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評人說:都是神車 博越途觀對比評測
2025-01-30 09:46:24
吉利博越最近的火爆程度,已經開始有同學將其稱之為神車了。既然是神車,那我們不如就將它和同級別的另外一款神車做一次隔空對比。對,吉利博越隔空對比大眾途觀。
—對比內容源—
胖哥(楊力):
(註:為2010年車168進行的視頻評測)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陳震
(註:為2013年汽車之家視頻評測)
陳庚
對比車型:
吉利博越2016款1.8TD自動至尊型 VS 途觀2016款300TSI 自動兩驅豪華版
途觀博越外觀—外觀:途觀—
途觀2016款300TSI 自動兩驅豪華版
胖哥(楊力):
國產途觀對車頭進行了全新的設計,頗有一點大眾最新的家族特徵,讓它成為一輛非常漂亮的車。可以說,在之前的SUV市場上,都是日韓車型佔據了絕大部分份額,而這輛來自德國的途觀,給這個原本枯燥的市場,增加了一個全新的選擇。
via:
—外觀:博悅—
吉利博越2016款1.8TD自動至尊型
陳震:
跟博瑞的理念差不多,採用一個相對來說設計比較中規中矩的前臉,再配上一個設計比較激進的這麼一個車尾。車身側面主要最大的一個特點,採用黑色配色的一個C柱和D柱。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懸浮狀的車頂,這個設計語言現在是非常非常的流行。
一個小質疑,它的車身最低點居然是在排氣二級消音的消音包的這個位置。它的最小離地間隙只有170毫米。從車身最低點看過去,你看到的不是一個平整的底盤,而是多出來一塊的這個消音包。那就會感覺,這個車好像有一點廉價,對吧。(註:陳震這裡所說的,就是很受質疑的博越吊大腸問題)
從外觀上來看,它屬於實車比照片要好看的類型。汽車也分上相和不上相的,而這臺博越呢顯然就是屬於後者,不上相的那個。
via:
—其它外觀規格對比—
—前排:途觀—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它的前排在駕駛時你感覺這輛車的人機工程學做的叫高不成低不就。就是真正的啊,從空間上的高不成低不就。你比如說它的地板很低,座椅很低,排擋杆也很低。而它的方向盤,以及它前部的駕駛臺,包括控制車窗升降的扶手位置,又都很高。
所以開這輛車的時候,你不知道該怎樣調它的座椅。調低了,適應底板適應排擋杆,但是你適應不了方向盤就得舉著。如果調高了,換擋你又會覺得很麻煩,底板你又會覺得是懸著的。
via:
陳震:
頂配版的途觀缺少了自適應巡航、車道偏離、併線輔助,以及電動後尾門等等這些非常高科技的配置。頂配的配置顯得有點寒酸,雖然它也配備了自動泊車、真皮座椅、座椅加熱以及全景天窗,但競爭的翼虎上也都有。
via:
陳震:
途觀的前排坐起來也還OK,不過感覺中間的位置稍微有點窄。然後右腿 我總感覺我的膝蓋會頂到儀表臺中間左邊下邊這個位置,而且這個地方所採用的這個材料也是硬塑料,所以頂住我的膝蓋,就挺不舒服。
via:
途觀2016款300TSI 自動兩驅豪華版
陳震:
另外大眾在中控系統上也開始了一定的簡配,由原來的RNS510變成了現在這一套RNS315,優點是用起來更加順暢,缺點是缺少了DVD以及內置硬碟。另外它的顯示屏解析度也有了大幅度的縮水。
via:
—前排:博越—
陳震:
內飾風格很簡約,然後也很清爽。給我個人的感覺,就是看上去還挺不錯的。再結合上它儲物空間的配置,我會感覺有一點沃爾沃的感覺。方向盤和座椅,面料都是納帕皮,方向盤粗細、尺寸、握感都很不錯,而且在底部採用了平底設計,看上去會有一種運動感。
via:
陳震:
人機互動系統有兩個小問題,第一個它啟動速度有點慢,第二個每次當我停車時把音響關掉,然後再著車的時候,音響就是開著的,它並沒有記住我上一次的操作。(註:中控無記憶功能是很多國產車型的特點,例如哈弗H6 Coupe也同樣)
