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
2025-03-01 06:00:25
有一種美麗的思緒叫鄉愁。今天小編就來分享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請各位讀者好好欣賞和借鑑。
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一)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離別後/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讀著席慕蓉的《鄉愁》,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愫,在我的體內發作,如五臟俱焚,神魂顛倒,分不清朗朗乾坤,欲罷不能。這種思念,這種離愁在夜闌人靜、孤獨寂寞的時候尤為清晰和真切。
異地他鄉工作多年,時常有一種淡淡的鄉愁印在我的腦海,千迴百轉,夢牽魂繞。鄉愁湧起的時候,我常常向著北方眺望,在渭北旱腰帶上有我的家,那裡有我的親人和朋友。親人和朋友那殷切的目光就是那牽引著風箏的線,我感到我就是線頭那飄忽的風箏,永遠都離不開那根線的牽引。故鄉就成了我魂牽夢縈的眷戀。
真想回老家看看啊!一睹老家是否風採依舊?猜想老家的綠水是否蕩漾碧波千裡?猜想老家的青山是否還是當初的綠意盎然,依然是人們心中的天然氧巴?兒時親密玩伴多年後相逢是否見面曾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的感慨萬端?初離家親自栽下的垂柳是否高大、強勁、依依如風姿卓約,姿態端方?
……
我是如此地強烈地懷念著家鄉的一切啊!感觸老家的點點滴滴都是我的珍愛……
那一年四季唱著歡歌的小溪流飛快流淌向遠方;那錯落有致、長滿青草上下起伏的田埂;當初在家牽著的老牛,慢悠悠地隨我去老地方吃著可口的草,我則懶散地在太陽的餘輝中躺在鬆軟的草地上,仰望著晚霞滿天的天空,任思緒飛揚在無垠的雲霧中。愜意的感覺,妙不可言,至今回味無窮!
離開家鄉後,也曾回鄉探親幾次,每次回鄉都有了不同的感覺。記得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回到家鄉,人們已經把工作的中心轉移到了經濟建設上,家鄉的父老已專心抓生產,受盡貧窮的鄉親們終於填飽了肚子,臉上露出了笑容,再也不用為吃飽飯而發愁。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後期又回到家鄉,鄉親們再也不為吃穿發愁,通過種植蘋果、搞多種經營,口袋裡也有些錢,經濟狀況有了明顯好轉。跨入新世紀,我再次回到家鄉,家鄉的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蓋起了一排排嶄新磚房,用上了高壓電,自來水,鋪設了水泥路,建成了優質富硒蘋果園,新鮮果品源源不斷運往各大中城市。國家惠農政策的實施推廣,家鄉人民更是喜笑顏開。種地不用納稅反而有了補貼,60歲以上的老人和城裡人一樣領上了「工資」,住院還能報銷,難怪種了一輩子地的三大爺說,我活了一輩子還沒有見過這麼好的政府。人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知識素養迅速提升,眼界越來越寬闊、雄心越來越大、創業的思路、方式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把孩子送到城市學習、上班、在城市成家立業。年輕人到影樓拍婚紗照,旅行結婚。著裝五顏六色,髮型異彩紛呈。
