,看著精彩的家鄉龍舟賽,心裡頭別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