人機互動系統語音識別率非常非常的高,因為我還特意注意了 一下,就是它的系統是科大訊飛來給它做的。支持那種模糊識別,是可以跟Siri有的一拼。
via:
陳震:
座椅的柔軟度、支撐,還有兩側的包圍也都很到位,而且很難得的一點,這臺車肩部的支撐也很舒服。我堅信啊,如果開著它去跑長途的話,應該會挺舒服的,不至於很累。
最打動我的,要屬於博越上真皮座椅的質感了。同樣是照片和視頻裡你沒法看出來的,但是細膩程度跟手感,相對於十幾萬元這個級別的真皮座椅的這個水準來說,它簡直有了一個碾壓的優勢了。
via:
陳震:
跟駕駛員之間的語音溝通,(座椅頭枕右側)有一個額外的小揚聲器,這樣一來就可以不去跟音響系統的聲音混在一起,我覺得這一點做的真的是挺不錯的。
via:
—其他前排配置對比—
陳震:
另外我還要多說一句,博越也好博瑞也罷,它們上面所裝配的防碰撞還有ACC自適應巡航系統呢,其實是吉利跟博世合作的一個產物。大家也別太想當然的就認為吉利收購了沃爾沃,那麼什麼技術都可以拿過來直接用,人家瑞典人可沒有那麼那麼的慷慨,那麼那麼的天真。
via:
途觀博越後排—後排:途觀—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途觀這輛車它的優點是什麼呢,後排座椅腿部空間比較大,而且它的靠背角度是比較俯仰的(註:這裡應該是靠背可調角度較大的意思?)。
但是呢,造成一個問題,它的後排坐墊過厚。如果你的乘客身高1.6米以下的話,那麼你肯定兩條腿會懸空,你腳沒辦法沾到地板。如果你的身高超過1.8米,你又會感覺到頭部空間特別侷促。所以這就是這輛車的高不成低不就。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它的後備箱容積小(註:官方數據400/1530L),裝兩個中等偏大的箱子就已經比較費勁了,而且包括縱向高度也是不夠。
via:
陳震:
頭部空間大概一拳左右,腿部空間兩拳還有富裕,這點就是加長的好處。後排座椅的支撐還有包裹,都非常的不錯。坐起來很舒服。
via:
via:
via:
—後排:博越—
陳震:
它的坐姿,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直,而且它的後排座椅靠背並不能調整角度是個小遺憾。不過座椅填充物,還有面料本身還是挺舒服的。
via:
其他後排配置對比
—途觀/博越發動機對比—
—發動機:途觀—
途觀發動機:第三代EA888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這個車上市沒有多久,就把他們的老總給燒死了。不信你可以現在去上網搜集一下這方面的資料,他們的老總叫做劉堅,你只要搜劉堅、途觀、高度碳化這幾個詞,你就可以搜到那起事故,雖然已經被公關給蓋的差不多了。
而且,長時間以來,關於途觀這輛車的碰撞自燃,這個現象也是層出不窮的,再有說小到燒機油,比如說電子系統可靠性的故障,甚至就包括咱們這次評測就碰上了。發動機的異常故障導致的限速保護情況,總而言之這輛車並沒有你想想中的那麼好,那麼的嚴謹,那麼的紮實,那麼的可靠。
via:
陳震:
身為SUV的途觀對於加速這件事就看的比較淡了,而且由於油門踏板的調教,也是相對不那麼敏感,就是那種典型的大眾範,所以渦輪介入之前那種疲軟的動力輸出呢,也就更加明顯了。
via:
—發動機:博越—
博越發動機:JLE-4G18TDB
陳震:
這臺發動機調教方面的特性是非常那種偏線性的,並不會讓你感覺有無所謂的突兀的爆發點。但唯一的缺點呢,就是目前這個1.8升的排量,你享受不到在購置稅上的一個優惠(註:吉利推出了廠家補貼政策,1.8T兩驅至尊補貼6000元)
via:
陳庚(汽車之家):
據廠家相關人員介紹說,這臺發動機是在博瑞那臺發動機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
via:
—另一種聲音—