看著家鄉的變化,我內心感到無比欣慰,把淡淡的鄉愁化成了對家鄉美好未來的嚮往。
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二)
一張無意中手機拍的照片,欣賞之餘,讓我時常看著思索……。
那是去年正月了,去大臺山,女婿買的一處改作榛子園的撂荒蘋果園,給清理扔了多年,裡面長出的雜柴。初春乍寒,歇息之餘,站在果園的半山處,面迎悽悽的北風,眺望山下。北國的早春。回家過節的人走啦、出門打工的人也陸續走啦,擺弄地的時候還不到,田野,一個人影也沒有,只有那依河的莊繭公路,偶爾有一兩輛車駛過。過去不是這個樣子,自莊蓋高速通車以後,這條寬寬的柏油路,就很少有行車啦。靜寂的環境並不影響山鄉內在的美。山下,偏坡子河和半截溝河交匯,冰還沒有融化,那冰封的交匯的兩條河,恰巧是一個諾大的「人」字,書寫在山間大地上。特別是那「人」字的一撇的頂端,剛轉彎被遠遠的小學教學樓遮擋,轉彎正在寬處露留一彎尖,如帶筆頓筆,「人」字頓筆挺勁,走筆任意,猶如毛筆書寫一般,陽光下,晰晰發光,十分搶眼。我掏出手機,站在看果園子的破房殘壁後面,拍了下來。
回家欣賞時才發現,眼前這堵殘垣,有礙大雅。後悔,怎沒躲開。再看遠處,人字的頂端,蓋了不過十餘年的小學教學樓,曾經的希望工程,現在並校了,人去樓空。再後面就是那從包幹到戶後就閒置起來的囤塌院荒的糧庫。
前景、人字、遠方,看不到一個人影的公路、大地……。哦,本來是好靜的一幅美麗圖畫,卻把我帶入另一番意境。
我有兩個女兒,大女兒隨上社會發展大潮,進城了。現在農村環境也在改變,我支持二女兒一家在農村發展。這片果園,面積上百畝,原先是政府一個部門,承包了山下村民組的一片山嵐建的一大片蘋果園,後轉包給私人,幾易其手,因山高坡長作業不便,加之蘋果落價,勞務費用上漲,都賠得不幹了。果園承包期六十年,每年承包金3500元,一年一交。當時合同已經過去了十七年,期滿還有四十多年,就是我的女兒女婿他們要到近八十歲才能到期。我算了一下,十年、二十年後,3500元承包金是什麼概念?物價要變化,錢的價值也會改變,那時候,不就是一頓飯錢嗎?在我撥弄的如意算盤裡,女婿把合同從政府手裡接了過來。
家鄉,一切都在變,山在變,水在變,路在變,村子也在變……。不止這些,生活環境,還有人,人的理念……。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我,從生產隊、到大隊,到政府工作,風風火火幾十年,累累在目。
記得改革開放初期,政府工作盛傳一個順口溜:「人上環,狗帶牌、扒死屍,要小錢。」即計劃生育、犬防疫、殯葬改革、收鄉村提留,四項硬性工作,農村,幹群矛盾尖銳。沒想到社會發展進步這麼快,幾年工夫,這些矛盾,自然而然的劃解了。計劃生育,為了孩子的生活質量、教育質量,年輕人有的給他們二胎指標都不要。林業工作,頭六七年還是山區老大難工作,封山禁牧,抓濫砍盜伐,現在大不一樣,村民房屋大都改造、家用電器普及,家務煙嗆火燎蹲灶坑,都嫌埋汰,也再沒人願意出砍樹、撈大柴那份力啦。幾年工夫,山綠啦、樹密啦,山林,又恢復到史上原始生態美的狀態。村民世代賴以生存的柴山、一項被視為綠色銀行的自留山、責任山,樹木到要長大成材時,竟沒人經管啦。看到村民對山林資源的淡漠,滿腹憧憬給女婿參謀的那片山,栽上了近萬株大榛子,扔進十餘萬投資,如今倒成了一個燙手的地瓜,棄之,不捨得,經營,刨一遍樹盤子要幾千元錢,打一遍藥也要幾千元錢,況且這些活,年輕人不稀幹,老年人不愛幹。老百姓說:「再過一二十年,我們這茬人幹不動了,那時地都沒人種了,還會有人在乎山嗎?」我不知道,包下這片還有近四十年的山嵐,是揀個便宜,還是一個虧?
農村,人,都去哪了?
