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黑茶酵素酸菜的製作方法與流程
2023-10-10 14:38:44 3
本發明涉及一種黑茶酵素酸菜的製作方法,屬於食品加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黑茶因成品茶的外觀呈黑色,故得名。六大茶類之一,屬後發酵茶,主產區為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陝西、安徽等地。黑茶採用的原料較粗老,是壓制緊壓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藝一般包括殺青、揉捻、渥堆和乾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類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藏茶(邊茶)、雲南黑茶(普洱茶)、廣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陝西黑茶(茯茶)、安徽古黟黑茶。
黑茶有各種保健效果:黑茶中的咖啡鹼、維生素、胺基酸、磷脂等有助於人體消化,調節脂肪代謝,咖啡鹼的刺激作用更能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從而增進食慾,幫助消化。日本學者通過科學檢驗已證明,黑茶具有很強的解油膩、消食等功能。黑茶還具有良好的降解脂肪、抗血凝、促纖維蛋白原溶解作用和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還能使血管壁鬆弛,增加血管有效直徑,從而抑制主動脈及冠狀動脈內壁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同時黑茶還具有抗氧化、抗癌、降血壓、降血糖、殺菌消炎等作用。
酵素又稱為「酶」是各種生物化學反應的催化劑,酵素存在於所有活細胞內,是它激活了細胞之活力,使細胞展現出種種生命跡象。因此,酵素是人體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酵素分為兩大類,體外酵素和體內酵素,人體內的酵素是有限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酵素會慢慢減少,當體內酵素作用衰弱或減少,疾病就會隨之而來,因此人體應該合理的從體外補充酵素來滿足新陳代謝的需要,抵抗疾病的侵擾。獲得體外酵素的兩大途徑:一是生食果蔬,二是攝取酵素補充物。生食果蔬可能存在農藥汙染的問題,這間接影響了酵素的功能。
酸菜,古稱菹(zū),《周禮》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齊民要術》,更是詳細介紹了我們的祖先用白菜(古稱菘)等原料醃漬酸菜的多種方法。
製作酸菜的初衷是為了延長蔬菜保存期限。在《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描述,據東漢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菹菜者,酸菜也」,即類似今天的酸菜,由此可見,中國酸菜的歷史頗為悠久。
酸菜在我們的飲食中可以是開胃小菜、下飯菜,也可以作為調味料來製作菜餚,可分為東北酸菜、四川酸菜、貴州酸菜、雲南富源酸菜等,不同地區的酸菜口味風格也不盡相同。老百姓常說的「酸菜」一般指的是所有青菜或白菜所做的所有種類酸菜的總稱。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黑茶酵素酸菜的製作方法,解決現有技術中方法工藝不穩定、步驟繁瑣、產率低、營業成分單一的問題。
一種黑茶酵素酸菜,其特徵在於選用黑茶、水、蜂蜜、乳酸菌、蔬菜。
由以下原料重量比的材料製成:
黑茶∶水=1∶50
茶水混合液=茶水70%-73%、蜂蜜20%-23%、乳酸菌7%-10%
蔬菜若干
一種黑茶酵素酸菜的製作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1)煮茶:把黑茶、水倒入鍋中煮沸,茶水煮沸3-15分鐘後停止加熱。
(2)冷卻:把煮好的茶水冷卻37℃-43℃。
(3)拌蜂蜜:邊攪拌茶水邊勻速的倒入蜂蜜拌勻。
(4)拌乳酸菌:邊攪拌茶水、蜂蜜混合液邊勻速的倒入乳酸菌拌勻。
(5)發酵:把茶水混合液體倒入容器,密封置於陰涼處發酵160天-200天。
(6)過濾:發酵充分後過濾茶水混合液體,得到黑茶酵素液體。
(7)清洗:把蔬菜洗淨。
(8)殺青:將洗淨的蔬菜泡在88℃-92℃的水中1-5秒,後撈起放入壇中。
(9)冷卻:待壇中的蔬菜冷卻37℃-43℃。
(10)發酵:將黑茶酵素液體倒入壇中把蔬菜液封,後密封罈子放置陰涼乾燥處發酵2-5天。
(11)二次發酵:取出蔬菜分裝放入真空包裝內,再次發酵60天-120個月後可直接食用。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詳細說明,這些實施例僅用來說明本發明,並不能理解為對本發明的保護範圍的限制。
由原料黑茶、水、蜂蜜、乳酸菌重量為:黑茶1KG、水50KG、蜂蜜15.3KG、乳酸菌5.1KG、芥菜若干。
具體實施例:
(1)煮茶:取黑茶1KG、水50KG倒入鍋中加熱煮沸,茶水煮沸3-15分鐘後停止加熱。
(2)冷卻:把煮好的茶水冷卻37℃-43℃。
(3)拌蜂蜜:取蜂蜜15.3KG邊攪拌邊勻速的倒入冷卻好的茶水中拌勻。
(4)拌乳酸菌:取乳酸菌5.1KG邊攪拌邊勻速的倒入茶水與蜂蜜的混合液中拌勻。
(5)發酵:把茶水混合液體倒入容器,密封置於陰涼處發酵160天-200天。
(6)過濾:發酵充分後過濾茶水混合液體,得到黑茶酵素液體。
(7)清洗:把芥菜洗淨。
(8)殺青:將洗淨的芥菜泡在88℃-92℃的水中1-5秒,後撈起放入壇中。
(9)冷卻:待壇中的芥菜冷卻37℃-43℃。
(10)發酵:將黑茶酵素液體倒入壇中把芥菜液封,後密封罈子放置陰涼乾燥處發酵2-5天。
(11)二次發酵:取出芥菜分裝放入真空包裝內,再次發酵60天-120個月後可直接食用。