Maxxim:有壇友提出JLE-4G18TD和第二代EA888發動機動力參數接近,都是鐵鋁混合的設計,看起來很眼熟。於是有另外的壇友利用現有公開資料和圖片進行了簡單的對比,大概得出結論,JLE-4G18TD應該是基於ea888逆向開發的一款發動機。
(註:博越所使用的JLE-4G18TDB,既是在博瑞所使用的JLE-4G18TD基礎上發展的升級版本)
基於兩款發動機在可見的外觀部分布局和主要使用技術相近,不排除1.8T發動機是逆向ea888的可能。
壇友表示,ea888是一臺成熟的機型,除燒機油和正時鏈條問題之外表現良好口碑不錯,以ea888這兩個缺陷的受關注程度,吉利不會蠢到原封不動的使用大眾有缺陷的鏈條、油氣分離器和曲軸箱強制通風設計,按照吉利的技術能力,這臺發動機很有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既解決了大眾的缺陷,又保留了良好的部分,所謂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via:
—途觀/博越變速箱對比—
—變速箱:途觀—
愛信MQ350 6AT手自一體變速箱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1.8T的途觀唯獨有一點做的比較好的,就是它的變速箱。在這個1.8T車型上面,它的匹配要比2.0T更好,這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說,它的油門響應,它對於換擋的執行,比如說它的平順性,以及拋開渦輪遲滯層面以外,對油門踏板控制的精度,等等這一切,都是要比2.0T車型要好。
如果放在這六輛車中(註:六輛車為CR-V、昂科威、RAV4、奇駿、翼虎、途觀),比翼虎的6速變速箱要好,而且要比奇駿那臺比較神經質的CVT要好,當然也比1.5T昂科威上那臺令人崩潰的雙離合器變速箱要好得多。 不過還是落後於CR-V以及同樣採用愛信6速變速箱的豐田RAV4。
via:
陳震:
這臺6AT變速箱的反應速度,我覺得也算是兢兢業業了。肯定是比不上DSG了,但在我使用撥片換擋降檔的時候,依然呢要比很多車型都快,比如說凱迪拉克的XTS等等。
除此之外,在我的印象裡,以前Tiguan的6AT變速箱升檔的轉速呢總是比較靠後,要到兩千二三呢才會升檔,不過這次國產的途觀,升檔卻相當的積極,或者應該說是積極的過頭了。它升檔、降檔都比較敏感,變速箱好像一直都忙個不停。
via:
—變速箱:博越—
DSI 6AT手自一體變速箱
陳震:
這臺博越變速箱的調教,屬於那種要偏經濟偏平順,然後油門踏板的調教也不是那麼的靈敏。所以總的來說,雖然博越的動力儲備,加速的成績呢,在同級別裡的水平也不慢,甚至還有一點點的優勢,可是它給我的這種駕駛的感覺並不是說有太多的激情。
另外呢,就是變速箱在起步升檔的時候,還會稍微有一點點,就是如果你特別仔細的感覺的話,會感覺有一點動作,當然了,我這裡說的是動作,而不是說頓挫。
唯一我個人感覺不足的一點,就是把它切換到手動模式的時候,然後我去加減檔換擋,這個時候在儀表上沒找到它的檔位顯示在哪。後來我才發現,在儀表的下方會有一個特別小的數字顯示檔位數。不過還好,這是個軟體的問題,在後期應該去改變一下。
via:
—途觀/博越底盤對比—
(註:關於博越的平臺,博越最初的代號為NL-3,而改款GX7的代號為NL-4。一種說法為博越底盤是基於GX7改進而來,而GX7底盤則同國內絕大多數SUV車型一樣,逆向RAV4底盤而來。)
—轉向系統:途觀—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途觀轉向手感的建立我認為不是特別的好,這主要體現在它的初段的阻尼增益很差,中心感也比較差。
via:
陳震:
方向盤的手感是有點無聊的大眾範,比起前段時間測過的CC,感覺更輕,也更沒有路感。速度上去之後會明顯變沉。
via:
—轉向系統:博越—