家鄉的屯子,與附近屯子相比,不算小,有名字就算,七十來戶,二百六七十人,但常年在家的不足百人。年輕人成了市民,五十左右歲的也要進城打工,給孩子攢樓角,進城給帶孩子。種地,大都是數了一輩子苞米粒的六七十歲的這代人,這個群體,現在給冠上一個新名詞——留守老人。我退休,看重山村自然環境,天然氧吧,本以為回鄉過過清閒日子,同時也想讓操勞了一輩子的老伴歇下來,可是她不肯,成天上下八溝的跑,給人家稀蘋果、蘋果套袋、大棚黃瓜授粉、西瓜領秧……。有找工的就幹,他說:「嘎街居鄰的,一家家都很忙,咱能好意思呆在家裡呀。」當我提到女兒的山上有那麼多的活需要幹,她眼睛一瞪,圓圓的,你猜她咋說:「看眼前的吧,現在錢好掙,幹一天,就掙個百八的,她那塊山,你成月在裡面,能幹出點啥名堂,猴年馬月能見回頭錢呢?」
家鄉,人少了,資源相對豐富了,有不少人看到這一點,但願呆在這裡的人卻越來越少啦。伯父的孫子,十幾歲就進城了,念完技校,分配在大連九塑,不幾年廠子改制下崗。打工、練攤,一混就十幾年,結識一位在超市幹了十幾年的吉林姑娘,結了婚。去年,小倆口看哥哥扣大棚挺剩錢,好大的胃口。跑了回來,一下子就扣了九個大棚,種植西瓜和蔬菜制種。倆人,十幾畝大棚,幹不過來呀,本應找個長工,但是跟前沒合適的人選,能行的都自己幹,餘下的都不肯操那份心,擔那個風險。沒辦法,小倆口就自己幹,時間長了養成不吃早飯的習慣,早上四點來中就起床,胡亂帶點吃的就進棚,一幹就是一上午。婆婆身體不好,幫不上忙,又是氣又可憐,說:「人家孩子都能出息走出去了,咱家孩子轉了一圈,又轉回家了」。是呀,家鄉,確實很少能看到這樣的年輕人,即使有幾人也很少有能服這樣的辛苦的。
我的家是在屯子後面的小北溝裡。上世紀七十年代,也正是我國人口的膨脹期,為了少佔耕地,新建民房都被攆到山上或山溝裡,從此那條水溝就是我家出行的路。夏季下過雷雨大雨,山洪來兮,泥沙俱下,帶下的那些山石,搪塞了河道,七高八矮,別說騎自行車子,就是步行都很困難,況且還是在溪水裡。冬季好歹把道扒拉光糊了,又結上冰,這些坡坡坎坎的冰雪小道,在上面走都打晃,時常有人揚草木灰或者沙土。並鄉前,我在3公裡外的單位上班,這區區二百多米的水溝,要佔去我上班路上的三分之一時間。2013年,國家投資七八千萬元對家鄉土地進行綜合治理,逢水築壩,見河搭橋,改善山裡人生產和生活環境。我上下班走了一輩子冬冰夏水的壕溝,如今水泥路鋪到大門口。我好事,給大門口拉了電燈,夏日,屯裡人都喜歡這裡潔淨的路面,喜歡這裡的的環境,老者裡乘涼、打撲克,也學城裡人跳廣場舞。不止這些,這些年,國家加大了向農村傾斜的投資力度,家鄉也一樣,油路到屯,水泥路進戶,還有不少屯通了自來水。現在的家鄉,距縣城七八十公裡,坐班車一個點就到了,去大連二百多公裡,也不過三四個小時的路程,偏僻的山村也不偏僻啦
俗語說:「道走直,水繞彎」。家鄉的道直了,走路省勁了,但方便的是進城,人的流失。道上腳印少了,偶有行人,腰也彎了。家鄉的河經過治理也直了、寬了,流暢了,汛期再無山洪災害,但是河套再留不下潭汀溏灣,山洪突來即逝,小時候學會遊泳的的地方找不到了,小魚小蝦也沒了生息地。
夏季,蔥蘢的群山之中,大臺山下,依河而建,同地相交的莊繭公路和半截溝村路,與河重疊,加上路樹護岸林鑲嵌點綴,那「人」字,被濃濃的描粗,更為壯觀。但是那破房殘壁還在,那人去樓空的小學操場堆滿了小山似地砂石料,眼下,想起鄉愁,未來它將怎樣續寫?