陳震: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它的轉向系統的調教,還有底盤的這個質感,已經甩開同級別車型了,確實有了一個跨級的表現。這臺博越上的轉向系統,我對它真的是挺有好感的。博越上面的這套轉向系統,無論是方向盤的尺寸、握感、回饋,還有助力的這個阻力,我覺得都做的非常非常的出色。
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在同級別的車型裡應該是表現最好的了。就算再往上把它攀幾個車型的話,我覺得它的排名也肯定是很靠前的。它唯獨有一個不好的地方,它對於路感的傳遞,不是那麼的清晰。
via:
—底盤懸掛:途觀—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途觀底盤我認為有一定的優點,在於什麼呢,就是它的濾震性我覺得不錯,比較柔軟。但作為代價,途觀在山路以及比較激烈的駕駛時候呢,你能夠感覺到它的車身跟隨性是比較差的。就是開這個途觀的時候,你會感覺這個車特別的飄,特別的不紮實。可能很多人就會說,開起來飄不是很多日本車的表現嗎?但其實並不是啊,在咱們這六輛車中,途觀是開起來最飄的(註:六輛車為CR-V、昂科威、RAV4、奇駿、翼虎、途觀)。
via:
陳震:
在底盤方面,純正德系血統的途觀,反而卻有一點日本車的味道。懸架並沒有想像中的厚重,經過減速帶的時候,還會略微有一點點的彈跳感,減震系統會顯得有一點點微微的發散,但整個車身卻可以保持一個比較水平的姿勢。
via:
—底盤懸掛:博越—
陳震:
在底盤的調教方面,我能夠感覺到它調教的是有一點要偏向運動的。它的側向支撐,如果你以一個SUV的標準去評判它的話,那真的是很棒。
而至於舒適性,我還特意去找了兩段,一個是鵝卵石路面,一個是搓板路去感受了一下。舒適度上沒有什麼驚喜,也就是正常或者是普通的一個水平吧。但是能夠感覺到它的底盤真的很整,沒有一點松垮的感覺。
我特意回憶了一下,CS75(註:長安CS75)我也在這種測試場裡開過,但是表現就跟這個博越有一定的差距了。
via:
途觀博越總結—總結:途觀—
胖哥(楊力):
可以說,無論是相比進口Tiguan,還是在國內市場上表現近乎霸道的日系SUV,你可以找到許多理由來購買這輛國產途觀。但是,這裡還有一個問題,足以駁回你之前所有的理由,因為產能,以及……啊……其它方面的一些原因吧,現在你要買一輛途觀的話,就要加價3到5萬。途觀是一輛很棒的車,我願意去選擇它,我也建議你們去選擇它,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時候。(註:該視頻發布日期為2010年5月31日,因此該結論僅供參考)
via:
38號美系性能控(李天洋):
綜合所有的方面來說,途觀這臺車的綜合產品力毫無疑問是這六輛車中的墊底水平(註:六輛車為CR-V、昂科威、RAV4、奇駿、翼虎、途觀)。但是這並不奇怪,因為它上市的時間是最早的。按照後來居上的觀點,它們超越途觀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不正常的是,一款產品力如此之差的產品,價格還如此的高。但同時它在市場上同級別的銷量,居然還能拿到第一名。你覺得這個事情是不是非常奇怪呢?
via:
—總結:博越—
陳震:
這臺博越讓我印象深刻,但是卻並沒有給我什麼驚喜。因為有了之前博瑞的例子,所以我已經知道吉利真的是在認真埋頭造車了。所以有這麼一個很高的水準,也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了。
原本博瑞給吉利品牌帶來了一個鹹魚翻身的口碑,那麼下一款博越呢實際上是很難做的。因為水平稍微低一點的話,那就很容易讓非常大的期望,而轉化成非常大的失望了。
但是,這臺吉利的博越,真的是做的非常的漂亮,而且達到了預期。
vi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