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三)
雁南飛,東風歸,歲月的年輪又沉澱下斑駁的印記。夜寂人靜之時,客居他鄉的遊子,那顆早已看穿時間浮沉的心,是否也被蒼穹中的圓月深深打動,泛起層層鄉愁的漣漪。秋月樓中,春水東流,往事不堪回首,李後主在東風中輕撫心頭,淺吟低唱思鄉愁緒,那是怎樣的婉轉動人?那是怎樣的悽美如神?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般潺潺,卻又似東風般婉轉。魂斷汴京的李煜,道出了那如水般「剪不斷,理還亂」的鄉愁,那是他對南唐,對人民的思念,字裡行間,也透漏了那很無奈與懊悔。那是對自己靈魂的懊悔,對現實江山的無奈。那別是一番的滋味,那千絲萬縷的鄉愁,包含了多少遺憾,夾雜了幾多悽涼,李煜的鄉愁雖不算完美,卻也足以顯現這一份悲中徹悟的悽美動人。塞下秋風,四面邊聲,是誰在長河落日的孤城中獨自流淚?濁酒一杯家萬裡,何時得歸,羌管悠悠,奏不盡他心中如水般的鄉愁。他是寂寞的,家鄉遠在萬裡,親人多年未聚;他也是成功的,戍守邊關,保家衛國。將淚化作相思雪,霜雪滿地,卻無法湮沒男兒心中的那一份思而不得的鄉愁,它飽含對職責的肩負,對國家的忠誠,對正義的堅定;這一份鄉愁,也是白髮將軍夜夜不寐的想念。無花歲月,霧渙風月,故鄉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曲終人未來,壯士只感到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聽罷,拿起冰刀利刃,眺向敵方,待到功成名就時,舉酒把家還。這一種寂寞的鄉愁不是常人所能忍受的,那需要太多的無怨無悔,也正因為如此,仲淹的鄉愁也便成為一種壯美遼闊。
別家園,出雄關,昭君琵琶馬上彈。女兒情,連胡漢,從此長城無烽煙。含著淚眼,揮手作別長安,縱馬離別。來到大漠,寂寞難耐,你,心中何時不是充滿這那淡淡的卻無窮無盡的鄉愁,大漠孤煙,夕陽下的你,孤單瘦影仿佛已飄向長安,何時才是回去的日子?恐怕今世難求。難道你未曾想過離開,怎會沒有,可是人民與國家,在你心中早已超過了自己的一切,恨否?怨否?你只是輕搖銅鏡,獨自嘆息,爾後滿心都是一股催人淚下的想念,一股源源不斷的鄉愁。古來皆道昭君怨,誰知紅顏為江山,昭君一支出塞曲,慷慨越千年。昭君的鄉愁,勝過大漠的落日,唯美而永恆。撕開鄉愁,若能仔仔細細地辨認,分明是兩分的無奈自責,一分的借酒澆愁,卻有七分的美麗動人。這酒是早已釀製於心中的,為的是微醺自己,讓鄉愁更有一種意韻,一種滋味,一種長久的撩撥。於是,鄉愁便是一面揭竿而起的旗幟,在所有異鄉人的心中召喚,飄揚。
李煜鄉愁的悽美動人,仲淹鄉愁的壯美遼闊,昭君鄉愁的唯美永恆,都清晰地向我們訴說,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無論人生處境何如,鄉愁都是心中最美麗的風景。
鄉愁是線,也是風,人生這一枚風箏,便能永遠高高地飄蕩在空中。
高中作文精選:美麗的鄉愁(四)
她是我生命裡的一棵常青樹,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在我生命中蓬勃向上;她是我生命中的一株水仙花,無論風疏雨驟,永遠給我帶來陣陣明媚春意。那絲絲縷縷、繾綣不絕的鄉愁。
故鄉是個山水田園小城,美景如畫。正是這迷人的眷戀,伴隨我度過了我的十餘載無知童年。故鄉雖然不大,但總有一種特殊的吸引力,讓遊子魂牽夢繞。那也便是鄉愁,美麗的鄉愁。
說實話,直到三個月前,「鄉愁」對我來說,僅僅只是虛無縹緲的文學詞彙罷了,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只知道它可以是「歸雁洛陽邊」的企盼,「龍鍾淚不幹」的悲涼,「相憶在江樓」的溫馨以及「月明人盡望」的美好祝願。但三個月後的今天,身在異鄉求學的我,卻久久有鄉愁縈繞在思緒裡。鄉愁,這時我想也便是說得清、道得明了。
籠屜裡飄來的陣陣香氣仿佛在我鼻前迴旋,大街上小販的陣陣吆喝迴蕩在我的耳邊。宿舍裡,晚上熄燈後,床上總是輾轉反側,那天時地利人和的景象總是浮現在我的眼前,久久不能散去……
也許,故鄉便是你小時候想要離開而長大後卻要屢屢盼歸的那一方淨土。余光中曾經寫過:「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而我想說的是:「求學時/鄉愁是一座高高的秦嶺/我在這頭/故鄉在那頭。」
正是因為這絲絲縷縷的鄉愁,讓我有了獨在異鄉的勇氣,也激勵著我不斷地奮勇向前。感謝那片生我養我的土地,感謝那鄉愁。
鄉愁是一首歌,唱盡思念。鄉愁是一首詩,頌遍感恩。
家鄉之戀,戀山戀水;羈旅之思,思景思人。懷揣這絲絲縷縷的鄉愁,我大踏步地走向遠方。
常想起村口那棵常青樹,那是我美麗的鄉愁。
在這安靜的夜裡,輕輕吟誦起席慕容的《鄉愁》,遙寄我的思念: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裡的揮手別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